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岳父是李世民全文阅读 > 第316章 刻板与成见

第316章 刻板与成见


崇文馆内放着最多的就是古籍,这里的书籍种类很庞杂,上到策略史册,下到地理农桑之类的书都有。

        相比国子监都是一些士族中人喜欢的典籍,这里的书更加全面。

        颜师古看起来有五十多岁,整齐的发髻中有藏不住的白发。

        张阳稍稍行礼,“见过颜老。”

        颜师古点头道:“长安城关于你的传闻很多,老夫也听过,还听说你以前只是长安城的一介流民?”

        无奈笑了笑,张阳解释道:“当年战乱,离开了家乡来长安城讨生活。”

        颜师古又是点头,“其实在长安城有很多像你这样的人。”

        这话听着不太对,张阳不解道:“老先生此话何意?”

        颜师古把手中的书卷放在书架上,“老夫已经年迈,见过的人自然比你多,你是这些中最幸运也是最成功的一个。”

        看着对方的神情,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种人老人家心里总是没什么好感,说话总是带刺,有点说教的意味。

        颜师古继续讲着,“长安城繁华,住在长安城的权贵名仕更多,如你这般出身低又找不到翻身的地方老夫见过不少,自视苦读数载前来投卷,却没有涵养也没有德行。”

        说完话他便自顾自离开。

        张大安连忙把颜师古随意放在书架的书卷拿下来,然后放在该放在的地上,“这里有三十多个书架,但凡放错位置想要再寻到会很麻烦,颜老先生总是这样,随意摆放书籍。”

        看着颜师古的背影,张阳心中说不出的别扭。

        张大安走上前顺着目光看去,“听说颜师古很反对科举,他以前任职弘文馆学士的时候就一直看不起寒门子弟,上官仪就被他刻薄对待过。”

        张阳倚着门思量点头。

        “还有秘书监的人传言颜师古即便是要不学无术的商贾或者权贵子弟,也看不上寒门苦读出来的学子。”

        “嗯,我去过秘书监,听说唐观就在那里。”

        “此人就是这样脾性。”张大安也揣着手,“自从来了东宫之后,此人确实学识渊博,不论是说文解字还是专研那些生僻的典籍,他都能讲出独道的观点。”

        “他又对你刻薄过吗?”

        张阳这么一问,张大安先是思量,接着回话道:“倒是没有,他时常说起父亲,说是非常钦佩父亲的为人,也说不上责难吧,他时常与我和大哥作比较。”

        “张大象?”

        张大安点头。

        “你跟大象兄有什么好比的,再者说了你们根本就不是能够在一个领域做事的人。”

        “颜师古确实是一个很古板的人。”张大安感慨着,“在他老人家的心里好似对所有人都已经有了一个牌子,不论对方的言行举止如何,或者学识如何,他老人家只要从心里拿出一个牌子,确认你是什么样的人,往后不论你说什么做什么,在他心里都是这么一个印象。”

        “我懂了,就是喜欢给人打标签,而且非常地刻板。”

        “确实是这种意思。”张大安回话。

        又看了看东宫,李安俨就守在门口站得笔直,板着脸,张阳收回目光,“太子最近在锻炼吗?”

        “一直有打沙袋。”

        “你帮我找一些地理志相关的书籍,如果有关于南诏的典籍就更好了。”

        “兄长稍等,这便取来。”

        张阳站在崇文殿,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画下了三个圈,三个圈分别代表金矿银矿和铜矿。

        首先要确认一件事,那就是中原对铜矿和银矿的开采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张大安捧着一堆书卷出来,“先找到这些,我再去找找。”

        在门前坐着,张阳拿起一卷书翻看着。

        从战国开始的《禹贡》便有对地理自然的描述,只不过局限性很大。

        再有说山海经,如果换做世家子弟和儒家学子他们会觉得山海经一本杂书而已。

        不过当仔细看山海经的时候会发现,其实在山海经记录中描绘山川自然也不少。

        放下一卷书,张阳又拿起一卷,这卷书是水经注,水经注对地理的描绘就比较详细了,可这本书记录的大多是水利方面的知识。

        因为水经注是后汉时期的著作,当看过了司马迁的《河渠书》之后,才觉得《水经注》的记述上有很多借鉴了河渠书的地方。

        晚年大器晚成的司马迁当之无愧,惊才绝艳。

        张大安又拿着几卷书从崇文馆走出,“张侍郎在,这里有吴越和岭南相关的地志,不少有提及南诏一带。”

