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在线阅读 > 第550章 灭汉,吾弟当为尧舜

第550章 灭汉,吾弟当为尧舜


贞观九年三月,邺城围了大半年,城内民有菜色,饿殍遍地,冬日里冻饿而死者十之二三。毕竟是半年没有物资进来,可想而知城内的民生和物价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离谱状态。柴火、盐这些必备物资除了军队有些储存之外,许多生存必备之物连大户之家都消耗一空。

虽然城中守军已经得知先皇驾崩这个噩耗,但新帝率十万大军南下这个消息,还是让邺城之中人人振奋。

新帝刘承佑是先皇的嫡长子,应该也跟先皇一样骁勇善战吧?

守将韦孝矩却没有这么乐观,他是亲眼见刘玄机独驱千贼壮举的见证者之一,更了解太子是什么秉性。

志大才疏,且不知兵。

如果不是他在过去的一些事情之中把大唐李家彻底得罪了,现在他肯定是要开门献城的。

没办法,他做的事比杨侃还过分。

杨侃当初追杀了十几里路,差点就一槊将李元徽刺个对穿,这样的事都李元徽都能让儿子去劝降,只能说李元徽这人气量大,可以不记恩仇。

韦孝矩做的事就是比较阴损的,李元徽可以不追究杨侃追杀他十八里,那是因为这是李元徽的私仇。

但韦孝矩可是放水淹了数万大军,且韦氏这几年又因为晋殇王的事被李玄庆各种针对,杀了不少人。

因为李元徽不提,也没人愿意招降韦孝矩,毕竟你一個关中人跟河北人混也就算了,你对老乡你是一点不关照往死里打。

这谁还认你这乡党?这时候还给你求情?门也没有啊。

却说十万东拼西凑的一路南下,李元徽却让常雁衡和窦琮等后撤,佯装畏惧汉军威势。

数次交手也佯装不敌,未战先怯。

常雁衡和窦琮一看李元徽的军令,就知道这是骄兵之计。

所谓卑而骄之。

两人强忍着不一鼓作气给这十万大军冲垮了的念头,带并往南向邺城方向靠拢。

刘承佑一看唐军居然不战而走,一定是畏惧我大军的威势,这不得乘势追击?

但左右大臣,包括司徒凌敬、太尉朱灵石全都劝他要稳重,敌人这是引诱我们深入,刘承佑也想了想,心里也有些打鼓,就勉强听了老臣们的建议,稳步向前。

一直快到了五月,汉军直接推到了漳水北岸,已经能看到河对岸的邺城了。

刘承佑提出要主动发起进攻,一众老臣又劝他,说你稳重一点,你爹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都没干过李老四,你这能行吗?

这年轻气盛的人哪能听得了这个话?先前伱们不让我追击,说什么有埋伏,现在敌人就在对面,还不让打?

不行,非得打不可。

刘承佑力排众议,打过漳水去,解救邺都城。

汉军这些时日被唐军的退兵也养出些士气来,嗷嗷叫的开始架桥过河。

唐军这边,这早就做好了准备,汉军一开始渡河之后打唐军立马,连邺城的围都让出来了,直接全军退到安阳和荡阴。

这一手让北汉一众老将是一个个的欲哭无泪啊,李四郎你这不欺负小孩吗?

果然,被围了快一年的邺城解围之后,刘承佑就更膨胀了,什么李元徽如此,都不敢跟我打,你这天下闻名呢,我爹怎么输给这么个人了?

难道我是万中无一的名将之才?

