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崇祯的愤怒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帝在他的御书房中走来走去,不时叹息道:“虏兵这样深入畿辅,如入无人之境,怎么好啊!”
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道:“唉,这个卢象升,一点用处也没有,竟然任凭鞑子肆虐京畿,实在是太负朕的信任了!”
想了片刻,他提起朱笔下了一道谕旨,准备切责卢象升畏敌避战,劳师无功,将他兼的尚书之职降了一级到侍郎,并收回尚方剑。
这就是崇祯的性格,对卢象升的信任来得快,去的更快。一时半会见不到成效,马上不耐烦了,很想找一个人代替卢象升总督天下援兵。
崇祯刚写好谕旨,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拿着一个文件走了进来,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
崇祯害怕又有了不好的军情或灾荒,狐疑地问:“什么文书?”
“启奏皇爷,这是大学士刘宇亮的奏本。”王承恩回道。
“刘宇亮他有什么事?”
“他因虏骑深入,京畿糜烂,恳求万岁爷派他去督察诸镇援兵。”
崇祯正想着换掉卢象升,闻言大喜道:“什么?他要自请去督察诸镇援兵?”
“是,皇爷。”
“很好,我大明内阁也是有忠臣的。你快替我拟旨,派刘宇亮代替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
“卢象升呢?”王承恩怯怯地问。
“着他来京听勘!”
很快,王承恩就拿着崇祯口授的令刘宇亮替代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的诏书走了出去。
崇祯接着伏在御案上批阅奏章,过了许久,午膳都吃完了,也未见刘宇亮的回奏。
按照崇祯的想法,刘宇亮早饭后看见他的手诏,当天上午就应上疏谢恩,请求陛辞,迅速驰赴战场。
刘宇亮是个文臣,崇祯也不求他能够带兵冲锋陷阵,但愿他能够以首辅的威望去到军中,激励一下勤王大军的士气,诸将不再畏缩不前,各州、县不再遇见清兵就望风瓦解。
只要刘宇亮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了不起的功劳,够使他满意了。
在午饭前后,他两次向王承恩问:“刘宇亮还没有请求陛辞么?”
“回皇爷,还未见首辅请求陛辞。”王承恩小心翼翼回答道。
“古人‘君命不宿于家’,他怎么如此迟缓?”崇祯很不高兴道。
约摸到傍晚时分,刘宇亮的谢恩疏才送进宫来。但是这封疏叫崇祯大为失望。他在疏中除向皇上谢恩之外,求皇上派他去督察诸军,代皇上鼓励士气,催促诸帅作战,而不要使他接替卢象升总督诸军。
这时候,崇祯才恍然省悟,“督察诸军”和“总督诸军”是不同的。刘宇亮的原疏只是请求去督察诸军,而不是要总督诸军,只是因为他急于派人代替卢象升挽回局面,所以没有弄清,匆匆地下了手诏。
可是刘宇亮又想立功又害怕直接带兵作战的心思,也给他看透了。
“这些臣子,果然没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都是诸臣误朕啊!”崇祯内心忿怒道。
此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进来,向他启奏:“兵部尚书杨嗣昌请求召见。”
崇祯问:“他有什么紧急事情?”
王德化躬身回奏:“奴婢不知。可能是为大学士刘宇亮督师的事。”
“那宣他进来吧。”崇祯明白了,也准备听一听他的意见。
很快王德化就领着杨嗣昌进来了,行过常朝礼以后,崇祯问道:“先生有什么事情要奏?”
杨嗣昌说说:“臣为大学士刘宇亮督师的事求见陛下。”
“他的奏疏朕已经看过了,刘宇亮只想督察诸军,不想总督勤王兵马,先生的意见如何?”
“陛下一受到奏疏,就立即令首辅前往总督天下勤王兵马,可见对首辅取代卢象升督师之重视。
不过当前鞑子势大,卢象升虽然阻敌不利,但毕竟也是个知兵的,宇亮以首辅之尊,前往督察诸军,已足够显示皇上的重视,目前臣以为还不宜临战换帅。”杨嗣昌虽然对卢象升反对他的和虏之策有意见,但也明白如果让杨宇亮取代卢象升,只能使得形势更糟,于是小心劝说道。
崇祯闻言思考了一番后说道:“那就依卿所奏,前诏作罢,就派刘宇亮去督察诸军吧。”
“遵旨!”杨嗣昌叩头道。
崇祯又说:“目下虏骑深入,畿辅州县,望风瓦解,使朕忧心如焚。今首辅刘宇亮既愿代朕视察勤王之师,朕甚嘉慰。望他早日成行,不要迟延才是。先生请起!”
