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赤心巡天 > 第二十七章 此山代为天下山

第二十七章 此山代为天下山


放眼天下,把洞天之宝搬作朝堂,一任百官拜谒、皇亲永享的,也隻有景国。

        当然,外臣能够到访的区域有限。

        偌大的“三清玄都上帝宫”,除了景朝百官按品级每年都能得到一定额期的“天地三苑”,也就是“中央大殿”和“玄鹿殿”,是外臣拜谒最多的地方。

        所谓“天地三苑”,分为“文苑”、“武苑”、“道苑”。

        一者是读书论学之苑,天下经典,百无禁忌。

        一者是演法炼术之地,每有射猎,刀剑常鸣。

        一者是静心修道之所,俯仰日月,外事不扰。

        能够在天下排名第二的洞天修行坐道,“天地三苑”的额期,曆来是景国最重的“官俸”。

        洞天宝具和天地的交互并不是无限的,所以无论是什洞天宝具,使用都有限制。借洞天修行,尤其需要限额。也隻有景国这般底蕴,才可以如此挥霍。

        “中央大殿”是朝会之殿,是景国最高权力的体现。而“玄鹿殿”,则是景国皇帝的书房一一姬凤洲在此读书,也在此接见一些臣子。

        通常来说,天子在书房单独接见的,都可以算作近臣。

        玳山王姬景禄就是今日的“近臣”。

        又是宗室,又是近臣,这可就……危险了啊。

        姬景禄仍是一身富贵锦服,戴了一顶嵌玉的圆帽,利落地迈过台阶,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宫殿匾额。

        这“玄鹿”二字,还是先帝手书。有一种呼之欲出却不得出的激烈情绪。匾额四周镌以鹿纹,上方悬立两角。就此生出许多威严。

        秦人尚黑,旗都为玄色。但其实景国皇室用黑色的地方也多,这一点姬景禄深有体会。

        毕竟道门三脉,青红白三色,用哪个都容易被有心人联想。

        景皇室在公开的场合,必然是三色齐备,礼仪具足。在相对私人的地方,则相对自由。很多皇室子弟,私底下索性用黑色,谁也不挨着。

        至于先皇显帝把“玄鹿”定为书房名字,有没有宰割秦鹿之意,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一一先皇在位时,对秦国的打压可谓不遗馀力。

        但显帝一朝钉下的钉子,都一个个地被拔掉了。秦国崛起,颇有不可阻挡之势。

        今天子不太体现强烈的个人风格。

        就连这御书房,也是沿用先帝留下来的玄鹿殿,一字不改,陈设不移。

        但要因此认为他是一个沿循旧制的帝王,那可就大错特错。

        他登基四十二年后,先帝的政治痕迹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常常在某个时刻回看,才会蓦然惊觉一一朝堂内外的一切,都在他的意志下发展。

        两名宫女将门拉开,着蟒的内官低头在前引路。

        姬景禄稍稍定了定心神,跟着踏入其间。

        今日是他执掌斗厄军以来,第一次单独被天子召见。他不得不反複审视自己掌军的过程。

        靖海失败的坎,不容易度过,帝党上下都在努力,他至少不能拖了后腿。

        “陛下一一”姬景禄刚刚开口,行礼行至一半。

        景天子便招了招手:“景禄,来看。”

        姬景禄的话和礼,同时被打断。

        他大步往前,靠近了天子的书桌。

        书桌上波光潋滟,竟是一幅长河画卷。

        滚滚长河,天下英雄,都如盆景,演在君前。

        视野不断地拉近,观河台也触手可及了。

        姬景禄一眼就看到了薑望一一这位差点在中域登顶的真君,此刻青衫染血,沾了许多秽污。

        但却毫不在意,眼神宁定地看着天下英雄,以身作嵴,撑着福允钦,也撑起了水族。

        “治水大会那边,你在关注?”景天子负手在书桌前,目不转睛,澹声问道。

        “这位新晋真君,做了好些大事!”姬景禄苦笑一声:“臣很难不去关注。”

        说起“新晋真君”,他也算是一位。

        比薑望证道也没早太多。

        爵封景国玳山王,接替于阙执掌斗厄强军,也算是有几分动静!

