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赤心巡天 > 第三十二章 吾道不孤

第三十二章 吾道不孤


那是一件多平凡的缁衣。

        布料也寻常,针线也寻常。

        但它卷动在醒梦之间,飘飖在光尘之隙。

        又是如此不寻常。

        它随风飘起,像一朵素净的花。又在风中落下,便捧出那若隐若现的婀娜,以及花枝尽处,那张浓烈而幽冷的脸。

        衣摆翻飞,如花吐蕊。

        水落石出后,有一种冲突强烈的美。

        她今在门中,美得不可方物。

        “玉真妹妹!”黄舍利快乐地上前来迎。

        黄某人对丑人的原则,是见过就忘。对美人的原则,是一回生,二回熟。

        似玉真这等级别的美人,则一眼万年,初见即老友。

        上回还是叫师太,这会儿师妹都省了,直接叫妹妹。也或许该叫姐姐?没有问过年龄,这些并不重要。

        她熟稔地牵住女尼的手,就往前排带:“就知道你会来,姐姐一直在等你呢!喏,还给你留了个位置。”

        女尼跟着她走,礼貌但始终带着空门之中的幽冷:“有劳了,黄施主。”

        就这样一路被引到第二座前,女尼驻足而抬眼,就这样瞧着,正大光明地瞧着,瞧了一阵那位朝闻道天宫的创建者,直到天人法相也淡漠地瞧过来。

        她才轻轻低头,似一朵睡莲淡泊的礼:“姜真君,洗月庵玉真,前来求道。”

        天人法相静坐于彼,只说:“道友请坐。”

        来自洗月庵的道友便坐下了。

        坐下来继续瞧着姜望。

        学生是可以盯着老师看的,因为答案都在老师脸上一一不在也没关系。

        她有一颗坚定的求道之心,所以她看得专心致志。

        学生不应该错过老师的每一句话,所以她听得非常认真。

        从未有一刻,她可以如此光明正大地瞧着这个人。

        而这个人,不能再回避。

        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真君,“长剑利而壮声”。

        他要行他的路,他要求他的道,他要正视他的恻隐,正视他对公平的期待,要对这个世界,发出他心底的声音一—

        曾经一再地被称为幼稚,现在却不得不被人重视的那些声音。

        他要为人之所不能为,就要承人之所不能承。

        他要创建朝闻道天宫,他就只能坐在那,面对朝闻道天宫创造者应该面对的所有。

        她也是他不能回避的所有之一。

        弹指几度春秋,转眸换了岁月。她坐在这并不容易,她为什不能这样看着?

        黄舍利本想拉着洗月庵的美尼姑说几句悄悄话,见这女尼如此认真的样子,也就并不打扰。

        纯心求道,好!

        她不喜欢没有灵魂的美人。

        美人有三种,在皮,在骨,在神。

        皮相、骨相、神相皆有者,绝世也。

        绝世美人在侧,她感觉自己道心都安定了。回头看了一眼钟玄胤,又有些遗憾一一

        怎就没有专门记录历代美人的史书呢?

        着以画笔,记以音容,使古今之美,不佚于岁月,这难道不是更有意义的史料吗?

        等有机会,还是要劝一劝钟老阁。老阁现在走的路,可不对。不是百姓喜闻乐见。逆时代之意趣,虽神笔而难成道也。

        钟玄胤被看得莫名其妙。

        对于向姜望求道这件事他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为史之道,其流有二。第一是“书事记言,出自当时之简”,第二是“勒成删定归于后来之笔”。

        史家成道与别家不同,必要有成道之史书。要深刻地照映时代,使后人得其故智。

        譬如司马衡和他的《史刀凿海》,左丘吾和他的《时代建筑史说》、《上古封印术演变之我见》,吴斋雪和他佚失的《鬼披麻》。

        作为当代史家,钟玄胤已见证太多关键性的历史,其中绝大多数又都和姜望有关。

        这就注定了他的衍道之路、成道之书,少不了姜望这个名字。

        把道历新启以来所有改变历史的关键事件统成一书,即为《现世洪涌》。这本书他一直在刻写,但想以此成道,不太容易,究其原因,是他生得晚了,很多历史,都已经在别人的书,且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他写之前的历史,都是“后来之笔”。唯有他自己加入太虚阁后所亲历的那些,才是“当时之简”。

        勤苦书院相对来说,更注重后者。

        常常因为姜望而出现在历史的前线,他的《现世洪涌》,颇有后来居其上的趋势一一不谦虚地说,司马衡先生增编《史刀凿海》时,写到《黎略》一部,恐怕还要参考他的《现世洪涌》。黎国史官都没他记得清楚!此为第一手史料,是后来编史者避不开的关键文献。