第二天一早,王承恩又拿着一份文书进来了。
“大伴,又有什么消息?”崇祯担忧道,生怕又传来什么噩耗。
“皇爷,这次是好事,卢象升奏报,陕北总督林峰带着他的振明军已经到北直隶勤王,连续与虏野战数场,斩首鞑子首级六百余级,说是已经勘验过,都是真虏,其中还有两名鞑子牛录额真。”王承恩高兴道。
“好,真乃大胜也。可惜是那个什么振明军所为,一支反贼军队都敢和鞑子野战,卢象升的天雄军却裹足不前,真是可恨。”没想到崇祯又记恨上卢象升了。
“皇爷,那是否要赏赐林峰?”王承恩问道。
“着兵部派员前去勘验首级,校验战功后再议封赏之事。此外,令卢象升尽快出兵退虏,不可再畏战避敌,林峰的叛军都能野战,朝廷养的军队难道就不行吗?”崇祯下令道,他的内心当然是不想赏赐一个叛军头目,只能先拖一拖了。
“遵旨,奴婢这就去拟诏。”王承恩领命而去。
下午时分,司礼监值房又送来了两份紧急塘报。
崇祯拿起来上边的一份塘报,见是从潼关来的,没有马上打开来。
前不久,洪承畴和孙传庭在潼关南原伏击了从陕西南下的李自成部,奏报取得了大胜,全歼李自成部,但没有尚未找到几个匪首的尸体。
孙传庭在报捷的奏疏中说李自成等看来已死于乱军之中,正在寻找尸首。他一直对这句话半信半疑,疑其未必然,但又愿其真能如此。
今天看到潼关有紧急塘报过来,崇祯不由地期待,也许是李自成和刘宗敏等“巨贼”的死尸已经找到了?
但是他的这个希望只在心上一闪就消逝了。如果是找到了“逆贼”的尸首,新任陕西巡抚和潼关道都会有急奏到京,司礼监甚至内阁的人早就过来报喜了,牵无声息送来的塘报,要么不重要,要么就是噩耗。
这么一想,崇祯的心头上登时笼罩了一层暗云,但又不得不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塘报。
塘报很简短,只有一句话:闯贼未死,已经逃入商洛山中,近日出来袭击了周边县城。
他一看,像一瓢冷水浇头,不禁浑身一颤,颓然靠在椅背上。
过了片刻,崇祯拿起来第二份塘报,见是从河南府来的,不看内容也知道报的什么事。
但是事已至此,他只好打开看了。站在他身旁的太监和宫女看见他的神色更加难看,眼睛里燃烧着怒火,鬓角有一条青筋轻轻跳动。
他们提心吊胆,屏息无声,踮着脚尖儿退了出去。不料他们刚刚退出,就听见哗啦一声,皇上把手中的茶杯摔碎。
于是他们赶快跑进来,环跪在崇祯面前,颤声说道:“请皇爷息怒!”
看到这个塘报,崇祯心里深恨孙传庭,恨得咬牙切齿,忽地从龙椅上跳起来,暴躁地在乾清宫绕柱狂走,似乎在发泄心中的郁闷之情。
过了好长一阵,他重回御案坐下,提起朱笔,打算下道手谕,将洪承畴严加责问,官降三级,将孙传庭逮捕进京,交刑部从重议罪。但又想了想,把笔放下了。
洪承畴和孙传庭已经率领五万勤王兵出了娘子关,正在前往京畿的路上。崇祯明白,如果在这时将洪承畴降级处分,将孙传庭逮京问罪,这一支勤王兵说不定就会瓦解。
况且,他想着大臣中威望高,经验多,将来能够替他坐镇辽东抵御清兵的只有洪承畴,他最好还是原谅他的小过,使他更知道感恩图报。
至于孙传庭,他已经决定不宽恕他,只是目前还不是时候。等到清兵退走之后,他再把孙传庭叫进京来,治他的罪。他重新把两份塘报拿起来看了看,心头上怒气消了一些,却感到无比的焦急和沉重。
他扔下塘报,靠在椅背上,仰视空中,自言自语地小声说:“唉,怎么办呢?原来闯贼并没有死,逃在商洛山中!他既然能够进袭潼关和灵宝县城,可见不是全军覆没。河南到处都是饥民。
这一股漏网匪首倘不迅速扑灭,他们又很快能够拉起几万、十几万的乱民军队,这几年辛苦剿贼的心血又要付诸东流了。”
想来想去,他叫一个太监去传谕兵部,檄催潼关道和总兵贺人龙火速出关“剿贼”,务必在商洛山中将李自成残匪剿灭,万不可让他们再跑出来裹挟饥民发展起来。
这个太监刚走,秉笔太监王承恩拿着一封奏疏进来,恭恭敬敬地放在御案上边。
“谁的奏本?”崇祯问。
“是高起潜的。”
“他有什么事儿?”
“高监军奏卢象升拥兵避战,坐视虏骑深入,京畿糜烂。”
崇祯把眼睛一瞪,拿起来高起潜的奏疏略略一看,便明白了全部内容,恨恨地骂道:“卢象升!你真是该死!”
王承恩明晓得高起潜的话多不可靠,明明拥兵避战的是他,却弹劾起了卢象升,但他知道崇祯帝心里信任的是杨嗣昌和高起潜,他帮卢象升说话必然会令皇上不高兴,只能紧逼嘴巴,不敢吐露一字。
(https://www.xqianqian.cc/3252/3252307/1111090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