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对现实

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对现实


  自从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在侵占东北后。为了更好的奴役东北人民,培养更多的走狗分子为他们效力,并在思想上加强对所谓满人的控制。将东北原有的教育按照日本的教育体系,全部打乱进行了大量的改造。

  在伪满的教育体系之下,压根就没有初中这一说。小学实行四、二制,前四年称之为小学,后两年称之为国民优级学校。至于中学原有的三三制,则干脆取消,统一改为四年制的国民高等学校。

  关内的初中学历,在伪满就是国高毕业生。而一个县,一年的国高毕业生满打满算也就一百多人。这还是在人口数量较多的南满,而在人口相对稀少的北满还没有这么多的人。一个县一年所谓的国高毕业生,充其量有个百八十人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这些毕业生中,又有一部分要选拔去江北留学,一部分要升入军区理工大学和军区医学院学习。剩下的人航空兵选拔飞行员,又分走相当一部分。军区刚刚完成组建的步兵学校、装甲兵学校以及炮兵学校,也要招收一部分。

  再剩下的人之中,还要选拔一部分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或是补充到各地担任老师以弥补实行普遍义务教育制后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不足。还有一部分因为家庭或是政治上的原因,根本就无法使用。这么一平均分配下来,根据地内的原伪满国高几乎没有剩余的人。

  在他熊大缜好家伙,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是一千人。还专门指出要相当于关内初中毕业的国高生,这让自己上哪儿去给他弄去。除非将除了继续升学和入伍的以外,至少根据地内一半县的国高毕业生一个不分,才能满足他的狮子大张嘴。

  杨震也知道,随着大批美国新式机器设备的抵达,面临一个爆发性增长的军工行业,需要更多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工人。但在各部门都要人的眼下,却实实在在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的人来。

  只是让杨震有些好奇的是,这件事情熊大缜不应该是找自己,而是身为东北局第一书记的总指挥、东北工委的李延禄或是军区代理政委李延平去?非军事人员的分配,这种事情不是自己管的?这个小子怎么想起找自己来了。

  也许是看出来杨震心中的疑惑,熊大缜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道:“一号,政委那里我去了很多次,但政委总是强调要先保证各个军事学校的招生和部队优先招收。而总指挥那里,则跟我说要保证尽可能多的升学率,所以今年最多也只能给我二百到三百人。”

  “明年倒是能多分一些,可到了明年黄花菜都凉了。要不就建议我降低一下标准,招收一批往年的伪满优级学校毕业生。这哪儿行?伪满的这个所谓优级学校的毕业生,不过相当于关内高小毕业生。连基本的几何都不会的文化水平,压根就不够。”

  “我今天来,就是在东北局开会的时候,听总指挥说您今天回来,跑到您这里撞木钟来了。一号,您也知道这军工厂要扩建,总不能找来一帮连字都不认识,连米和分米都分不清的文盲,或是连直角、钝角是什么都不明白的小学毕业生去当技术工人吧。”

  看着面带一副倔强表情的熊大缜,杨震不禁一阵阵的头疼,他总算明白这个要不是自己出手,恐怕现在骨头都快烂没了的家伙在冀中是怎么倒霉的了。除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之外,恐怕这副倔强脾气和书呆子气也是重要原因。

  这个家伙工作能力的确强,这一点上谁也挑不出来。但这个臭脾气也是相当的让人头疼。整个军区,要说能让这个家伙服气的,恐怕除了自己也就没有别人了。就算是身为东北局第一书记的总指挥和代理政委的李延平,这个家伙脾气上来该顶撞一样的顶撞。

  更好笑的是,这个家伙对自己服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将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领导。而是因为自己设计出的那些优秀武器,还有搞出了盘尼西林。要不是这个原因,恐怕这个家伙恐怕一样照顶不误。

  好在有两个总算能够管住这个家伙的人,即将抵达。有了这两个人,这个家伙恐怕就摆不出总是天老大、地老二、自己老三,他排老四的架子。只要他认准了的事情,就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臭脾气,也能改改了。杨震也不用担心这个眼睛长在脑袋顶上的家伙,再到处去得罪人了。

