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感和美感模式谈网络文学编辑与作家培养
从快感和美感模式谈网络文学编辑与作家培养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网络文学呈现的是一种狂飚突进之势,时至今日形成了由数百家商业公司,十多万从业人员,上百万网络写手,近三亿读者拥趸组成的庞大生态圈。
在这个生态圈里,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上百万的网络写手,他们有的年入千万,有的籍籍无名,却同样都敲打着键盘,为网络文学创造着一个个瑰丽的文学世界。
网络文学的成功,在我看来,更多是互联网的成功,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使文学世界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在互联网之前的文学世界里,关于作家如何写文,怎样学习,与谁切磋,进阶提高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三大体系:编辑、同行、批评家。
发挥最大作用的自然是编辑,因为编辑接受作家投稿,决定选用什么稿件,握有生杀大权。编辑不但要有一双慧眼,同时他们还根据市场调查、往昔经验去策划选题,与作家沟通,最终推出一位位声闻遐迩的大作家,自己也成为了众人敬仰的名编。这个体系里有许多上百年历史的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等国宝级单位,也有那些入行不久的新锐,他们都在证明着编辑模式的成功。
同行,也就是作家之间的互助或者帮助:有相同流派内部的品评提携,有大牌作家见猎心喜奖掖后进,也有文学新人主动登门投文,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互推荐、唱和之间让新人声名大噪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也传为美谈。
批评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身就有相当高的美学水准和公信力。他们大都有自己完善的理论批评体系,不但能对文学现象进行宏观把握,也擅长对具体而微的作品进行品评分析。每一个成熟的批评家都可以称得上珍宝,他们的意见虽不一定中听,但却为编辑所重,为作家所重,最终为读者所重。有没有成熟的批评家队伍,几乎是评介一个文化行当是否成熟的最后标准。
网络文学一眼看上去似乎有种种问题,有诸多不完善:编辑水平不够,作家形成“大神”的寡头垄断,批评家几乎完全缺位,怎么看都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我们疑惑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网络文学,拥有如此强大体系支撑下的文学世界为何却会渐显疲态?
最终,我们还是得回头去看互联网,去看那几亿网民,去他们那寻找答案。
互联网不但让成千上万人怀揣着文学的梦想敲起了键盘,它还提供了一种可能:读者和作家通过互联网越过编辑这个最大的“中间盘”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直接对话。
在互联网之前的世界里,书印出来,报纸杂志发出来之前,读者是看不到的,也提供不了意见。但是在互联网上,读者在免费的情况下见到了种种未被编辑过的内容,他们成了真正的“上帝”,他们肆意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挥洒着自己的热情,充当着编辑、评论家的角色。连载和按千字收费模式又进一步强化了读者对作家的影响,点击榜销量榜已经让编辑的作用变得微乎其微。在商业化的大潮中,读者以强大的“金主”姿态出现,挥手之间百万元的打赏让作家心肝肺的一起乱跳。
读者身兼编辑、评论家、金主三大角色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作家更刻意的迎合读者需求,而非表达自我。在创作方式和内容选择上,作家更倾向于以“快感”模式来吸引读者,而非“美感”模式。这里套用电影的分类直观的表达下:快感模式的代表是商业片类型片,美感模式的代表是文艺片独立电影。
与只顾表达自我,寻求知己的美感模式相比,快感模式的主动服务意识登峰造极。作家对人性弱点、痒点和痛点的把握,对文学技巧性的运用都炉火纯青无比娴熟,能够轻而易举地调动读者的喜怒哀乐各种情趣,用富丽堂皇的世界设定,光怪陆离的想象力来争夺读者的注意力和眼球。
但快感还是美感,对读者来说没有好坏之分,没有高雅低俗之别,只是单纯的选择不同而已。一个人想消遣,想陶冶情操,想排解郁闷的时候,可以选择看快意恩仇的电影,也可以选择去欣赏歌剧,可以去吃喝玩乐,也可以去公园踏青。最终的决定权在读者手中,只要不违法,他们就有选择的自由。
网络文学的读者给了创作家前所未有的宽容,网络文学也凭借着快感模式这“一招鲜”攻城略地,但是在高速发展之下,网络文学的问题却逐渐暴露,甚至开始严重阻碍创新,阻碍网络文学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对网络文学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时,站在行业发展前端的人们,开始寻医问药。
在此期间,很多人开始回望曾经被忽视的文学世界,去向那三大体系支撑下的文学世界寻求帮助。
文学网站长期只有签约编辑、只为大众读者选书的情况逐步改善,开始有了责任编辑,内容运营编辑,精品编辑,策划编辑,内容产品经理等分工,主编开始像主编,总编也终于有了点总编的样子。
编辑开始不但会去盯排行榜,盯畅销书,也开始有了长销书,有了精品化的概念。编辑主动学习主动求变之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署、中国作协也都积极举办过不同类型的编辑培训班,既做培训也做交流。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走向图书出版和大屏幕,出版社编辑和影视编剧加入文学网站,也带来了不同的做书理念和操作思路。
总体来说,编辑的培养相对于作家培养来说是水到渠成的,因为国家需要,市场需要,作家需要,编辑自身也需要,所以资源比较齐备,效果也比较好。在可预见的三到五年时间里,网络文学的编辑队伍素质会有一个整体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群体里可能会产生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批评家,这是对网络文学莫大的帮助。
实际上编辑和作家的培养与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密不可分。怎样看待网络文学,哪些是优点,哪些是不足,什么是尺度,什么是审美,都需要在通盘考虑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在没有建立理论体系的情况下,任何对网络文学的指导或者论断都是片面的,点状的,网络文学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也只会更加迷惑:到底是追求自我表达,还是需要迎合读者需求,这里面的尺度如何把握?这是网络作家培养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还给不出答案。
从文学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作家能做到“快感”和“美感”的交融。从理论上我们也知道读者之所以读书,终极目的是寻求内心的安宁,书籍扮演了灵魂保姆的角色。所以不管是美感还是快感都只是手段,作家既要表达自我,也要对读者负责,有一定的服务意识,这并不是必然矛盾的。网络文学的长处应该被提炼,推广,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服务,但是网络文学的不足,也应该去解决。
网络文学市场的成熟,读者的成长会让一批类似于猫腻、酒徒、骁骑校这样的既有网络文学的写作技巧,又有成熟价值体系,游走于快感和美感之间或游刃有余或略显痛苦的作家脱颖而出,但他们就像网络文学里的另类,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会显得突兀。
我们相信市场的力量,但不能只依靠市场的调节。
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缺乏引导的,是容易导致各种混乱的,最终很有可能会众说纷纭,更为可怕的是会形成一切看销量,什么好卖什么就是好的的所谓“唯一标准”出现。
现在的网络文学作者培训,已经初成体系,既有鲁迅文学院的作家培训班,也有网络文学大学和网络文学专业的学院式培养,既做大课也做小班教学,既做理论研究,也做商业写作培训,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形成全新的“文学院”教学模式。关于作家是否能培养的疑问,我们觉得:没有作家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作家创作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只要作家本人觉得有用,那就足够了。毕竟创作是件诗情画意而且有点私人的事,如果千篇一律,那叫培训。
本文作者为网络文学大学常务副校长、17K小说网创始人、总经理刘英。
(https://www.xqianqian.cc/3814/3814528/1603026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