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唐颂进行曲 > 《六韬战篇章》

《六韬战篇章》


  练士第五十三

本篇论述了根据士兵的不同状况,挑选和编组军队的方法。其主旨是根据士卒身体强弱、身材的高低、社会地位、思想心理等等不同状况,分成不同的类别,组编成不同的分队。

本篇共列举了“冒刃之士”、“陷陈之士”、“勇锐之士”、“勇力之士”、“寇兵之士”、“死斗之士”、“敢死之士”、“励钝之士”、“必死之士”、“幸用之士”、“待命之士”等等。这样,平时有利于管理训练,战时则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分队,有利于发挥各自的特长。

武王问太公曰:“练十之道奈何?”

太公曰:“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一卒,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一卒,名曰陷陈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锐之士;有拔距伸钩、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一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一卒,名曰寇兵之士;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一卒,名曰死斗之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一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赘婿人虏,欲掩迹扬名者,聚为一卒,名曰励钝之士;有贫穷愤怒、欲快其心者,聚为一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⑩免罪之人,欲逃其耻者,聚为一卒,名曰幸用之士;有材技兼人,能负重致远者,聚为一卒,名曰待命之士。此军之练士,不可不察也。”

它意思为: 武王问太公说:“选编士卒的办法应是怎样的?”

太公答道:“把军队中勇气超人、不怕牺牲、不怕负伤的人,编为一队,叫冒刃之士;把锐气旺盛、年轻壮勇、强横凶暴的人,编为一队,叫陷阵之士;把体态奇异,善用长剑,步履稳健、动作整齐的,编为一队,叫勇锐之士;把臂力过人能拉直铁钩、强壮有力能冲人敌阵捣毁敌人金鼓、撕折敌人旗帜的人,编为一队,叫勇力之士;把能翻越高山,行走远路、轻足善走的人,编为一队,叫寇兵之士;把曾经是贵族大臣而已失势而想重建功勋的人,编为一队,叫死斗之士;把阵亡将帅的子弟,急于为自己父兄报仇的人,编为一队,叫敢死之士;把曾人赘为婿和当过敌人俘虏,要求扬名遮丑的人,编为一队,叫做励钝之士;把因自己贫穷而愤怒不满,要求立功受赏而达到富足心愿的人,编为一队,叫必死之士;把免罪刑徒,要掩盖自己耻辱的人,编为一队,叫幸用之士;把才技胜人,能任重致远的人,编为一队,叫待命之士。这就是军中选编士卒的方法,不可不洋加考察。”

萧寒说:

士卒的选拔和编组,是军队建设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在这方面,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吴起做得极为成功和出色。

吴起,本是前朝卫国人,初任鲁国将领,率军击破强大的齐军。后入魏为将,任魏西河郡守二十余年,与各诸候国大战七十六次,其中六十四次取得全胜,其余十二次不分胜负,为魏拓地千里,使魏强盛一时。后来吴起来到楚国,掌握军政大权,主持变法,精简机构,选练军队,使楚国力日盛,楚军成为一支威震诸侯的劲旅,楚国也成为战国时期的列强之一。

吴起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与他善于治军分不开的。吴起主张“简募良材”,并进行合理编组,他认为,齐桓公征募强悍勇猛的士卒五万人,因此才得以称霸诸侯;晋文公征募能征善战的士卒四万人,因而实现了称霸的夙愿;秦穆公拥有能冲锋陷阵的士卒三万人,使得许多西戎部落都臣服在自己脚下。因此,必须“简募良材”,把百姓中那些胆量大而气力强、身手敏捷能越高驰远、勇敢顽强的人挑选到军队中来。

吴起既重视对士兵的选拔要严格,也重视对士兵进行合理编组,用其所长,各尽其才,使之充分发挥出威力。吴起根据士兵身材的高矮、体魄的强弱、胆量的勇怯、智力的高下进行明确分工,使“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正是由于吴起能够“简募良材”,并对他们进行合理编组,才使得所率领的军队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战第五十四

本篇论述了军队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关于训练的内容,包括:要让士兵明确指挥的信号和方法,掌握“金、鼓之节”,保证行动一致,步伐整齐;三令五申,强调训练纪律,使士卒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教会兵士起居、操持兵器以及不同的阵法。关于训练方法,应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的原则,先单兵后合成,由点到面,逐步推广。这样训练出来幻军队,就“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武卫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变法。故教吏士,使一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入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下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众。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武王曰:“善哉!”

武工问太公说:“集合纪成全军部队,要使士卒娴熟战斗技能,其训练方法应该怎样?

太公答道:“凡是统率三军,必须用金鼓来指挥。这是为了使全军的行动整齐划一。将帅必须首先明确告诉官兵应该怎样操练,并且要反复申明讲解清楚,然后再训练他们操作兵器,熟悉战斗动作,以及根据各种旗帜指挥信号的变化而行动的方法。所以,训练军队时,要先进行单兵教练,单兵教练完成后,再十人合练;十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百人合练;百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千人合练;千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万人合练;万人学习战法,教练完成后,再全军合练;全军教练作战的方法,教练完成后,再进行百万大军的合练。这样,就能组成强大的军队,立威无敌于天下。”

武王说:“好啊!”

在萧寒  前世: 训练是为了提高部队战斗素质而进行的教练活动,在军事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驱使没有经过训练的部队同敌人作战,无异于驱使牛羊投入狼群。因此,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必要手段。在军事训练中,必须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的原则。在这方面,民族英雄戚继光给人

们做出了榜样。

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任浙江都司参将,负责宁(今宁波)、绍(今绍兴)、台(今临海)三地防倭事宜。面对明军“望贼奔溃,闻风丧胆”的现状,戚继光感触很深。他清楚地看到,受倭害最深的是民众,对倭寇最恨的是民众,抗倭最力的也是民众。当官军临阵败北之时,各地的民兵、义勇自发组织起来的乡勇民团,则常常能给倭寇出其不意的打击。但这种民众武装,不曾经过军事训练,打仗时缺乏指挥,缺点很多。于是上书请求练兵,认为只要选择骁勇健壮之士三千人,“时加操备,居常教练”,就能够抵御倭寇的骚扰。几经周折,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他的建议才被采纳,戚继光于是到义乌招募了矿工和农民四千多人。对这支新募的队伍,戚继光从思想上、武艺上、纪律上等各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戚继光首先从政治思想上对他们进行保国卫民教育,向士兵讲明老百姓用血汗供养士兵,就是为了“杀贼,保障他”,让士兵懂得为谁打仗,激发士兵奋勇杀敌。在武艺上,戚继光从难从严要求,按实战要求进行训练。他对士兵们讲:“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又如何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要求士兵练真武艺,不搞花拳绣腿。规定各种武器的使用方法,让士兵结合阵法进行操练,并加以考核,奖优罚劣,使人人专心练武,个个有实战本领。戚继光还训练士兵听从号令,制定了各种条令,从行军住宿到练武摆阵、杀敌擒贼,都有极其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要求官兵对这些条令“务要记熟”,严格遵守,使这支军队真正做到今行禁止。

经过严格的训练,戚继光终于使这支来源于矿工和农民的部队,成为一支武艺精湛、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威武之师,并依靠他们基本肃清了倭寇的骚扰。


  (https://www.xqianqian.cc/3639/3639013/5111559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