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免费 > 第642章 烟雨下江南

第642章 烟雨下江南


西京的天气一天天冷起来。

文坛上对于顾城的悼念很快就告一段落,大家感兴趣的还是“人文精神”大讨论,各种观点争不亦乐乎,前不久在华东师大召开了全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全国各地来了作家、文学评论家、著名编辑约二百多位,讨论这个问题。

声势之浩大,这几年前所未有。

时任《读书》主编沈昌文,也应邀来申城参加讨论会,在《读书》上连续发表6期讨论稿,专门报道这次讨论会内容。

持续的讨论文章在《读书》发表后立刻引起热烈的反应,此次讨论的影响由此被推向了全国并很快成为一个“媒体事件”。国内外报刊广泛转载,日本的报纸也做了报道。

方明华也接到参会邀请,不过他以最近身体不舒服婉拒。

但是,与之同时来自南京《钟山》杂志社的一封邀请函引起他的兴趣。

信中说,准备在十一月中旬在南京召开一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研讨会,邀请方明华参加。

时任《钟山》杂志社主编赵本夫还亲自打电话给方明华,希望他能参加而且还要邀请他重点发言。

赵本夫本身也是一位作家,写过《刀客和女人》、《混沌世界》、《黑蚂蚁蓝眼睛》等长篇小说,但为后人所熟识的却是他的短篇小说《天下无贼》。

被冯小刚买去版权拍成同名电影,获得巨大反响,当然这篇小说现在还没写出来。

“方主席,你写的那本《钢的琴》我看了,我非常喜欢,不仅仅是写作手法和叙述技巧,我更在意的小说中人物和故事,强烈反映了当下现实,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作品,所以希望能参加这次会议,共同探讨现阶段如何进行现实主义创作。”

这个话题不错,总比申城那帮人在一起空谈好的多。

方明华答应了邀请。

11月10日,方明华提着旅行包告别家人踏上前往南京的火车。

列车行驶在江南原野上。

行驶了一天一夜,已经距离南京不远。

虽然现在的位置还是在长江以北,但方明华感觉已经到了江南。

现在是初冬,北方的大地总是灰蒙蒙的,如同天空的颜色,但这里依旧是绿茵茵的,窗外还下着小雨,一片迷离。

烟雨下江南。

虽然描写的是春天,但放在初冬季节照样很合适。

开会的地点在位于鼓楼区的南京饭店,据说酒店始建于三十年代中期年,当时名为国际联欢社,由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先生设计。

方明华从南京站下车直接打的赶到,酒店不高只有三层,古朴典雅,店名是郭沫若的题字。

方明华去会务组报到,住的是标准间,拿着会务组给的房门钥匙上了二楼,发现里面已经有个男人。

“方老师,明华!”男人看他进来,愣了下,立刻笑着招呼。

竟然是余桦。

“余桦,这么巧?没想到你也来开会。”方明华招呼道。

“是啊,我也没想到,我听说这研讨会主要是针对描写当今现实社会的文学作品,我可没写过这样的小说。”余桦说道:“不过嘛,既然给我发来邀请函,我就想来转转。”

“你写的《活着》,最后到八十年代,勉强能算上吧。”方明华说道。

“或许吧,写了快十年的小说,就这本让大家了解。”余桦笑道。

《活着》火了。

自从张亿谋从威尼斯捧回金狮奖后,小说《活着》立刻引起国内专家和读者注意。

盛世图书又及时启动推广活动,举办作品研讨会,读者见面会,又开启了大规模的签名售书活动,这本书一下子火起来。

听宋棠棠盛世集团内部开会,苏斌告诉她《活着》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售出了十万本,创作了一个记录。

“老公,你那本《钢的琴》销售速度也赶不上人家余桦这本书哦。”宋棠棠笑着说道。

没办法,这年头,获得国外大奖的效应实在是太强了,方明华也自愧不如。

当然,这本书写的本身也好。

“喂,余桦,房子买了没有?”方明华打趣问道。

“还没买,不过已经看好一套,就在你说的方庄小区,一套三室一厅90平米,我和陈虹都很满意。”余桦的脸上充满笑容。

在燕京有自己的一个家,这个梦想终于实现。

“明华,谢谢你。”余桦声音充满感激。

“谢我什么?书你是写的,版税收入是盛世图书给的,不用谢我。”

“谢你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给我的指导。”

“更别说这话没我指导你照样能写好,余桦,我今天是来开会的,可不是听你来奉承我的。”方明华赶忙制止。

余桦嘿嘿一笑,没再继续说下去。

“明华,刚才我还碰到王安依了。”余桦突然想到什么,说到。

“安亿姐也来开会?苏童呢?这次有没有他?”方明华又问道。

余桦摇摇头:“在报到处的花名册上我没看到他的名字。”

哦.

不过也是。

苏童的创作风格,从八十年代的先锋文学,到九十年代后风格开始转变,逐步转向新历史小说。

像已经发表的《妻妾成群》,包括后面的《米》都属于此类。

还有陈中时的《白鹿原》,莫岩的《红高梁》,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故乡天下黄花》等都属于新历史小说。

严格来说,余桦写的《活着》也是归于此类流派,但不知道这次开会也把他拉来了。

难道是因为《活着》现在非常火?

当然这只是方明华个人猜测。

晚上吃饭的时候,方明华见到王安依。

“明华,这次讨研讨会应该是邀请像你这样的作家,我不知道怎么也把我叫来了。”王安依有些无奈。

王安依这两年发表的作品明显减少,据听说她闭门谢客正在写一个大长篇。

听了王安依的抱怨,余桦笑道:“安亿姐,我还不是一样?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写的东西都和现实沾不上边啊。”

王安依听完瞥了他一眼:“谁让你那本《活着》最近这么火?我看的羡慕呢。”

(本章完)


  (https://www.xqianqian.cc/3341/3341565/1111050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