        将眼前十数卷书用包裹包起来,张阳将其扛在肩上,“你平时多看着点太子,颜师古此人……”

        张大安回话道:“保持距离,也要恪守自己的底线,万不可无辜迁怒他老人家,若有不对之处,在下还是会提醒太子。”

        “聪明多了,你现在都会抢答了。”

        “我有空和徐长吏常谈话,也能有所收获。”

        听到是徐长吏,张阳左看右看,他人呢?

        张大安讲道:“说是要在东宫小憩,这个时辰也该醒了。”

        有过前一次的事情,受不过这个说话又碎又密的长吏。

        提着包裹张阳一边走一边说道:“不用和徐长吏说我来过,也告知太子,那份课外读书骊山还会加紧印刷,保证让此书传遍各个州郡。”

        “兄长慢走。”

        一直快步走出东宫,这才松了一口气。

        从皇城一路走过,路上来来往往的只有一个个脚步匆匆的官吏。

        再看一眼自己的礼部,就只有李百药坐在其内,正打着瞌睡。

        并不想把自己的手下束缚得太紧,如果所有人都只听一个人办事,难免会在不少地方有所掣肘。

        让张大象,许敬宗,张大素三人各自带着一个团队办事。

        想想现在这个时候他们应该还在与各国的使者正在谈话,又或者是和长安城的一些西域人正在打听消息。

        让他们带着团队办事,每个团队都有各自的方向,西域,南诏,辽东三个方向都可以同步进行。

        不仅仅是效率,团队和团队之间也能相互配合,更可以相互竞争。

        个人能力在团队中也能有所放大,也能对个人起到影响和学习的作用。

        许敬宗本就是一个做事很有自己风格的家伙,尤其善于交朋友,这种人给他太多的束缚反而适得其反。

        李世民正看着后宫的一片空地,听着阎立本对太液池的规划,将这个六百亩地改成一个太液池。

        听阎立本说完一番话,李世民低声道:“这件事再延一延吧。”

        阎立本又道:“陛下,雨季已经过去,错过了这个时节只能再等明年了。”

        李世民点头,“朕明白。”

        阎立本躬身道:“臣就先把舆图给收起来了。”

        看李君羡来了,李世民低语道,“你先退下吧。”

        回头看了眼一路小跑而来的李君羡,阎立本只好告退。

        依旧看着眼前的风景,这一片荒凉的地方李世民越看越不喜欢,更不喜欢如今的太极殿,想要再修一座宫殿,可如此一来要耗费多少的财帛与人力。

        知道张阳打算大造骊山,李世民心里很是羡慕,骊山可以改建,可是朕不能随意兴建宫殿,就连有这个想法都会被劝谏。

        让阎立本规划太液池的事情,也只好暂时搁置。

        李君羡递上一份奏章,“陛下,这是近日张阳的举动都记录在案,他们从倭国运了一些银矿来,此刻送入长安城一个作坊。”

        “银矿?倭国有银矿?”

        李君羡开口道:“末将会继续查。”

        正是四月天,这两天程处默感觉浑身不舒服,正讲述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程咬金也是听得一脸纠结。

        “孩儿本不想动这些银矿,可无奈张阳一直纠缠,只是拿了其中一小块。”说着话程处默就拿出一块银矿,放在桌案上。

        “就这么一小块?”

        “孩儿不敢多拿。”

        见程咬金的老脸逐渐黑了下来,程处默连忙又道:“孩儿知道兹事体大,自然不敢多拿。”

        “老夫知道了,你是怕朝中的人知道这些银矿的来源便会追查?”

