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老朱自打建立大明,一直过得都是苦日子,手头就没宽裕过。

现在突然看到年产量一千万匹丝绸的作坊,其心中的兴奋可想而知。

哪怕他知道这只是产量,并不是最终的利润,但依然让他心潮澎湃。

这要是全换成钱,比大明一年的赋税都要多上两倍了!

只是这可能吗?

该不会是张清来故意给朱允熥打掩护,故意编个数字来哄骗自己吧?

所有人都盯着老朱,看着老朱一会喜形于色,一会儿眉头深锁,一会儿好奇地打量着皇太孙……

朱允熥也被老朱看得有点发毛,心虚地问道。

“皇爷爷,您到底收到啥消息了?”

老朱朝着朱允熥招了招手,朱允熥噔噔噔就爬上台阶来到老朱边上,从老朱手里接过奏疏。

朱允熥匆匆看了几眼,悬着的心顿时放下。

“嗨!”

“我当什么事呢,原来就这点小事呀!”

“张清来也真是的,这点破事还值得给您上书,直接给我写封信就完事了……”

“小事?”

“还破事?”

老朱斜着眼看向逆孙,恨不得一巴掌呼死他。

这么大的作坊都要建成了,这孙子竟然还说是小事?

“咱来问问你,这作坊是不是真如张清来说的这般大,真能容得下九万人同时织布?”

“当然啦!”

老朱见这孙子答应得这么痛快,心里反而有点不托底。

“滚吧!”

“等咱的人回来,咱得到确切消息再说!”

老朱将朱允熥撵下去,就想宣布退朝。

至于他们说的什么与民争利之类的,他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他现在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他们老朱家是不是真多了一个年产上千万匹丝绸的大作坊!

然而,老朱不愿意追究,可不代表别人也不追究啊。

更何况,朱樉、朱橚、朱棣等人齐聚一堂,一大早晨巴巴的来上朝,不就是为了给某人添堵么?

“父皇,您孙子激起民变的事您不管啦?”

“父皇,您好歹骂他几句呀……”

其他大臣见状,也赶忙跟着上前凑趣。

他们这些人有的是拿了海商的钱,跑过来替海商说话的,有的是拿了苏州那些丝绸作坊的钱,跑过来替他们说话的,也有一部分是听说苏州的乱象,出于公心来为百姓说话的。

“陛下,皇太孙此举确实大大的不该,您应该好好责罚他一下,让他别干涉苏州的商业了……”

“是啊,苏州乃是朝廷赋税重地,一旦苏州发生乱象,干扰了朝廷的税收大计,那可是咱们朝廷的损失啊……”

老朱听到众人的聒噪,心里没来由一阵烦闷。

正在他琢磨要不要宰两个祭天的时候,突然门外又传来一阵急报声。

“锦衣卫密报……”

“快传!”

不多时,秦德顺又递上来一份密报,老朱接过一看顿时激动地站起来,拿着奏折手舞足蹈起来。

“太好了,咱大明终于有钱啦,哈哈哈!”

众人看到陛下这个动作都懵了,他们陪着老皇帝几十年,还从未见老皇帝这般激动过。

“陛下,您这话是何意?”

“难道咱大明某地发现金矿啦?”

“金矿?”

老朱闻言不屑地撇撇嘴,心道金矿哪比得上这个下金蛋的鸡呀。

“苏州之事不用再议!”

“咱大孙是奉了咱的命令去苏州扩建苏州织造局,虽说期间发生了点动荡,但很快就消弭下去,也就不用过分追究了。”

“然则,扩建后的苏州织造局,每年织上千万匹丝绸,这才是天大的喜事!”

“上千万匹……”

大殿中的群臣听到这话也有点懵,丝绸和布匹都是硬通货,尤其是上好的丝绸,甚至可以称为压箱底的好东西。

哪怕是最差的丝绸,一匹也得十两银子吧?

上千万匹丝绸,岂不是说一年有一百万万两银子的进项?

“陛下,这怎么可能呢?”

“成熟织工也需五日才能织出一匹来,不眠不休一年也才能织七十匹,九万织工一年也不过六百万匹……”

“这还没算成本呢……”

“然而,陛下这上千万匹是哪儿来的?”

老朱听到众人的质疑声,顿时看向一旁的大孙。

“大孙,你来说说这是咋回事吧?”

朱允熥站在一旁,无所谓地抠抠耳朵。

“这没啥稀奇的,我改进了织机,在织机上加装了滑轮、轴承等铁件,提高了一点织布效率……”

“提高了一点?”

工部尚书秦逵有点受不了了,这东西都用了几千年了,还没听说谁能提高效率呢。

因为不管咋改进,都是要人工一点点织出来。

“敢问皇太孙,可否让臣等见识一下?”

“见识?”

朱允熥看向老朱。

“皇爷爷,现在方便吗?”