        《史刀凿海》若能引上一段,说“见于《现世洪涌》”,他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钟玄胤甚至于已经着手准备给姜望写一本传记,不然也不会去了解临淄往事,进而知晓道术八音焰雀的诞生过程。以姜望目前的传奇性而论,这本传记已经可以为他的绝巅之路铺砖加瓦。姜望若能获得更高的成就,真正比肩人皇,那他立地绝巅,也未尝不可一一在治水大会上,他是看到可能性了的。

        早就打算靠姜望证道,且正在靠姜望证道,来朝闻道天宫求道,不也是顺便的事情?记史问道两不误,他钟玄胤才是真正的会学习。

        怎说也是勤苦书院出来的,曾经也是头悬梁、锥刺股,当谁不会用功呢!

        不过...

        钟玄胤看了看左前洗月庵那位目不转睛的女尼,又看了看正前方目不斜视的天人法相,最终没有说什。

        他回头看了一眼空空的殿门,忍不住道:“老剧,人怎这少?你那个【九格】,是不是设计得太难了?”

        不止年纪小的有上课讲小话的需求,他们年纪大的也有年纪大的小话圈子。

        作为姜阁员登顶后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经过两季的筹备,朝闻道天宫的开启,可以说是整个现世的盛事!

        凡太虚行者,莫不知闻。

        甚至于太虚幻境都有三次【天鸣】。

        太虚道主的声音,随着太虚幻境蔓延,向所有人宣告朝闻道天宫的到来。

        以太虚幻境的影响力,以姜望的号召力,怎可能到现在还不到十个人来天宫?  !

        剧匮自己其实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这些天他一直在忙着设计各种考核,以至于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一一

        被他抓来检验考题的,抓来抓去都是那几个太虚阁员。

        也就是说,他是以整个现世最优秀的这批人为标准,以这些人在不同力量层次的表现,来设计的考核难度!

        难怪说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正常通过【九格】考核的人进来。

        目前走进朝闻道天宫的人,基本上都是忽略掉考核直接硬趟的。

        “预计到朝闻道天宫的受欢迎程度,我稍稍提高了一点考核的要求。”剧匮十分严肃:“以避免第一天开宫、就人满为患。”

        钟玄胤竖起大拇指:“你确实做到了!你把人都避没了。”

        他要是姜望,高低得跟剧匮干一仗一一让你设置门槛,没让你关门呀!

        “做案牍工作的,又年纪一大把了,不要跟年轻人一样那浮躁。”剧匮看他一眼,硬邦邦地道:“很多考题是我精心设计,需要抽丝剥茧的,再等等看。”

        姜望也在等。

        倒不是说一定要有多少人入宫,才算是开了一课。

        但朝闻道天宫创建的初心,是为那些求道无门者。

        现在入殿的这些人,哪有一个求道无门的?

        一个个的甚至都是可以传道的!

        剧匮设计的考核是有问题的,这是现实给法家真人上的一课。

        不,不止是剧匮的问题。

        姜望忽然意识到,他和剧匮其实犯了同样的错误,同样的“身在此山中,不知此山高”。

        他虽然起点很低,但现在已经站得很高。朝闻道天宫本身的定位,就应该是要求极高的高等学府,而非全方位覆盖的综合学府,更不是蒙学。

        一尊天人法相在此,一任求道。那些七八岁的孩子挤进来,能问什有意义的问题?

        纵然姜望放在藏法阁的修行心得,也包括了他少年时期的那些,几乎没有门槛,但实在地说,那些并没有太大的价值。名为“姜望”的这个人,真正需要天骄仰望、值得那些天才学习的时候,其实还是从内府境开始。

        这本身就是巨大的门槛!

        剧匮的【九格】只是让门槛更具体,但这也不可避免一一不够天才的人,怎理解现世第一天骄呢?

        很多太虚阁员们觉得理所当然的道法原理,一点就透的战斗技巧,换成一个资质平庸的,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明白。

        其实“姜望”这两个字,就是一种门槛。只是姜望自己,和经常接触姜望的剧匮,他们难以察觉。

        常常自嘲老迈的剧匮,也是万中无一的天骄!

        为什创造星路之法的是萧恕,而不是太虚阁的任何一个人。因为这些绝世天骄,不会觉得建立星光圣楼,是一个问题。

        “剧先生。”姜望传音道:“似乎咱们走进了一个误区。朝闻道天宫的初心,是给所有人机会,不是给所有人资源。机会需要自己争取,筛选不可避免。朝闻道天宫本身就有较高的要求...”

