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马铃薯丰收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本来就没有多少适宜种植水稻的平地,所以一直到王文龙后世时的福建的粮食作物之中排名前三的还是水稻、甘薯和马铃薯。
其中马铃薯和红薯都是适宜在荒地上耕种的作物,而马铃薯的最大种植地方就是漳泉,还是特殊的沙地种植。
利用沙地冬种马铃薯可以减少土地使用空窗期,不与水稻抢水争地。
这一年因为救荒瓜菜仙人的信仰影响,泉州大量土地都种植了马铃薯,而最早收货的地方却是靠南的漳州。
当马铃薯开始陆续收获的时候,农民们才知道这种作物的厉害。
最开始百姓自己种着地,也知道马铃薯的收成会不错,但是当亩产量报上来的时候,徐学聚自己都惊呆了。
第一次在福建推广的马铃薯亩产普遍达到了一千斤,好的甚至能接近两千五百斤。
相比之下,作为主粮的水稻平均亩产也就在三百斤左右,好田的亩产也就六七百斤。
当然数据不能这么算,因为马铃薯的水分太大了,同等重量下新鲜马铃薯所能提供的热量也就是大米的五分之一不到,但即使这样,这玩意儿的产量还是能和作为主粮的水稻相当。
关键是这东西不和主粮争抢田地,完全可以在冬季种植,瞬间就让百姓对此粮食留下深刻印象,徐学聚已经打定主意,今年就开始在全省大力推广马铃薯,同时红薯、南瓜等作物也要大力开始推广。
与此同时,苏州的袁无涯给王文龙寄来了一册样书,王文龙离开苏州半个月后,他的《葡萄牙国史》终于可以在苏州付梓印刷。
《葡萄牙国史》的正文不过二十多万字,只用几册就可以印完,反倒是正文之前附上的吴山社朋友们所做的序让王文龙哭笑不得。
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这时的卖书名家,极其有商业头脑,在序中把这本《葡萄牙国史》吹得天上有地下无,叶昼则最是夸张,直接把王文龙捧到了太史公一样的地位,称王文龙是“唐虞以来写西人史者第一”。
而冯梦龙则是在序中预告他花费了几个月时间对《葡萄牙国史》进行点评,为后续的点评本预先宣传。
甚至袁无涯不知从什么途径还去弄到了李贽的文章,王文龙仔细一看才发现李贽写的根本不是《葡萄牙国史》而是对于天演论的评语,不知道袁无涯哪里搞来的,却也被他缝合到《葡萄牙国史》的推荐人名单中,真是欺负这年代资讯不发达,要放在后世,就袁无涯这缝合手段早被告了
王文龙记得李贽过两年就会被抓去京城问罪,李贽直接在狱中自尽,想起来也是令人可叹。
但李贽之死并没有太影响他的文章在世间流传,李贽死了之后,许多他的弟子还在积极刊印他的书籍。。
……
三月初,福州平潭君山镇。
一群农民兴高采烈的沿着田埂开始劳作,他们挥动锄头,很快就从土中翻出了一个个拳头大小圆滚饱满的马铃薯。
“给藩台大人报喜,今年村中的马铃薯亩产少说能有一千三百斤!”
村中的保甲来报告此事时脸上的笑容落也落不下去。
此地在后世是平潭实验区,到小王穿越的年代,当地民间建商据说能承包全国百分之二十以上隧道工程,平均彩礼三十多万,房价物价直逼一线城市,那是有钱的紧。
但是在这年头的平潭却因为是标准的海洋性气候,十分不利于农耕,穷得百姓叫苦连天。
特别是君山镇一带,满地海沙,“狂风过处风沙起”是这里终年的写照,海洋性气候加上沙地土壤,使得此地的土壤蒸发量往往大于降水量,加上海水盐分侵蚀,基本啥玩意儿都种不活。
每年漳泉旱灾的时候,福州的情况多少能好些,但是唯独君山镇一带必定受灾。
今年夏秋天气干旱,临近冬天的时候君山镇的百姓都已经准备好携家带口的去逃荒了,连村里年前出生的孩子都已经卖光了。
真不是父母狠心,按照此地百姓的经验荒年出生的孩子是养不活的,卖出去还有条活路,留在家里的多半要饿死,更惨的情况是被人诱拐去吃掉。
这种条件下突然发现有一种作物居然能在这种沙土地上获得丰收,对于此地的百姓来说简直是做梦里才会有的事。
徐学聚看着农民挖了一亩地的马铃薯,这才在众人簇拥之下,来到村头的戏台上。
戏台下早摆了一尊漂亮的救荒瓜菜仙人像,雕像粉白施朱,描金绘彩,一看就花了大钱。
神像坐在一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的官轿里,后面还跟着一排陪祀的神仙,为首的是“洋芋公”,后面则跟上了今年徐学聚要在八闽大力推广的红薯的代表“仙薯公”,接着是南瓜的象征“攀蒲婆”。
这些神像抬着绕各村游街一圈,已放了一上午的鞭炮,百姓一路焚香簇拥烧的神像都已经满是香灰味道,今日游神之后就会被各村接到自己村中所建的庙宇中供奉祭拜,等明年游神时再抬出来。
负责主持今日盛会的人叫做赵范,他是专门从漳浦赶来的。
赵范是赵宋皇室的后裔,隆庆五年进士,当到浙江按察副使,他十年前辞官回家专心做一方乡绅,在漳州老家承担大量桑梓义务,积极为家乡新修水利政绩百姓,还鼓动家族子弟帮助朝廷抵抗倭寇。
赵家元末全族躲避到福建时就结成堡垒自保,赵家堡仿照开封杭州两宋代的两京,布局拥有外城、城墙等等设置,仿若一城。
漳浦经常受到海盗骚扰,赵范回乡之后就拓建自己家的家堡,把家宅修筑在高山之上,每次海边告警都能提前去通知山下村民,打开堡寨供给村民躲避。
这一次漳泉二府受灾,除了用民间信仰鼓励百姓种植瓜菜代之外徐学聚也联络了大量乡绅帮忙,其中赵范就是最积极的,他将自己在漳浦的所有田地全部种上了马铃薯,也因此十几天前农田大获丰收。
赵范混到这个社会地位已经不再需要靠草高卖低来挣那点小钱,反而需要笼络桑梓,交好福建官场,于是他主动售卖马铃薯,大大平抑了漳州已经高涨一倍有余的粮价。
收到邀请后赵范又积极来福州参加徐学聚的这次庆功盛会。
见到农民获得丰收,赵范也是喜气洋洋,穿着崭新的衣袍在戏台上大声喊道:“请徐藩台训话!”
徐学聚笑容满面的登台,咳嗽一声就开讲:“农为国本,八闽苦于耕地稀少,往年每遇到灾荒百姓就要逃荒,今年使用瓜菜代之法,又引种了新作物马铃薯,大获成功,此诚宥皇恩浩荡,官吏用命,百姓勤劳……今年瓜菜代解了大旱之灾,此法就要传行下去,神道设教,愿以后八闽再无饥馑!”
台下百姓听不懂文绉绉的词汇,但是知道徐学聚确实替他们做了好事,起码今年没有逃荒,身体好的百姓也挨过了这个冬天,这样的藩台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官了。
徐学聚讲话之后王文龙等幕僚忙鼓掌捧场,百姓之中瞬间也传开一片叫好之声。
(本章完)
(https://www.xqianqian.cc/3300/3300406/1111104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