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乌龙般的弹劾
说到世家,现在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五姓七家系的官员,平时基本都不主动跳出来说话了,他们只是根据事情,默默的站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绝不出头。
从王圭被罢免了侍中之位后,五姓七家系根本没有一个堂部主官级别的人物在朝堂上当政,他们居然也甘于接受这种现状。
反而是那些二三流世家背景的人,现在在朝堂上比较活跃,各部的侍郎,郎中等关键的位置,基本都是被他们这些人把持,像农部这样的衙门也不例外。
出自京兆韦氏的韦挺,是农部在京当值的最高级别官员,孙享福这个尚书,基本上是个只管技术的甩手掌柜,农部的另一位主要领导李公淹,则是全国各地的快跑断了腿,他要推进农部的组织构架在全国州县铺开,以及落实各个地方有关农业的项目。
这就给了许多人一种五姓七家淡出朝堂,潜心发展,二三流世家背景的官员,占据朝堂的假象。
当然,要是有人出来弹劾太子少师,农部尚书孙正明,这种级别的高官,大家还是会觉得觉得意外的,不过,更多的可能是欣喜。
因为孙享福本人,以及他的关系户,都是那些功劳多到烧手,皇帝都头疼怎么封赏他们的顶尖勋贵团体。
而这由于这些人占据了最高的位置,低一层次的官员,就总想要掀翻他们,他们若是不走,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就无法上位,可没有人愿意做千年老二,一直看别人脸色行事。
韦挺作为孙享福在长安的代言人,对于一些该了解的情报,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他并没有打算阻止某些人跳出来。
“臣弹劾山南道大总管孙正明,施政不当,将山南道地区数个受水灾较严重的州县的粮食,全部抽调一空,致使当地流民成灾,州治,县治败坏,请陛下明察。”
现在的朝堂上,除了有极不正确的政治事件,一般是不会有官员喊出‘弹劾’两个字的,这两个字自法部成立以后,在朝堂上的意思,就是‘指责’,一般来说,不是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是不能随便‘指责’的,因为,没有经过法部批复,刑部取证调查,而无中生有的指责别人,尤其是上官,是要受到惩罚的,轻则降级罚俸,重则直接罢免。
孙享福在山南道的所做所为,在武士彟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就心知肚明,所以,突然听到这个弹劾的时候,李世民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想到了此前韦挺找自己所奏之事。
看弹劾的人好像早有准备的样子,同样也早有准备的李世民倒是想看看他们玩的什么花样,开口向那出班弹劾的法部郎中蔡济道,“你越级弹劾,可有明证?”
“回禀陛下,臣这里有当地各州县的法官,以及乡绅族老委托递交上来的陈情书,陛下一观便知。”
很快,蔡济手上的一本折子,便交到了内侍手中,其实,这种不通过中书,直接在议政的大殿上给皇帝上折子的举动,是有些不合规矩的,但法部官员有在朝班直接奏事汇报工作的特权,只是,要使用这个特权的时候,属下一般会跟堂部的主官打个招呼。
看魏征一脸懵逼的样子,李世民就知道,这蔡济应该是没有跟他打过招呼,现在魏征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调研周边少数民族,和新纳入大唐管辖的疆域的风土人情,制定相应的法律,忙的是不可开交,可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就大唐内部政治上面的事情发言了。
奏章上所列举的内容十分详尽,各州,各县,被孙享福调走了多少粮食,价值几何,因为水灾,没有粮食赈济,有多少当地百姓变成了流民,在灾后没能回到当地居住,生产。致使各州县有多少土地因为没有人力耕种,而空置,会给当地财税造成多大损失等等,一条条写的十分清楚,或许在一些无法具体计算数字的方面有些夸张,但说到的问题,差不多也是确实存在的,奏折上有数百当地乡绅族老的签字作证。
李世民看完之后,照例将这封奏折交给房玄龄等人传阅,片刻之后,他态度不是很明确的向大臣们问道,“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听到‘处置’这个词的时候,蔡济面色一喜,他是受家族指使,才壮着胆子,上这封奏折的,因为,族内再三向他担保,这封奏折上面的事情,都属实,他上奏之后,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现在看来,李世民是相信了奏折上所说的一切,毕竟,上面写的东西,都是经的起推敲的。
然之后,户部尚书长孙无忌率先出班了,奏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全面彻查。”
农部右侍郎韦挺紧跟着出班奏道,“臣附议······”
“臣等也附议······”
“咦,情况有点超乎想象的顺利啊!”
蔡济十分意外的看着满朝诸公对自己的奏章表示赞同,顿时感觉有些飘飘然,正待上前添油加醋的说几句呢!却见高坐龙椅之上的李世民指向自己道,“为祸地方之人要查,似这等只顾自家利益,尸位其上之人,也要惩治,来人,去了他的冠冕朝服,收押刑部,取证定罪。”
“什么情况这是?”
