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平复皖北
此次与湘军决战,第二军从广西进入湖南,一路高歌猛进。第一军从南京出发,经长江两岸向西推进。但第一军推进速度并不快,主将陈虹也并不着急。
这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要诱使湘军留在江西,争取以江西为主战场。江西距帝国近,以江西为主战线,可以缩短革命军的后勤补给线,减轻革命军后勤负担。
第二,要剪除皖北的清军、皖南的太平军,解除第一军西征的后顾之忧。皖北捻军横行,遍地团练,清军横杂其中,局势极为复杂。
而皖北靠近南京,与南京一江之隔,不平复皖北,就难以确保帝国首都的安全。因此,第一军派步兵第一师沿长江北岸,先期克复皖北。
皖南同样临近南京,矿藏丰富。铜陵多铜矿,休宁多煤矿,芜湖、马鞍山的铁矿品质甚佳,是中国重要铁矿带。太平军余孽秦日纲仍然盘踞皖南,必须尽快铲除。
第三,英国派遣使者到南京,与帝国谈判中南半岛问题。把一部分革命军留在南京,可以向英国人展示武力,增加谈判底气。
就在步三师攻克渌埠镇的同时,步一师师长杨田也率军攻克了滁州,在此略作休整。
按革命军的规矩,每场战斗过后,司令部都要组织复盘,然后部署下一阶段的作战。滁州之战非常顺利,没什么好复盘的。倒是皖北局势复杂,颇有可议之处。
杨田说:“皖北局势复杂,各方势力交织,有捻军,有团练,有绿营,有八旗。卧榻之旁,岂容这些牛鬼蛇神在此作崇?
“我们步一师此番西征,要先平复皖北,解决这个后顾之忧,再与湘军展开决战。北屏,你在六合担任知县多年,对此有何高见?”
北屏即为温绍原,原是满清治下江宁府六合县的知县。别看他只是个知县,却是清朝地方官吏中少有的奇才,曾在六合县重创太平军北伐军。
此时颇为传奇,在清军、太平军说法不一。
清军的说法是:
当年,太平军大将林凤祥、李开芳,率领两万精锐北伐。大军轻取浦口,随即兵分两路。东路军朱锡琨率部进攻六合,清军败北。
温绍是六合知县,把城外居民尽数迁入城中,在民房灶台下布设火药,又在屋顶和交通要道淋满火油,静待太平军大军前来。
朱锡琨为东殿大将,率部兵临六合城下。因连日作战,太平军北伐军又累又饿。正好傍晚时分,朱锡琨便让部下分散前往城外民宅生火造饭。
很快的,灶火引发了爆炸,城外成了火海炼狱,太平军惨叫声、火药爆炸声不绝于耳。北伐军主帅林凤祥闻声率军来救,虽在城南浮桥击败清军壮勇,但也误入城防地雷阵,损失惨重。
北伐军在六合县损失丞相一名、统制四名,就连杨秀清心腹爱将黄益芸也战死。朱锡錕、林绍璋率残部退往滁州。
太平军的说法是:
杨秀清命命令朱锡琨与黄益芸统军,支援北伐,算是北伐军的援军。朱锡琨从浦口登陆后,走错路误入六合县,宿营城外。二更时分,营中失火,引发火药爆炸,将士死伤过半。
朱锡琨、林绍璋从大火中冲出,侥幸逃得性命。其中,朱锡琨率部追上北伐军,林绍璋则引军撤回天京。后来,东殿大将在北伐战场上凋零殆尽,杨秀清想起了林绍璋,对他委以重任,最终酿成湘潭之败。
不管怎么说,太平军在六合县遭遇了重大损失。清廷闻讯大喜,升温绍原为江宁知府。太平军则对温绍原恨之入骨,屡次围攻六合,都被温绍原击败。
六合位于江北,属于江宁府,距南京不到百里路程。太平军兵马动辄数十万,却连一个小小的六合县都攻不下,足见温绍原的本事。
步一师经略苏北时,顺利攻下六合县,逼降温绍原。师长杨田爱惜人才,把温绍原罗致军中,授以参谋之职。
温绍原在六合任职多年,是湖北江夏人(今武昌),对苏北、皖北、武昌的情况很熟悉。这次西征,杨田对他很是倚重。
温绍原侃侃而谈,说道:“要想破局皖北,就得剿抚并用。区分清军、团练、捻军,根据实际情形,或剿或抚。
“清朝方面,在皖北有胜保、翁同书、袁甲三等大臣,彼此不服。胜保为钦差大臣,地位最尊,但此人志大才疏,嚣张狂悖,目中无人,刚愎自用,与袁甲三、翁同书面和心不和。
