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梁山不老 > 第64章 赵佶再出宫

第64章 赵佶再出宫


于是,我和关猛各自悄悄地通知了前时所率各部,让他们做好再次“练兵”准备,随时准备出发。大家都知道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因此不敢懈怠,紧张地准备起来。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梁太尉便与其卫队再次入宫,与皇上商议微服私访之事。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梁太尉身着华服,威严而庄重。他的卫队身着统一的黑色铁甲,弯弓持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一行人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地走进了皇城。到了皇宫口,侍卫们下马等候,只有梁太尉一人步行进宫。宫女和太监们忙碌地穿梭着,为皇上和大臣们准备着早膳。宫廷内弥漫着一种庄严而又肃穆的气氛。皇上正坐在龙床上,阅读着一本奏章。他看到梁太尉走进来,微笑着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梁太尉行了个礼,然后坐在了皇上的对面。皇上开口说道:“太尉来了?”

  梁太尉微微一笑,说道:“是的,皇上。一切准备妥当,只等皇上一声令下,即可即刻开拔。”

  皇上点了点头,说道:“甚好。此次微服私访,朕希望能够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同时也查看各地官员是否尽职尽责。”

  梁太尉道:“陛下圣明!”

  皇上微笑着说道:“有你在,朕放心。不过,此次微服私访,需要注意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要尽量隐瞒身份,注意安全,时刻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左右。”

  梁太尉说道:“既如此,那便留李公公在宫里行走,使朝臣以为陛下尚在宫中,便可掩人耳目。”

  皇上道:“此言甚善!”

  于是,与太尉商议了一些具体事宜,便即派一名侍卫回殿前司,命令我与关猛立即分别出发,目标正是上次预定的雄州、霸州。

  随着一声令下,我便率四营神臂军,全体披挂,一人双骑,整装出发了。关猛则在城外亲率所部四营“鸳鸯阵”骑军,便装出行“练兵”。皇上则与梁太尉在便衣禁军的保护下,从秘密通道偷出皇宫,微服私访。

  有人认为,“微服私访”就是皇上一个人出去探访民情。您可能也经常听“微服私访”,但这个词啥意思?您未必会答得准确。微,就是隐蔽。微服,就是改变常服以隐蔽身份。私,就是秘密的。微服私访,就是帝王或者官吏为隐蔽身份,穿上平民服装秘密探访民情或巡查疑难重案。

  这样一说,您就不再认为皇上在大批便衣侍卫保护下探访民情,就不是“微服私访”了。这就是铁牛在这里要解释“微服私访”的原因,目的就是“以正视听”。

  再接着前面说,我率领卫队和四营神臂军,全体披挂,一人双骑,向山东的济南府、袭庆府、兴仁府方向行军。您也许想问,不谁说到雄州、霸州督军吗?雄州、霸州不是在北面吗?怎么反向南面走了?

  我说,您问得好。这都是梁太尉昨日的安排。他老人家害怕行军方向被别人预判,出现伏兵隐患,提前吩咐我,先反向朝南慢慢行军,使人以为我是去山东的济南府、袭庆府、兴仁府督军,然后,等天黑,再由南转北。为什么要慢慢行军呢?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行军不是为了赶路,是为了等天黑。天黑了,再北上河北的雄州、霸州。这就是兵不厌诈。行军如同打仗,谁厌诈,谁死得快。

  就这样磨磨蹭蹭地行军,一些将领不明白,觉得这不像我李逵的行军风格。于是,不断有人跑来中军问问问,我说,这不是派出斥候了吗?待斥候探明情况回来了,再急行军不迟,再说,咱是督军,又不是有紧急军情,跑那么快干啥?大家弄明白了,也乐得慢慢走,走快了也不多发军饷,还不如磨磨洋工来得轻松。于是,前军一边在地上踢着石子,一边磨磨蹭蹭地走,后军有的干脆站着等前军挪位置。

  好不容易熬到傍晚,我下令路边就地宿营,不搭行军帐,露天埋锅造饭。将领们还是没弄明白,又跑来问问问。我告诉他们,不搭行军帐,就是因为,梁太尉有令,吃饱了连夜赶路。于是,大家饱餐一顿,收拾锅碗,开始夜行军。路线是由南转北,至于去哪里,等见了梁太尉,再请定夺。大家才知道,梁太尉是要参与督军的。梁太尉可没我铁牛好说话,一个弄不好,惹毛了,随便给你个罪名,杀你一个两个不皱眉头。于是,没有谁敢抱怨白走了半天冤枉路,乖乖地跟着我由南转北,连夜赶路。

