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朱:护卫边疆,镇守国门也未尝不可?
保不齐自己前脚刚回到府邸,后脚锦衣卫的人就上门了。
最终的结局,不是惨死在诏狱里,就是被流放到南蛮多瘴气毒虫之地去。
一念及此,李善长赶忙抬起头,他的脸上写满了惶恐之色。
“陛下!臣,冤枉啊!臣虽与太子有往来,但所谈必定是当下时政要务,棘手情况的处置。除此之外,并无任何交集啊!”
“况且,倘若当真要说臣究竟是何派系,那臣必然不可能是太子党,而应当是天子党才对!”
说到这儿,李善长咽了咽口水,赶忙继续说道。
“当初伐无道,揭竿起,臣追随陛下征战南北,不避生死。而今陛下登基称帝,驾临天下,微臣亦是心怀崇敬、感恩,日夜不敢忘怀。”
对于李善长所说的这番话,朱元璋根本没听进心里去。
擅长玩弄文字的人,说这么些“肺腑之言”,那还不是章口就来啊?
根本当不得真。
而朱元璋所在意的,也并非是所谓的太子党。
“这么说来,咱问你。这太子之位,是否有必要替换个人选呢?老大跟老十二,谁坐那位置都合适。”
“在你看来,是该老大坐呢,还是老十二坐呢?”
李善长闻言,心中猛一咯噔,一股凉气更是从脚底板直接冲到了天灵盖。
要是不小心作答,那这可就是一道送命题了啊!
好在李善长的急智也不是盖的,只消沉吟片刻,便想到了破解的主意来。
“陛下,湘王殿下屡立奇功,对我大明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李善长先从湘王朱柏方向下手,逮着就是一顿猛夸。
“其麾下猛将如云,不论铁浮图、渡海舰队、关宁铁骑还是乞活军、黑冰台,都曾立下赫赫战功,所以由此可见湘王殿下的功绩,是无出其右的。”
“甚至可以说,倘若没有湘王殿下的辛苦付出,那么大明的将士们将会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更加惨烈的伤亡。”
微微顿了顿,李善长悄悄抬眼看了朱元璋的反应,见陛下并没有太多的表情,这才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湘王殿下还献上了红薯、土豆、大豆,丰富了我大明百姓的食谱,增加了粮食产量,确保了百姓们能够有足够的粮食活命……”
总之,拉拉杂杂一大堆,把湘王的所有功绩,耐心十足地又拉出来同朱元璋掰扯了一番。
还真别说,朱元璋还是挺吃这一套的。
毕竟,从旁人的嘴里倒背如流一般听着夸奖老十二的光辉事迹,可远比从自己嘴里说出来要爽利得多。
李善长夸完了湘王朱柏,然后猛地话锋一转。
“但是……臣认为,即便湘王殿下优秀如斯,但是祖宗之法不可变!”
到这里,李善长的话音变得铿锵有力了起来,眼中也流露出了毅然决然之色。
“况且,太子殿下非但并无过错,而且十分优秀,分内之事一直兢兢业业,每日里勤勉为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臣以为贸然替换太子,恐会引起朝野上下动荡不安,四境之内不得安宁!是以太子之位,不可替换。”
李善长所说的这番话,也着实在理。
朱元璋微微颔首,沉吟了片刻过后,这才再度问道:“既然你认为这太子的位置,应当继续由老大担任,那么咱问你,老十二又当何去何从呢?”
“这……”
李善长微微有些犯难了。
是啊,湘王朱柏立下了这么多的汗马功劳,倘若不给他任何的奖励,那是真说不过去的。
可现在湘王朱柏的位置可谓是极高,已经几乎达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
李善长不由沉吟了起来。
在他的考虑之中,那自然是要让湘王朱柏最好能够离开应天府,离得越远越好!
只要跟他拉开足够远的距离,那么自己就有了足够的施展空间!
如此一来,湘王朱柏鞭长莫及。
而自己,也能够更加灵活应对。
这简直就是绝妙的一石二鸟之计啊!
想到了这儿,那么李善长的心中,便已经是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只消稍微细化思索片刻,一个万全的解决办法,就应运而生了。
李善长笑着拱了拱手,对朱元璋说道。
“陛下,臣方才想到了一个办法,不知可否。”
“说说看。”朱元璋来了兴趣。
“是,陛下。倘若让湘王殿下前去护卫边疆,为我大明镇守国门,亦未尝不可啊。”
“护卫边疆,镇守国门?”
闻言,朱元璋咂摸了这两句话,眼中逐渐有光芒亮起。
“唔。似乎也未尝不可啊……”
就在朱元璋与李善长在宫中商议之时,在湘王府内,也有一桩大事正在发生。
一份紧急情报,由北方黑冰台的暗桩辗转传递了出来。
飞鸽连续振翅了两昼夜,终于将情报送到了湘王朱柏的手上。
那是一张不过区区二指宽的布条,用炭笔在上面寥寥写下了十几个字。
但其中所蕴含的信息量,却足以让整个大明帝国,为之点齐兵马,输送粮秣,进行一场近乎旷日持久的惨烈战斗。
“蒙古人?”朱柏眉头微皱,表情有些凝重,“这是何时的消息?”
“尊主,这份消息是刚送达的,属下刚收到消息便立即遣送过来了,没敢有半点耽误,左右就是一盏茶的功夫而已。”
朱柏微微颔首,忍不住又多看了一眼手中的字条。
“蒙古人集结北方诸部族,联合诸方大军,整顿完毕,以备南下!”
自打元蒙被彻底击溃、败走之后,蒙人便在不断积蓄力量,准备着卷土从来。
众所周知,元蒙发自东胡,乃是古东北亚地区的部落联盟,其中蕴含多个操有不同语言的部落。
而蒙古人的先祖追溯到根本,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
这两个氏族在与其他突厥部落的争斗中落败之后,便一路逃窜到了额尔古纳河流域一带水草丰茂处定居了下来。
至此,捕鱼放牧,族群不断发展壮大,并且形成了多个分支,诸如迭儿勒勤蒙古。
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尤其北方那片水草丰茂之地,可是他们蒙古人的发源地。
......
.....
兄弟们,新鲜的稿子来咯!
达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还差4个发电加更!
求催更,求发电支持!
感恩!
(https://www.xqianqian.cc/3586/3586273/1111100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