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变法的艰难
“至少需要五十年,基础科学的突破,需要水磨功夫;
就比如制造特种钢材,就需要提高燃料燃点,炼钢模具等。”
“这些起初材料制作完毕,还需要数千次,甚至数十万的实验;
这等于大海捞针,但是没有办法。”
“新材料的发现,只能走上这条路。”
“并且,这还是炼钢一项材料科学的研究。”
“华夏化学院,牵扯到数万基础材料科学的研发成果,到如今他们可以制造飞机;
他们已经用了一百多年沉淀。”
“所以五十年,已经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决问题了。”
乾隆听到允成的话,叹息一声说道:
“看来,本王想看到大清的飞机飞向天空,是看不到了!”
刘墉听到乾隆的感叹,连忙说道:
“启奏太上王,我们今年才回来八百学子,以后每年都有学子毕业;
我们大清的技术,一直可以向前推进不是吗?”
“就算我们这一代人看不到飞机飞向高天,但是子孙后代都能看到的。”
乾隆听到刘墉这话,苦笑一声说道:
“是啊!”
“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看到了,不过,我们也要成立自己的科学院;
把从华夏科学院学到的知识传递下去。”
“刘墉,这事你来办;
第一代大清科学院院长本王亲自兼任,以代表我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
“允成,你尽快就成立大清议会;
明天开始在京城选址,需要的银子和土地也找刘大人安排。”
“好了,退下吧!”
当晚,乾隆在乾清宫茶不思饭不想,看着太监总管胡龙说道:
“胡公公,你说我们大清真有这么差吗?”
“所谓的基础科学竟然等于零,学子们回来报效大清,本王竟然给他们提供不了助力;
这样下去可如何时候。”
胡龙听到乾隆的话,连忙说道:
“太上王,话也不是这么说,那些学子提供的枪炮,听着威力是挺巨大的;
不过也有致命的隐患啊。”
“一时半会造不出来,也不是啥坏事。”
乾隆听到胡龙的话,脸色顿时黑了起来,怒声道:
“胡龙,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太监总管胡龙连忙跪在地上说道:
“太上王赎罪,老奴都是为陛下的安全考虑啊;
那狙击枪,八百米内弹无虚发,这玩意一旦造出来落到歹人手里哪怕一直都麻烦了。”
“到时候,太上王也会受到这种大杀器威胁的;
还是安排多少禁卫守着,都没用那种。”
“至于那些学子说的超视距重炮制造技术更了不的了,整整可以打十里地;
这就意味着,如果有歹人把几门大炮架在城外玉泉山上,能覆盖全城。”
“那个罗峰后来还说,这种重炮配套的炮弹可以轰塌五十米内所有的青砖建筑。”
“太上王,万一谁要是心怀歹意,只需要一炮就可以炸塌这乾清宫啊;
并且这事情防不胜防,总不可能天天戒严吧。”
“何况,要是我大清也研究出来能打三十里的重炮咋办;
所以老奴认为,这重炮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没有制约它的办法,宁愿不去造它。”
乾隆听到胡龙的话,顿时释然了,目光落在胡龙的身上叹息一声说道:
“胡龙啊,你跟了本王十几年,还是你公忠体国啊;
你说的对,我们大清不限制科技发展,但是必须得有限制他的办法。”
“否则,真让这些东西出世,就是霍乱之源。”
就这样,乾隆立志要建立大清科学院的构想,还没有一个时辰就胎死腹中。
刘墉的很多提议都没有批准,最后不得不逢迎上意;
建造了一个阉割版的大清科学院,乾隆也没有再去任职第一任院长。
当大清改革的消息传到海南岛的时候,朱樉差点没有笑喷;
最后实在绷不住了,对着自己身旁的禁卫军统领胡成说道:
“乾隆那老货脑袋被驴踢了吧,基础科学不突破就想造飞机,他丫的没事吧?”
“我们华夏科学院已经努力了一百多年,他竟然想直接就造出来;
不行,本王笑不活了。”
胡成这个时候苦笑一声说道:
“秦始王大人,大清没有基础科学奠基,我们费了那么大劲培养的这些学子有什么意义;
这代价也太大了,毕竟华夏科学院可是我们华夏族群的最高学府。”
“每年给大清分一千个名额,这个代价我们虽然承受的起;
但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
朱樉看着胡成叹息一声说道:
“胡成,我们培养的这些学子并非没有意义,比如那钱林就在张罗着为大清建立火电站;
还有不少人都在从事基础材料科学的研究。”
“但是他们会发现,当下的大清只有极少数应用技术可以落地;
剩余的技术需要依靠体系化平台,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所以他们怎么可能忘记大明、又怎么能忘记华夏科学院;
这些满怀抱负,想振兴祖国,却无处施展的年轻人,自然会萌生回来的念头。”
“所以,胡统领,你知道该怎么做了?”
胡成听到朱樉的话,叹息一声说道:
“王爷,末将不太明白啊。”
朱樉苦笑一声道:
“你是武将,这些政事确实不该问你,你去告诉这一代政务部部长孙尚;
让他安排海南到北京的客运直通航线。”
“怎么订船票价格本王不管,但是我们华夏科学院的学生有返回海南岛的;
直接把他们带回来,产生的费用华夏科学院每年年终,给户部结算。”
就这样,太清培养的学子归国后不受重视;
除了少数人在京城科学院的冷衙门里苦心钻研技术,大部分人都回到了海南。
这群人生在大清,长在大清;
怎么可能不爱国呢。
只是大清科学院的财政预算从五年前的一年五百万两,到五年后的两百万两;
几千个学子咬紧牙关坚持。
钱林在第三年,就把火力发电站建造起来了;
太上王乾隆直接在大明商务部,采购了电线和点灯,让皇宫灯火通明。
然而,当钱林把发电机配件本地化,电线、电灯制造本地化的时候;
乾隆的脸色立马就不对了。
因为,他......
(https://www.xqianqian.cc/3814/3814294/1738163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