        但跟薑望所做的这些大事比起来,实在距离悬殊。

        “逼燕春回绕道,斩下人魔之名。现在又引天海镇长河,接续人皇伟业。”景天子目光深邃:“若非子然一身,不曾建府。朕险些以为,又出一个熊义祯。”

        当初熊义祯也是享名现世,素有德望。做下许多大事,是一等一的英雄豪杰。一朝举旗,天下响应。

        不过早在举旗之前,熊义祯手下就掌握着许多势力。什钱庄、客栈、赌场、酒楼,庄园林场,一应都有,是南域有名的豪强。

        薑望却是一直都独来独往,顶多三五个好友结伴,白玉京酒楼还真隻能算是一个歇脚的地方。

        “若非子然一身一一”姬景禄道:“台上恐不能容他。”

        薑望如果是哪家势力的代表,在台上绝不能如此理直气壮。不仅景国不能容他,哪怕齐楚,也会逐他下台。

        他不太明白的是,“治水大会”已经结束一段时间了,何以天子竟在这反複观看当时情景?

        这位陛下。是在关注什?在审视谁?

        景天子悠然道:“你觉得他是不是有些急切?”

        姬景禄没听明白,或者说他非常谨慎:“陛下指的是?”

        景天子道:“明明是公认的现世第一天骄,明明有资格等待,时间永远眷顾这样的天才。

        但他甫成真君,就东走西逐,忙得不可开交。证道才一季,像是要干完一万**情……他为什这着急?”

        就像围猎燕春回一事,薑望完全可以等到更强的时候再动手。

        燕春回长期都在那,并没有动弹的意思。这次惊出无回穀,逼其放弃手下人魔,短期来看是做了好事,但对薑望自己,几乎是平白竖一大敌,不很明智。

        再如水族事,倘若有心变革现状,如何不能徐徐图之?

        也就是这次治水大会,诸方各有各的心思,才给了他腾挪的空间。

        要是换在格局稳定的时候,他哪怕把血都流干了,也根本掀不起风浪来。曆史上撞死在铜牆铁壁上的真君,还少了?

        姬景禄想了想,说道:“或许他隻是不想再留遗憾了。”

        “在我们的一生中,肯定都有想言而不能言的时刻,都有想要把握却不得不放手的那些选择。

        或多或少,都会经曆一些遗憾。一朝有权有力,就难免想要抓住点什。”景天子把目光从长河移开,看向自己的玳山王:“景禄,你呢?”

        姬景禄一时屏息。

        “治水大会”已经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六大霸国合议一处,就是洪流。

        人道洪流,滚滚向前。天下之人,无不被裹挟其中。

        薑望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大潮的方向。

        长河龙君以死当罪,也止于身死。

        天下水族,不受其殃。

        古老盟约重新被摆出来,拂去尘埃,供在高台。

        水族的贡献得到认可,水族的地位再一次被确立。

        人族水族又是一家了!

        吴病已代表三刑宫立法,核心隻有一条一—“水族人族一体同律。”

        掠人者徙,杀人者死。掠水族者杀水族者,亦如是。

        公平不是单独为水族设什法,那样反而是在强调水族和人族的不同。不能薄待,也不必优待。

        诸国的核心利益是长河水权,薑望明智的没有沾染,在确立水族的贡献和地位后,甚至是直接带着福允钦离开了。

        一任诸方分割长河水权,龙争虎斗一一这些也都是老生常谈。年轻的搅局者走了之后,剩下的事情,诸方都很有经验。

        对于这次“治水大会”,皇帝应该是满意的。

        薑望以一己之力,延续了烈山人皇的治水布局,承接了长河龙君的努力,暂时治平长河,并且可见地将长河推向理想状态。

        而长河水权争来斗去,景国该有的,怎都少不了。毕竟长河在眼前,观河台在脚下。景国隻是输了一场,不是没有刀了,更不是没力气杀人。

        可以说,直到“治水大会”落幕,这一次的靖海之败,才真正算是翻篇。国内国外的不利影响,都被抹平了。

        国内的影响握灭在天子掌心。

        外部的麻烦,却是以事先没有想到的方式结束。以至于景廷做的诸多准备,竟都没有出手。

        南天师嘴上凶狠,心恐怕很费劲才憋住笑。

        为此放开水族,也就是可以做出的让步一一本来圈杀水族,分盘割肉,也是一步转移矛盾的棋。

        利益分割、仇恨偏转……景国做起来熟练得很。

        现在没有那迫切需要转移的矛盾了,对水族的态度,的确可以重新思考一一水族其实是不构成威胁的,命运还真就在人族高层的一念之间。

        那天子现在关心的,究竟是什呢?

        姬景禄心想了许多,最后隻是说道:“走到绝顶高处,再回看以前,很多事情都不相同。曾经的坎坷,也可视为风景。”

        皇帝微微抬眼:“你现在的确有绝巅的气度了。看来把斗厄军交给你,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没有绝对认可,就是不怎认可。

        姬景禄头皮发紧,恳声道:“臣第一次领如此强军,能力、经验,都不太跟得上。

        唯用心用勤,忠于国事,知不足而后能改。若有负于陛下期待,请直斥臣非。则臣能后勇,可益国也!”

