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章 兵分两路
赵昺记的前世的南水北调工程中曾有报道,说在宋代曾开通襄邑至汉江的漕渠,被专家们成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最早尝试,也为当前的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借鉴。且相关专家考察后最终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此段的走向正与宋代开凿的漕渠走向基本一致,两者相距不过百米而已。此时他想起了往事,以为这条线也许可用,便发问道。
“属下知晓此事,但襄汉漕渠不可用……”江宗杰上前道,并很快从一叠地图中找出了张地图,并指点着说明原委,让陛下知道详情。
原来早在赵匡胤定都汴京后,为“广军储,实京邑”,解决军队吃粮问题,首先疏浚了汴河、蔡河等河流,把漕运视为经济命脉。当时的汴河,是连接黄河、淮河和长江的主要内河航道,但只能解决长江下游的粮食和物资运输,而长江中上游和汉江、湘江一带的粮食物资,必须绕道江淮由运河转运京都,十分不便。
十余年后太宗继位,漕运更加紧张。太平兴国三年正月,西京转运使程能上书,提出自南阳下向口筑坝置堰,拦截白河引水北上,越过方城垭口,经石塘、沙河、蔡河、睢水,抵达京师汴京,与南方的湘潭漕渠连贯起来,解决南方粮物北运京师之急需。
赵光义采纳程能建议,下诏征发民工及官兵十万人,施工月余,浚渠百余里,经博望、罗渠、少柘山,抵达方城县城东西八里沟一带。然而在方城垭口,由于地势渐高而水不能至。适逢白河上游连降暴雨,山洪暴发,石堰冲毁,漕渠开挖就此停止,使工程半途而废。
端拱元年,赵光义决定再次开凿襄汉漕渠,引白河水北上,工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沿第一次开凿的路线沟通汉水与汝水的水上通路,另一部分是开凿自荆州入汉水的江汉漕河。漕河大体上自荆门西南至荆州城,经沙洋、潜江狮子口入汉江,但终因地势悬绝而最终搁浅。
所以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两次开凿均未成功通航,这段由白河至八里沟的百余里襄汉漕渠便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加之后来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襄汉运河不久便遭废弃。也就是说当前这条路线根本不能用,让水军参战只能绕行长江了。
“陛下,属下以为可以绕行白水,虽然距离稍远一些,却也比入江的航程缩短六成以上。”看小皇帝满脸失望,江宗杰又禀告道。
“哦,朕知道汝与江置帅兄弟情深,但也不可因私废公!”赵昺听了沉吟片刻皱皱眉道。襄汉漕渠现下是指不上了,可他却也上了心,若是能将其开凿成功,绝对是让后世称赞的工程,不过当下也只能待来日收复中原再议了。
“陛下,属下怎敢妄言。陛下请看我们可以先从徐州沿运河至淮河,然后溯流而上到达汝水,过汝阳后再进入沘水,到沁阳后转入沁河,顺流而下亦可至襄阳。”江宗杰在地图上画出一条航线道。
“江主事,据吾所知沁河下游多泥沙沉积,对航运亦有妨碍,水军大船恐难以通行!”马端临言道。
“汝所知皆是书上所得,而吾不仅在御前办任职,还兼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掌管天下舆图,知天下江河地理。”江宗杰揶揄地笑笑道。
“汉江北岸少航运之力,南岸通航河流较多较长,大部分河流穿行于比较低缓的山地中,不过,除木马河、月河滩险较少外,其它各河滩险仍然很多,通行船只载重较小,航行十分不易,却也可通航。中游通航支流较多,主要有唐白河、北河、南河、蛮河、利河、丰乐河、梓河、沁河等,其中,唐白河航线最长,北河、利河、丰乐河与梓河航线极短。”
“我大军入淮之前早已遣人进入查明地理,绘制图册,调查江河水情。沁河在冬春之际确如所言由于泥沙淤积,难行大船。但是入夏之后,雨水增多,长江及汉江洪水会向各支流倒灌,常使下游水位提高,水面增宽,且历时较长,因此夏季可以通行大船。”