        “孩儿有顾虑。”

        程咬金无奈摇头。

        程处默又站起身,“那孩儿去忙自己的事情了,最近有不少事情都需要孩儿去办。”

        等程处默离开,程咬金心中犯嘀咕,拿一点也是拿,不拿就不拿了。

        张阳是礼部尚书,就算是出事也犯不上老程家。

        要说处默愣吧,最近又觉得他灵醒了,不论是对自己手下的那些人也好,还是他平日里做事的方式也好,显得更加隐晦。

        这是一件好事。

        要说他灵醒了,又觉得他关健时候犯浑。

        处默参与了这件事,他也见了银矿,他甚至可以拿更多的银矿,就算是和张阳平分都不为过。

        程咬金灌下一口酒水,“还是一样这么瓜。”

        下了朝之后,回家带着媳妇一起去村子,或者带着媳妇见了皇后之后,再去上朝,之后再一起去村子。

        夫妻俩的日子就这么三点一线很挺充实的。

        别的村子都已经结束了农忙,播种完之后便是农闲。

        只有骊山到现在还在耕种,田亩太多,人口太少。

        对村子里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对张阳来说劳动力的紧缺会产生更多连带问题。

        首先就是骊山的改建工期最快要到夏天才能开始。

        在村子里的球场上,夫妻俩手里各自拿着一卷书,一人在图上做着勾勒地域范围,李玥做着标注。

        两位婶婶看着配合无间的夫妻俩人,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特别的幸福。

        李玥翻看着手中的笔迹,“不说中原腹地各地的郡县,但要是说边关各地的郡县,就算是这些地方的县志在边界也有不少冲突的地方,就比如说幽州一带几个郡县,土地上就有很多虚报瞒报的事情。”

        张阳搁下笔看着眼前的地图,再对照自己之前画的总图,记忆中的样子很清晰,可要是按照现在的地志来看,地域边界很是模糊。

        李泰喝着一碗红糖水,“这个地图倒是给了本王不少想法,各地县志大多数都是前隋留下的,要重新归置不说各县各州会有不少的矛盾,更别说涉及各个世家或者权贵大地主,这更是一本糊涂账。”

        张阳重新坐下来,“也就是说从前隋到现在以来这笔账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

        李泰点头,“既然要编撰括地志,这些事情本王会让人安排的,这件事于社稷有益,岑文本已经派出了文吏要各地郡县上呈地志。”

        等李泰离开之后。

        李玥翻看手中的书卷,这才说道:“看了这么多书卷,倒是没有对南诏铜矿有记载。”

        张阳面色凝重地点头。

        “虽然典籍上没有记载,不代表一些案卷记录中没有,如果可以进入父皇的藏书阁说不定会有些许线索。”

        “你父皇有藏书阁?”

        李玥点头,“小时候在秦王府的时候父皇就让人安排了这个藏书地,只不过那时候一直与隐太子明争暗斗,无暇顾及那个地方。”

        夫妻俩说着话,武士彟急匆匆而来,“陛下来了。”

        李玥闻言便收起了自己的笔记,接着一脸凝重地看着地图。

        看见李世民走到近前,张阳和李玥一起行礼,“不知陛下前来有失远……”

        “不用多礼,朕来时也不想打扰村子里的人,这便没有告知。”

        当即打断话语,先是看了看四周,李世民见到一碗红糖水便喝了起来,“来时确实口渴了,这红糖的风味果然不错。”

        本想提醒他这是李泰喝过剩下的,好像他并不在意。

        李世民啧吧着嘴还在回味,“朕听闻你从东宫拿了不少地志典籍,原来是为了画地图?”

        李玥低声讲道:“确实在舆图上有不少地方不明白,尤其是这些边关小镇的地域地界很不明朗。”

        “这张图比朕宫里的地图清楚不少,将吐蕃也囊括在版图中,你小子果然有取吐蕃之心,朕没有看错你。”

        “陛下谬赞了。”

        李世民又问道:“你有多大把握拿下吐蕃?”

        张阳解释道:“臣定当尽力。”


  (https://www.xqianqian.cc/4033/4033323/11797125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