老朱本来有点困了,想去后宫打个盹的,现在听到大孙这样问,当即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

“方便!”

“去你城外的作坊是吧?”

“是!”

“你跟咱坐龙撵过去吧!”

“好嘞!”

老朱说完这话,就开心地领着大孙去了殿外,又开心地坐着龙撵抢先溜了。

大殿内的众人见状面面相觑,心道咱们咋去呀,难道腿着过去?

正在一众大臣不知道选啥交通工具之时,朱棣上前一步邀请道。

“几位大人若是不嫌弃,不妨坐孤的马车过去吧。”

“岂敢……”

“若是臣等坐了王爷的马车,那王爷坐什么?”

朱棣闻言淡然笑道。

“孤乃是粗人,坐不惯马车,还是骑马舒坦点!”

众人见朱棣这样说,拜谢后欣然从命。

不多时,老朱领着众人浩浩荡荡来到玄武湖附近的铁器作坊。

朱允熥不仅在苏州开办纺织厂,在京城也开办了几家,不过规模都不大,就是给玄武湖附近的村妇搞点挣钱的营生罢了。

再就是安置一些老兵的家属。

虽说蓝玉手底下光棍多,但也有不少成家立业的。

朱允熥送佛送到西,自然也要给他们安排个生计。

老朱先是在朱允熥的带领下,参观了织机生产车间。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老朱只见一根根木头被锯成木板,木板又被锯成木条,然后木条又被飞速转动的齿轮裁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在见证了这一奇迹后,老朱对于接下来要看的织机已经没有任何怀疑了。

秦逵也看得目瞪口呆,以往锯开一根木头,需要两个工匠拉大锯拉上几天时间,才能锯出一块木板。

然而,在朱允熥这里,一块木板的诞生速度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

单说这一项,就已经节省了大量的匠人成本和时间成本!

秦逵又看了一会儿,见到木板木条被裁成同样大小的尺寸后,又被推进一个车床里冲出榫卯的孔洞。

秦逵见到这一幕,对于朱允熥的佩服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难怪皇太孙敢跟整个苏州城的作坊主叫板,就照他这个生产织机的速度,估计不出十年,全大明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织机了!

要是大明每一户百姓家里都有一台织机,那该是何等兴盛之场面?

秦逵想到这里,激动得身体都微微颤抖。

这不就是孔圣人所说的盛世吗?

大明将开创亘古未有之盛世!

其他大臣在见识到织机制造车间的生产效率后也是一阵激动。

虽说现在加工的只是一堆零件,但一台成品的织机就摆在门口,任谁都知道这些零件就是用来生产织机的!

再加上很多人家里就有织机,更有不少寒门出身的人,从小就靠着母亲织布,这才供得起自己读书。

因此,一看到渐渐成型的零件,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是夹布棍!”

“这是打纬刀,那个是线棕杆、绞棒……”

“当年寡母就是靠着一架织机,这才供得起下官读书考取功名。”

“现在寡母早已不在,唯有织机……呜呜呜……”

“下官也是,全靠母亲一张织机供养,才有下官的今天,呜呜呜……”

“下官记得夹布棍最容易坏,每次坏了都得去村头找田木匠给做新的……”

“然而你看人家打造的夹布棍,外边竟然还包了一层铁皮,一看就结实耐用!”

别看这些官员说得凄惨,实际上在古代能有个织机,已经算得上小中产了,可以持续地自给自足。

普通百姓家想要置办一张织机,少说也要攒上几年前,还得是风调雨顺,家里没灾没病的情况下。

然而,朱允熥在攻克了蒸汽机,又搞出各种各样的车床,点出了工业冶炼后,生产这种木质结构的织机就跟玩一样。

事实上,这种织机朱允熥压根就看不上。

如果不是苏州那些作坊主步步紧逼,非得跟他搞事情,他也不愿意搞出一条专门生产织机的生产线。

这东西只适合小农经济社会的男耕女织,跟他要搞得工业化大生产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不过这样过渡一下也好,起码稳定了就业,缓解了江南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朱允熥带着他们参观了织机作坊生产线,就带着他们去了一家小型纺织厂,让他们见识新型织机的生产效率。

实话说,朱允熥对织机的改进没多少,只是在关键零件上换成了铁制品,又增加了点滑轮、轴承之类的东西做辅助,能节省织工的一部分力气而已。

但即使这种程度的改进,也大大提高了织机的生产效率,可以让一个熟练的织工,从容地在三天内织出一匹丝绸来。

如果一张织机两班倒,三天时间能生产出两匹!

但朱允熥不打算这样搞,他是来大明搞工业化的,不是搞血汗工厂的。

老朱笑呵呵地跟几个织工聊了天,询问一番新织机的使用情况,就心满意足地回宫做梦数钱去了。


  (https://www.xqianqian.cc/3624/3624790/991793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