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 第84章 关羽之死1

第84章 关羽之死1


谈及三国时期的历史,关云长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人物。

  从他的出场,到他的谢幕,所有有关他的故事总是能引起无数人的关注。

  曹、刘、孙三家领导,无一不想将其收为己用。

  纵观整个三国,能做到这一点的除了关羽,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人了。

  既然如此,关羽最后为什么会死?他的死是必然吗?

  长久以来对关羽的死因,人们议论纷纷众说不一。

  一是关羽死于刘备的借刀杀人。

  二是关羽死于与诸葛亮的不和。

  三是关羽死于性格“刚而自矜”。

  其实,关羽的死,刘备明白,孔明明白,关二爷自己也明白,就连曹操和孙权也都明白。

  二爷不死,大家的日子都不安生。

  二爷安息,三家领导都放心了。

  所以,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关羽实际上必须死!

  可能有人会问刚才不是说了,三家领导都希望关羽为己所用吗?

  怎么现在又说三家领导都希望关羽死呢?

  这不合逻辑啊?

  接下来咱们就来细细分析一下这其中的缘由。

  为什么关羽必须死?

  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先说说为什么荀彧会死。

  众所周知。

  荀彧荀文若是最早跟随曹操的谋士。

  对曹操忠心耿耿,立下许多功劳,曹操对他非常敬重。

  荀家“四世三公”,家族地位远高于曹操。

  因此荀彧对于曹操的贡献还包括荀家“江湖地位”给曹操带来的好处。

  但是,荀彧虽然栖身曹营,其终极的理想却是匡扶汉室。

  加入曹军,只不过是为了利用曹操的力量,来实现挽救大汉江山的理想。

  到后来荀彧发现曹操有不臣之心,毅然选择与曹操决裂。

  结果曹操赐他一杯毒药,害死了荀彧。

  之所以先说荀彧之死,是因为他和关羽是一类人。

  关羽熟读《春秋》。

  《春秋》一书,相传是孔夫子所作。

  正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春秋》一书中,到处都是关于忠、孝、仁、义的故事。

  受到《春秋》的影响,关羽的理想也是匡扶汉室、留名千古。

  有一个例证,关羽被曹操俘获后,受封“汉寿亭侯”。

  虽然这个爵位是曹操给的,但名义上是汉献帝所封。

  对于这个封号,关羽十分看重,这表明他是名正言顺的大汉臣子。

  后来回归刘备,按理说关羽应避免再提这个“汉寿亭侯”,以免刺激老大。

  因为在刘备眼里,曹操是汉贼,这个封号不是汉帝给的,就是曹操封的。

  可是,关羽的大旗上仍绣着“汉寿亭侯关”,这就很能说明其中的问题。

  刘、关、张三人名义上是君臣,实际如兄弟。

  虽然桃园结义这个典故是后来的小说家杜撰出来的,但三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毋庸置疑的。

  何况三国乱世正是用人之时,关羽之死对刘备来说,显然弊多利少,得不偿失。

  更不要说这同时还伴随着损将失地的巨大风险。

  但是,等刘备取了西川后,孔明、法正等人力劝刘备称帝。

  刘备虽然拒绝了,可最后还是当了汉中王。

  不是皇帝,但谁都知道,这个汉中王其实就是称霸一方的土皇帝。

  刘备很精明,称王不称帝。

  因为关羽这时正驻守荆州。

  自己一旦称帝,就成了大汉的叛臣。

  这等于在逼以大汉忠臣自居的关羽投降曹操或孙权。

  是这样吗?

  《三国演义》对这段描写的很是到位。

  刘备称王后,让费诗带着委任状来到荆州,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

  结果关羽来了一句:“汉中王封我何爵?”语气中明显带着不满和不屑。

  因为他知道,作为王,刘备是没有资格封爵的。

  之后听说自己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大怒,说了一堆话后,以自己不肯与黄忠为伍坚决不受。

  关羽的反应很不正常,黄忠曾和他大战几百回合,和他并封,有何不可?

  实际上,这是关羽在借费诗之口向刘备表达不满。

  同时也在警告刘备:你是汉臣!

  显然,关羽此时已经和刘备有了裂痕。

  我们知道,刘备和曹操一样,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但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自己独霸天下。

  无论如何,取汉而代之,是他们必须要走的一步。

  关羽既然能背离想要篡汉的曹操,如果刘备称帝,又如何不敢背离刘备?

  所以,对于曹操和刘备来说,关羽都很挠头。

  不用吧,可惜。

  用了,万一将来决裂了,麻烦!

  那怎么办?或许除掉他是一个可行之策。

  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

  初期关羽连连告捷,不仅水淹于禁七军,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迁都。

  但很快,由于曹、孙两家联手,加上当时关羽的下属糜芳和士仁投降孙权。

  令关羽腹背受敌,最后导致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

  同年12月被俘,次年1月被杀。

  襄樊之战,起因是诸葛亮让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起兵取襄阳。

  关羽不是傻瓜,他知道攻打襄阳就等于攻打曹操,而身后是孙权在虎视眈眈。

  前有曹操后有孙权,主公刘备竟然没有派人来撑场子,以一己之力对付曹操和孙权,行吗?

  我们都知道。

  孔明“隆中对”的核心是“跨有荆益,东和北拒”。

  一旦荆州丢失,刘备和自己的战略会受到重大打击,这点他不可能不清楚这点。

  但明知如此,他为何在关羽兵败之时不及时救援,是疏忽大意还是另有图谋?

  首先,诸葛亮在刚出山之际,地位不仅明显低于关羽张飞,甚至还低于徐庶、糜竺等人。

  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不可能不想方设法跻身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故借机打击、贬低或除掉关羽的做法,他是希望看到的。

  其次,对关羽败走麦城一事。

  我们不妨在战术战略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战术角度看,关羽之败,起因在于他执行了诸葛亮攻打樊城的错误命令。


  (https://www.xqianqian.cc/3477/3477057/1111106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