        剧匮深有同感:“是啊,指望一座朝闻道天宫,容纳天下所有求道者,是不现实的。”

        “是不是应该利用太虚幻境的资源,建一个太虚幻境的蒙学,适龄者入学?先生以为可行吗?”姜望问。

        “我正有此意!”这座朝闻道天宫已经倾注了剧匮的许多心血,他当然不甘心覆盖面如此之窄。

        且'使天下人有路可行'的愿景,是如此明亮地悬在身前,他不惜所有,愿意一再奉献。

        “只是...”剧匮斟酌道:“那些霸国能同意吗?这座朝闻道天宫,已经通过得很是勉强。”

        “我们并没有修建别的学府,还是在建设朝闻道天宫,他们如何不同意?”姜望说着,其实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说服

        诸方,嘴当然是笃定的:“只是加一座前殿罢了,就像内门外门之分,那些学院不也都有一一”

        “诸位,我有一个想法。”却是秦至臻的声音,在这时候响起来,通过太虚勾玉,勾连了所有的太虚阁员。

        让正在私下商量的姜望和剧匮都吃了一惊,险些以为私聊被听到了。

        太虚阁员并不都在此间,大家一起相处了这久,互相都很了解。

        黄舍利、秦至臻、剧匮、钟玄胤这四个,肯定不会拒绝来朝闻道天宫求道。

        斗昭不会来,因为他不认为谁有资格教他。

        重玄遵来不来纯粹看心情,他不需要老师,但是坐坐也无妨一一大概率今日心情不佳,或者单纯看书看过头了。

        苍瞑肯定会来朝闻道天宫,但他应该在藏法阁,不会来论道殿。

        至于李一..他应该不记得朝闻道天宫今天开启。哪怕剧匮已经提前告知过许多遍,哪怕有太虚幻境的【天鸣】。

        秦至臻以太虚勾玉连接所有太虚阁员,等同临时性地召开了一场太虚会议。

        以秦至臻的性格,定不是轻率为之。

        所有人都在静等秦至臻说话。

        秦至臻却又斟酌了一番,才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办一个公学?”

        姜望与剧匮默默地对视了一眼,都不说话。

        钟玄胤手指一挑,又勾出刀笔来。

        早在剧匮问黄舍利的时候,秦至臻就在思考,剧匮要是问他,他该怎回答一一背后说人被发现,的确是很尴尬。

        现在想得很明白了,再说话就无停顿,一口气道:“我刚来的时候,对剧阁员设计的考核有微词,并不是质疑他的公正性,而是觉得过于教条,不够广博,阻拦了很多人,有些人又拦不住,或有悖于朝闻道天宫的初衷。但仔细想一想这也并不是剧阁员的问题。现世第一天骄的绝巅路在此,朝闻道天宫是应该有较高标准的,不然其实是浪费资源。”

        秦至臻坐得端正,声音通过太虚勾玉传递,亦是一板一眼:“我的想法是,建设【太虚公学】。

        用《太虚玄章》做教材让虚灵做教习。天下适龄之人,皆可以较低门槛甚至是无门槛进入公学学习,这才是真正的广开天下之路,均机会于世人。

        符合姜真君的初衷,亦是吾辈之所求。  ”

        黑刀横膝,黑眸明亮:“然后大浪淘沙。其中优异者,方能择优进朝闻道天宫,进一步深造,以期追赶乃至超越今日的姜真君。同时,学生的品行,在公学的几年乃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学习,也能体现得更为真切——想来比叩问神魂要妥当。

        我一直觉得这事有涉于私,不很合适,只是当时没想到更好的办法。  ”

        太虚勾玉,一时并没有别的声音。

        秦至臻只是静待。

        他既然宣之于口,就是有了决定,不会因为没有回应而动摇。

        “好!  ”即便以天人法相的淡漠,在太虚勾玉的喝彩也很见激动:“秦阁员,你的话真是发人深省!你的构想真如明月悬照,使我醍醐灌顶!我想不到比这更好的法子了。这【太虚公学】,你一定要好好推动,姜某必定毫无保留的支持!  ”

        天下宏业,未有一蹴而就者。

        即便是姜望、剧匮这样的人,也不能虚空建高楼,也难以避免知见障。

        事情总是要在实践的过程,逐渐完善。

        幸运的是,他并非独行。


  (https://www.xqianqian.cc/39/39070/79198945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