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少年战歌最新章节 > 第六百六十九章,计划调整

第六百六十九章,计划调整


  杨鹏赶回汴梁。一回到汴梁就立刻召集所有在汴梁的内阁成员议事。

张翔道:“根据最新获得的情报,天竺五十万大军加上段至纯的八万人马,已经攻到了腾冲府……”

“腾冲府陷落了吗?”杨鹏问道。

左谋道:“陷落了,但情况与我们之前预料的有些不同。腾冲府并非被天竺军攻陷的,而是蒲甘人。”

杨鹏感到有些意外,“蒲甘人?这可有些奇怪了。就算他们看到大理局势有机可乘而北上侵略,可是绝不可能这么快啊!”

张翔点了点头,道:“陛下所言极是,这也是我们感到不解的地方。据说这一次蒲甘共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如此规模的调动,还有粮草辎重的集结,都绝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准备。也就是说,他们在大理内乱之前就已经开始筹备了,这实在是令人费解!”

黄巧云道:“大理先前试图入侵四川,结果无功而返,我们大明大军随时都有可能席卷大理。也许蒲甘就是看见了这样的局面,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开始准备的,其实与大理内乱并没有关系。”

杨鹏道:“有这个可能。但是这里却有一个问题,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蒲甘人应该会想到,他们的兵马在大理应当会同我们的大军遭遇,而蒲甘这段时间根本就没有与我们接触过,难道蒲甘不怕与我军在大理发生冲突?或者蒲甘有自信与我军抗衡?”

众人也感到疑惑,黄光嘲弄道:“这些南方的番邦蛮夷,在吃大亏之前都以为自己是天下无敌的,目中无人,狂妄至极!他们或许真的以为可以打败我军!”

张翔道:“黄大人的话让我想起一件事情。当年越李朝入侵广南西路,大败亏输,连太子丞相大将军都被斩杀,越李朝不得不求和。可是越李朝依旧要说什么为了两国百姓免遭战火涂炭,因此才勉强接受宋国的求和。当时那样的情况之下,越李朝讲话依旧是颠倒黑白,极尽粉饰之能事。可想而知,他们在发动战争之前是何等的狂妄而不可一世!因此正如黄大人所言,只怕蒲甘真的就以为凭他们的二十万人马就足以对付我们大明的大军了!”

杨鹏思忖片刻,看向颜姬,问道:“我记得你之前对我说过一件事情,你的部下在大理曾经发现大理大将军段至纯在秘密与某些方面接触?”颜姬并没有离开汴梁去燕京,她身为华胥的首领,须要关注各方面的情报,因此留在汴梁。

颜姬点了点头,道:“是的。当时我们的人发现段至纯的亲信秘密与某些势力接洽。不过他们的行动十分隐秘谨慎,因此我们的人虽然发现了蛛丝马迹,却并没能有进一步的收获。”

杨鹏道:“如果当时的事情与现在发生的事情是有联系的,那么说明了什么呢?”

众人一惊,黄巧云惊声道:“大哥是说,天竺人和蒲甘人都是段至纯邀请的盟军?”

杨鹏反问道:“难道没有这个可能吗?”

众人互望了一眼,张翔皱眉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问题就严重了。如果蒲甘只是见利起意,那么他们十有八九会同天竺人发生冲突,我们可以坐收渔人之利。可如果他们都是段至纯邀请的盟军的话,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就瓜分大理,甚至抵御我军达成了某种协议。如此一来,我们要面对的就不再是一个混乱的局势,而是一个势力强大的联盟!”黄光道:“这也只是猜测,也许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黄巧云道:“不管真实情况如何,我们都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张翔道:“如果按照最坏的情况来考虑对策的话,我认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立刻撤军,毕竟我军根本就没有做好应对如此强大同盟的准备,强行交战,对我军十分不利。对方虽然强大,不过却是临时的仓促的联盟,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在面对着同一个强大对手的时候或许会团结一致,可是一旦这个对手退去了,他们之前必然会因为争夺大理而爆发冲突!”黄光点头道:“张大人此计高明!”

