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信息限制
但是整体来说,极国发展到现在这一个地步的话已经算是比较稳定了,对于地域的扩张来说已经到了一个相对于来说比较极限的地方。
地域的扩张在这种情况下是有一定的界限的,这种界限在于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速度所限制的。
一旦信息传递速度过长的话,现在可能因为天气或者是人为的原因导致这种信息传递就会无限的延长,那我就很容易出现一方争霸的情况。
与其执着的在这种地方投入一定的精力去控制这样的地方,那倒不如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可以控制的地方身上,或者是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的地方身上。
除非是产生了多种中央控制,也就是说中央辐射的地方变多了,那么这样的话,很可能就会扩大一些领域。
但是这种领域的扩大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极国的高层也知道贪多嚼不烂,尤其是在建国初期,这种行为表现得尤为强烈,让人在对于这种国家的控制上面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
对于后人的治国也有了可以借鉴的地方。
这也就是为什么极国对岛屿的控制比较少,也就是那几个岛屿而已,极国并不是没有尝试过控制这些岛屿,但是当发现付出的代价很大之后,很果断的放弃了这一个想法。
立马就在沿海的地方,建立了更为密集的新的城池,增加商业投入,加大军队建设,尤其是海军的建设,对于海上的防守做得更加到位。
这些只是说明了极国对于文化的包容性,进而也就证明了极国对于文化的交流的促进,很多书上写的都是很正确的,文人在不确定一件事情的时候,用的语气词基本上都是可能差不多,对于那些非确定的事情的话不会用一定确定这样的词语。
所以对于喝酒这件事情上也是用了一些怀疑性的语言,一些文人是这样说的,喝酒在某方面来说不一定能够取暖,甚至可能会降低人的温度。
虽然这个说法让很多的喝酒者嗤之以鼻,但是这本书所产生的一个理论还是出现在了书上,并且莫英也看到了这个理论,其实这已经说明了极国对于文化的包容性确实比较大。
就连刚开始的时候极国建立国家的形式和方式都描写的一清二楚,那么更加就不肖说这种小事情,虽然很多人对这句话产生了反对,但是依旧不影响这个书的发行。
而且还是在学堂当中,存在藏书阁里面,就已经说明了对这个东西的认证。
其实文人对于极国的讨论不仅于此,那些算是历史,也就是说是一些确实存在的东西,那么这一方面的话,极国有时候想赖也赖不了。
但是另一方面的话就能够完全的看出来了。
对于极国的整个国家缺陷的书籍描写也是有的,但是确实是一些胆大的文人,一些胆小的确实不敢涉猎这些话题的。
难免的话是有一些敏感性,但是比较胆大的文人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还是允许发行,那不仅仅是一个城池的胆量了,很可能是一个区级甚至更高层的胆量。
有点向世人证明的意思,也有点想让世人百花齐放的意思,既然如此的话又何愁极国不强盛。
文人在研究这一方面的话其实很多的情况并不是说空穴来风,莫瑜也并非没有看过这一类书籍的描述。
对于极国整个国家的缺陷也是描写的非常清楚,其实首先这一个人走遍了很多的城池,了解到了很多的情况,甚至说去过不同的国家。
说现在极国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抽血,抽别的国家的血来养活自己国家的居民,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贸易顺差。
导致极国越来越强盛,别的国家也越来越虚弱,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鸡国最基层的百姓和其他国家最基层的百姓生活之间的对比。
话说这样的行为是对极国很有利的行为,但是这本书所说,通过对基层百姓的了解和一些官员的调查,这个是其他国家的,了解到很多的国家对极国是还有一个很大的仇恨的。
当这种仇恨到达一定的临界点的时候,是很容易激发一些情感的,这就是这本书上所说的吉国整个国家最为致命的一点,一旦当所有的国家对极国都很仇恨的时候,那么就很容易成为所有人攻击的对象。
但是这个事情对于极国来说,对于整个极国来说,应该都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为这种贸易顺差养活了极国的整个国家,甚至连极国的基层百姓都能够享受到很好的生活条件。
如果说不知道这样的一个地步的话,也许很多百姓都要生活在受冻和受饿的边缘了。
不过这本书上是这样写的:
近来良多,见一村之民,夜深却不寐,暗编之结绳,以补家用。
已冬日之时,幼薄衣裹身,瑟然发抖,屋内无炉,燃以湿柴,黑烟浓起正盛,口呛眼涕。