亏了没听我娘的,不然这投了也太亏了。

膨胀之后,刘承佑的目标也很简单,老子要御驾亲征,光复大汉,一口气打到洛阳去。

于是集结诸军南下进攻荡阴。

一路退退退的唐军将领早就憋坏了,齐声请战。

李元徽见到战略目的和士气已经达到了,于是也下达了军令,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李元徽率中军,柴荣率左军,朱德裕率右军,三路齐发,又命常雁衡、张坚、罗士襄、张谨跟人分别率领骑军进行包抄,猛攻汉军侧翼。

汉军刚刚渡过漳水,还处于立足未稳的状态,唐军这一反攻声势极为浩大,漳水之南数十里的广袤平原上,多路唐军齐头并进,声势令人望而生畏。

刘承佑看见唐军反攻,心下强装镇定,当即命太尉朱灵石率军抵挡。

李元徽以朱德裕为前军总管,率左右武卫的四万精兵原本是作为殿后,但一声令下马上就作为前军开始冲锋。

左右武卫的江淮十八老营军早就跟朱德裕在二十日灭东魏之后,一并威震海内,早就是天下强兵。

这些时日遵守军令一直避战也是避了一肚子的火,现在后队变前队,却不是最早接敌的队伍。

看到汉军阵型松散,尚未组成严密的军阵,唐军的骑兵快速前插。

李元徽在李承道回来之后,就把尉迟敬德、段武达、高盎所领的护军骑兵交给他统率,加上原本就归属统率的左武卫张一仙和席君买所部,共有四千骑。

李承道在看到汉军的情况之后,当即请求率军出击,不给对方整队的时间,毕竟朱德裕的步军行动自然是不如骑兵迅捷。

得到父亲同意的李承道当即率队前出,带着一众猛将迅速出击,直奔汉军朱灵石统率的前军打了过去。

其实当汉军完全渡过漳水的时候,这场胜负就已经注定了,提前在滏口陉埋伏的唐军发动了进攻直接以小船去烧毁汉军的浮桥,也切断了汉军最后的退路。

只有朱灵石率领的前军抵抗强烈,维持了幽州边军的尊严。但唐军的全面反攻,让他汉军的左右军直接就被打崩了,刘承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明明前几日.不,前一个时辰唐军都畏惧他的雄风,怎么瞬息之间形势就变了?

唐军反击之时,刘承佑本人正在带着中军进入邺城,还准备嘉奖勉励韦孝矩为首的邺城守军。

但前方的形势瞬息万变左右亲卫已经开始架着他逃跑了,刘承佑却道我身在坚城之中,敌军攻过来却要逃跑是什么道理?

司徒、尚书左仆射凌敬道:“邺城本就是死地,被围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进入邺城大军人多,势必造成自相践踏,唐军可以顺势攻入邺城,不如迅速渡河,我军的渡桥虽然被烧毁三座了,但还有两座,并且尚有渡船”

