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 第1777章 “华夏”大妈

第1777章 “华夏”大妈


  伊莉莎-科里科娃眨了眨明亮的大眼睛,用英文感叹了一句:“亲爱的,你到底会多少种语言?”

  两人扮一对夫妻,“亲爱的”没毛病。

  “没算过,算上温州话这一类密码一样的方言,大概能有个十几二十种。”关兴权倒是没觉得自己有多厉害,语言天才的世界你不懂,他自个早就习惯了。

  说完,关兴权又换成汉语道:“我们那边的温州话保留了大量古汉语元素,所以外人难懂。

  上次我记得和你们说过华夏汉语分成多个语言区,温州一片是瓯语区,还可以大体分成纯瓯语区、准瓯语区和半瓯语区这三种分支。

  往下还能细分很多种,我也没办法听懂全温州地区的各种分支温州话,甚至温州当地人都会抓瞎。

  华夏南方地区的方言实在太多了,多到没任何一个语言专家能全部听懂,更别说达到能说、能交流的程度。

  温州话外人难懂,还好我的母语是台州话和嵊县话,台州就挨着温州,虽然属于不同的古汉语语系,不过两种话之间有些温州人和台州人就算没特意学过,也能能互相听懂个四、五成。

  我这算比较厉害,能说温州话,不是很标准,但至少能让纯瓯语区的温州人听懂...”

  换成汉语普通话表达这些来得简单,关兴权的这段话要是用英语来表述,他自个估计都会脑筋打结,反正伊莉莎这个昔拉能算精通汉语。

  括号,仅限精通普通话。

  这帮子红魔鬼和昔拉们中,好些个在这几年都略微试着研究过汉语方言,因为老板那一口子密码一般的家乡话的原因。

  有时搞不明白老板在说点什么,就算明知那些话和自己无关,那也挺难受的不是。

  结果随着了解的深入,大部分苏联超级战士都被汉语中多得无法统计的方言数量给吓着了,最多学点剡县方言就算逑。

  汉语,博大精深!

  市场里被分成四大片区域,四人面前的是一大排两层楼的杂货店聚集区,算成各类超市也成,看着批发零售皆有。

  房子看着就几十年,不过隔着街道的外围红顶房子至少都是百来年的年纪,挺有点历史韵味。

  街道上都搭着不少摊位,很有点大市场的味道,至于西北侧的大市场中心区域那,干脆就是棚子摊位专属区域,卖什么的都有。

  红色棚子卖的几乎都是水果,胖胖的阿尔宾娜-契诃娃看着最近的一处摊位上意大利本土产的柑橘样子还行,就打算买上两公斤。

  严寒地带出来的苏联人对橘子有传统好感,新年时都会想办法买一点,在苏联、俄罗斯,橘子可是货真价实的珍贵水果。

  当年在苏联,橘子这玩意除了黑海沿岸少数地区同高加索山以南的部分区域,诺大个苏联就没其它地方能种橘子,日常消费的大部分橘子消费得靠进口。

  至于如今,俄罗斯的橘子供应更加依赖进口,谁让苏联散伙了,高加索山以南大部分区域属于格鲁吉亚。

  这处有橘子卖的水果摊摊主是个年近四十的男子,一见有顾客上门,连忙招呼。

  凑到摊位前的是两个典型的欧洲女人,后头那个男性年长者也是,摊主很自然得忽略了最后的大高个,用有点生疏的意大利语招呼。

  其实就算不忽略,摊主也不大认得出关兴权这个华人中的名人。

  戴着大遮阳镜,这两年太阳晒得不少,皮肤带着古铜色的味道,不仔细看的话,真认不出他是华夏人。

  阿尔宾娜懂意大利语,伊莉莎也是,听着摊主说的,能懂,但觉得理解起来略微有点别扭。

  干脆...

  “老板,你的橘子甜的吧?给我称两公斤,不甜我们可不付钱!”

  胖胖的大妈一开口,摊主傻眼了:一口子挺标准的汉语普通话,要是忽略其外表,活脱脱一个国内逛菜市场的华夏大妈!

  这里可是在意大利...

  一看摊主一愣神,阿尔宾娜又道:“哎,我说老板,没见过外国人说中文?

  手脚快点,我们还忙着买东西!”

  好吧,橘子买上了,关兴权至始至终没说一句话。

  吃着橘子继续逛,还不错,挺甜的。

  关老大是边吃边说:“那人是文成人,一个温州下边的县,他隔壁摊的是瑞安人,他们的话有不少区别...”

  几个意大利人逛大市场买东西,结果说一口子流利的普通话,说得甚至比摊主还顺溜,刚才当然引起了附近摊主们的好奇心。

  吃着、走着,随意走进家杂货铺。放眼望去全是华夏货,鹿城产的皮鞋是这里的主打。

  


  (https://www.xqianqian.cc/5/5398/48111304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