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6章 同化难题,无解循环
“陛下,自古以来华夏王朝攻占周边蛮夷之地后,同化无非是三种方法,经济手段、政治手段、文化手段。”
礼部尚书刘宗周出班了:“经济手段,中原王朝的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农业生产极其强大,周边蛮夷因为缺粮就来劫掠,称之为‘打草谷’,
但这风险很大,会遭到中原王朝的严厉打击,
于是他们开始学习汉人的农业技术,当他们开始学习时,他们就已经变成汉人的生活方式,加上通婚,就逐步变成了汉人。
其次则是政治手段,诸如保护百姓的私有财产、赋予百姓同等的权利、相互通婚等等;
最后则是文化手段,诸如学院的开办传播汉文化、宗教传教等等。
西南也好东南也罢,被我们同化的民族都是大杂居、小聚居,被同化的民族分布散居在汉人中间,通过种种的行为同化散步的外族。
但无论是哪一种,想要迅速同化和反同化,都需要大量的百姓来完成,所以,迁移百姓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就是三个问题:从哪里迁?迁多少?给什么条件?”
众人皆是点了点头,中南半岛诸国不像朝鲜,朝鲜本就是大明的藩属国,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和大明是一样的,仅仅通过通商、开办学校、军队驻扎等等就能完成同化。
而中南半岛的诸国与朝鲜是两个极端,无论是长相还是习俗、语言、文化等等都极大的不同,或许接受了儒家文化的安南是最好同化的一个。
移民的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很是复杂,从哪里迁移和迁移多少,这会影响迁移之地整个地域的结构,诸如百姓分布、城池、屯田、经商等等。
给什么条件,这关系到朝廷能不能承受的起迁移的代价,这可不是自发的,要管吃管住、还要给安家费等等。
“陛下,按照锦衣卫的探查,安南大概在五百万人左右、缅甸大概六百万、暹罗大概五百万、真腊四百万不到、南掌少点也有近三百万左右,
总得算下来中南半岛大概有两千三百万左右,加上隐匿的户口,估计至少有两千五百万以上,大军横扫之后,除去精锐、抵抗被杀的,两千万人是没跑了。”
嘶……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听着兵部尚书侯恂的话,群臣满是震惊,随即眉头紧皱了起来。
按照惯例同化是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同化方式,也就是说少数民族是小村落的方式聚集在一起,而这些小村落则是散布在汉族百姓的村落中间。
大明的百姓肯定要比中南诸国的百姓要多,要是这么算至少得移民两千万以上,这比明初的山西大移民还多出六百万。
大明有近两亿百姓,两千万百姓虽然多但也不是不行,可从家乡到诸国,两千里路至少得得三个月,一路吃喝拉撒每人至少得三两银子,这就得六千万两白银。
且还要给定局的置产银两,按照明初的山西大移民的标准赐给每个男丁八两银子,妇女和儿童则各四两银子。
两千万百姓按照男丁和妇女各三成,儿童四成算,那就得一亿零两百万两。
可那是大明境内迁移,现在是迁移到也算是大明疆域的地方,但毕竟是文化语言习俗等等都不一样的地方,标准要更高,才能打动百姓。
沿途吃喝拉撒、安家费、到地方之后的农具等等,至少得两亿两白银,大明太仓库的确是有些银子,但也仅仅一亿三四千万两而已,加上从中南半岛弄到的,最多两亿两左右。
都给移民用了,那平陆运河还挖不挖了?突发状况怎么办?
中南半岛的确每年能产出两亿两白银,但前提是人得先过去,过不去怎么耕种?
最重要的是两千万百姓的迁移,沿途若是发生什么暴雨、山洪等等死伤数量过大,那都容易暴动的。
礼部尚书刘宗周道:“诸位大人,可否效仿大明开国时的大迁移?如此既能减轻迁移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减轻财政上的压力。”
“不行!”
兵部尚书侯恂立刻出声反对:“史书的记载,太祖开国后的移民数量是一千三百四十万人,
但这是个时间是从洪武三年一直持续到永乐十八年,分十八次,持续了五十年的时间。
那是在大明境内,且都是同根同源的汉族百姓,别说五十年时间,哪怕是百年都没有关系。
中南半岛虽然已经是大明的疆域,但对大明的百姓来那是异域,五十年的时间容易出太多的变故了。
稍有不慎,可能就是掀起数场大战,迁移的百姓都会死在战争之中。”
“对,后期即便是我们强力镇压,那么前期惨死的百姓们都会让后面的百姓们望而生畏的,百姓们不主动配合,单靠朝廷的强制,容易引起民愤,即便却中南半岛也不会配合朝廷的。”
听着众人的议论,崇祯嘴角抽了抽。
他虽然还年轻,但能不能还在位五十年时间都不好说,后世之君一定是没有他这么有魄力、有格局、有想法的,耗费几亿修运河的计划很大可能就落空了。
再退一步说,他现在很有干劲,但天下真正太平了之后他还能保持这个干劲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大运河必须要趁着他现在还不糊涂、干劲满满的时候给干了。
所以,要么不迁移要么三五年内必须迁移完成,运河也必须十年内完成一两条。
中南半岛没法完全占据,就没法提供大量的粮食来渡过大灾,更别提三大运河的修建以及大基建的藏富于民的计划了。
一时间,皇极殿内群臣眉头紧皱,满脸担忧,再也不复之前运河所带来的喜悦了。
“陛下,臣以为不用迁移那么多的百姓,五百万人足矣!”
突如其来的声音打破了皇极殿内的沉默,群臣循声望去,出声之人竟然是袁可立。
群臣看着凝神看着袁可立,心中稍稍放松了一些,这位五朝名臣可是定海神针。
崇祯也坐直了身体,沉声道:“袁爱卿,怎么说?”
(https://www.xqianqian.cc/3814/3814266/1552648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