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 第2402章 敲定

第2402章 敲定


第2402章  敲定

        清景殿。

        宴会结束后,李杰单独将寇准留了下来,并且将他邀请至清景殿交流。

        “寇老,遥想当年,我便是在此受领了册府元龟,一转眼,四年过去,却是物是人非。”

        也许是上了年纪,看到官家那稍显稚嫩的面庞,以及现场一如往昔的布置,寇准心中顿时涌出一股伤感的情绪。

        物是人非事事休。

        “老臣依稀记得,那时的官家,还只有这么高。”

        说着,寇准伸手比划了一下高度。

        “一晃眼,现在也已长大成人矣。”

        此句一语双关,既说明李杰的身高如成人一般,又隐晦的表达李杰现在的行事作风俨然不似孩童。

        言罢,寇准拿起桌上的酒樽,轻饮了一口。

        “寇老,酒水虽好,也不要贪杯哦。”

        李杰一边说着,一边向一旁的刘茂勤招了招手,只见刘茂勤从怀中掏出一封手书。

        接过手书,李杰将其摊开。

        “离行前,寇家郎君特地交给茂勤的。”

        寇准见状哈哈一笑:“寇随哪懂杯中之乐。”

        “茂勤,明日去一趟翰林院,令蓝掌院遣几位御医去一趟寇府。”

        李杰本人便是医道大家,虽然没有亲自把脉诊断,但仅凭‘望’之一项,他也看出了寇准身体中的隐患。

        喝酒最是伤身,寇准年事已高,又常年豪饮,身体不出问题才怪。

        好在寇准平时保养的还不错,问题应该不大,如果能够得到妥善医治,再活上个五六年,估计不是问题。

        “是。”

        刘茂勤连忙应声称是。

        听到这话,寇准努了努嘴,想要说点什么,最后却又把话咽了回去,官家毕竟是一片好心,没必要僵着。

        接下来,李杰又和寇准闲聊了一会洛阳的近况,聊着聊着便聊到了应天书院的神童张方平。

        “寇老少年时亦有神童之称,七岁便做了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即便放眼百年,此诗亦是有名的佳作。”

        “不过是年少时期的拙作,当不起官家如此盛赞。”

        寇准微微一笑,竟然难得的谦虚起来。

        “正如官家所言,诗词不过是小道,尤其是科举中的诗词,皆是些堆砌之文,于国无益,于人亦无益。”

        一般而言,科举中的诗词多是以歌功颂德为主,似盛德、昭圣之类的字眼,重复度极高。

        除了此类应举诗,剩下的要么是‘劝学’,要么是歌颂‘科举制度’。

        总而言之,科举中的诗词是有明确规定的,极少有人在科举中以诗言志。

        毕竟,这么做的风险太大。

        其实,如今士林中已经有人呼吁改变这一风向,但奈何这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仍旧拥护辞赋取士。

        自唐以来,数百年间,科举都是这样。

        唐宋为何涌现出大量的诗人,词人?

        难道是后辈之人不如前辈?

        并非如此。

        究其原因,只是社会风气而已,以辞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注定了读书人着重研究辞赋。

        而到了明清,诗人、词人变少,也跟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

        明清时期的科举主要以八股取士,研究诗词,除了传播文名,还有什么用?

        人,都是很现实的,尤其是寄希望于科举改变命运的读书人。

        诗词既然没用,那便放下,专攻经义。

        “朕深有感会。”

        李杰故作一叹:“翻阅历年的进士集,其中的诗词,文辞自不必多言,但其中的内容,却极少有关乎时政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好句!”

        当李杰念出辛弃疾的名作时,寇准忍不住击节称叹。

        “此句道尽了那些无病呻吟之文,当以酒相贺。”

        话音刚落,一杯酒已然下肚,寇准似乎觉得不太过瘾,直接将手伸向了一旁的酒壶。

        顿!

        顿!

        顿!

        一口气干掉半壶酒,寇准方才拿起桌上的绢帛,擦了擦粘在胡子上的酒渍。

        “官家之心意,老臣已知。”

        “此事交由老臣去办,定然给官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说到这里,寇准语气倏地一顿,眼角露出一抹促狭之意。

        “不过,老臣却需提一项条件。”

        “请言。”

        寇准呵呵一笑,指着桌上的酒壶。

        “老臣现在有一个毛病,没有酒,干什么都没劲。”

        “这酒,必须备足。”

        李杰微微点头,看了刘茂勤一眼。

        “记下,此事交由光禄寺卿去办。”

        光禄寺专掌祠祀用酒、果蔬、炭薪以及百官朝会膳食等事,其中酿酒更是光禄寺的主要职能。

        北宋一朝宫廷用酒,大多由光禄寺所酿造。

        光禄寺所造之酒,亦有‘国酒’之名,地位堪比后世的茅台。

        因为是供应皇室,光禄寺‘内酒坊’的酿酒原料、工匠,皆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所以,光禄寺所酿之酒,质量远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即便是白矾楼,宣城楼,八仙楼,仁和楼之类的知名酒楼,也是比不过‘国酒’的。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光禄寺所酿之酒,品质确实够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不敢。

        虽然曲院(卖酒曲)是隶属于司农寺的机构,但光禄寺仍旧是诸多酒店的上级机构之一。

        另外,光禄寺所酿之酒,一般只有在宫廷宴会上饮到,当然,天子偶尔也会赏赐朝臣。

        但那只是恩赏,并不常有。

        故此,对于寇准这样的爱酒之人,‘国酒’也是不常喝到的。

        寇准抱拳道:“谢官家慷慨!”

        “寇老为国取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所求不过是区区御酒,何足道哉?”

        说着,李杰端起桌上备用的酒樽。

        “寇老,满饮此杯!”

        ……

        ……

        ……

        丁府。

        刚刚回到府中的丁谓,立马就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刘德妙失踪了!

        负责护送丁吉倒是没有死,也没有失踪,当相府的人赶到现场时,只是发现丁吉被人打晕,随手丢在了路旁。

        幸好事发位置是官道附近,没有太多野狗,不然的话,丁吉估计也等不到救援人员抵达现场。


  (https://www.xqianqian.cc/3/3944/11768173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