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 > 第136章 文明

第136章 文明


第136章文明

乔治知道米哈伊尔是如何从清帝国“雇佣”工人的,用坑蒙拐骗来描述并不过分。

把人骗来只是第一步,如果让人心甘情愿留下来是更重要的问题,这方面米哈伊尔做的还不错。

1884年的清帝国,不说饿殍遍野,也能用民不聊生来形容。

清帝国的土地兼并比俄罗斯更严重。

俄罗斯平民无路可走,最起码还能移民西伯利亚开荒。

清帝国的华人才是真的无路可走,白毛女的故事也真不是艺术加工,背井离乡来到海参崴工作,至少可以活下去,不被饿死,这对于很多华人来说,已经是极大的幸运了。

海参崴冬季天寒地冻,夏天还是很舒服的,不冷不热。

米哈伊尔敞开库房,允许华工用赚来的钱买东西带回去。

被米哈伊尔深恶痛绝的鱼干,成为最受欢迎的海参崴特产,一个戈比一公斤,和清帝国的米价差不多。

(这里的米价,以清国京城为准,清国地域辽阔,各地米价并不一样,京城米价23文一斤,这个价格从1870年一直维持到八国联军侵华,整整30年没变过)

鱼肯定比大米有营养,这一年来所有华工都深有体会。

几乎所有华工在离开海参崴的时候,都会购买几十,乃至上百公斤鱼干带回家乡。

为了吸引华工移民海参崴,米哈伊尔也花了不少力气。

海参崴华工,每天的薪水只有10戈比。

如果选择加入俄罗斯国籍,薪水就可以增加到20戈比。

如果拥有其他技术,比如木工、瓦工、会做饭、或者会剃头,薪水都会相应提高。

如果拥有特殊技术,比如懂医术,能教书,薪水会更高,达到每天50戈比。

卢布的购买力,和大洋差不多。

1880年前后,清国一个翰林,去中堂尚书家当家庭教师,每个月的收费不超过8两银子,大概折合11卢布。

已知比伯利亚的土地赎买价格,是3卢布15亩。

这意味着海参崴的医生,每个月的收入,至少可以在西伯利亚购买75亩土地。

海参崴也卖地,价格却不是3卢布15亩,而是30卢布一亩。

这个价格贵了点,但如果买地的目的并不是耕种,而是建宅,那就很合算了。

遗憾的是,米哈伊尔纵然给出这么高的薪水,却连一个医生和教师都雇不到。

相对于穷苦大众来说,医生和教师,在清帝国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至少生活还能维持,自然不用背井离乡。

这也不急,等庚子年之后,一切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正的悲剧拉开大幕。

乔治在海参崴,度过了重生以来最温暖的一个星期。

叶卡捷琳娜恨不得将乔治这三年缺失的爱,在这一个星期内统统补偿给乔治。

叶卡捷琳娜亲手为乔治做早餐,帮乔治准备洗漱用品,为乔治整理衣物,叶卡捷琳娜甚至相为乔治洗衣服,被乔治坚决阻止。

您就别糟蹋您那人参珍珠霜泡过的手了。

真泡过。

外面人参珍珠霜论克卖。

叶卡捷琳娜不仅用人参珍珠霜泡过手,甚至用人参珍珠霜泡过澡。

乔治在知道这件事之后,很想问问叶卡捷琳娜,您泡过澡之后的那些人参珍珠霜,是怎么处理的?

乔治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相信叶卡捷林娜也不至于重新装瓶出售。

钱不钱的无所谓,这玩意儿的成本真的没多贵。

海参崴盛产各种皮草,叶卡捷琳娜亲手为乔治缝制了一件黑色的貂皮披风。

披风很漂亮,手艺虽然不怎么样,乔治还是从落雪后,每天都穿在身上。

西伯利亚的冬季是残酷的,大多数时间人们足不出户,躲在温暖的房子里。

海参崴的庄园里,到处堆满了取暖需要的木柴。

煤炭能卖钱,不能用来取暖,米哈伊尔正在进化成葛朗台。

乔治前往农庄视察,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大牲口和家禽家畜的牲口棚也通了暖气,确保顺利越冬。

几乎所有华裔雇工,都在冬天来临之前选择离开海参崴返回家乡,乔治吩咐米哈伊尔不要阻拦,并且叮嘱米哈伊尔要和德国人搞好关系,确保华工能把他们赚的钱,和买的东西,安全带回家乡。

