千千小说 > 宇宙的边缘世界 > 第八十九章 进入绕地球轨道

第八十九章 进入绕地球轨道


  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很好,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处处风平浪静。

  海水皎洁而蔚蓝,偶尔海风经过,引发一片波光粼粼。

  可可拉斯岛依旧白沙环绕,绿树摇曳,四面尽是蓝天碧海。

  但是,这个一向平静孤寂的无人岛,今天也开始暗流涌动起来。

  在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科学组航空航天研究院3号超级实验室里。

  一艘长达80米,最大宽距为30米的宇宙飞船正停泊在超级实验室的正中央。

  这正是经过改良的新一代星舰宇宙飞船。

  此时,超级实验室里正聚集着众多的工作人员和科学家。

  “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运送吧。”说话的正是杜鲁尼克的美国老乡,莉莉博士。

  “好的,启动传输装置。”另一位工作人员按下启动指令。

  星舰宇宙飞船正下方的地面是一个可以多角度旋转的平台,此时的平台正在调整着最优的角度。

  角度调整完毕,平台便与一条直通向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的平直轨道完美相连。

  “星舰宇宙飞船准备出发,前往基地核心区域发射场。”工作人员继续发出指令。

  紧接着,托载着星舰宇宙飞船的平台便开始沿着轨道,以不急不缓的速度向核心区域发射场移动。

  半个小时之后,星舰宇宙飞船到达核心区域发射场......

  如果从空中往下俯瞰可可拉斯岛,便可以看到岛中央有一块面积较大的沙土空地。

  在平日看来,这块空旷的沙地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可是从今天一早开始,却不时有阵阵机械运转的低鸣之声从地底深处传来。

  忽然,伴随着强烈的轰鸣声,整个地面好像逐渐被巨力撕裂开来一般。

  地面间的裂隙越来越大,越来越长。

  可是让人惊奇的是,原本覆盖在地面的沙石却并没有四处崩落,而是完好地随着地面一起向四周隐没而去。

  如果细看之下,便可发现端倪,原来这块空地上的沙地只是附着在金属板块上的橡胶模型而已。

  待到这片沙地全部向四周隐没,便可以看到一大片全封闭的深黑色金属层。

  轰鸣声还在继续,不一会儿,深黑色的金属层再次分裂开来,并同样的向四周隐没。

  与此同时,一个巨大的平台渐渐显露出来,这便是隐藏在IEA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的发射场。

  未安转好的发射塔架、一架巨型运载火箭、还有星舰宇宙飞船正一一静候在发射场上。

  不得不令人佩服IEA地下基地的设计和建造者,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大大的增加了基地的保密性,同时又解决了宇宙飞船及运载火箭等巨型物资从地下基地运输到地面的难题。

  在过去的时间里,原晧宸甚至曾经听少数科学家在猜测,整个IEA太平洋基地其实就是一艘正在不断建造和完善的巨型太空飞船!

  当然,原晧宸考虑到地球上还不具备如此强大的运载能力可以将如此庞然大物送上太空。

  所以,他并没有信以为真。

  经过整整一天的调试和安装,在IEA太平洋基地众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

  高大的发射塔架终于耸立于发射场,星舰宇宙飞船也已经完美的搭载在于巨型运载火箭之上。

  考虑到安全稳定性、环境的保护因素、以及国际《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的制约。

  在本次的行动中,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还是计划选用传统的化学火箭推进器,将包括星舰宇宙飞船、可分离式核动力推进器、火星居住舱、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在内的各个组件先后运送到地球轨道上,然后再完成拼装工作。

  目前IEA组织的太空航行科学技术正处于核动力与传统化学推进系统相交替的革新时期。

  从本质上说。IEA组织的核动力推进系统的技术水平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

  为了发展核动力太空推进系统,星际探索联盟专门在20世纪末成立的了核动力研究院。

  经过近50多年的努力,核动力研究院终于初步踏进了核动力太空推进技术的门槛。

  宇宙飞船中的核动力系统与地面上的核动力系统,在技术要求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太空中利用核能推进系统,必须考虑体积、能耗、冷却以及辐射对宇航员的健康威胁等一系列问题。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早在上世纪就开始进行核能推力火箭的研究,但美国直到现在也没能研究出实用的核能推力发动机,仅有的成果是推力较小的核能离子火箭,这种推进器只适合在行星探测器上使用,但要用到载人星际旅行上就远远不够用了。

  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IEA太平洋基地核动力研究院的科学家设计了三种针对核动力推进系统的模型:

