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
合上奏疏,朱慈烺继续道:“说白了,这其实是一笔买卖,我们狮子开口,他们就地还钱,如果黄太吉不同意放回洪承畴和祖大寿,又想救阿巴泰,那就必须付出其他代价,比如,用一万匹上好的战马相抵。”
“我军缺马,如果建虏愿意出一万战马,将阿巴泰放回也是一笔不赔的买卖。”
“退一万步讲,就算换不回洪承畴和祖大寿,也没有战马,只要我大明使者大张旗鼓的到沈阳走一遭,让那些降将知道,大明并没有忘记他们,并已经赦免了他们的投敌之罪,我的目的就达到了,不管成不成,虏酋黄太吉都不敢再像过去那般信任汉军旗的将领了。建虏只所以在黄太吉的治下能够迅速强大,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黄太吉重视汉人,并且大规模的使用降兵和降将,如果没有汉军旗的降兵和降将,两边离心离德,只靠建虏的十几万本族人马,根本无法占据辽东……”朱慈烺道。
离间之策。
吴甡何等聪明,自然明白皇太子的意思。
不过他还是不赞同。
阿巴泰是大明好不容易捉到的一名建虏亲贵,正应该大张旗鼓的宣扬,振奋全国,阿巴泰在京师停留的每一刻,都是对建虏的巨大羞辱。洪承畴祖大寿等人背弃家国,已然是罪人,当举国弃之,现在太子提议用阿巴泰把他们换回来,岂不是在鼓励这种投敌行为?朝臣们岂会答应?虽然太子说,把他们换回来,再用国法处置,但朝臣们怕是不会轻易相信。
大明文风刚烈,绝容不下洪承畴这等身负众望,结果却屈膝投降建虏之人,洪承畴归来之时,就是被唾沫淹死之日。
以洪承畴的聪明和他对大明的了解,当日既然降了,以后就绝对不敢轻易归来。
所以就算黄太吉同意换,洪承畴和祖大寿也不敢回来的,除非大明朝廷保证不追究他们的罪责。
一句话,这笔“买卖”其实很难谈成。
但朝中那些清流不会明白这一点,他们只会觉得,任何和建虏的谈判都是可耻行为,换俘更是不可接受,只要太子建议用阿巴泰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的奏疏一递上去,他们必定哗然,必定会群起上书反对。
反对的人多了,对太子的声望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吴甡不赞同太子上疏。
吴甡心中的担忧和顾虑,太子很是清楚,于是淡淡地继续说道:“阿巴泰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无用之人,用他们三人包括一干投降的八旗兵,换取洪承畴祖大寿,还有一干在松山锦州被迫投降的原先我大明的边军将官,以及邱民仰曹变蛟等一干英勇殉国将士的遗骸,还是值得的。这不止是换俘那么简单,那是在向天下人表明,我大明朝廷对那些忠勇卫国的将士,永远都不会放弃,对于那些血战到底,最后不得已投降敌人的将士,也会有所宽容。以此激励我大明将士,恢弘我大明朝的气势……而这,才是我想要用阿巴泰做交换的根本原因!”
吴甡微微动容,向太子深深一鞠,然后拱手道:“换回邱民仰曹变蛟等人的遗骸,臣万分赞同。但容忍那些投降建虏的将官,却是臣万万不能苟同的。这些人食我大明俸禄,但却贪生怕死投降建虏,其罪绝不能恕!”
对吴甡的态度,朱慈烺不意外,他点头道:“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但投降建虏的有两种,一种是如李永芳孙得功等鼠辈,主动投敌,以至于战事一夜溃败,又如铁岭佟家,勾结建虏,主动献城,这些人不但不能恕,而且要诛灭九族!第二种就是力竭而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建虏的。这两种人,我以为,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后一种是有反正的可能的。就算不反正,也可令他们在战场三心二意,有所保留,如果一棒子全部打死,那么建虏汉军旗的人马必然都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建虏,这不利于我朝平定辽东的大略……”
“这……”吴甡捋须沉思。
“先生是大儒,应知道汉李陵的故事。”朱慈烺道。
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随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五千步卒突入漠北,被匈奴大军包围,且战且退,杀了匈奴一万余人,最后粮尽弓绝,不得不假意投降匈奴,伺机想要回归。
不想消息传来,汉武帝大怒之下,诛了他的全族,也绝了他的回归之路。
史记太史公谓之叹息。
“成大事者,必须远谋。我虽不敢肯定,辽东降将中一定会有李陵,但却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如果有,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准备,等到了战场决战之时,他们反戈一击,必然可以事半功倍。”朱慈烺声音冷静:“何况我们并不需要真的付出什么,不过就是一个赦免前罪的姿态罢了。”
吴甡性情刚烈,对投降建虏的辽东将官痛恨无比,虽然心里知道太子的想法是对的,但他一时还是有点不能接受,而且不止他,朝中群臣现阶段都还无法接受太子的想法,于是拱手道:“殿下所谋深远,仁慈宽厚,臣佩服。但恕臣直言,换俘之事,恐怕很难在朝堂上通过……一旦驳回,必然损及殿下的名声。为万全计,殿下还是应该再三思。”
“我已经仔细想过了。”
朱慈烺将奏疏合上,脸色凝重:“我必须就着此次大胜,父皇和朝臣都是满心欢喜之际,提出我的建议,如果缓一些日子,父皇和朝臣们都冷静下来,恐怕就更是不会答应我的建议了。”
吴甡犹想劝:“殿下……”
“先生不必说了,这件事,我已经下了决心,宜早不宜晚,现在做最合适。”
“如果陛下和朝臣一致反对呢?”吴甡追问。
朱慈烺笑一笑,什么也没有说。
但吴甡却已经看出了太子眼神中的坚持,就算陛下和朝臣一致反对,太子殿下怕也不会轻易回头,而这,正是吴甡所担心的。虽然太子一胜开封,现在又大败建虏偏师,灭了满达海,逼降了阿巴泰,名声正旺,但太子毕竟太子,不是皇帝,即便是皇帝也必须遵从朝廷体制和大明祖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圣旨也有可能会被封驳。
太子不经过陛下和内阁,就已经拟定了用阿巴泰交换洪承畴和祖大寿之策,并暗中实施,严格讲,已经是僭越了,一旦言官弹劾,陛下盛怒,太子又如何自清?
相处这么长时间,吴甡已然知道太子是一个外柔内刚的性子,真正做了决定,下决心要做的事情,是谁也拦不住的,而且就理智来说,太子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不管黄太吉答应不答应,都能对建虏和汉军旗形成离间,甚至往恶毒的方面想,黄太吉说不定会对洪承畴和祖大寿二人产生怀疑,将二人杀了也不一定呢,如果那样,离间计就等于是彻底成功。
但让吴甡犹豫的是,换俘是大明朝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兵败投降是一个武将最大的耻辱,为大明所不容,太子想要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那两个逆贼的建议,必然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令朝臣们愤怒,连带影响到太子的声望,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圣心---其实这才是吴甡最担心的事情。
但太子心意已决,已经是劝不住了,吴甡只能暗暗一叹,脑中急剧盘算,想着如何在朝堂上折冲斡旋,以为太子殿下提供掩护?免得太子殿下承受太多的攻击火力?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陛下面前为太子辩解?
(https://www.xqianqian.cc/3624/3624579/995373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