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五零:四岁小岛妹,是个真香怪! > 第25章 是坏了坏了,还是妙啊棒啊?

第25章 是坏了坏了,还是妙啊棒啊?


清晨的乡村,身披霞光,鸟鸣啾啾。

  徐木兰跟着小鸟的节奏,欢快地左右摆头。

  “阿爸,你猜猜今天的小鸟在说什么?”

  徐信芳听了一会儿,总觉得那声音带着慌张。

  仿佛是在说坏了坏了,大变天了!

  这意头真是有够糟糕的。

  不是他多想,而是最近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郑应轩家的田地和祖公屋,都没了。

  石坑尾婆和自家的成分问题还没有定论。

  像他们这种不到二十户人家的小村子,都不得安宁。

  别的大村大镇,自然闹得更凶。

  甚至有侨眷被逼得太急,想不开吊脖子了。

  这么比起来,上一次土改着实是显得很“和平”。

  听说,在参照其他侨乡做法后,本轮土改是重新制定了改革方案的。

  所有侨户,凡是有出租土地、收租行为的,房产、地产、浮财全部没收。

  在南洋是工商业资本家者,还是工人,都没有差别。

  另外,即使土地极少,但侨汇收入较高的,也要适当提高阶级成分。

  有的家庭老拖小,总共五六口人,没有一个主要劳动力。

  基本是依靠侨汇为生,可因为出租了两三亩地,也属于地主阶级。

  由于这个原因,最近信局的业务繁忙了不少。

  很多侨眷都写信让亲属别寄或少寄钱回来。

  有的甚至干脆直接原路将钱退回。

  就是怕会被斗争,被征收,被罚款,被强借。

  其实到了现阶段,再来考虑收不收、收多少的问题,早就为时已晚。

  如果有心要追,国内也好国外也罢,现在也好以前也罢,通通跑不掉。

  再有,查阶级不只要看解放的前三年,还要往更早之前追溯。

  徐家就属于这种情况。

  那五亩水田,在四六年底翁阿祖去世以后,已经返还给了连家宗族。

  时间刚好卡在了三年之期前。

  所以在上一轮改革中,他们安安稳稳地过来了。

  现在……还真不好说。

  只希望交上去的那份契约,能被当作有效证明。

  否则,就算不被划成地主,怕也是要做富农了。

  石坑尾婆那边的情况,倒是要好一些。

  整个卧岭村全是徐姓人,祖上都沾着亲、带着故。

  怎么说,也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就这么变地主。

  男女老少都在帮忙说情讲理。

  不出意外的话,问题应该能顺利解决。

  只不过,人心终究还是慌的。

  大家如今多多少少,都有些草木皆兵。

  想着最近的桩桩件件,徐信芳苦笑着摇摇头,试图将凌乱的思绪摇平整。

  “我听不出来,你听出来了?”

  徐木兰双手得意地叉着腰,她当然听出来了。

  “它们在说:妙啊棒啊,要赚翻啦~饭多菜多,上大餐啦~”

  一大早就能听到这么好听的话,实在是太幸运了。

  这个回答大大出乎徐信芳的意料。

  可当他侧耳再次倾听枝头鸟叫声时,真有种句句都在报喜的感觉。

  这些天一直都有些沉重的心情,突然就放松了很多。

  也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反正他们已经尽力了,再怎么发愁担忧也没用。

  他回过头看了眼蹦蹦跳跳的女儿,只觉得怎么看怎么欢喜,怎么看怎么有福气。

  “阿爸,你要说什么?”

  徐木兰一脸纳闷,她明明看到阿爸嘴动了,怎么不说话呢?

  “我们家水缸已经挑满了,这担水是给上面石坑尾婆家的。”

  徐信芳抬起下巴,指了指前面的路口。

  “你们要先回家,还是跟我一起上去?”

  “不回家,一起上去。”

  徐木兰想去问一问石坑尾婆,昨天下午送过来的山稔吃了没?

  香不香?

  甜不甜?

  明博伯爹,也就是石坑尾婆的二儿子,睡觉的土坟离阿祖们的很近。

  坟边上的山稔长得也很好。

  他们只要从那边经过,总是会顺手摘些山稔送过来。

  石坑尾婆每次收到,都会格外高兴。

  可惜,七月半已经过完,很快就没得吃啦。

  “问完,就去、龙眼林。”

  徐木松指着前面的树林,提醒伯爹和妹妹,别忘了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放心,我记得的。”

  徐木兰晃晃手上拎着的带盖小藤篮,她记性好着呢。

  兄妹俩一人拎一个篮子,显然是要去干大事——

  石坑尾婆的屋子后面,有一片野龙眼树,正是他们此行的第二个目标。

  第一件事推进得不是很顺利。

  关于山稔好不好吃这个问题,徐木兰没能问到答案。

  石坑尾婆又不是很清醒的样子。

  先是对着阿爸喊明博,接着抱住她和阿哥喊孙孙。

  他们赶时间,陪着应了几声,叮嘱老人家不要到处乱跑以后,便匆匆忙忙赶去屋后树林捉龙眼鸡。

  好在,第二个目标超预期完成,终于可以去街上做支援了。

  厚文墟每隔两天发一次市。

  今天又是市集日,还是大集。

  周边村子的人,都会过来买东西、卖东西。

  赶集的人很多,摆摊卖货的人也不少,竞争并不小。

  这边的地势其实还算平坦。

  可惜能耕种的田地却不多,还多半都是沙土,地力贫。

  再加上台风多、洪水多、干旱多,又经常受到虫鸟侵袭,种植收成很差。

  主产就是贱生、好打理、不值钱的番薯,所以大家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在吃它。

  余粮是几乎没有的,余钱更不用说。

  不下南洋不出岛的人,只能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给家里添一项收入。

  和其它地方比,卧岭村的日子倒算是没相对没有那么差。

  毕竟,还占着和厚文墟相邻,开门见市的地理优势。

  家家户户都会种菜上街卖,好给家里添点进项。

  可惜,厚文墟远不及隔壁的藤山墟那么大。

  堪堪两条长不足百米的街道,一横一竖分布,呈丁字形格局。

  十几个菜摊一摆,半条街都被放满了。

  再加上,邻近的其余村子,也有部分人会挑菜来卖,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尤其是逢年过节发大市时,那就更不得了啦。

  在前一天吃完晚饭以后,便要用石头、木板之类的东西,提前占好明早卖菜的摊位。

  第二日,五更未到就要出门。

  今天虽然不是大市,可要想快点卖完菜、卖出好价钱,肯定是要尽量赶在别人前面。

  所以一大早,徐木兰刚起床就发现,家里少了一半人,只剩她、阿哥、阿爸、阿公。

  阿公昨晚去邻村给难产的猪接生,熬了大半夜,现在正在家补觉。

  阿爸去信局上班的时间还没到,暂时留在家里负责挑水、看娃。

  其他人早就挑着货出去了。

  阿嫲和阿妈去卖菜,叔公和叔婆去卖竹器。

  她和阿哥等下自然也是要去帮忙的。

  龙眼鸡,就是他们的揽客神器。


  (https://www.xqianqian.cc/3614/3614243/1111111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