        皇帝看着他:“朕听说,你在推动斗厄改制,大量吸收武夫入军。且编纂武典,要求斗厄将士统一习练?”

        姬凤洲一番腾挪,很是费了些周折,才推出斗厄统帅的继任者。特意让姬景禄这样一个武道宗师来做斗厄主帅,不是为了练武卒,还能是为了什!

        看似轻描澹写的换个自己人上台掌军,实际上就是要立起武风来。

        姬景禄自然知君心!这段时间也干得风风火火。

        但这时候不免有些迷惑了——您这是在质问什呢?

        他颇为小心地道:“陛下,殿中并无外人…………”

        景天子眸光一挑,声音却愈发温和:“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朕是中央帝国的皇帝,掌心掌背都是朕的人。玳山王嘴的外人,是什人?”

        “回陛下的话!”姬景禄果断道:“臣的确在推动斗厄改制!臣以为,武道是大势所趋,是必然会蓬勃的一条康庄大道。

        未来的修行格局,一定是道武并行。景国虽以道为主,宗治天下,却也没必要着一条腿走路。”

        景天子瞧着他:“朕听说有些人反对你。他们是怎说的?”

        “是有一些声音……”姬景禄很是审慎,拣相对不那激烈的话来讲:“说魏国离霸业还远,还轮不到我们向他们学习。”

        “可笑啊,这些朽老。”景天子道:“魏国离霸业还远,就学不得?今日不学,他家离霸业就不远了!”

        他伸指在书桌上一点,恰恰指戳在长河的某一段,正是犴负员之间!

        天子的声音带着恼意:“非得魏玄彻解下腰带,尿在他们脸上,他们才能清醒一点,看到这个世界的变化?今日魏玄彻,未嚐不能是又一个薑述!”

        姬景禄听明白了。

        改得好,但不够。

        不够快,不够激烈,不够彻底!

        但问题是,在道门影响力如此巨大的景国,法家、儒家都很难进来,推动武道谈何容易?

        从相对封闭的军队入手,确实是个思路。

        可斗厄这样显眼的天下第一军,干什不会被盯着呢?

        尤其皇帝还不给明麵上的支持,听听一一听说你在推动斗厄改制。

        我姬景禄不过是个新晋的真君,我一个人推,我推得动吗?我何德何能!

        那些个天师道长都盯着呢。

        想到“新晋真君”这四个字,姬景禄又滞了一滞。先前皇帝的那个问题,关于薑望是否急切,似乎意有所指啊一—薑望都知道着急,你食景之禄,怎这样不慌不忙?

        “陛下骂得痛快!”姬景禄把心一横:“臣当力,必不使陛下有憾!”

        景天子看着他,慢慢地道:“前些年,朕把自己的宫卫交给南天师,送去妖界。经过这些年磨练,也已成型,立旗【皇敕】。以此军补入八甲。

        朕亲掌,楼约副之。”

        又一个移山镇海的大消息!

        景国家大业大,自然不止八甲。在八甲之外,还有许多军队,镇守不同地方。

        南天师应江鸿,本就是从神策军统帅的位置退下来的一代名将。上次回来领军,仍然势不可挡,说是景国第一名将也不为过。

        这些年是知道他镇守天门之馀,也在练兵,但并不知晓具体练出什名堂。妖界广袤,那些兵员又分散,四处轮换。

        ,听着是悍勇,实际战力实在不好说。

        如今天子把此军调出来,补入八甲,那必然是已有了八甲的实力。

        且是天子亲军,天然有其分量。

        但斗厄难道就这裁撤了?

        姬景禄没有说话。

        天子继续道:“斗厄军保留旗号,此军尽忠勇之士,是国家勳伍,准予自由选择。愿意修武的跟着你,不愿意的,尽都编入皇敕军。”

        军队改制要彻底!

        皇帝这是要增加支持了。

        从八甲退出来后,斗厄军也相对的不那引人注意一点。

        或者也能让改制更顺利。

        姬景禄道:“臣知矣!”

        皇帝又回过头去看观河台上的场景了,嘴漫不经心:“‘玳山’这个号,是宗正寺为你取的,说什合乎祖制,朕觉着不太好听。回头找个机会,给你换成岱王—一”

        抬手一划,书桌画麵正好回溯薑望斩开德云的那一剑。

        他顿了顿,补充道:“此山代为天下山的岱。”


  (https://www.xqianqian.cc/39/39070/79273153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