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君臣(中)
蜡烛几近燃尽。
夜色更深,老人颤颤巍巍的从抽屉里拿出一根蜡烛,靠快要燃尽的烛台前,将蜡烛点燃,重新安放在烛台。
魏来皱了皱眉头,盯着老人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啊?”老人抬起头看着眼前的烛台,炙热的火光在他的双眸中跳跃。
……
后来。
那个腰间悬着黑白双刃的家伙领着大军来到了蛮鸿关外。
蛮鸿关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
从前朝茫州失陷以来,这里便是大燕对抗鬼戎的门户,曾经带着八千悍卒战死蛮鸿关的女将楚烟云便是那家伙的姑姑。
当那家伙来到蛮鸿关时,鬼戎的大军同样集结在了蛮鸿关外,只是与以往无数次的对立不同,这一次,双方的立场发生了些变化——攻守之势逆转。数十万的鬼戎大军在茫州边境上厉兵秣马,警惕的注视着蛮鸿关内越聚越多的三霄军。
腰间悬着黑白双刃的家伙是个有趣的年轻人。在接过三霄军的军权后,他并未急着带大军南下,去收复失地,报他姑姑的血仇,亦或者建立那份不朽的功绩。
那家伙就在蛮鸿关是看了那些关外的蛮子足足半个月的光景,一兵不出,一箭不发。就连宁州三霄军各部都有些看不下去,暗以为那家伙临阵怯敌,一时间各方都有些微词。但那家伙却对这些声音视而不见,反倒是书信一份寄给了年迈的书生。
那信中如此言道:
鬼戎屯兵二十余万,看似气势汹汹,实则外强中干。
以三霄天威,不出三月可退守军,再率大军直入茫州,短则半载,长则一年,茫州可复。
然州牧常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二十万鬼戎大军,半数为茫州奴兵,此战一起,无非同胞相煎,手足相残。而鬼戎狡诈,一入茫州腹地,鬼戎必以百姓为胁,或遣其为奴兵,或以起为人墙。战则同胞相残,茫州虽复,却民心尽失;不战则正中下怀,大军被缚,进退维谷。
茫州失陷八十载,百姓北望王师亦有八十载,末将不忍离家故国遗民再受责难,故欲行斩首擒王之举,望州牧准允。
信中所言言辞恳切,年迈的书生手握那封信思虑良久——他当然和清楚,以那家伙的性子,这番提议中决计不会掺杂半点私心,但他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南下夺回失地,一来是齐楚与大燕握手言和,北部与东部暂时无忧,二来是三霄军兵锋正盛,而鬼戎因王庭大柱国即将病逝而陷入内乱,此消彼长之际自然是夺回茫州的最佳时机。可若是依了此计,以一人之力深入敌营,本就凶险万分,若是送了自己性命倒也罢了,可若是因此耽搁了这大好的机会,待到鬼戎平息内乱,想要再夺回茫州,那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远不止如今这些了。
年近六旬书生沉吟了已许久,终于还是在那封信的某位落下一个“准”字,这才遣人将之送回了蛮鸿关。
收到回信的家伙在交代下大军半月之内按兵不动的军令后,当晚便独自一人出了蛮鸿关。
当然,他带上了那两把祖传的宝刀,他始终记得楚家的祖训。
楚家的人,命丢得,刀丢不得。
他走得堂堂正正,并未有半点遮掩自己行踪的意思,甚至他还刻意将自己要去往茫州郡城刺杀那处的鬼戎国柱的消息散播了出来。那时,那个楚岚天的家伙声名不显,哪怕是正陷入内乱的鬼戎王庭也将这个消息当做一个笑话。
直到那家伙一路南下,接连斩杀鬼戎十七位守关大将后,虚隆城中的鬼戎国柱方才慌了手脚,他开始抽调大批兵力沿途严防死守。可那家伙凭着黑白双刀,一路前行,恍若入无人之境。他们甚至弄不明白一个没有推开八门的家伙哪来如此强悍的实力,国柱在一次次防线失守,对方突飞猛进的战报中彻底乱了分寸,他离开了虚隆城,一路后撤,可那家伙却如跗骨之蛆一般穷追猛打,近十万鬼戎铁骑跟在那家伙的屁股后面吃灰,却始终追不上他的步伐。
那家伙就像是一支离弦的箭,认准了目标便闷头向前,在他或者对方中的某一个死去之前,他永远都不会停下。
半个月的你追我赶,让鬼戎的国柱大人如芒在背,几乎到了夜不能寐的地步。可饶是如此,他终究未有躲过那家伙的锋刃,在一个星光明媚的夜里,那位国柱大人在喝过医师送来的上好的安神汤后,终于有了些睡意,可他方才躺在床榻上,黑暗中便有一道冰冷事物架在了他的颈项。
