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1850再造中华 > 第466章 军备之火炮

第466章 军备之火炮


  下一项议程是讨论军备问题,这项工作由军政府负责,政务卿陆雨晨做汇报。

  军备问题,主要是军队的装备问题。革命军之所以能够无往不胜,装备精良是一大原因。因此,这项工作受到军政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陆雨晨汇报,当前的军备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陆军方面,正在重点攻关的装备有:

  一、火炮。火炮技术主要向三个方面攻关,即更大口径、更快射速、更为轻便。

  (一)更大口径。怡和公司枪炮厂已经开始试制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这种口径的火炮膛压很高,对技术要求很高。除了在膛线表面镀铬外,炮管需要使用合金钢,即在钢材料中加入镍、铬、钨、锰等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主要从稀土元素中提取。粤北与江西接壤,存在丰富的稀土矿,可以从中提炼稀有金属。

  这种大口径的火炮主要用来配给海军战舰。当然,海军现有的200吨级铁甲炮艇是无法承受这种大口径火炮的后座力的。海军第一艘500吨级铁甲舰即将下水试航,届时将装备这种大口径火炮。

  (二)更高射速。速射炮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火炮发展方向。一门速射炮的火力,往往数倍于旧式火炮。

  (历史上,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空有定远号、镇远号这样的巨型战舰,却因为缺少速射炮,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北洋水师起步很早,当时速射炮还不流行,李鸿章特别喜欢德国克虏伯火炮,从克虏伯采购的305mm、210mm、150mm火炮,射速都很低。

  (定远的305mm主炮每发射一次,需要重新归位,调整射角再装填击发,熟练的炮组也要花上10分钟以上的时间。

  (到了甲午战争前几年,另一个欧洲火炮巨头,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发明了一种炮架固定,带有摇架和复进装置的火炮,即QF  4.7寸MKI速射炮。

  (这实际上是最初的“管退式火炮”。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射速达到每分钟5到6发,熟练炮组可以达到每分钟10发。射速的提高,意味着火力的加强。

  (日本联合舰队把宝押在了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上,竭尽财力大量采购。而当时的北洋,却因为慈禧挥霍无度,财政拮据,竟然连炮弹都买不足,更别提为军舰换装速射炮了。)

  革命军现有的75mm火炮、105mm火炮,射速仍旧很低,仍旧是“架退式火炮”。这种火炮炮管与炮架刚性连接,炮弹发射后,巨大的后座力会使炮管与炮架向后移动。

  因此,每发射一门炮弹,必须把火炮重新推回炮位,重新设定诸元、瞄准,费时费力,射速不快。

  特别是105mm火炮,炮身笨重,后座力大,装在海军的200吨级铁甲炮艇上还好,缺点尚能克服。但陆军要长途行军,对此极为诟病。

  很多情况下,陆军前锋已经攻克坚城,炮兵团的105mm重炮还没运上来。有时候,火炮运上来之后,后座力又太大,使用起来极为不便。

  怡和公司枪炮厂总设计师周锋,因在研制火炮上功勋卓著,已获得男爵爵位。按照杨烜的指示,他对火炮进行了改进,加装了弹簧复进机构。

  这样一来,炮弹发射后,炮管后座,炮架不动,火炮射速大大提高,炮架重量亦大大减少。

  这种改进型的火炮,已经定型生产,共有海军、陆军两种型号。海军用的105mm火炮被命名为1855式105mm舰炮,陆军用的被命名为1855式105mm野战榴弹炮。

  杨烜视察过这种改进型号的火炮,对此印象深刻,却并不满意。1855式105mm火炮已经算是“管退式”火炮,却只是管退式火炮的雏形。

  因为这种火炮使用弹簧做制退、复进机构,后座行程较短,反后座效果有限。受此影响,火炮射速并未得到飞跃性的提升。

  这种使用弹簧做制退复进器的管退式火炮,与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英国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相当类似,都算是早期速射炮。

  第一款划时代意义的速射炮,当属大名鼎鼎的M189775mm野战炮。这款法国造火炮被法国人亲切的称为“法国小姐”,也就是李云龙口中的“意大利炮”。

  历史上,早在1879年,德国人豪森内便注册了液压驻退复进装置(Hydraulic  recoil  mechanism)的专利,却不被德军眷顾。法国于1894年购买了这项专利,并籍此发明了“法国小姐”。

  “法国小姐”使用水压气体制退复进机,分制退和复进两部分。

  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一端液体受到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液体即产生抵抗力,以制止炮身后坐。

  复进机利用气体吸收后坐力,待后坐结束时,被压缩之气体,扩张后将炮管、后坐体推至原位。

  这种近乎完美的设计,使得“法国小姐”的射速达到了惊人的每分钟15发炮弹,熟练炮组可达到每分钟20发炮弹,在火炮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烜所期待的,正是提高火炮射速,在火炮上采用这种液压气体制退复进机技术。因此,他特意向陆雨晨强调:

  “请政务院通知农工商部军工司,要鼓励周锋进一步提高火炮射速。他发明的那种弹簧式制退复进机,只能差强人意,对射速提高有限。

  “我希望他尽快攻关出液压气体制退复进机技术。有了这种技术,将给帝国火炮带来革命性的提高。日后革命军面对列强军队,也会更有底气。”

  陆雨晨使用铅笔速记下杨烜的指示,对速射炮技术有了更深的印象。

  (三)更为轻便。火炮轻便化,实乃势所必然。中国国土广袤,地形复杂,火炮运输不便。

  因此,陆军作战时,为追求奇袭效果,先锋往往只携带轻便的40mm迫击炮。笨重的75mm榴弹炮、105mm榴弹炮往往放在后军。

  极端情况下,战斗都要结束了,105mm榴弹炮还未运到前线。这一点,在浙西、苏北战场上表现非常突出。

  杨烜一向认为,最先进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用的。他要求军工司指导武器生产,要侧重武器的轻便性、可靠性、实用性。

  因此,未来的火炮设计,特别是陆军火炮,必须重视火炮的轻便性。

  这主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使用液压气体制退复进机构,改进炮口制退器,抵销火炮后坐力。由此,就能改善炮架结构,减轻炮架重量。

  二是使用橡胶轮胎代替钢制车轮。

  早在1845年,英国人罗伯特·汤姆逊便发明了空心橡胶轮胎。但英国流行绅士文化,大家都喜欢坐马车,汤姆逊的发明并未得到推广。

  杨烜要求未来火炮使用橡胶做火炮车轮。短时间内,制造大口径的火炮橡胶空心轮胎还有困难。作为过渡,可以使用实心胎,或在橡胶胎内部填充帆布等材料。


  (https://www.xqianqian.cc/645/645444/10983696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