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这搞漕运的,果然有钱!
运河?
听到运河,李秋愣了一下。
迟疑了几秒以后,才反应过来。
如果是过去的华夏,运河其实很多。
但却没有一个能够以运河二字简单代称。
但在数十年前,隋炀帝杨广修建了京杭大运河以后,人们每每谈起运河,便是指代协调贯穿华夏南北水网的经济动脉了。
高季辅作为户部尚书,掌管大唐经济,前往大唐的经济动脉,倒也有几分道理。
可是老高具体是去做什么的,李秋还是颇为好奇。
“回禀李大人,负责漕运的漕帮首领,其实是高大人的族弟。”
“漕帮首领近日在摆酒,高大人这是赶去参加人孩子的满月酒呢!”
什么?
听到漕帮帮主竟然是民部尚书的亲戚,李秋眼皮子一跳,差点绷不住。
看着那名小官,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家族的?在户部呆几年了?”
“回禀大人,小人张林,出身…不过一届寒门而已,贞观八年参加科举,在户部已经呆了十九年了。”
寒门?
听到这话,李秋倒是有些诧异,这贞观年间的寒门官员,可并不多啊!
前世的时候,李秋曾在历史教科书上曾经看过,说隋朝时期,科举制度,打击了士族对科举的垄断。
然而来到大唐以后,李秋才发现,这事情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毕竟尽管士族和寒门确实需要通过考试,统一选拔。
然而士族和寒门之间,教育起点就不一样。
要知道,大唐,尤其是贞观年的大唐,可是没有发达的印刷行业的。
少数的一些印刷雕版,也只能用来印刷佛经和道经。
至于儒家经典?
抄吧!
依靠落后的技术,士族垄断了知识的传播。
加上士族之间权力勾连,科举考试还特么的不糊名!
寒门想靠科举卷赢士族,几乎是天方夜谭!
此时此刻,李秋已然记下了这个名叫张林的人才。
不过比起这个人才,在李秋看来,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弄清楚民部尚书和漕帮的关系。
李秋询问张林:
“这民部尚书和漕帮帮主是亲戚关系?”
好在,张林愣了一下以后,便笑着说道:
“回禀大人,并无关系。”
听到以往的民部尚书,和漕帮帮主之间并不是亲戚关系,李秋稍微松了一口气。
如果问题只出现在高季辅这一届,那问题并不算大。
李秋又问了一下高季辅是什么时候离开的。
在得知对方前两天才离开的长安,并且在离开之前,还特地嘱咐过民部官员,要好生接待自己以后,李秋果断离开民部官邸,前往皇宫。
皇宫内。
此时的李世民,正在逗弄鹞鹰。
听到有人过来,李世民内心突然惊悚了一下。
自己几年前逗弄鹞鹰的时候,曾经差点被魏征发现,好不容易把鹰藏在袖口里面弄死,才免了被魏征骂一顿的风险。
想起这件事,李世民朝着脚步声传来的地方看去,却见是李秋走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还好!
是自家孙儿,不是魏征那个老煞星。
不过经过这一番惊吓,李世民也没有玩鹰的兴致了。
他让人把鹰带走,然后看向来到自己面前,恭敬行礼的李秋。
当即露出一抹笑意,调侃道:
“哟!这么着急,是被民部那些人刁难了,气不过来找朕了?”
听到这话,李秋一愣。
无奈,李秋只好向李世民耐心解释自己在民部的见闻。
当得知高季辅和负责漕运的漕帮帮主竟然是亲戚以后,李世民的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了。
往大了说,这不过是朝廷的任命出了纰漏,没有避讳相关人员的亲戚关系。
但往大了说,这就是朝廷官员和地方之间利益勾连了。
可从隋炀帝杨广开挖运河以来,任何毕竟就是朝廷中央直接管理的自留地。
如今,民部尚书高季辅,和漕帮帮主竟然以士族血缘为纽带,联系在了一起。
面对这样的问题,李世民自然不敢怠慢。
他沉吟了片刻以后,便看向李秋,说道:
“此时可大可小,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你就去替朕看一看,这事情,究竟发展到什么地步了。”
历史上的高季辅,虽然兼职过一段时间的民部尚书,但他毕竟没有实际担任过这个职务。
是自己这个蝴蝶,煽动了翅膀,才让历史发生了这样的改变。
对于这件历史上未曾发生过的事情,李秋还是颇为关注的。
面对李世民的授命,李秋果断应承了下来。
在准备一番过后,李秋离开了长安城,从码头乘坐一条快船,一路从黄河顺流而下,进入运河。
十天左右,就来到了后世著名的漕运周转之地,扬州。
此时的扬州,因为运河的原因,已经发展得十分繁华。
不过由于有要紧公事,所以李秋并没有时间欣赏这座一千多年都富甲天下的名城。
在下船以后,李秋直接询问当地人,漕运帮主家在哪里。
人们见李秋衣着华贵,操着一口关中口音,当即判断这是一位从长安来的贵公子,当即向李秋指明了方向。
来到漕运帮主的家后,李秋看着对方家门口雕梁画栋,美不胜收。
虽然和长安的建筑风格有许多差异,但却也显示出一番气派,李秋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冷笑。
这搞漕运的,果然有钱!
(https://www.xqianqian.cc/4117/4117439/1111094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