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灾荒,大旱
第五十章 灾荒,大旱
周皇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魏公公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短短数字言语,便将事情清晰可见的处理完了。
效率之高,令人咂舌。
众多臣工们,也并没有觉得不妥的地方。
毕竟现今的阉党势如中天,虽然被万夫所指,道德谴责,但丝毫不受一点儿的影响。
经天启朝长达数年的发酵,阉党之流,多数臣工们几乎已经习惯了。
但仍有少部分人,对于阉党的忍耐几乎已经到了极限,再不可能有丝毫的让步可言。
然而身为清流表率的周老皇亲,就这样被魏忠贤不经意间胡乱说出的三言两语,早早的便退出了勾心斗角的朝堂。
这也是朱由检的意思。
周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身边儿的那一直以来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其实是内务府总管王承恩派来的耳目。
而他更没想到的是,除了此人以外,众多家丁,同样无一不是阉党安插进来的眼线。
而阉党中,其实也是派系林立。
那位老管家除了是王承恩的耳目以外,还有着一个值得他引以为傲的身份,魏公公手下的人。
王承恩的手段,对比老谋深算的魏忠贤来说,还是稍显的有些嫩稚了点,不够狠辣,办不成事。
魏公公的简单直接,反而能在明末乱世中起到很不错的正面效果。
若说是彻底翻盘,也许可能不大,但若是稳住局面,那还是绰绰有余。
朱由检满意的宣布了此次朝会的决定,“凡魏忠贤之进谏,一律照准。”
周老皇亲面如死灰。
他岂能不知道,魏忠贤是为了打击清流而故意如此言说,为的就是既不让皇上难堪,又妥善处理了自己这挡路的老国丈。
毕竟周奎一直以来作为清流们最后的挡箭牌,维系着臣工们最后一道尊严和底线,处处抵制着阉党们的所作所为,现在,这种微妙的关系已经被彻底撕破了。
朝廷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局面,阉党横行,清流败撤。
灰头土脸的周奎就这样溜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去,这位昔日以来在朝堂上能顶撞圣上的老国丈,如今也只得提前退场。
因为在朱由检看来,这场清流与阉党之间的博弈之中,不需要有任何皇亲国戚的参与。
“皇上圣明。”
魏忠贤低着头,像是道谢一般说道。
阉党们扬眉吐气,搬掉了这样一块儿挡路石,心头都舒畅了不少。
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意。
然而朱由检却笑不出来。
周老皇亲的事儿解决了,募捐之事便彻底没了掣肘,暂且可以告一段落。
但这几位晋商的出现,却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
“诸位爱卿,你们说,为何在我大明朝,会出现此等蝗商,蛀空国财,以资外敌呢?”
没人敢多说话。
然而却只听有大臣开口说道:“这都是因为万历皇帝苟捐杂税,逼得山西商贩无路可走所致,否则谁也不愿铤而走险,涉足关外,与后金满人做交易。”
朱由检闻言叹息一声。
又问说道:“近来,陕北旱灾如何?”
“可曾有过降雨?”
“没有。”
“仍然,是一片大旱。”
陕西督粮洪承畴开口说道:“虽然经过臣前些日子的筹措,灾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天日久旱无雨,若是长期如此的话,臣也没办法了。”
“要么赈灾,要么,这些老百姓就只有变成流民,往隔壁的几个邻省逃窜。”
朱由检眉心紧锁。
出言问说:“灾民数量多少,可有过统计?”
“当地士绅全年收成,可有统计?”“皆记录在案,臣已经拟了折子,请圣上一阅。”
洪承畴说着,递交上去一份早已备好的奏折。
朱由检点点头,从王承恩手中接过来,打开一看,登时便站了起来。
“岂有此理?”
“灾民数量,竟已达十万之众?”
难以想象,自己一直以来所担忧的灾情,最终还是来了。
所以他很愤怒。
但此时此刻他的愤怒,更多则是来自于内心的恐惧。
毕竟推翻了大明,逼自己自缢而亡的,正是这些百姓。
有臣子见状,进言道:“皇上,臣以为,陕北之乱,都是因为天灾所致,久旱多月,滴水未降,传闻民间有奇人说,那儿即将有只黑龙降世,所以天地震怒,引发天罚,这才殃及了百姓……”
“是啊。”
“皇上,如非老天降罪的话……”
“那些贱民,不值得皇上如此殚精竭虑的为他们着想。”
“够了。”
朱由检烦躁不堪,强忍胸口的怒火,只说出一句话来,“朕以为,陕北灾情严重,此引发流民之祸,要远胜于后金八旗之祸。”
此言一出,臣工们都不敢再说话了。
即便有,朱由检也听不进半个字。
因为在他手上,大明已经亡了一次,所以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走原来的老路。就算明知气数无法改变,也要挣扎一番。
至少,得换条新路走走,兴许没准儿大明就又活过来了呢?
“皇上,您能如此关心陕西灾情,已是明君之举了……”
“陕北,实在是难啊,不仅仅当官的难,那儿的百姓更难。”
阉党们痛心疾呼,即使是装出来的,但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却令朱由检心头得到了不少的宽慰。
“诸位爱卿的慷慨募捐之举,必将千古留名,流芳百世。”
朱由检眉头一皱,“魏忠贤,身为募捐会长,朕要从你这里拨款十万两现银,至陕北一带,行赈灾之举。”
“洪承畴,你身为陕西省督粮参政,一定给朕杜绝贪墨的情况发生,如有见到,尽可秘折上奏,朕必会严办。”
“臣遵旨。”
两个人一块儿躬身答应道。
朱由检点头,“这件事儿,唯有放在你们两个人身上,朕才放心。”
“希望你们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心意。”
正史,崇祯元年,陕北虽大旱,但灾情并未蔓延开来,灾民数量也并未激增。
但当时因为朝中大臣劝阻周旋的缘故,迟迟拖到了崇祯四年才发下十万两赈灾款,这会儿,灾民数量已经增多,十万两银子已是杯水车薪,不堪大用了。
而现今,朱由检有了前车之鉴。
直接便派出去十万两银子赈灾,意图直接将灾祸给扼杀在摇篮中。
(https://www.xqianqian.cc/4049/4049245/1895657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