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战火中的青春(王鹤棣、周也主演) > 我们的西南联大,大家的西南联大

我们的西南联大,大家的西南联大


程武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

在清华园主干道西侧的青草坡上,有一座复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的正面刻有冯友兰先生撰写的碑文:“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每次回到清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争取到这片草地走走。天气好的时候,偶尔还会遇到老师带着学生们讲解甚至诵读碑文。虽然斗转星移,世事变迁,但作为清华学子,大家对西南联大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因为西南联大不仅是一段特殊的历史存在,更是一种隽永的精神存在。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书时,像叶企孙、邓稼先以及杨振宁等先生的故事,可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老师的老师,不少也是西南联大的学生。而且我当时作为学校艺术团话剧队的一员,更是有幸在大礼堂饰演过闻一多先生,像《红烛》《最后一次讲演》这些经典名篇,现在想来都还历历在目,就像在不久前一样。

也是从那时开始,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期待着未来能有机会为西南联大,为“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做些什么。西南联大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八年多,但它却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当之无愧的奇迹。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精英云集于此,结茅立舍,精诚团结,弦歌不辍,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更重要的,它也赓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所以在2018年,当我了解到云南省委宣传部对于西南联大影视剧的相关规划时,非常兴奋,立马带着团队深度参与进来。事实上,在此之前,张丽影女士(《战火中的青春》出品人、总制片人,润禾传媒董事长)和她的团队,已经为这个项目奔跑了数年。虽然过程几经波折,甚至差点擦肩而过,但最终两个团队还是走到了一起。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必须要完整的传承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文化品格,真正将西南联大的精神发扬光大。

从影视创作角度来看,西南联大的故事,其实并不好讲。过去数十年来,关于西南联大的学术著作、回忆录,以及访谈文章,可以说层出不穷,但完整展现西南联大始末的影视剧集,却是寥寥无几。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西南联大八年多的历程,实在是太璀璨和特别了,如何做到“举重若轻”,非常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所谓“重”,就是必须要先能把西南联大的价值立住了,这也是整部剧的筋骨。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破家亡、教育救国、文化抗战,到南渡北归、反抗暴政,以及建设新中国,几十集的体量里,既要还原历史史实,也要对联大精神进行深度提炼,难度可想而知。

所谓“轻”,就是要能对这段历史进行故事化的戏剧演绎和呈现,这是剧集直接可见的内容。影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绝大多数老百姓看电视剧,最先关心的还是故事好不好看。只有好看的故事情节,才能吸引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进而了解西南联大并从中感知背后的联大精神。

朝着这个目标,我们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工作。像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剧本,仅创作过程就长达六年,前后修订过十四个版本。为了能真实还原当时的历史场景,主创团队也曾多次前往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以及昆明、蒙自等联大旧址采访学习。

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感谢闻黎明先生(闻一多先生长孙,西南联大校史研究专家)和郑光先生(郑天挺先生长孙,西南联大校史研究专家)。作为联大后人,两位先生一直非常关心剧集摄制的进度,他们不仅在史实细节考证上,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指导和意见;同时也一直鼓励我们,文艺创作可以更大胆一些,不要拘泥于细节,关键是抓住西南联大的精神内核,更好地满足当下人的情感需求。

此外,我们也很荣幸地邀请到黄建新导演担任剧集的艺术总监。黄导在重大历史革命题材领域建树颇丰,对西南联大也充满感情。在创制过程中,对于如何把握历史题材虚实结合的度,黄导给了我们许多具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了整个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品质。可以说,正是在各方的全力支持和不懈努力下,最终才有了今天这部《战火中的青春》。

但我们也深知,影视创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尤其面对如此丰富的联大往事,无论我们准备得多么充分,始终挂一漏万,最终所能呈现的,也只可能是这段大历史的一个小切面。

与大家惯常看到的,以教授为主角讲述的联大故事不同,《战火中的青春》的故事,更多是从学生们的视角展开的。基于大量一手的历史资料、传记文章,我们在剧情上设定了六位来自三所学校的青年学生,并以他们为主线,通过他们的视角,回溯了联大八年多的恢弘历程。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更加聚焦。教育的目的,核心还是育人,西南联大的精神和价值,也是靠这些学生们,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其次,就是对当下更好的照应。剧中的主角,无论程嘉树、林华珺,还是叶润青、毕云霄,他们初登场时,也都只有十七八岁,当他们被动地卷入到时代洪潮中时,当他们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当他们不得不为理想信念牺牲自我时……我们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他们的成长和拼搏。

通过这种隔空对望,我们希望能为今天的学子和青年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在思考生命价值,以及选择人生道路时,能够看到更多人性的光辉和人生的可能性,以及作为一个个体可以秉持的担当和使命。只有经过浴火淬炼,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相结合,我们才有可能在时代潮流中,真正成为中流砥柱,进而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这一点,我想,也是西南联大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之一。

怀抱同样的初心,依托《战火中的青春》的创制,这一次,我们还做了另一个大胆的探索。我们和云南省合作,尝试通过新文创的方式,对西南联大进行前置的影旅联动开发,进而推动西南联大遗址更好的保护,以及相关文旅产品的培育。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十条左右的联大主题路线。中国人自古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未来,我们将和云南一起,进一步推动西南联大游研学产品的开发,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有机会在云南的大山大河中,亲身感受西南联大“如云如海如山,自如自由自在”的独特气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云南,原来还有那么多人在自发地为西南联大的薪火传续默默努力。从云南师大的龙美光先生,到先生剧社的董明先生,以及云南旅行社协会-研学旅游委员会的杨山先生等等,他们就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昆明各个角落,守护着西南联大和这座城市的血脉关系,同时也是西南联大蓬勃生命力的最好佐证。如果能通过影旅联动,主题旅游路线的打造,将他们串联起来,我相信,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2020年年初,借着剧组探班的机会,我也曾在昆明体验过福照楼西南联大主题文化餐厅。餐厅里挂着数百幅联大教授的肖像画,每一道菜也都与联大息息相关。酒过半巡,几个身着联大校服的工作人员,用不大标准的云南普通话,唱起了西南联大的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相比舞台上严谨的表演,这种原生的力量,让我更加有触动。我坚信,无论是影视剧集,还是文旅产品,都还只是一个开始。西南联大的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无论是救亡图存的过去,民族复兴的当下,又或是充满未知的将来,它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阮成发先生,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金先生,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先生,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副省长陈舜先生,以及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主任许秋芳女士。无论是在剧集创制过程中,还是在影旅联动开发中,我们都得到了云南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未来,随着社会各界更多仁人志士的参与,我相信,西南联大这棵大树,还会结出更多更丰硕的果实。西南联大,也一定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西南联大,大家的西南联大,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https://www.xqianqian.cc/3794/3794771/379814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