虽然乔治尽可能为华工提供保障,去年还是有近百名华工,在海参崴因为疾病,或者是意外死亡。

这部分米哈伊尔支付了足够的抚恤金,派专人带上礼物,在华工代表的陪同下,按照华工留的地址,送到华工家乡,亲手交到华工家属的手里。

仅仅这一个举动,就为海参崴带来了1000名工人,他们都和米哈伊尔签订了时限为五年的正规劳务合同,其中一位叫刘四的年轻人,成为第一个加入俄罗斯籍的清国华工。

刘四今年29岁,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在刘四家乡,刘四是出了名的流浪汉,居无定所。

这样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人愿意嫁给他。

今年八月,刘四来到海参崴。

九月初发薪水的时候,虽然刘四的工作时间还没有达到一个月,刘四还是得到了一个月的足额薪水,整整3个卢布。

刘四拿着钱去西伯利亚舰队总部旁边的娱乐街买了一瓶酒,把自己灌到酩酊大醉,躺在街上痛痛快快哭了一场,醒来之后就剪了辫子,加入俄罗斯国籍。

海参崴的四个庄园,分别以“福、禄、寿、喜”命名。

刘四住在喜庄,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米哈伊尔安排刘四担任喜庄的管事,并且给刘四安排了一个日本老婆,刘四感激涕零,差点认米哈伊尔为义父。

刘四的日本老婆还是挺不错的,只有18岁,娇娇弱弱的样子,让人一看就心生怜悯。

“花子是艺伎,我从长崎花钱买的,一次买了很多,用来招待西伯利亚舰队的将军。”米哈伊尔用法语向乔治解释,刘四正在努力学习俄语,法语完全听不懂。

乔治知道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是这么来的。

这么看起来,日本底层民众的生活也艰难,难怪小日本那么爱冒险。

日本发动清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都是在冒险,任何一次失败,都会给日本带来灭顶之灾。

幸运的是,日本两次都赢了。

这也让日本在冒险的道路上彻底失控,直到二战彻底失败。

清帝国每逢灾年,同样有很多人卖儿卖女,易子而食。

乔治宁愿花钱去清帝国买人,都不去日本买艺伎。

“为什么不去找找清国的传教士呢?”乔治鬼主意多,传教士在清国的风评,总比人贩子好很多。

《马可·波罗游记》首次神秘的东方帝国介绍给欧洲,引发轰动。

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远东传教,他干的最重要的是却是翻译。

而且不是将西方的著作翻译到东方,而是将东方的著作翻译到西方。

利玛窦抵达明帝国的时间,和欧洲启蒙运动的时间差不多。

剑桥大学出版社在2004年出版的《西方文明的东方起源》一书中坦诚:在18世纪,没有一个欧洲人认为欧洲文明是其自身创造出来的——英国工业化,只是更早的东方原创发明与向外传播的最后阶段。

18世纪的欧洲,甚至连“文明”这个词都没有。

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剑桥大学说的。

“找传教士干什么?他们是清帝国最苦逼的一群人。”米哈伊尔哈哈大笑,在清国传教就是笑话。

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在东方忙活了几百年,发展的信徒没几个,鸡蛋倒是发出去不少。

为了将华人吸引到教堂,传教士就给来教堂参加宗教活动的人发鸡蛋。

最初是华人拿到鸡蛋转身就走。

于是传教士就将发鸡蛋的时间,改为宗教活动结束后再发。

在斗智斗勇这件事上,华人从不输人。

于是华人就算着时间,掐着点等快要发鸡蛋的时候再去教堂。

传教士传教不行,但是要让他们帮忙在灾年买人,他们效率还是很高的。

只要支付报酬。

这同样也是积德行善。

“我在清国找到了一些玻璃工人,他们的技术很高超,可以制作望远镜。”米哈伊尔若有所思,对于乔治来说,清帝国是一个更待开发的巨大宝藏。

欧洲的玻璃技术起源于威尼斯人。

威尼斯人的玻璃技术是哪来的?

总不能是凭空掉下来的吧。

这个问题偏题了,这里不做讨论,避免引战。

乔治对这个信息还是很感兴趣的。

乔治的玻璃厂,需要大量有经验的熟练工人。

玻璃厂不仅要生产墨镜,还要生产各种仪器,望远镜的市场同样重要,军用望远镜这一块的需求量很大。

“太棒了,把他们弄过来,不管用什么方式。”乔治第一次对清国文化产生浓重兴趣。

21世纪的东方文化,经过上百年的涂炭,已经支离破碎,早已不是历史上的真实面目。

18世纪之前的欧洲,连文明的概念都没有,怎么一下子就突然启蒙运动了?

西方历史上那么多所谓的伟大哲学家,他们难道就没有对欧洲的状况进行过思考吗?

乔治不是翻案,只是希望了解真实的历史。


  (https://www.xqianqian.cc/2275/2275114/1111100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