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曹营言不发
有句俗语,叫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中可见"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时期,刘备之所以能够称帝蜀汉,就在于遵循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理论。如此看来,诸葛亮堪称"千里马"。那么,发现诸葛亮的"伯乐“,又是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徐庶!
徐庶,生年不详,字元直,豫州颍川,即时下河南省禹州市人。徐庶原本不姓"徐",姓"单",名也不叫"庶",而叫“福",连起来就是单福。徐庶之所以改姓更名,与他经历了一场死亡劫难有关。
那是公元189年,平时习武、谊重如山的徐庶,替友报仇后外逃。为防被人认出,他用白粉涂抹脸庞,再予披头散发。不想此举反而让人陡增怀疑。对于这点,有史学家曾谑言,说徐庶那么聪明,怎会做出这类"此地无银三百两"傻事?思来想去,只能用"大智若愚“这句成语涵盖了。
捕快抓住徐庶,将其扭送县衙。主审官员问他叫何名字?徐庶始终缄口不答。官员就命手下将徐庶绑在柱子上,装出准备肢解他的样子,同时击鼓昭告过往民众,前来辨认徐庶。内中知道徐庶者,感佩徐庶为人,皆道不识。这让官员不敢贸然处置,但又不甘放了疑点甚重的徐庶。这期间,徐庶的几个铮友获知此情,即予救助,幸得成功。
遭遇此劫,徐庶痛定思痛,觉得不能如此荒唐下去,于是诚谢友人救命大恩之后,改名换姓,前往儒家学舍探求知识。不想学习期间,同学嫌弃徐庶先前做过犯罪之事,唯恐躲之不及。徐庶不仅不予计较,反而每天早起,打扫校舍卫生。遇到学习难题,不耻下问。天长日久,不仅学业大进,而且与石韬等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公元191年,董卓作乱京城,各地豪强匪霸争地劫财,乱象频繁。出于避险,石韬偕同徐庶南下荆州居住。亦即这段时期,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因于志趣相同,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官渡之战莅年,刘备南下荆州依附刘表。刘表拨了一些军马给刘备,嘱其驻扎新野,抵御曹操。闻知刘备具有汉室皇亲血统,乃系"中山靖王之后",且讲信义,徐庶即去投奔。刘备早己了解徐庶为人,自然高兴,当下予以重用。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班。其时曹操大军压境,年轻资浅的刘琮,恐惧曹操势盛,又加舅父蔡瑁等军政要员劝其降曹、地方大族世家为保荣华富贵暗中通曹,刘琮不敢违拗,遂派使者前往曹营要求归顺。
刘备听闻此事,大惊失色,急率将士护送愿随于己的民众南行,以避灭顶之灾。不想行至当阳长坂坡,遭遇围追上来的曹操大军。兵荒马乱,徐庶母亲不慎落入曹军之手。曹操谋士程昱知道徐庶孝心宅厚,提请曹操借此胁迫徐庶。出于保全母亲,徐庶回绝盛情挽留的刘备,决定前往曹营。
告别刘备那天,徐庶意外发现所经之道两旁树木,悉数被除。询问原因,得知此系刘备为能多加目送于他,吩咐将士连夜砍伐。徐庶感动非常,即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同时承诺,此生绝对不为曹操献计谋策。这便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歇后语的由来。
徐庶说到做到。赤璧大战前夕,庞统深入曹营,实施连环大计。曹操属下众多谋士,唯独徐庶洞察其诈。庞统求他缄口。徐庶说他早就向刘备有过承诺。庞统感激不尽,放心返回。赤璧之战,曹操大军所乘战船,因于连环而不能动,直至"灰飞烟灭"。
也是奇怪,对于徐庶自甘湮没才智的行为,曹操竟然睁眼闭眼,从不为难于他。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后,将徐庶更名为徐福,列入劝进表册。时隔三年,魏文帝曹丕又将徐庶任命为中郎将、御史中丞,同时对石韬也委以相应之职。
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两人职务,觉得级别过低,感慨:"难道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何不重用徐庶与石韬呢?"
传说山东灵山东北海上,有一岛名鼓子洋。岛上长有一种耐冬、大至双手合围的白色花朵。这天,有人划竹筏上岛采花。返回时,遇见一个摇着小船、穿着芒鞋道袍的老人。老人斥他:"此花不是世间俗物,它能给人抵御冬天严寒,岂可随便采撷。"又道:"即墨有个道学先生,名叫胡峄阳,你可替我问候他。"说完,老人倏忽消失。
采花人大惊,急忙重启竹筏,不想此时骤起大风,刮得竹筏吱嘎乱响,似要散架。采花人便丢弃一些负重,不想顺带了几朵白花,意外发现,白花入海,风就小些。采花人就试着丢花,越丢风就越小,如此再三,直到丢光白花,大风即停。
采花人于是心悸。安全上岸后,即去即墨,找到胡峄阳,叙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胡峄阳告诉他:"那个老人是三国时的徐庶,隐居鼓子洋岛已经很久了。"
还有一说。青岛胶南市大珠山南麓的鱼池村,海拔223米。村中山峰,突兀险峻,隆起宽大,状似礼帽,故名帽子峰。站在峰顶,东可看到灵山岛,西可眺及琅琊台,南俯瞰大海,北仰大珠山。因徐庶曾隐居胶南,故鱼池村建有徐庶庙,以示纪念。
徐庶能获建庙纪念,缘因三个方面:一是他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从而促成三国鼎立;二是他奉行孝道,为了母亲,不惜放弃颇有前途的未来;三是他用一生遵守诺言,即便是在自己都有可能葬身"连坏计“的情况下,仍然坚不违诺。
但有一疑:假如说曹操善待徐庶,是在为当年导致徐母自裁忏悔的话,那么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睿对徐庶的优待,又是出于何因?
智者定调:曹丕、曹睿父子一定认为"一言不发"的徐庶,优于那些朝秦暮楚、两面三刀、阿谀奉承之徒!
徐庶因病去世,具体卒、获年不详,有碑存于彭城,即时下江苏徐州。拜谒者众。
(https://www.xqianqian.cc/3707/3707290/54425771.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