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政通人和


朱见深正在坤宁宫外,看着玩闹的孩子们,正轻松自在的时候,高义拿着一封书信,小跑着过来了。

  “为何如此之急……”朱见深笑着说道。

  “陛下,孙瓒的书信,是关于于太保的……”

  听到这话,朱见深脸上的笑意,立马消失不见。

  而赶忙从高义的手中接过书信,查看起来。

  看完信中的内容,朱见深脸色忧郁,竟是有些手足无措的慌张。

  他慢慢的放下书信,而后看向高义:“你,你找一找在京的名医,让他们去一趟,去一趟钱塘……”

  高义听完之后,赶忙应旨,小跑着离开了坤宁宫。

  等到高义离开之后。

  朱见深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这,这是怎么了。

  再过半年,自己就能再见到于谦。

  他怎么病了呢。

  难道上天就是想着让自己留有遗憾吗?

  这是对自己多疑,刚愎的惩罚?

  实际上,现在的朱见深已经不需要于谦了,甚至说,于谦也早就成为了皇帝陛下权力道路上的阻碍。

  虽然,于谦一心为公,但不可否认,他在朱见深十二岁之前,处理国家所有事务,是个站皇帝,是个权臣。

  自古以来,权臣最后的落幕,都是带着些许的鲜血……

  不是死后被清算,就是活着的时候跌落神坛。

  而朱见深选择的比较温和,让于谦告老还乡,辞官归隐。

  于谦退出权力高层,是年轻皇帝彻底掌握帝国权力的标志。

  他离开的很是洒脱,仿佛对权力没有一丝眷恋……

  也就是因为这份洒脱,让朱见深的内心深处觉得有些亏欠……

  老了,病了,代表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

  朱见深叹了口气,他看向还在玩闹的孩子们:“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或许,我们已经见过最后一面了。”

  实际上,朱见深在看完书信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立即动身,他自己也想再见到于谦一面。

  可皇帝的身份,却不能让他这么做。

  高义下去之后,便跑遍京师,找到了十几名医术高深的郎中,并且安排他们前往钱塘。

  …………

  皇帝陛下南巡。

  于谦从安南赶回了南京城。

  跟徐有贞确定准确时间后,便动身回到了自己的钱塘老家。

  出去两年,能够安然无恙的回的自己的老宅,于谦是非常满足的。

  他回到老家之后,  便恢复了之前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跟着自己的老仆种地生活,时不时的充当一个严肃的爷爷,来教给他刚刚懂事的孙子,如何做人……

  生活很是平静。

  可在入秋后,于谦便在一场突然的降温中,感染了风寒,病下了。

  起初,王郎中再给于谦医治之后,症状得到了缓解。

  但,病根却是种下了。

  于谦不让王朗中伸张,在最后的一段时间中,整理了一番自己这两年外出的见闻,合集成风土录。

  而好了不到一个月,病又复发了。

  并且症状越来越严重,数次昏迷不醒。

  众人都认为于谦虽然七十多岁了,可身子骨很是硬朗,从未生过病,这次也不会有什么大碍,慢慢就会好的。

  世间之事总是事与愿违,于谦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最后已经不能下床了。

  远在钱塘的孙瓒在于谦刚刚生病的时候,就想着禀告陛下,过了两日,于谦好了,第一次就没有禀告成功,一个月后的复发,病情越发严重,孙瓒就慌了神,赶忙派人赶往京师送信,一封是给皇帝的,一封是给于谦的女儿。

  而朱见深派遣的郎中到了钱塘之后,还未休息,便一一过来医治,不过,却都束手无策。

  油尽灯枯,仿佛已经成了定局……

  昏暗的房间中,烛火闪烁,好似下一刻就会熄灭一般。

  在于谦的床前,跪着多人,朱骥这半个儿子也在奏请皇帝之后,带着夫人回到了钱塘,送自己的老岳父最后一程。

  躺在床上的于谦,慢慢的睁开了眼睛。

  于冕看到之后,惊呼道:“父亲醒了,快,快让先生们进来……”

  他虽然喊得声音比较大,可却没有人去喊郎中。

  因为医师们都已经说了,大限将至,就在这两三天了,已无在喝药受罪的必要了。

  这个时候的于谦舒服了很多,呼吸也算通畅,也没有之前那么头昏,听着身边儿女们的哭声,于谦心里面明白,自己快死了。

  不过,他却没有一丝恐惧。

  人生自古谁无死啊。

  他趁着自己现在还有力气,交代了儿女们一些话。

  而后又让人把房间外守着的孙瓒叫了进来,将他这外出两年誊写下来各地的风土人情,百姓疾苦之事的风土录,交给了孙瓒。

  让他在南京,代替自己交给皇帝。

  看着如此虚弱的于谦,孙瓒的内心也很是悲痛,将东西收好后,便跪下身去给于谦磕了三个头。

  将事情安排完后,于谦便闭上了眼睛,想着他的一生。

  从八岁时,他被乡邻称呼为神童,通经书大旨,屡出奇语。

  “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皆是汝,却教桃李听笙歌。”

  “护主有恩当食肉,却衔枯骨恼饥肠。于今多少闲狼虎,无益于民尽食羊。”

  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社稷,轻君王这是他为官之后的政治主张……

  在真正的走向生命尽头的时候,于谦想到了远在京师的那个学生。

  嘴角露出了微笑。

  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应在成化一朝实现……

  这一生,无憾矣……

  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

  清冷的月光洒下大地,照在于谦的老宅之上,老宅之中的哭泣声,时而传出……

  一场秋雨一场寒,今年的江南在入秋以来,雨势不减,气温也是下降的极快。

  达官贵人们正在期盼着今天冬天的第一场雪,对于寒冷的天气并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

  而普通的百姓都早早的认定,这可能是近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他们为了明年的光景而担心,为了庄稼是否可以大丰收而忧虑。

  不过,不管是冬天第一场雪的风花雪月,还是普通百姓的些许担忧,在于谦死亡之后,便显得不在重要了。

  于谦,大明帝国全篇历史中的转折人物,乃至在整个华夏历史中占据璀璨一页……

  成化十六年十一月六日,突发疾病,不治而亡………………


  (https://www.xqianqian.cc/3708/3708731/481807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