  不过有人能够管住他是以后的事情,现在该解决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仔细琢磨了一下,杨震道:“老熊,根据地内的教育情况,你也应该清楚。在眼下方方面面都伸手要人的情况之下,一下子给你调拨一千人,实在拿不出来。总指挥那里先给你调剂二三百人,已经是尽最大努力了。”

  “你看这样可不可以。总指挥那里给你多少人,你先接收着。剩下的,暂时用优级学校毕业生代替。根据地内的国高毕业生虽然不多,但优级学校毕业生的数量还不是不少的。我想这些人经过短期培训,完全可以胜任技术工人工作的。至于其他的等关内调拨过来的人员抵达后,我再给你五百个人。”

  说到这里,杨震看了看听完自己这番话后,有些着急的熊大缜道:“老熊,没有办法。底子太薄,我们这已经是尽最大的努力了。在我们这个充满了文盲和半文盲的国家里面,国民受教育的程度你应该清楚。”

  “上学,对于这个国家的大部分还勉强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来说,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尤其是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内,负担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家庭还是相当重的。国内的教育资源,现在又主要集中在城镇。在很多地方,高小毕业生就是知识分子了。”

  “而在伪满,日军为了实行奴化教育,推行其愚民政策,又变相以学费的限制了学生的人数。你让东北局和军区在目前的情况之下,一下子给你拿出一千名国高毕业生,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没有办法,底子实在是太薄了。”

  “再说,培养我们自己的技术工人为什么非要国高毕业生?我看优级学校的毕业生,在经过短期的技术培训后完全可以胜任吗。人才的培养,不一定非要从学校里面出来。我们自己可以举办部分短期的技术学校,对那些人实行技术培训。”

  “军区早在军工厂组建的时候,就想尽一切办法给你调集了不少的教师。组建了各种技术夜校和扫盲班,专门培养技术工人。结果,你也是看到的。还是很有效果的,不是吗。我想不管招收进来工人的学历怎么样,只要我们用心去培养,我想总归还是有效果的。”

  “先天上的不足,后天虽说不见得能够全部补足。但只要我们想办法去努力,去改变,还是能取得进步的。老熊,人不能活在理想之中,要面对现实。然后针对其中的不足,而逐渐的去改进。而不是一味的高标准、高要求,那样只能适得其反。”

  “说实在的一千名国高毕业生,要是放在全国的角度上,你的这个要求并不高。甚至在关内的某些省份,都不足为过。但对于眼下根据地的情况来说,就是强人所难了。整个根据地的总人口有多少,每年国高毕业生又有多少,这很容易就能算出来。”

  “要是给你一千名毕业生,除了继续升学的人之外,各军兵种的招兵恐怕就全部要停下来。那样做,用东北老百姓的话来说,是不是就叫做顾头不顾腚了?你的心情我理解,但考虑问题也不能脱离实际。”

  “相对数量较少的国高毕业生来说,优级学校的毕业生数量很大。这些受过六年教育的人,虽然在文化程度上不如国高毕业生高,但毕竟总比一个字不认识要好的多。要知道,这些相当于关内高小毕业生的优级学校毕业生没有继续升学,可不都是学习不好的原因。”

  “而且我们自去年实行普遍的六年义务教育制,而六年之外,则实行择优入取。所有进入小学的学生,至少也能保证优级学校毕业。同时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需要,小学六年毕业之后,向上升学一般都是保证在入取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也就是说从去年开始,小学毕业生人数升入更高级的学校要多的多。去年仅仅在佳木斯以及我们的老根据地内,就有近万名学生通过考试升入中学。我想等到明后两年,你的这个要求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现在根据地内的伪满小学和优级学校已经合并成为六年制的义务教育小学,至于伪满国民高中,因为急需人才的原因,没有改变依旧为四年制的中学。我想,在两年之内大学毕业生一时数量还不算充足,但至少你要求的中学毕业生,我们可以完全满足你。”

  “不过现在虽然解决不了,但之前伪满时期积累下来的,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升学的所谓优级学校毕业生数量还是很多的。我想按照根据地内人口基数来看,招收到几千名相当于关内高小的优级学校毕业生,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已经完成了小学教育的人,虽说难以承担太高级的技术工作。但是在经过培训之后,至少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你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老熊,天下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触而就的,要靠平常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做。”


  (https://www.xqianqian.cc/2270/2270745/21937330.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