蔡济还在懵逼状态中,就见有站殿的侍卫向自己走来,不是说要彻查么?怎么,反过来要抓我这个上奏之人?
“陛下,臣不过是直言上奏,代地方官员氏族向陛下陈情,何罪之有?您为何无故罢免臣的官职,还要下狱?臣不服。”
“不服?”
“那朕就让你服,长孙尚书,韦侍郎,怎么让他心服口服,就看你们的了。”
李世民说罢,长孙无忌与韦挺对视一眼,意思是你先来说,还是我先来说,最终,由于官阶差距,韦挺请长孙无忌先说。
便见他看向已经被侍卫除去冠冕袍服,按压着跪在地上的蔡济道,“蔡郎中是吧!我户部有一个疑问,你的奏章中所说的蔡,黄,邓,郢,复等沿长江受灾的几州,都是土地肥沃,田地数量超过百万亩,人口数量超过十几万的中州,可为何,他们过往不论是灾年,还是丰年,所创造出来的税收,皆不足万贯,比之山南道其它许多下州都还不如呢?”
“呃,这······”
“老夫就在这朝堂之上,等着你编,看看你能编出什么理由来。”看到跪在地上的蔡璨眼珠子乱转,长孙无忌鄙视的看了他一眼道。
这个,还真不好编,人多,地多,土地肥沃,在大唐的新的税制逐渐的落实之后,你一个中州的财税,会比不过下州,这就有点太说不过去了,毕竟,各方面来说,中州和下州的规模,都是有着一两倍,甚至更多的差距。
看到闷着不吭声的蔡济,李世民气极,便又给了一个眼神韦挺。
收到李世民眼神指示的韦挺也走到蔡济的面前道,“你编不出来吧!那就由我给你举个例子,就拿蔡州来说吧!
掌管常平仓的司农官,在去年秋收之后,以五十文一石大米的价格,四十文一石谷子的价格,强收治下百姓手中的粮食入常平仓,而常平仓入库的账簿上的价格,居然是每石米一百六十文,谷一百四十文,比长安的市价,都高出好几成。
仅此一条,蔡州常平仓的司农官,就能从蔡州的财税中白白拿走超过二十万贯的钱财。
一个中州,全年的财税,总共才多少?
不过二三十万贯而已。
光是这一笔买卖,就能将全年的财税用掉七八成了,加上其它,能有结余才怪。
这么大额度的交易,是谁审批的?这么多的钱财,是怎么从司财官那边流出来的?不用我说,你应该也知道。朝廷的诸公,和陛下,可都不是傻子。
你们若只是贪污,也就罢了,朝廷之前在四边都有战事,需要内部稳定,可以暂时不处理你们。
可偏偏你们在贪污之后,还要剥削压榨百姓,蔡州的常平仓的粮食,在每年发水灾的时候,会全部被蔡氏的人以借贷的名义取走,按照朝廷的规定,常平仓的粮食,在发生灾害,百姓急需之时,是免息借贷的。
你们把所有的粮食免息借贷出来,让真正有需求的百姓,无粮可借,只能高价找你们买,或者高利找你们借贷,逼的他们没有活路走。
你说,那些百姓们,在有出路的情况下,还会留在当地,被你们继续剥削吗?”
韦挺在朝堂将这些地方豪强的运作手段讲出来,顿时便叫一些人的脸色阴晴不定,那跪在地上的蔡济,也是听的面如死灰,这个脓包既然被当堂挑破了,那么皇帝,断然没有继续放任的理由。
果然,在韦挺说完之后,李世民发话了,道,“朕,其实并不反对天下的臣民百姓想办法获取更多的利益,因为朕希望看到每个人都丰衣足食,过的更好。
然而,君子爱财,需取之有道,像孙卿,冯卿,长孙卿,等,能够推动一些项目,在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同时,为国家,为百姓,也谋取利益,朕甚至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然而,似你等这样为谋利益,不择手段,坑害百姓之人,朕却是绝不容许的,因为,你们这是在挖大唐的根基。
朕知道,在这个朝堂之上,还有很多的官员背后的家族,在用类似的手段,坑害当地的百姓,诸如长孙卿和韦卿所言,朕不是看不出端倪,只是因为此前外部不稳,朕选择暂时不做处置。
然而,如今天下已定,能动摇朕的万里江山的,已经不是周边蛮夷,而是国内的这些蛀虫,朕希望你们以此事为界,及时的改正错误,为时未晚。
能够谋取利益的方式有很多种,害民之举,绝不可为,从今往后,敢于阻碍大唐的发展和稳定之人,朕决不轻饶,望诸卿慎之。”
(https://www.xqianqian.cc/2638/2638711/41834875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