  第一种模型:因为太空没有水或者空气这种介质,根据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无法采用螺旋桨而必须利用喷气的方式。所以,当核反应堆中产生大量热能时,将推进剂(如液态氢)注入,推进剂会受热迅速膨胀,然后从发动机尾部高速喷出,产生推力。这种方法目前最容易利用,但是实际产生的速度增益效果有限,还达不到超远距离的星际旅行的需求。

  第二种模型:核反应堆会产生很多高速移动的离子,我们利用磁场来控制这些高能粒子的喷射方向,从而使火箭产生反冲运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推动比异常大,无需携带任何介质,持续性强。可惜,以现有的技术能力还是很难有效驾驭这些高能粒子。所以,NASA花费了这么多年,也只是研究出适合在行星探测器上使用核能离子火箭。

  第三种模型:这就是IEA核动力研究院设计的简单直接又粗暴的加速方式--利用可控制的“核爆炸”。

  这是一种十分大胆而疯狂的方式。在这个模型里,不再是利用受控的核反应,也不需要考虑是核聚变还是和核裂变的问题。因为在太空中,稳定核聚变和核爆炸带来的反冲总量并没有本质区别。

  利用稳定可控的“核爆炸”来推动宇宙飞船,这种推进系统被IEA核动力研究院称为【核脉冲推进系统】。

  【核脉冲推进系统】在理论上,就像天体物理研究院瓦特院长粗糙的比喻一样,“我们要在宇宙飞船的屁股后面像点燃中国鞭炮一样,接连不断的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核爆炸。”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行中却必须依靠极为细腻的技术手段,其复杂程度根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IEA核动力研究院设计的【核脉冲推进系统】里,动力系统中装载的核燃料被精度细化为极大数量的微当量核燃料单元,然后按照矩阵方式组合,在实际飞行过程中根据需求逐一在飞船尾部的推进盘中释放引爆,以产生持续强大的推进能量。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又粗暴,但是对宇宙飞船的加速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而且对核反应可控程度的要求也相对低了很多。

  此外,IEA航空航天研究院还专门在核动力推进系统与宇宙飞船操控中心之间设计了可靠的隔离装置,虽然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宇宙飞船的重量,但是却能够很好的确保宇航员不会受到来自【核脉冲推进系统】的辐射以及高热的影响。

  IEA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发射场上。

  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完起飞前最后的检查和操作之后,随即便迅速地撤离了发射现场。

  第一个将被送上地球轨道的是同时搭载了传统推进系统及最新核动力系统的新一代星舰宇宙飞船。

  在本次发射任务中,除了泉月号火星登陆飞行器的驾驶员基努里维斯以外(火星居住舱将在无驾驶员的情况下送到地球轨道),其他所有参与本次火星探索行动的宇航员和科学家都已经依次进入星舰宇宙飞船。

  原晧宸等人已经按照训练时要求的姿势做好发射前的最后准备。

  “老天,第一次去太空,还真是有点小激动啊。”杜鲁尼克一脸兴奋的说道。

  “一会发射的时候可有你好受的,嘴巴闭紧,从现在开始不许说话。你一定不会想尝试空气从你的肺部压迫出来的滋味!”弗兰克组长侧过头看了看杜鲁尼克,然后下令道。

  “明白。”

  一旁的原晧宸也稍稍调整了姿势,并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

  ............

  位于航空航天研究院的中央指挥中心,太平洋基地的各个研究院院长及其他主要领导人都早已齐聚在这里。

  在地下发射控制中心,担任本次发射任务指挥员的航空航天研究院院长吉安娜,正凝视着电子屏幕的倒计时间指示系统,并仔细听取各个岗位人员报告的每一项检测数值。

  “十分钟准备”……

  “五分钟准备”……

  “一分钟准备”……

  “出发!!”

  吉安娜一脸严肃,语气庄重地发出启动指令。

  话音刚落,发射场上瞬间就传来连绵不绝的巨大轰鸣声。

  有史以来最强力的运载火箭尾部喷着辉煌的火焰,展现出撼天动地的威势,拔地而起,穿云破雾,直上九霄。

  火箭在蓝天中扶摇直上,渐渐变成了一个小亮点,穿出了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与此同时,几十套安置在全球各地的通信设备,正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运载火箭在每一个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

  ”工作正常!“”飞行正常!“......

  在飞行控制中心,自动记录仪在显示屏上连续不断地描绘出运载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

  “成功进入预定绕地球轨道!“

  随着胜利的消息从监测中心传来,整个IEA太平洋基地,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加入书友交流群:529839423)

  (今天比较忙,就更新一章了,这一章尽量多写了一些。)


  (https://www.xqianqian.cc/9/9613/31842066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