  所以说,官大一品压死人,这话一点不假。不是官大了体重,是官帽子重。要不,豹子头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力能扛鼎,却被一个踢球的高俅逼得雪夜上梁山。就是因为高俅的殿帅官帽比林冲的教头头盔重,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于是,大军毫无怨言地朝着雄州、霸州方向走。忽听前面斥候报道:“禀报副殿帅,殿帅有令,请副殿帅在前面树林中会面,有重要事情商议!”

  梁一刀回道:“收到殿帅军令,再探!”

  斥候上马驰去。梁一刀问道:“李帅,如何安排?”

  我道:“传令全军在前面树林外面休息,你带卫队跟我去见殿帅。”

  于是,梁一刀派出几名传令兵分头传令,然后集合卫队,随我进入树林。先派出几名侍卫探路,只听梁太尉侍卫队长胡一鸣喊道:“外面何人窥探?”

  梁一刀回道:“胡队,是副殿帅来了!”

  胡一鸣喊道:“殿帅有令,只容梁一刀陪同副殿帅进来,其他侍卫皆在外面警戒!”

  梁一刀回道:“谨遵殿帅号令!”

  于是,吩咐侍卫们小心警戒,我和梁一刀跟了胡一鸣进去。大内侍卫禁军层层阻拦,搜了长刀短斧。我知道,皇上赵佶也来了。进去之后,趴下就喊:“吾皇万岁......”

  只听梁太尉喊道:“李帅!皇上不在这里,你乱喊什么?”

  我抬头一看,可不是?只有梁太尉和尉迟副统领,哪里有皇上赵佶的影子?惹得胡一鸣哈哈大笑起来。我回身一脚,骂道:“狗娘样的!不早说说?弄了这么个大乌龙。”

  梁太尉笑道:“也是我没有提前安排!皇上在旁边营帐休息。叫皇上听到,还不砍了我梁某的脑袋!好了,李帅说说,接下来怎么安排?”

  我笑道:“殿帅,您和皇上都穿了将领披挂如何?”

  梁太尉笑道:“有合身将领盔甲吗?”

  我笑道:“殿帅,早有准备。”

  梁太尉笑道:“李帅真是个细心之人!”

  我笑道:“谢殿帅夸奖,那便叫人去拿吧。”于是回头吩咐梁一刀出去,将早已准备好的两套禁军将领盔甲送来。梁一刀出去片刻,便与另一名侍卫各捧一套中号将领盔甲进来。中号将领盔甲啥意思?就是一米七左右的盔甲。皇上赵佶是身高如何?一米七左右。

  记得有专家推测,说赵佶身高一米六四,铁牛窃以为这是无稽之谈,见到不靠谱的“专家”两个字,铁牛就想骂人。说“农村田地里的秸秆不能烧”的“专家”、说“南京大屠杀不真实”的“专家”、说“农民可以通过出租房子养活自己”的“专家”、还有说“农民可以住在城里然后开着车回到乡下去种田”的“专家”等等,都是狗屁专家。

  说“赵佶身高一米六四”的专家呢?铁牛也认为是在放屁!赵佶凭什么登基的?颜值啊。以何为证?有史为证!《宋史?宋徽宗本纪一》开篇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记载:“……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后垂帘,哭谓宰臣曰:‘国家不幸,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皇太后又曰:‘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诸王。’于是惇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位,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

  啥意思?就是说,赵佶的颜值担当不是浪得虚名啊!就是因为端王“有福寿”、有颜值,才继承了皇帝位啊。所以有人直接说:“宋徽宗赵佶的特点是高、富、帅、昏。”有词为证:“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您说,假如赵佶真身高一米六四,谁敢说他玉树临风,风流倜傥?