“胜保为满人,苏完瓜尔佳氏,雄傲一时,手下有不少满洲马队。他是满人将领中少有的能员,很受咸丰的宠信,不大可能投降我军。
“步一师在皖北,要优先打击胜保。胜保的马队,是皖北清军的支柱。胜保一倒台,皖北清军就会崩溃,局势将为之一变。
“翁同书是安徽巡抚,驻节庐州。常熟翁氏是个大族,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在清廷中担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上书房总师傅,很得咸丰宠信。
“翁家诗书清贵,翁同书文章做得好,字写得好,却根本不是当巡抚的料,更不能应付皖北这样错综复杂的局势。眼下,他正为苗沛霖的事大伤脑筋。”
苗沛霖以团练起家,事实上割据一方,官府莫敢过问。这两年,革命军攻占苏浙,太平军退出皖北。苗沛霖则趁机接受钦差大臣胜保的招安,被保举为总兵。
苗沛霖居心叵测,在皖北招兵买马,逐渐坐大,寿州、蒙城等十几个州县,已经成为苗沛霖的地盘。当地的清朝官吏宛如苗沛霖的属吏。
苗沛霖不臣之心渐显,把“淮南称王”挂在嘴边,确立了“高筑墙、广聚粮、先灭贼、后称王”的方针。
翁同书身为巡抚,既不能节制苗沛霖,也不敢惹怒苗沛霖,只得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苗沛霖麾下号称十万兵马,杨田不得不予以重视,便问道:“苗沛霖此人,有可能为我所用吗?”
温绍原非常烦感苗沛霖,急忙阻止道:“师长,苗沛霖此人反复无常,卑鄙无耻,皖北人恨之入骨。我说几件事情,您就知道他的为人了。
“第一,此贼反复无常。他原是捻子出身,后背捻而办团练。办团练办出了名堂,开始大力剿捻。官府猜忌他,他便驱逐官员,与长毛暗通款曲,挟寇自重。
“第二,此贼心狠手辣,睚眦必报。去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大败,皖北清军调去徐州前线。苗沛霖趁机攻打寿州,只因他与寿州孙家有隙。
“相传苗沛霖的父亲早年在孙家当佃户,有一年新年,孙家让佃户来家里伺候,苗父有病不能来,苗沛霖代父前来。孙家本来以秀才之礼邀至客厅接待,苗沛霖自贱自轻,说自己代父来伺候东家的。
“孙家见状,便让他到外面干活。苗沛霖表面不说,内心把这视为奇耻大辱,发誓报仇。去年苗沛霖占领寿州,就就杀了族长孙家泰及孙家族人,刨了孙家祖坟。
“孙家泰一门四代,上至71岁的老父,下到3岁孩子,全家15口人,全部被杀。寿州孙氏其他一百多名族人,在这次苗难中也遭受杀害。
“孙家泰本是京官,随工部侍郎吕贤基回乡办团练。吕贤基兵败自杀后,孙家泰便引军回寿州,保护寿州安宁,颇得当地人拥戴。
“除此之外,参与守城的皮氏、洪氏、吴氏、张氏等大户人家,全被苗家军满门抄斩。苗沛霖此举,实乃残暴。
“第三,苗家军军纪败坏,四处劫掠。皖北民众对其十分反感,当地有“不杀苗贼不罢休”的歌谣。苗沛霖为了筹集军饷,四处劫掠女人,组织女人卖春,败坏社会风气。
“师长请想,这样一个罪大恶极之徒,我们怎么能招抚他呢?必须快刀斩乱麻,剿灭苗家军,斩杀苗沛霖。如此,方能收服皖北民心。”
杨田点点头,说道:“我懂了。必须除掉苗沛霖,我们才能占领皖北。”
温绍原进而献计道:“胜保冥顽不灵,苗沛霖狡诈反复,此二人狼狈为奸,实乃皖北两害。胜保只会纸上谈兵,我军不难打败他。
“苗沛霖人马虽众,部下并不诚心服他。只要我们下决心剿灭他,他的部下一定会有人倒戈。此人贪鄙,把地盘看得很重,定会躲在寿州古城负隅顽抗。
“此二人一除,皖北形势一定改观。”
杨田很高兴,说道:“善。我们步一师此番来皖北,先为皖北百姓除此二害!”.
(https://www.xqianqian.cc/645/645444/10968084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