黄巧云皱眉道:“张大人的计谋虽然高明,可是如果他们就瓜分大理达成了一致,并没有起冲突的话,局面是不是会对我们更加不利呢?”张翔和黄光都不由得一愣,随即皱起眉头。

黄巧云继续道:“我军撤退,他们相互争夺大理自然好。可是如果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他们各控制住大理的一块土地,相安无事,这对我军将来收复大理将十分不利。那时,我军虽然准备充分了,可是敌人也在大理做好了防御的准备。大理地方山川险峻,他们联军兵力又庞大。在如此情况下攻坚做战,就算取胜,恐怕也将付出十分惨重的代价!而在此种情况下做战,恐怕我军必须调集帝国主力过来参战,要是这时,西辽或者辽国有异动,事情恐怕就难以收拾了!”

众人听了黄巧云的话,不由得冷汗涔涔。张翔道:“黄大人说的很有道理,我有些想当然了。如果按照我的计谋去做的话,事情是有可能变得更糟的!”

杨鹏道:“张翔说的有道理,巧云说的也有道理。”众人看向杨鹏,等候杨鹏的决断。杨鹏思忖道:“综合考虑得失利弊,计划稍作调整,但攻略大理的大计划不做改变。”众人一起抱拳道:“陛下英明。”

杨鹏道:“按照原计划,我们是两个军团加上汉中军超过二十万兵马进入大理做战。如今鉴于越李朝国内刚刚发生政变,主力又调去攻打占城,江南方向应该不会出现问题,因此江南的两个军团全部出动。如此一来,我们便有三个军团加汉中军,近三十万正规军了,这样的规模,配合大理的军队,依靠山川地势防守反击,应当还是有胜算的。”众人点了点头。

杨鹏继续道:“另外,还有军府军。这些部队就算野战不行,据守总还是有用的。”随即笑道:“虽然敌军势力强大,不过如此算来,我们完全可以应付。”随即对内阁众成员道:“你们立刻以内阁名义传令江南,即刻调兵。”众人一起抱拳应诺。杨鹏看向黄光,道:“粮草辎重务必确保无虞!”黄光抱拳道:“臣定保证万无一失!”陈枭点了点头。

实现转到大理。

赵香儿一行人渡过怒江之后,一路向东,数日之后来到大理都城大理城北方百里的凤羽郡城下。这凤羽郡与大理城隔着一道点苍山,过了凤羽郡,越过点苍山,然后沿着洱海南下,不久就能抵达大理城。因此凤羽郡可说是大理城北方的门户。

赵香儿一行人来到凤羽郡城下,试图进城,然而城门守将却说非常时期不能打开城门。赵香儿与对方交涉,对方最后竟然说,要入城可以,不过所有的大明将士都要放下武器脱掉铠甲。大明将士大为恼火,纷纷叫骂起来。那大理守将见此情景,大为紧张,竟然下令手下军士箭矢上弦,蓄势待发。赵香儿担心双方爆发冲突事态演变得难以收拾,赶紧劝住了马劲,然后再去与对方交涉,只要求对方接收百姓和大明军的伤兵。那大理守将最终同意了赵香儿的请求,不过却要求大明军方面后退十里,他们才打开城门。

马劲听到赵香儿说了大理守将的要求,当即抑制不住愤怒的情绪,骂起娘来。赵香儿道:“现在可不是与大理军翻脸的时候,他们既然要我们后退,我们后退便是。一切以大局为重。”马劲不再说什么了,下令军中伤兵放下武器同百姓们一道进城。然而军中伤兵谁都不愿放下武器去接受大理人的施舍。于是马劲和赵香儿便率领人马往北边行去,而百姓们则留在城外等候进城。

城中守军只到看见大明军去得很远了,这才打开城门。将百姓们放了进去。

马劲和赵香儿率领人马一路北上,抵达凤羽郡北边的一座小镇甸停了下来。镇甸的百姓突然看到一支陌生的军队来到,十分惶恐,纷纷逃离家园。不过后来看见那只军队只在镇子外面驻扎,并没有进入镇子,原本惶恐的心渐渐地平静了下来。人们陆陆续续返回家园,试着与那些军士接触,发现他们十分和善,于是仅存的戒惧之心便完全消除了,镇甸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马劲和赵香儿坐在大帐中,马劲皱眉道:“这件事真是奇怪!我军过来的时候并没有遭到大理军的阻拦,怎么这会儿大理军却如此防备我们?”赵香儿皱眉思忖道:“可能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天之后,又消息从大理城传来,是大明使者范勇在接到马劲赵香儿的讯息后派人传来的消息。原来,大理皇帝突然又下令封锁所有关卡和城池,禁止燕云军通过关卡或者进入城池。

来人还说,大理皇帝原本已经决意完全投靠大明了,然而却不知为何突然一夜之间反悔。

马劲和赵香儿面面相觑。马劲愤怒地骂道:“狗日的东西,朝三暮四,言而无信!这种家伙也配当皇帝吗?”赵香儿皱眉道:“这样一来,只怕完全打乱了陛下指定的计划了!”