  古人如此看重颜值?是的,特别看重。比如唐僖宗驾崩,而两个儿子年幼无法掌政。群臣就在僖宗的弟弟中挑选皇帝人选,最后朝臣力挺皇七弟寿王李杰,理由是李杰在诸多王子中长得最帅。该理由简单且粗暴,但群臣都服。隋末的王世充收聚了瓦岗军里许多将士,可是大将程咬金、秦琼等人见王世充“高鼻深目、卷发豺声”,“望之不似人君”,于是,纷纷投奔了“望之似人君”的李世民。

  北宋徽宗赵佶能从宋神宗诸子中脱颖而出,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俊朗仪表和风流才情。盖因古人极重仪表,一个人要当皇帝,就得有“帝王之姿,龙凤之仪”。

  所以,帅就是王道,这在任何时代并不奇怪。颜值,在任何时候都是畅销货。一个仪表堂堂的大学生和一个丑陋猥琐的大学生去面试,假如您是主考官,您会选谁?

  当然,这都是以貌取人。但梁太尉可不管这些道理的真伪,便亲捧一套将领盔甲给赵佶送去。然后,回来自穿一套将领盔甲。待皇上赵佶穿戴齐整出来,果然风度翩翩、器宇轩昂,有帝王之姿,儒帅之仪,不同凡响。当然,梁太尉承袭苏轼血脉,也差不到哪里去。

  至于宇文统领等大内禁军将领,均各备甲胄,早已披挂齐整,随我出来,进了我率领的神臂军中军。皇上赵佶与梁太尉分乘两辆马车,其他将领各骑战马,以行军阵法护卫在两辆马车四周。不敢说是密不透风,但真的是固若金汤。

  又走到一个山坡,探马来报:“前面发现一簇人马,报副殿帅定夺!”

  我叫神臂军张弓警戒,跃马梁太尉马车前,报于梁太尉知晓。梁太尉道:“这是大内禁军提前安营扎寨,叫尉迟副统领派人联络即可。”

  我于是派侍卫找尉迟副统领,传梁太尉帅令。尉迟副统领领命,拿出大内禁军信物,派侍卫前去联络。一会儿,山坡上便有几骑将领下山,恭迎大军上山。于是,大军在山坡上军营里宿营。

  次日天大亮,赵佶派李公公传旨:“宣梁太尉、李副都指挥使进帐议事!”

  于是,我随梁太尉进了皇上军帐,拜见了赵佶。然后赐座、赐茶、赐早餐。赐座、赐茶、赐早餐之后,赵佶笑道:“二位爱卿,朕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佶何时学会谦虚了?梁太尉也觉得吃惊。连忙答道:“陛下金口玉言,臣等只有谨遵圣命,哪有陛下不当讲之理?”

  赵佶道:“二位爱卿,朕想微服私访,只想轻车简从,如此前呼后拥,有甚趣味?”

  梁太尉连忙答道:“臣等只为陛下安全着想,哪敢轻车简从?”

  赵佶道:“二位爱卿深怕担责否?”

  梁太尉连忙答道:“只为国家社稷考虑,非惟个人前程?”

  赵佶道:“既为国家社稷考虑,那缺朕一人,未必会没了国家社稷?当年先皇无子,继位者非吾即彼,还不是我大宋社稷了?”

  梁太尉连忙答道:“既如此,那就遵圣意吧。”

  赵佶笑道:“如此甚好!此处军营禁军原地不动,等待接应。太尉可替李将军督军前行,李将军便与宇文、尉迟二统领带三五禁军高手随侍左右可好?”

  梁太尉道:“既如此,臣等谨遵圣意!”

  梁太尉与我退出皇上军帐,即找来宇文、尉迟二统领,商议护卫之事。

  梁太尉道:“陛下身居深宫大内,不知江湖险恶,臣等却不敢违拗圣意,二位统领以为,如何护驾更佳?”

  宇文大统领道:“身边三五个大内高手也可,但其余禁军须不得远离,要环侍四周,扮作商贩挑夫、引车卖浆者,便衣潜行。”

  梁太尉并不管宇文大统领怎样安排,至于扮作商贩挑夫还是书生农夫,都不在他的担忧范围,勤王护驾本就是大内宿卫禁军之本职,梁太尉只要他宇文大统领表个态即可。于是,梁太尉道:“一切听从宇文大统领调配。我自领神臂军督军前行,李将军可带上殿前司二百骑军斥候,持我令牌,侍卫皇上左右。二十里内各派斥候联络,如有变故,可发响箭、号炮示警。”

  宇文大统领道:“谨遵殿帅号令!”


  (https://www.xqianqian.cc/3404/3404365/1111108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