“嗯,很好。如此我们就兵分两路,陆路走西线前往,朕从陆路前往。”赵昺十分欣慰地道。
“陛下,走水路要安全些,也省些力气,还是乘船前往吧!”倪亮听了言道。
“不顺路!”赵昺冷哼一声道。
“都帅,陛下要前往应天府祭庙,要不咱们走水路如何!”江宗杰小声道。
“哼,本帅要陪陛下祭庙的!”倪亮斜了其一眼也哼了声道。
“今日准备,明日出发!”赵昺不理他们几个挤眉弄眼,把时间事情定了下来。
上头一句话,底下跑断腿。赵昺无需再为这些小事去操心,而下边这些人却不敢有丝毫怠慢。前往襄阳要行军千里,他们不仅要考虑到途中的安全,还要想到吃喝用度,以及在何处宿营,何处可以补给物资。同时要安排沿途驻军采取行动,清剿所经之地的盗匪,驱逐敌军游骑,在险地派出警戒等等。
王德也是将一群小黄门指使的团团转,他做的事情更多。此次前往应天府祭庙,就不能像平日那么低调,要排开仪仗,彰显皇威。而祭庙穿什么衣服,用什么祭品,奏什么乐曲,他都要事先与礼部随员进行沟通,并哄着陛下配合演练一番。而后还要千里跃进前往襄阳,王德需想到皇帝途中所需的物品,并事先在徐州备好……
次日,皇帝行驾离开徐州,王应麟作为随扈大臣跟随陛下前往应天府,护卫的除了侍卫营和亲卫团、辎重旅,还有御前护军都统倪亮率领的护军一旅和骑兵旅。御前水军则在昨晚已经起航,沿运河南下前往山阳补充物资后直接前往襄阳。而庄公从被任命为徐州知府,第二军都统刘志学被任命为淮北镇抚使主持淮北军事。御前护军其余三个旅则暂留宿州休整,补充新兵,协助地方组建州军。
行驾队伍足有两万人,蜿蜒数里而行,前后鼓号声相呼应,正可谓车辚辚、马萧萧,旌旗如林,阵容甚是壮观。赵昺的车驾行在队伍中间,前有骑兵旅开路,左右有亲卫旅警戒,核心区则是有侍卫营护卫,一旅护卫着辎重断后,如众星捧月般将他严密的保护在其中。
行军的速度很快,这不仅因为战事结束不久,周边还时有冲突发生,导致路上行旅稀少的缘故。还因为得益于战争的胜利,缴获了大批的战马,使得御前护军实现了骡马化。骑兵自不必言,一人双骑已经是标配,步军也得到了足够的挽马,可以乘车行军,使得行军速度得到了提高。
虽然各部都配备了马匹,但侍卫营和亲卫团配备的战马还是让其它人眼热,他们骑乘的可不是普通的蒙古马,而是高大的‘洋马’。当然这些战马并非赵昺的皇家远洋商队通过贸易交换而来的,而是同样来自于缴获,更确切的说是缴获自蒙古大汗的亲卫——怯薛军。
蒙古西征从中亚和西亚地区获得了不少优秀的骑乘马,而作为大汗们最重要的爪牙,怯薛军骑乘的战马自然也鸟枪换炮。但是这些良马同样来之不易,身手好的平民子弟也能从自己的战利品中支出,那些膏粱子弟们就需要自己的贵族老爹花钱购买,钱再不够还可以由他们从所管辖的民户中收取特别的税赋。
初时由于这些马匹来之不易,怯薛军士兵也非常爱惜,肯下功夫自己调教。随着蒙古大军的战利品越来越多,大汗们也越拉越大方。怯薛军分到了大量的耕地和趋口,他们就把喂马工作交给了别人。到忽必烈时代元朝仿照中原王朝的模式建立了庞大的牧监,放养从整个欧亚大陆搜集来的优秀骑乘马。
随着腐败的孳生,怯薛们的养马才能也逐渐退化,虽然他们还顶着阿黑塔赤、阿部兀赤的头衔,具体工作也交给了汉人等三等奴才。他们只从元朝政府手中领草料,养马工作却交给了牧监的牧民。而此次大宋北伐,设置在两淮和淮北地区的马场丢失,那些战马就落到了赵昺手里,而他自然也选出一批先武装自己的亲卫军。
“真是好马啊!”作为这个时代最高级的交通工具,赵昺自然也选了几匹供自己骑乘,但是为了他的安全是被变相禁止的,能乘车、乘船的情况下,绝对不允许他弃马。而当下自己也只能乘车而行,所以他只能看着那些高大的骏马眼馋。
“陛下,臣在清理新收之地的户籍时,发现了一件趣事!”陪同皇帝的王应麟与陛下同车而行,当他看到小皇帝看着战马的眼直冒绿光时,就知道其的心思,连忙找个话题岔开以吸引其注意力。
“哦,有何好笑之事!”赵昺果然中计,扭脸兴趣盈然地问道。
“陛下,那些女真人居然不肯改籍,坚称才是真正的汉人!”王应麟笑着说道……
(https://www.xqianqian.cc/8/8219/48983145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