汴梁皇宫。半夜时分,杨鹏疾步来到书房之中,一身武士劲装的颜姬当即抱拳道:“刚刚接到大理方面传来的急报,大理皇帝突然反悔,下令封闭所有城池和关隘,禁止我军进入城池或者通过关隘!”

杨鹏眉头一皱,疾步走到地图前,看着大理的地图问道:“我军现在都在什么位置?|”

颜姬指着鄯阐府道:“武大将军率领一个军团从广南西路进入大理,如今在鄯阐府(现在的昆明市)附近。”随即纤纤玉指往北移动,停在会川府(会理县),“司行方率领的第八军团停留在会川府附近。由于大理皇帝突然下令封闭关隘和城池,我军两个军团被困在了这两个地方。”

杨鹏问道:“他们的粮草辎重能够保障吗?”

颜姬道:“后方的粮草辎重现在是运不上去的,不过他们携带的粮草辎重足够支撑一个月不会有问题。”

“史连城有什么打算?”

颜姬道:“史连城大将军正在等候范勇与对方交涉。史连城大将军打算,如果对方执意不肯开放城池和关隘的话,便一举夺取鄯阐府,同时令司行方就近夺取会川府,然后两路大军分进合击直捣大理!”

杨鹏摇了摇头,道:“不能这么干。大理皇帝突然反悔,恐怕是出于敌人的计谋。那段至纯身为大理的大将军,位高权重,久居要职,大理朝中想必有他的盟友。说不定他就是通过这个盟友在大理皇帝那里进献谗言,使得他突然反悔的。我军进攻大理军,恐怕就是段至纯他们最想看到的!”

颜姬觉得杨鹏说的很有道理,只觉得当前局势真是十分混乱啊,问道:“夫君,我们该怎么办?”

杨鹏看着地图是忖片刻,问道:“天竺军、段至纯,以及蒲甘军,他们现在都在什么位置?”

颜姬指了指永昌府,“根据刚刚得到的消息,天竺和段至纯联军已经攻取了永昌府(云南境内的保山县,在怒江东岸)。”玉指向东移动,落在罗檠部上,“蒲甘大军已经抵达这个位置,不过却遭遇罗檠部在内的诸部联军的强力阻击,一时之间难以北进。不过诸部联军实力有限,仅有不到万人兵马,之所以能够阻挡住蒲甘军,全靠当地险要地势,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他们抵挡不了多久的!”

杨鹏看着地图思忖片刻,道:“传令史连城他们,就地按兵不动。”颜姬不明就里,想要询问,却觉得自己知道那么多做什么,只需要按照夫君的吩咐去做事就可以了,一念至此,当即应诺一声,奔了下去。

大理皇宫,大理君臣接到报告,两支大明主力部队在被拒绝通过关隘之后,就地驻扎,并没有采取任何过激的行动。大理君臣不由得松了口气。

琼花公主看向一个道貌岸然的大臣,气愤地道:“说什么假道伐虢,简直胡说八道!我们既然已经投靠了大明,便应该做出臣下该有的举动来,如此三心二意,疑虑重重,只会害了我们所有人!”那个大臣名叫段梧,是大理国的刑部尚书,算得上是位高权重。不久之前就是他进言尚在疑虑中的皇帝,说大明军不怀好意,大军进入大理,一定不是为了帮助大理抵御外侮,而是在耍弄假道伐虢的阴谋。大理皇帝本来就对大明大军大举入境疑虑重重,听了这样一番话,登时大为惶恐,当即便推翻了刚刚与大明方面达成的承诺,下令各城各关立刻封闭城门,禁止大明军通过。

段梧没有看琼花公主,对皇帝道:“陛下,微臣如此也是为了大理的江山社稷着想啊!”扭头看了一眼琼花公主,道:“此时大明军没有任何动作,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阴谋!他们没有料到陛下英明看穿了他们的阴谋,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一时之间不知所措罢了!我可以肯定,他们现在正在加紧调整计划,随时都会对我们发动进攻!”皇帝皱眉点了点头。

琼花公主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道:“请问大人,如今究竟是大明军在攻击我们呢,还是叛军、天竺人和蒲甘人在攻击我们?大明军是我们请你来的,而叛军、天竺人和蒲甘人攻城略地已经攻下了无数的州府县城!我们却在这里讨论如何对付大明军,这也太荒唐了!”

