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0.第3379章 两位访客
第3379章 两位访客
第32章两位访客
7月中旬。
一对年轻大学生坐着长途汽车,从杭城赶到了乌义县。
随着乌义县小商品市场越来越有名,开往乌义县的班车越来越多,每次开过来时,车上的货架、底下的货仓基本是空的。
回去?
塞不下,根本塞不下。
填得满满当当。
每一次发车,抢货仓就跟打仗似的,因为这事,还闹出不小的动静。
经常有人斗殴。
没办法。
货架那就是钱呐。
不是什么人都能跟王旦一样,随便调到车皮,还是火车皮。
那是普通人能沾的吗?
“好热闹。”
看到车站熙熙攘攘的人流,马赟稍微有点感慨。
以前,他没来过乌义。
在小商品市场成立之前,他甚至没怎么注意这地方,即便知道了,他觉得一个县城也不会多繁华。
但现实却跟他想的不一样。
别的不说,乌义县的车站就修的很大。
车站停车场,至少能停下上百辆车,几乎每隔几分钟,或有一辆车到站,或有一辆车发车。
热闹的不像一个县城。
比杭城那边,也不差多少。
“是啊,这边发展的好快。”
秦湘竹也很惊讶,她上一次过来还是两年前,那会,她刚刚考上大学,过来感谢陈老师。
上次的车站,还不是这样。
也不是这里。
他们今天到的地方是新车站,一天能发300多班车,平均4分钟一班车。
连晚上,都有班车。
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一连串的产业。
货运公司、住宿、餐饮等等,全部都火了起来,虽然这些大部分都是国营。
但国营也得有人才行。
人不够用。
那就招。
如果黄玲玲是现在毕业,根本不用待业,像他们这种国营厂子弟,可以优先入职。
如今,乌义县这边的就业岗位能招的,基本全招了。
每年还能额外接纳一些分配来的中专生、大专生、大学生。
不愁没有工作。
然而,不少乌义县本地人却不想进厂。
进厂挣得那点钱够干啥?
全是死工资。
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下海’,当个体户。
没别的原因。
因为个体户,他挣钱啊!
只要兜里有钱,管他稳不稳定,个体户一年挣的钱,抵得上厂里上班十年八年。
就这,还用考虑稳不稳定吗?
干个四五年,能顶的上厂里上班一辈子。
第一批在乌义小商品市场开摊的人,基本上都发了。
年入过万,那都是基本操作。
挣的多一点,年入十万,也不是不可能。
这就叫乌义速度!
黄玲玲和骆玉珠挣得虽然没有十万那么多,但一人一年挣个三四万,那还不是问题。
自从黄玲玲每个月给家里两百块钱补贴,她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
给她说亲的人,都快排到马路上了。
不多时。
秦湘竹领着马赟来到了一间小院前,看着紧闭的大门,她上前敲了敲门。
笃!
笃!
“谁啊?”
少顷,门内传来了一道女声。
听到这声音,秦湘竹有点意外,陈老师这边怎么还有女的?
难道陈老师已经结婚了?
很快。
院门从内打开,穿着碎花裙的骆玉珠出现在两人面前。
“你是?”
看到门外的两人,骆玉珠例行问了一声。
她倒没有多少意外,江河大哥认识的人多,经常有人上门拜访。
去年,她还见过一个疯狂的女青年。
好家伙。
赖在这里不走,说什么都要嫁给江河哥,那股疯狂劲,骆玉珠其实有点羡慕。
她就做不出来。
她只能偶尔过来给江河哥打扫打扫屋子什么的。
再多?
她不好意思。
或者说,她有点自卑。
“您好,我来找陈老师,您是师母吗?”
“不是,不是。”
骆玉珠连连摆手:“你是来找江河的吧,你们先进来吧,他中午在县委那边开会,估计下午才会回来。”
接着。
两人踏入了小院。
院子并不大,大概三四十平方左右,院子左边栽着一颗桂花树,树下放着一个石桌以及几个石凳。
右边是水井和葡萄架。
中间挖了两块花坛,里面种了一些不知名的野花。
其实,那不是野花,只是马赟不认识而已。
一进入小院,他就生出一种感觉。
这里好雅致。
像是一个隐士居住的地方。
跟他预想中的差不多。
不,应该要更好一点,因为它还有生活气息。
哪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有了几分生活气息,不仅不是破坏,反而凭空多了几分亲切感。
“来,先喝点水。”
片刻后,骆玉珠从屋内取出一套茶具,而后,熟练地给他们两个泡了一壶龙井。
闻到那缕茶香,马赟顿时一惊。
这茶?
身为杭城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龙井。
他父亲是曲艺界的元老,偶尔他也能跟着混上一点好茶喝喝,但像这样极品的龙井,他只喝过两次。
他爸宝贝的不得了。
然而,在这里,这种等级的茶叶仅仅只是待客的茶?
看骆玉珠熟稔的样子,不可能不懂茶。
既然懂茶,就能区分出好坏,给两个登门拜访的学生用这么好的茶叶。
说实话,马赟的内心遭到了暴击。
自己求而不得的东西,别人却俯首可拾。
差距啊。
不过,他也清楚,以陈江河的名气,有这种地位,不是特别让人震惊。
虽然陈江河人在乌义,但他的名字在杭城那边却很有名。
上面的人都知道这号人物。
大多数人都是以佩服为主。
淡泊名利,有古之隐士风范。
这一次两人一块来乌义县,最初就是马赟撺掇的,他对这位大佬,很好奇。
当然。
他也有一点点功利心。
他有不少疑惑,想向这位大佬请教请教。
时代的浪潮,扑面而来。
对于这个时代,他有点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做些什么,是按照家里的意思,按部就班?
还是依照自己的心思,搏一搏。
看看能否站在时代的潮头之上。
等拜访完陈江河,他还准备去陈家村看看。
那里有着太多的传说。
尤其是在浙省学子群体中,陈家村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段传奇!
(本章完)
(https://www.xqianqian.cc/3/3944/114562713.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