刘承佑这次选择了听从这位一直被父一直倚重的谋臣,迅速在亲卫的包围下前往漳水浮桥北返。

而刘承佑的北逃也带动了邺城城内的军民,因为没人想在这座城里继续待下去了,即便是韦孝矩压制不住了,不得不加入逃跑的队伍。

汉军形成了大面积的溃逃,甚至邺城守军全都在溃逃之中,唐军全线追击,战场形势在汉军最初的抵抗之后,就变成了一边倒。

甚至汉军开始出现成建制的投降,薛安都、卢爽等汉军大将全都率军归降了。

邺城没跑的人也打开城南大门向唐军投降,李元徽命朱德裕率队进驻邺城,清剿反抗势力并拿出军粮接济邺城民众。

于是邺城民众皆叩谢齐王恩德,称大唐为“仁德之师”。

邺城之战,唐军斩杀汉军万余人,俘虏和主动归降的多达六万众,汉军为了逃跑自相践踏和被挤入漳水者不计其数,最后唐军这边看不下去了,李元徽下令救助。

汉军方面,十万大军只有数千人随着小皇帝刘承佑过河逃跑,太尉朱灵石战死,大将军张世武战死,斛律金和斛律明月父子,司徒凌敬,等文武跟着刘承佑一起逃出生天。

而唐军则迅速派出了骑兵进行追击。

汉军则一路北奔,唐军多部骑兵前后包抄,最终堵死刘承佑回信都的道路。

不得与斛律金父子只能保着刘承佑一起向幽州逃去。

唐军则兵临信都城下,李皇后闻言哀叹不已,信都北汉朝堂的上下震动,人心惶惶。

五月,李元徽在安顿好了邺城之后,挥师北上,分遣大军收取河北,一路上势如破竹,河北各郡县望风而降。

朱德裕留守魏郡安定后方,李药师收取赵郡,张坚收取巨鹿,侯浚收取河间,张镇恶收平原,程知节收取渤海,段雄收取清河,李元徽的大军则直驱安平郡信都城下。

常雁衡和李承道率诸部骑军则北上幽州。

五月下旬,皇太后李氏下诏出降,让其亲弟李孝常和宰相崔廷弼,车骑大将军赵襄三人前往唐营请降。

一进了唐营,三人就见到了排列在两边的唐军,威武雄壮。崔廷弼尚能保持宰相气度,赵襄到底有武人风范,皆目不斜视,昂首而行。

只有李唐皇室出身的李孝常,心虚的不行,走路都有些颤颤巍巍。

他是真不想来,太尴尬了。但没有办法,他的亲姐对他说了,你要是想活着就得去。

三人进了大帐,李元徽看着他们,先是让人把李孝常拖出去打一百仗。

崔廷弼和赵襄对此都没有意义,因为这还真不算折辱他们这些降人,那是人家家事

打完了之后,李孝常又被拖进来,李元徽没再管他,反而让李青莲和崔廷弼磋商具体投降的事宜,自己则带着赵襄在营中走了走,也算是叙叙旧。

赵襄是刘玄机的一手带出来的老兄弟,也曾在李元徽的麾下效力过,北汉的李太后选的这个几个人也是费了许多心思的。

至于磋商的内容,其实也没有太多商量的,基本上就是唐军开出什么条件和要求,北汉这边都得照单全收。

毕竟是到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程度,兵临城下你这是出降,没有多少资本用来谈判了。

六月初一,信都城门洞开,李太后带着小儿子李承基以及刘玄机的一众子女,北汉文武官员归降大唐。

冀州全境由此平定,随后李元徽命人将刘玄机的子女还有李太后等全都送往长安,自己则继续率军北去。

出发之前,李元徽跟这位堂姐见了一面,宽慰她一番。毕竟都是李家人,这堂姐当初还是自己做媒嫁给刘玄机的。

李太后原本还想替自己的大儿子求求情,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下去了,这话就没法说。

因为刘承佑至今还在负隅顽抗,还在幽州准备跟大唐再干一仗,怎么求这个情?

六月中,李太后一行人和北汉官员在李长恭的护卫下前往长安。

李元徽继续率军北上幽州,一路势如破竹,望风而降者不计其数。

即便到了涿郡刘玄机的老家,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先锋几日就破城了。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刘承佑还真能跑,这次直接跑到塞外了,属于刘家老祖宗附体了。

司徒凌敬因为一路颠簸,病逝在了涿郡。

刘承佑出塞,投奔了东部突厥,并且被突厥突利可汗封为了定李可汗。

李元徽听了这个都想笑,这能跑的劲头,倒还真是得了老刘家的真传啊。

一直到九月,幽州各郡县被彻底平定,渝关、卢龙塞等燕山山脉的防线被唐军所掌控,至于辽东还处于还高句丽占据之中。

随后又派遣李药师、常雁衡、李承道、侯浚四人率领骑兵突袭辽东。

李药师与李承道率军出渝关,常雁衡和侯浚率军出右北平,两支队伍各有骑兵一万,一路连破高句丽大军,但却因为襄平有了防备,未能一战而下。

李药师等因为军队征战许久,且没有携带大量辎重,钝兵坚城之下,日久容易生变,于是在十一月退兵。

好在追击部队都穿的绵甲,即便降温了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冻伤情况。

虽然没有拿回辽东,并且北汉皇帝也遁入塞外,但北汉仍旧实际上灭亡了。

大唐基本完成了混一天下的大业,长安和洛阳都在庆贺北汉灭亡。

李元徽却前往刘玄机的墓前祭奠了老友,然后为了收买人心还颇为给面子说了一句。

“若刘兄尚在,我安能至此?”

