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 > 第542章阿瓦,麓穿,孟艮三国犯边

第542章阿瓦,麓穿,孟艮三国犯边


第542章阿瓦,麓穿,孟艮三国犯边

“蒙古国,疆域辽阔,但奈何不是中原正统。”

“但大孙,你要记住,疆域不能代表什么,蒙古国如此之大最后不还是没有逃避被灭亡的结局,只有励精图治,专注治国,才能将大明延续万年。”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世界地图,忍不住感叹道。

目前天下局势越来越不稳定,大明牵一发而动其身。

辽东之事和东瀛之事凑在一起,导致整个东亚都不太平。

很多大明的附属国都开始蠢蠢欲动,想借此机会来扩大一波自己的实力。

大明这几场大规模的战争,牵扯到的国家和利益数不胜数。

若是走错一步,很有可能就是万丈深渊。

朱雄英计划这一切时并未考虑到其他因素,现在看来事态愈发严重。

很多国家都想借此风口青云直上,摆脱最终成为附属国的命运。

在大明的身后,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

这种压力,让朱雄英都有些不寒而栗。

……

七月。

对农民来说,七月是一个收割的季节。

对于南方地区来说,不管种植的是何种作物,在七月下旬就差不多都要收割了。对大明来说,七月极为重要,这直接决定着农民今年的收成如何。

不管是应天府还是地方,这个时期所有官员都要亲自下乡勘察。

华盖殿中。

朱元璋也在不断的询问有关收割之事。

“今年的收成看起来是历年最高,主要还是因为大孙所带来的那些高产作物。”

“就目前来看,亩产竟已经达到了六百斤。”

“今年国库的问题看来是不用犯愁了啊!”

“今年的粮价更是历年最低,百姓几乎人人都能吃饱饭了。”

朱元璋笑着说道。

看到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心中别提有多满意。况且如今的大明正是用粮之际,东瀛百万大军都等着朝廷运粮,此时粮食丰收对大明来说可是个好兆头。

“皇爷爷,东瀛目前受到飓风影响严重,九州岛地区更是民不聊生。”

“今年九州岛几乎颗粒无收,全都被飓风给卷去了。”

“还好宋国公前几日将船只全都安排回来,这才保证了东瀛大军的军饷。”

朱元璋点点头,随后吩咐道:

“通知上海县,即日起优先运送军粮。”

“若不是有高产作物,只怕这东瀛一年半载还拿不下来。”

“前些日子,咱还收到了东瀛使臣的文书,说是要和咱们议和。”

“这些东瀛人,当初屡屡犯境,现在又要议和,好事全让他们占了,现在悔过晚了,别的地方不说,至少大孙所说的那个银山必须得拿下来。”

东瀛目前也是农业国家,作物主要还是以水稻为主。

但由于东瀛地势问题,所以年年水稻的产量都不高,百姓的温饱问题实在是难以解决。

这也是为什么东瀛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尝试对外入侵,就是想要打破国家的这种尴尬局面。

目前东瀛形式一片大好,怎可能轻易议和?

三位王爷盘踞九州岛,百万大军虎视眈眈。

更何况其中还存在着朱棣这种一代名将。

解决东瀛,也只是时间问题。

……

早朝之上。

朱元璋又又又又龙颜大怒。

“什么时候,这等小国都敢如此嚣张跋扈,欺负到我大明头上来了!!”

“这谁能忍!”

朱元璋怒吼道。

西南地区,阿瓦,麓穿,孟艮三国联合侵犯云南边境。

与此同时,草原边境的小动作也越发多了起来。

大明腹背受敌,被动不已。

要想解决西北问题,也绝非难事。

三个国家虽听起来很多,但联军也只有区区不到十万。

大明光云南一地,带上卫所就足有二十万军士。

抵御西南外敌,光云南不成问题。

只是云南山多,打起来比较麻烦。

朝堂之上,十多名外臣悉数到场。“你们是决心想反了大明吗?”

“大明待你们如何,我相信诸位都清楚,这个时候屡犯大明,有何居心?”

朱元璋阴沉着脸,冷冷说道。

这些外臣从今年开始便陆续常驻的大明,承担了各国的朝贡交易。

在场的十几名外臣,此时已经被吓的瑟瑟发抖。

“皇上,恕罪啊!!”

“国内发生了什么和我们真的没有半点关系,我们今年开春就已经入驻大明,国内的事和我们实在扯不上什么太大关系啊!”

过了许久,才有一外臣斗胆上前说道。

众外臣见状,也全都纷纷附和道“

“对对对,我阿瓦国始终对大明国肝脑涂地,不可能会做此事啊!”“皇上,我们麓川对大明的忠心日月可鉴,怎可能会斗胆入侵大明!”

几名外臣磕头如捣蒜,语气更是卑微到极致。

朱元璋此时正在气头之上,哪有心思听几个外臣解释。

“你的意思是说,咱的消息是假的?”

“难不成是我大明军中作假,欺骗咱不成?”

“拖出去,统统斩了,一个不留!”

“这些国家日后全都取消朝贡交易,永不开启,这些外臣斩杀过后挂到城墙之上示众!”

朱元璋话音刚落,十几名外臣便被强行向外拖去。

在场的所有官员全都胆战心惊,生怕皇上怪罪到自己头上。云南的军报传到应天府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但第一轮军报传来的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三国联军在极短的时间内,竟已经攻破数城,向云南逼近。

“云南之事,今日必须议出个名堂!!”

……

应天府最近并不太平。

朱雄英的一系列动作,虽然给应天府带来了繁华,但同时也给应天府带来了不少麻烦。

经济发展和人口素质应该是同步增长的,但朱雄英只单单的将应天府的经济建设提升了一个度,人口素质却仍停滞不前。

这也不能怪朱雄英,尽管他一直都在大力普及教育,但大明目前的文盲还是数不胜数,要想完全普及教育,至少要在五十年后。


  (https://www.xqianqian.cc/3846/3846817/247934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