段梧道:“公主错了!”随即对皇帝道:“陛下,大明人根本就是不怀好意,趁此机会进入我国,意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我们当前遇到的问题,我们自己完全可以解决,何须大明人插手?天竺、蒲甘都是段至纯邀请来的,而段至纯,陛下,他是您的御弟,对他的为人您应该十分清楚,他绝对不会谋夺江山,他之所以联合天竺、蒲甘,其实就是为了对付大明人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与段至纯进行谈判,只要双方之间消除了误会,一致对外,当前的危机不仅迎刃而解,而且大明军也将在联军强大的力量面前灰飞烟灭!”

皇帝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众大臣纷纷附和,都觉得段梧所言十分有道理。

琼花公主见此情景,十分焦急,急声道:“段至纯究竟是怎么想的,暂且不说,可是天竺人和蒲甘人,难道都是来做好事的吗?他们大举而来,如不占领我们的土地,如何肯罢休?”

众人不由得皱起眉头,虽然心中不愿意相信,却也经不住担心起来了。段梧道:“代价是肯定要有的,但他们两国不过是要一些土地,要一些好处,而大明则不同,他是要灭亡我们大理啊!两害相权取其轻,当此之时,便只好付出一部分代价,换得天竺蒲甘对付大明人!驱虎吞狼,是当下的上上之策!”

众人纷纷点头附和,都说当此之时,也只能够用这样的计策了。

琼花公主对父皇道:“父皇,不可如此啊!”

皇帝瞪了琼花公主一眼,愤怒地道:“你难道想我们被大明吞并了吗?”琼花公主见父皇如此疾言厉色地同自己说话,不由得心头一惊。皇帝没好气地道:“你一个女子,国家大事本就不该你管,以后你就不要来参与议政了!”琼花公主又是伤心又是担心,怔怔地流下泪来。皇帝挥手道:“你下去吧!”琼花公主流着泪咬了咬嘴唇,朝父皇拜了拜,踉踉跄跄地下去了。

皇帝看着女儿的背影,心中十分厌恶。扭头对段梧道:“爱卿,你认为我们同段至纯谈得拢吗?”段梧斩钉截铁地道:“一定谈得拢!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臣相信,只要双方谈妥,那天竺大军和蒲甘大军便不再是我们的敌人,而变成了对付大明的强大盟友!”

皇帝十分欣慰,随即郁闷地道:“之前朕真是昏头了,竟然听信谗言,去向大明求救,如今引狼入室,唉!”

段梧道:“陛下英明神武!其实陛下将大明军引进来更好!如今大明军陷入我大理境内,进退不得,只要与段至纯谈妥,那么大军去围攻他们,定可如瓮中捉鳖一般一举消灭他们!”皇帝大喜,点头道:“不错不错!真的就是瓮中捉鳖啊!”众大臣都哈哈大笑起来,这些天一直萦绕在大家心头的阴霾仿佛顷刻之间一扫而空了!皇帝急不可耐地道:“事不宜迟,我们得赶紧派遣使者才是!爱卿以为谁为使者为好呢?”如此说着,心中不由得存着对段梧的考校来。皇帝虽然觉得段梧所言很有道理,却也有些怀疑他是不是同段至纯早已经暗通款曲,此时的一番言语是想卖了自己。如果他要自己做使者,便是要趁机脱身,那么他十有八九早已经被段至纯收买了,反之就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只见段梧抱拳道:“臣原本想为陛下效力,只是出使游说并非臣之所长,因此还请陛下寻找一位擅长外交的大臣出来出使对方!”

皇帝听他如此说,心头的疑虑登时烟消云散,笑道:“爱卿过谦了。要是爱卿能够出使对方,朕自然高枕无忧。不过朕的身边可少不了你啊,因此这使者只好另选他人了!”随即目光在大殿上众人中扫视了一遍,最后落在一个大臣的身上,微笑着唤道:“王爱卿!”只见一个微微发福,相貌和善的中年人离开了班列,来到大殿中间,躬身拜道:“臣在。”此人名叫王忠,是大理寺卿,虽然不是最适合出使的人选,却是皇帝最放心的人。

皇帝吩咐道:“王爱卿,这出使的重任就交给你了。”王忠躬身应诺。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xqianqian.cc/3618/3618114/5205733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