这句话其实单纯就是给面子。从形式上说刘玄机的死的确加速了北汉崩溃,但刘玄机就算不死,北汉也最多就是多苟延残喘几年罢了。

大唐一统天下的大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了。

而这句话,专属征服者和胜利者。

等到北汉的一众皇族入长安之后,李玄庆封了堂姐为广元长公主,刘玄机的嫡子刘承基为安乐公,其余的也都封了郡公,赐长安宅邸。

同时在贞观九年的冬至祭祖之时,命人做祭文告宗庙,对他李玄庆在位期间的功绩是大书特书。

无论如何,大唐是在他治政期间,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大唐自李源于蜀中起兵,李二和李四兄弟在陇右、江淮响应,夺取长安、洛阳这两都不过数载,却被河北绊住了脚步,跌了大跟头。

这一跌倒就是二十年,二十年间,李源和李二凤父子先后亡故。

好在李三和李四兄弟执掌大唐之后,精诚合作,秉承着肉烂在锅里的原则,南征北战,最终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

这是兄弟两人的相忍为国,心神无二换来的。

李元徽征战河东河北之时,在长安但凡敢言齐王拥兵不前,心怀叵测之人,被李玄庆全数诛杀。

他本人更是倾关中之所有,全力支持兄弟在北方的作战。

这才有了大唐的一统天下,南北再度归一。

冥冥中,这些能够对权力保持克制的人,自然会拥有他们该有的一切。

李三配得上这份功绩,李四亦然。

在涿郡过了贞观十年的春节李四,又对整个河北进行了权力洗牌和驻军的任命。

以张镇恶为都督幽州军事,张谨为幽州刺史,李承道为涿郡太守,李延宗为渔阳太守,徐乾德为辽西太守。傅惟学为右北平太守。

侯浚为冀州刺史,柴荣都督冀州军事。

北汉归降的将领全都发往了长安和洛阳任职,所有降兵全都被打散整编。

左右武卫和左右威卫,加上天策诸军全都驻扎在河北。

同时,李元徽征召了大批河北四姓子弟为官,也就是范阳卢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这四家,并对河北齐民编户,大索貌阅,清田丈亩。

然后河北莫名多了一群义军和反抗者,甚至发生过有人试图刺杀李元徽。

但二十万唐军就驻扎在河北,河北的豪强们很快就明白了,你战场上都没打过,这时候在想搞什么事也来不及了。

不过大唐为了平定河北各部的震动余波,彻底完成对人口、土地的清查,也足足用了两年的时间,才把所有的工作全都推行下去。

这期间李元徽一直在邺城、涿郡、晋阳之间往返,哪里有人抗拒,唐军骑兵基本上朝发夕至。

硬是用刀和笔把这两样东西给推行下去了。

这期间长安城里关于齐王要自立为帝的传言不绝于耳,但李三郎依旧痴迷造人,并且总算有了成果,后宫填下三个皇子。

不过李三郎本人的身体确是越发的不好,等到贞观十一年十月,平阳长公主薨了。

人在晋阳的李元徽和人在邺城的柴荣全都反回到长安奔丧。

贞观十二年,李四郎就留在长安过了春节,准备过了十五就返回洛阳坐镇。

但还没等过了十五呢,李三郎这边就染了时疫,没几日就高烧病重的起不了床了。

李三郎原本已经发烧说胡话了,但口中却一直念叨“四郎”“吾弟当为尧舜”

李元徽入宫一看,好家伙胳膊腿上全都是红疹子,这怕不是丹毒吧?

一询问内侍,李元徽顿时冷汗直流好家伙,这几年他三哥丹药还真是没少磕。

不过李三郎到底还是比较清醒,急招几位宰相和大将军和重要的宗室至病榻前,将所有国事全都委托给李四郎。

同时再次明确,“若朕不豫,齐王继承大统。”

然后又当着众人的面说道,再次重复了那句话。

“吾弟当为尧舜。”

(本章完)


  (https://www.xqianqian.cc/3264/3264222/11110594.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