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781章 准备开始当导师!

第781章 准备开始当导师!


对于周瑞夫的这一番分析,白礼德虽然找不出任何逻辑上的漏洞,但冥冥中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准将先生。”

    后者有些躁动地搓了搓手:

    “虽然你说的这篇文章作者是华夏人,但简氏防务周刊毕竟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

    在90年代末这会,简氏防务还没走向彻底的娱乐化,内容多少还是有点深度的。

    很多国家的军政商界人士都会订阅,甚至在上面发表评论文章。

    不过,周瑞夫却摆了摆手:

    “如果是在欧洲或者美国,那你的说法或许没错,但在华夏,或者说在整个东亚地区,简氏防务的内容其实都没什么好看的。”

    紧接着,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份报纸和一本杂志,放在了办公桌上。

    报纸上面有不少用铅笔做过的记号,明显是经过认真阅读。

    “相反,这份报纸,当然还有附带的刊物,虽然名气不算很大,但我专门托人查过背景,发现其实是一个华夏军工企业在大概十年前创办的,一直到今天,也仍然保持着资金方面的往来。”

    周瑞夫说着,伸手轻轻在报纸上敲了敲:

    “所以,能在这上面发表的文章,必定跟他们背后的金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没有人能想到,一个小人物为了完成KPI而完全凭借想象力编出来的文章,最终会以这样的间接直接影响到国际政治。

    实际上,他这就完全是以己度人了。

    在80年代末的时候,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军事装备方面知识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当然也为了在军工低谷期创收,各大军工总公司确实注册过不少文学出版物。

    甚至有的还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

    但好景不长,由于老国企的运营方式实在不够灵活,内容也是专业性有余但趣味性不足,这些报纸杂志之类的东西很快从输血包变成了放血槽,不仅无法提供收益,反而还经常入不敷出。

    因此,到90年代后半叶,其中大部分都被以承包形式委托给了个人,或专业的出版机构运行。

    换句话说就是保有原来的名称,但其实已经跟背后的军工单位关系不大了。

    相应地,刊物的内容质量也开始出现滑坡。

    而后来五大总公司又被拆分成集团,那就更没关系了。

    但在周瑞夫一个美军高级军官看来,这不就是妥妥的“军工集团赞助媒体和游说集团”剧本吗?

    你还说你没有背景?

    而白礼德在华夏呆的时间还没有周瑞夫长,听到后者这么一说,也不再有任何质疑。

    于是,他们就把这个“AL31F改进说”的猜想,作为开源情报分析的结论报了上去。

    本来嘛,这种报告也就是个例行公事,加上周瑞夫和白礼德俩人都是职业军人半路出道,既没有经过外交也没有经过情报学的科班训练。

    而且在后冷战年代,军事技术情报也不是什么时效性要求特别高的东西,只要再多等一段时间,就会有更专业的情报机构提交可信度更高的分析结论。

    因此一般情况下,也不太会有人当回事。

    但这一次,二人直接抄上去的分析却恰好卡在了一个奇妙的时间点上。

    以至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为了完成KPI而随手编出来的一篇小作文,最终撬动了整个世界的航空产业格局……

    ……

    当然,对于常浩南来说,促成谈判的决定这功夫才刚刚做出,甚至连谈判团队都还没拉扯起来,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后续。

    在开完会之后,就照例回了学校。

    对于他来说,眼下最打紧的事情是……

    招生。

    这个招生涉及两方面。

    一是国庆结束后,一直到十一月初,是毕设学生选导师。

    二是大致在同一时间,已经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生要确认导师——

    研究生推免工作其实开始的很早,但这年头又没有学信网,也没有在线档案,所以各方面进度都会比常浩南穿越之前慢上一些。

    当然,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推免面试就是走个过场,最后出来的排名基本就是平均绩点排名,所以早在大三下学期结束之前,一部分觉得自己有希望的同学就会开始联系导师了。

    就像是常浩南自己当年那样(虽然他是被导师主动联系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么做。

    有些想要推免到外校读研的学生,这功夫空口无凭,其它学校的老师仅凭一张成绩单也无法确定专业排名。

    而且这个时候的联系,无论结果如何,都只能算是师生之间的个人约定。

    双方原则上是都可以鸽的。

    直到11月,导师人选才会被以档案的形式确定下来。

    所以在10月推免结果下来之后,还会有一轮联络导师的高峰期——

    换句话说,等考研的学生到来年3月份再选导师的时候,其实导师已经被本校和外校抢过两轮了。

    这功夫还剩下的……

    咳咳。

    正常来说,刚刚晋升硕/博导的年轻老师,一般都只能等到来年。

    但常浩南的情况,毕竟不太正常。

    哪怕只看他个人简介上面可以公开的部分,也能从那密密麻麻的课题和项目里面意识到这老师绝不简单。

    而另一方面,这么年轻的正教授,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常教授,这是实验室过去一段时间收到的学生来信,我整理了一下,都在这里了。”

    在正式参加工作之后,常浩南最终还是深感人手不足,最后在杨慧梅老师的强烈建议下,把刚刚从她那毕业的辅导员柳晨晨给招进来了。

    只不过不是在火炬集团,而是做整个实验室的行政秘书。

    “先放到我桌上吧。”

    常浩南此时正在电脑上查看自己的邮箱,伸手往旁边指了指,示意对方把信放到旁边。

    “好的。”

    柳晨晨把一大摞信封放好,然后蹬蹬蹬地踩着轻快的步子离开了常浩南的办公室。

    临走还没忘了把房门给关上。

    常浩南从笔筒里摸出一把拆信刀,开始给信拆封。

    跟后世相比,这功夫的电子邮箱使用率还不高。

    刚刚常浩南在邮箱里翻了一圈,也只找到了两份跟研究生申请有关的邮件,而且俩人还都说自己已经把相关材料通过信件形式寄过来了。

    显然,通过邮局或者人肉快递投信仍然是最主要的联络手段。

    “京航的学弟,成绩排名专业第二,希望从事飞控方面的研发,上过刘洪波老师的课,还拿了95分……”

    “也是京航的学弟,专业第一,希望从事结构力学方面的研究,本科阶段已经发表过一篇论文……呃……京航大学学报……”

    “冰城工业大学的硕士,机械方向,导师是李志宏教授,参与过面上项目‘高性能复杂曲面数字化精密加工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嘶……我记着这好像还是精工计划里面的一个项目……还有推荐信……”

    常浩南一边拆一边看,用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时间,才把几十个信封里面的内容看完。

    都是拿到了保研名额的学霸,在平均成绩这块,根本没什么好挑的。

    最差的一个,本科阶段的专业排名也有专业第五。

    甚至不少人在本科阶段就已经有了科研经历——虽然不可能是常浩南那种逆天经历,但在这个没有SRTP这些项目的年代,本科能进实验室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第一次,常浩南觉得自己有了选择困难症。

    那位李志宏教授的学生,如果后面跟李宏志本人确认,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的话,他基本已经决定要招来读博了。

    冰城工业大学毕竟也是国防七子之一,那边出来的学生在参与项目的时候会少很多事情。

    但剩下的一个硕士名额,还是让他有些难以抉择。

    很多导师会更喜欢招收本校学生,不过常浩南倒是没有这方面的倾向。

    “那就……来面试一下吧……”

    常浩南从里面挑出了五份自己觉得最满意的档案交给柳晨晨,示意对方逐一回电,请对方来京航面试。

    如果有外地学生,那么可以报销路费和住宿费。

    (本章完)


  (https://www.xqianqian.cc/3252/3252312/1111036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