第二日,久等男人不归的蛮鸿关内,各方军部吵作一团,但还不待他们争出个结果,便有士卒闯了进来——鬼戎退兵了。
茫州回归,楚岚天作为首功被封为了楚侯,茫州上下对于楚岚天感恩戴德,几乎到了要为他设立活庙的地步。
而终于完成了所有夙愿的书生也终于心满意足,他用了三年时间,安顿好宁州的一切,此后便独自一人去往了泰临城。
那是他早有预料的结局,从十年前他拒绝了那位公子的要求开始,他便早已想到这个结局。他对此并无半点意外与不甘,自古美人与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四十年前,他离开青冥学宫时,他的先生便曾经与他说过,他所求之物,若不得其成,或可善终。若燕地真的在他手中恢复四州之地,那他便绝无善终的可能。
抱着必死的信念,已经满头华发的老人扣响了龙骧宫的宫门。那一天,泰临城的文武百官都闻风而动,抱着或兴叹或诧异或期待的眼神,看着那随着禁军走入龙骧宫生出的书生,他们知道,这是这位州牧大人留在这世上最后一道身影。
他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无论从任何意义上来说都是如此。
茫州的收复让他的威望抵达了顶点,更何况如今被茫州百姓奉为神祇的楚侯还是他的旧部,王庭不会容忍一个手握半壁江山,麾下有超过大燕七成军力,且名望早已压过燕庭的家伙的存在。
哪怕是泰临城的文武百官也不止一次暗暗想过,那个书生会不会如当年燕篡周一般,自立为王。亦或者燕庭率先发难,将这已成气候的书生斩于马下。但他们做过所有预想里面,却从来不曾有眼前这幅场景。而那些家伙大抵永远也不会理解,年迈的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
“为什么?”魏来同样也有这样的疑惑,他打断了老人幽幽的自语,皱着眉头问道。
“你觉得为什么?”老人眯着眼睛反问道。
魏来沉了沉心神,从老人开始讲起这个故事时,今日魏来来的目的便有了偏颇,到了这时甚至完全偏离了主题。
可魏来却出奇有耐性,他觉得那个引路的笛姓男子说得很对,他或许确实应该对自己的外公有些耐心,无论当年的事是对是错又孰是孰非。
“是不想大燕内乱?否则那些安生下来的外敌又得趁虚而入,大燕百姓亦得陷入水深火热。对吗?”魏来言道。
他觉得自己所猜测的缘由或许与真实的情况有所偏差,但这样的偏差想来决计不会太大。
但老人却微笑着摇了摇头:“没那么复杂,只是为了一报他当年的知遇之恩。”
“嗯?”魏来的面色一变,神情困惑。
……
有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书生深有体会。
当年他抱着满心的报国志向从宁州来到了泰临城,或是年轻气盛不谙世事,又或是世道昏暗容不下有志之士,总之来泰临城那几年,书生四处碰壁,穷困潦倒至极。甚至还因为自己的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险些被人打死在街头。是那位公子路过,救了他的性命,与了他钱财,又在交谈之后认可他的才学,方才有了之后他能去往青冥学宫的机会。
时过境迁,当年的公子或许早就忘了他们许下的承诺,但书生记得。书生更知道没有他的知遇之恩,他便永远没有机会施展他的一身抱负。
现在他完成了他的夙愿,哪怕早已物是人非,当年那个与他在酒后高谈阔论,满心治国救民的公子已经变成了他们曾经最唾弃的模样。但他依然愿意兑现当年的承诺,让那位公子明白,书生还是那个书生,这一点从未更改。
……
“可你没有死。”魏来再次打断了老人的话。
老人的脸上露出了苦笑:“是啊,我没有死。”
魏来皱起了眉头,他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烛火摇曳,将老人的面庞照得忽暗忽明,老人转头看向窗外的夜色,眸中的光芒闪烁,他好似在缅怀着些什么,又好似在遗憾后悔着些什么。
过了许久。
又或是只是一会。
但魏来觉得那不过几息的光景,老人似乎又经历一遍,他不愿经历的某些往事。
“因为。”
“有人替他死了……”
(https://www.xqianqian.cc/3605/3605470/5109385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