这一小段是介绍了别的国家基层百姓的生活情况,当然莫瑜也是看到的,不过也并不是学堂需要必读之书,也只是稍微看到了一些。
但是这一切的话其实也让莫瑜感觉到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其实莫瑜并非是那种身处高高在上的富家子弟。
对基层百姓的生活也有一定的了解,虽说基层百姓生活困苦,但是极国的基层百姓绝对不像书中所描写的那样。
一个小孩穿着单薄的衣服,家里面都没有一个像样的炉子,只能够是燃烧一些湿的柴火,用来取暖,屋里冒的黑烟,呛了这个小孩儿不断的咳嗽而且还流泪。
这种情况在极国几乎是不存在的,极国的百姓经常依附周围的村镇或者是周围的城池生活,基本上不完全依靠农业。
也就是说总是能够在附近的村镇或者是城池当中找了一份补贴家用的工作,这样的话依然不予完全依赖农业的话,也就不需要让老天爷赏口饭吃了。
所以说也就能够有一个比较安稳的生活,再加上极国也是比较强盛的,国家的财力非常的雄厚,即使出现了一些天灾人祸,也立马能够发兵抢救。
不过极国在赈灾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给百姓钱,一般都是给一些粮食的种子或者是正宗的粮食,这样的话让他们自己去做饭吃,并且在来年的时候能够播撒种子。
其实从安信毕的那一次介绍中就可以听出来的,当真正发生一些天灾人祸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上报区级,附近的几个城池就完全可以解决了。
当然事情还是要上报的,但是这些事情的话如果上报之后再让上边派一些兵力过来,那基本上什么事情都已经晚了,这边当长老或者是当城主的,肯定是要自发的做出一些决定。
把损失在刚刚开始的时候降到最低,尽量不能够发生一些人命。
上面讲述了莫瑜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些不相信的,但是听闻自己的父亲讲解了之后,对这种事情也是有一定的相信。
莫长吉作为一区之长,肯定对其他国家也有一定的了解,虽然不至于到那么偏远的地区观察到基层的生活,但是对于整个区的经济来源还是很清楚的。
有一些国家光往外送钱,不往里取钱的话,那么国力不丰盛是很容易的一种情况,国力越是不丰厚,生产的东西就越少,那么相对来说需要的东西就越多。
需要的东西越多那自己国家又不能够生产的话只能够是从别的国家进口,最终国家还是要维持,那么也只能够从一些基层的百姓当中抠出来了。
所以说这种事情就产生了一种巨大的矛盾,在国家当中是统治者和基层百姓之间的矛盾,但是这种矛盾是可以转移的。
转移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方面,就很容易起一些百姓的愤慨了。
民众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他们得到一定的满足的时候就可以随便利用,无论是经过煽动也好,又或者是经过一些诱骗也好,国家是很容易能够让他们走向战场的。
这一篇文章就是说明了底层百姓对于国家宣传的一种思想的动向,国家在宣传的时候有意把这些民众的思想宣传城级国掠夺他们的东西。
但是却没有什么实际的证据,极国也不好说什么,这个国家的百姓虽然对于国家的同志都感觉到非常的不满意,但是相对于来说的话他们能够更加的对极国不满意。
可能一些商人在做生意的时候感觉不到什么,都是商人与商人之间的对接,并且这些商人应该是不会去一些基层那里的。
但是这个文人在探查的时候却感受到了非常多的不平等的待遇,这已经就说明了问题,民众的思想被煽动得非常严重,一旦到达了一个临界点的时候。
国家的层面和民众的层面就很容易爆发战争。
这个文人所说的这一方面是很严峻的一个方面。
但是整个极国的文化,或者是能够看到极国这种贸易顺差所带来好处的人,都对这个文人产生了不满的情绪。
从各个方面论证了这个文人在某些方面的错误,就比如说极国强大,根本不害怕这些国家的群起而攻之。
还有说极国军队强盛,并且基层军人的素质极高,而且在数量上好像还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其实打起来的话也没有任何害怕的地方。
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们是站到极国的角度上面确实也是无可厚非的,他们看得比较清楚,他们能够感受到这种贸易顺差所带给他们本质的好处。
最主要的就是那些商人。
于是乎对这本书是大加贬低,觉得这本书是在污蔑整个极国。
但是这本书还是被极国的高层给发行了出来,至于说有没有采取什么行动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对于极国感受比较好的一面高层是不会轻易地改变。
(https://www.xqianqian.cc/3631/3631166/4103399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