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达康县长的点金手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餐以后,座谈会八点半准时开始。
除沙滩镇的两个主官外,其余七个乡镇14位主官悉数到齐,还邀请了一名住当地的省人大代表。
会议由沙滩镇党委书记曾勇主持,实际上,如果祁同伟现在是政府办副主任的话,由他来主持才是合适的。
但考虑到他一是没有正式调动到县政府办, 二是对这些乡镇主官不熟悉,现在又是在沙滩镇的地盘上,会议就由该镇党委书记曾勇主持了。
关于座谈会的议程,李达康和曾勇已经讲过了。
“同志们,现在开始开会。从上前天开始,达康县长带队对我们北部片区八个乡镇进行了考察调研。之前,县政府办的同志已经就本次座谈会的主题向各位局长,各位书记乡镇长作了提醒,现在我们直接进入座谈会主题,交流发言。
根据达康县长的要求,这次座谈会不点名,自由发言,但必须每个人都要谈到。不知道哪位同志自告奋勇,先来开个头?”
曾勇环顾四周,见没有哪位出来说话,看来谁都知道达康县长这几天心情不好,不想触霉头。
眼看就要冷场,曾勇只得先开头炮:“看来各位领导都很谦虚呢。这样吧,我先来说,抛砖引玉,如果说得不对,请县长批评。”
接着,曾勇就开始谈他的观点:
“我们沙滩镇是依牙江水而逐渐形成的小镇,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水运是最可靠的方式,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一不是通过水运进来,千百年来,老百姓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但随着主干道公路的修通和掌船人逐渐老去、后续乏人,现在水运的优势逐渐失去,就要被陆路运输取代了。
可现在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北部片区乡镇与金山县城难以沟通,反倒是与附近其他区县甚至其他市州的沟通更多一些。
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们这八个乡镇,有一点三不管的感觉。就像长期在外打工的娃娃,长时间不回家,跟家里都离心离德了。
所以,我觉得制约北部片区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交通。以前就传过,要在牙江上驾一座桥,沟通两岸,但总是干打雷不下雨。这一点希望县里重视,多向上呼吁。
第二就是产业发展了。目前,我们沙滩镇的产业以农业为主。沙滩镇在水运年代作为商品集散基地的功能已经逐步失去,繁华不再,不存在小商品经济一说。
那么,农业无外乎种植养殖,我们沙滩种植烤烟,目前,这算是成熟的产业。群众有收入,政府有收益,干部有实惠,从上到下都喜欢。
另外,就是劳务输出了,据不完全统计,全镇每年外出广东浙江务工的人数在2000人左右,如果每人每年获得2000元的收入的话,那可创造四百万的价值。
……”
曾勇谈完了过后,算是打开僵局,其他乡镇的书记乡镇长纷纷打开了话匣,但说过来说过去都没有啥子新意。
翻过来牛皮榨,翻过去榨牛皮,中心思想就是两个字,差钱。
修路差钱,修桥差钱,发展产业差钱。
李达康本来就黑着脸,听到个个都在叫苦,他心里更不舒服:我又不是央行行长,要是说话算数,我恨不得印他几个亿给你们用。跟我谈差钱有用吗?
眼看李达康一眼不发,曾勇也有些忐忑了。
他也知道原因,于是等到一个乡镇书记发言后,他马上说:“要么,请部门的领导也说说。”
“于局长、陈局长、汪局长,你们谁先来谈一下。”
农业的于局长清了清嗓子,说:“我来说一下吧。其实农业这一块,没什么亮点。都被各位书记乡镇长说完了,县里的规划,本来北部片区就是以烤烟为主打产业。
我们农业局做了一个方案,名叫‘一乡一特’,就是说每个乡镇除了主打产业外,必须自主思考谋划一个特色产业,方案已经报县政府,只待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下文。我这里呢先给大家透个风,大家可以提前思考一下。
另外,我想说一下沙滩镇。我有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可行。来的路上,我就发现了沿途其他区县、市州的乡镇,人家都可以沿牙江发展养殖,我们是否可以考察一下,如果能够产生效益,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的事情。”
听了于局长的话,李达康才微微点了点头。
祁同伟轻轻点头,虽然现在也在提水污染、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保护,但执行力度远没有后世严格。在大江大河上搞养殖,鱼质鲜美,应该是可行的。
曾勇继续主持:“要不,陈局长也来说说。”
乡镇企业局局长陈功,是位老局长,这里说的老,不是年纪大,而是这位局长在多个科局长岗位辗转腾挪,属于金山政坛不倒翁的角色。
陈功闻言,说:“好,我来说一下。
我围绕乡企局职能来说一下。这几天跟随李县长,我们考察了八个乡镇,八个乡镇的企业,一只手都能数过来,勉强算数的,全部是些小作坊。
按照县里的规划,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县城附近,主要是因为交通方便。没有落实到北部乡镇来,就是交通问题。这一点,恐怕要请汪局长来说才行。
如果汪局长说,明年把桥修好,我就可以拍胸膛保证,规划到北部乡镇来。”
他说的是规划,而不是落实,鸡贼得很。
交通局汪局长马上接话:“陈局长,你才是坐着说话不腰疼。现在的情况是,上面的项目争取不来,交通局本身就是一屁股烂账。不像你们乡企局,多少有点进项。”
陈功摆摆手,道:“那点毛毛雨,算个啥子进项。不值一提,不值一提。我们还得指望李县长的点金之手,帮助我们的企业成长壮大。”
李达康在上一个县工作的时候,就是搞经济的高手,刚好就分管过乡企局,90年代的乡企局还是吃香的。只不过通通是损了公家,肥了私人。
他在那里,也是千方百计,好不容易才扭转局面,指导帮助好几个企业扭亏为盈。
其实,这些乡镇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产品普遍没有市场竞争力,技术落后,基本处于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状态。
李达康分管期间,主要是帮助企业找销路,在企业的改制上,他还没有认真思考,就调到金山来了。
可想而知,他如果离开了,没有了他的人际关系,之前的扭亏为盈的企业,可能又要继续亏损。
(https://www.xqianqian.cc/3609/3609911/1111110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