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灰色 > 第二十六章 安县烽火(1)

第二十六章 安县烽火(1)


细川是被独立团打怕了,他吃这样的亏太多。本身,细川的兵力就没有优势,他所依赖的优势是火力和强悍的老兵,可是,侵华战争已经打了二年,那些训练有素的老兵还剩下多少?要知道在抗战初期,日本全国总共也只有17个常备师团,这些常年训练的老兵总数不过27万人左右。

        其实,侵华战争的一开始,对日本政府来说也是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根据历史披露,七七事变本身就是那些日本军人里的疯子“以下犯上”弄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国家决断,到后来无法收场,日本的所谓文官政府才默认了军方的行动,随即扩大了战争了。文官政府相信了那些少壮派好战军人的鬼话,也以为可以三个月灭亡中国,他们把中国想象的太羸弱了。结果,一个淞沪之战就打了三个多月,跟着的几个战役打下来,表面上看到的是鬼子步步紧逼,可实际上中国采取的策略是用空间换时间,把日本牢牢的拖在了华中华南这个泥潭里,文官政府希望的速战速决根本无法实现。这也表现在日本政府的不稳定上,从1937年到1939年二年间,日本政府更换了4任首相,平均半年多换一次首相,这样的政府根本就无法控制军队,完全是给军队擦屁股的角色。

        二年的抗战,到了1939年的夏季,日军主力师团的伤亡人数就突破了10万,各个部队里的老兵人数急剧下降。哪里还有老兵补充给璋德县这样的小地方?细川就是想组织有规模的扫荡都是有心无力,彭淦鑫还在想着去打苏方的埋伏,他就没有想想,就细川那点人,会不会掉进独立团设立的陷阱?

        细川的想法是对的,事实上独立团守在山区的边缘,整整一个营的人放在奇栈,那不是白给的,有李久留下的基础,周大元可是把三营*的嗷嗷叫,全营上下,可以全副武装强行军至少40公里以上,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说,只要璋德县这边有了风吹草动,三营是可以在6—7个小时内扑向璋德县任何地方。

        而守在南寨集那边的一营也不含糊,许东山接任营长之后,更是苦练狠练,本来就是独立团的主力,易云龙在装备上本身就是向一营倾斜,其他营没有的炮连,人家一营就有一个,其他营没有的骑兵侦查通信连,人家一营也有,虽然达不到李久那种变态的机枪到班,可也是每个连有个机枪班,平均下来一个排是差不多能摊上2挺机枪,这样的火力,加上长期的训练,可以说,一营就是独立团的拳头,而三营是独立团的轻骑兵,只要是被三营黏上了,跟着来的一营是会用火力把敌人彻底的碾碎,就细川那点人马,还真是不够易云龙看的。

        现在的易云龙是够嘚瑟的,一个半拉架子的独立团,仅仅过了不到2年,就成为分区响当当的主力,这足够他在孙继和面前吹一阵子了。

        也正是因为独立团的威慑,分区首长才决定让璋德县县大队出击安县,到那边去打开局面。为了避嫌,也只能是以璋德县县大队支援安县的名义下达了命令。

        李久不是那种喜欢排场的人,就是有了命令,他也没有把整个县大队带过去,道理很简单,马上就要夏收了,不光是老百姓眼巴巴的盼着新粮下来,就是鬼子也是虎视眈眈的看着呢,不留下人与鬼子周旋,四处去骚扰鬼子,那么保卫夏收和保卫县委机关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他首先扩编了一个中队,成立了三中队,由哈喇子担任中队长。对于哈喇子来说,总算是媳妇熬成婆了,不过哈喇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亲身跟着李久打了几次仗后他才明白,打仗打的是脑子,勇敢只是一个最最基本的条件,光有勇敢没有智慧那就是蛮干,就是送死。

        为了便于管理和保证县大队的机动灵活以及相对的军事独立性,李久建议任命贾进才同志担任副大队长,兼任一中队长,并且把高伟平这个教导员留下来帮助工作,而他只带了七排和从李家寨过来“培训”的几个人去了安县。对此,苏方认为去的人太少,一是觉得好像璋德县这边小家子气了,二是认为去的人少不解决问题。李久懒得去和这样没脑子的人去解释,我行我素的准备出发。还是高伟平告诉苏方,打仗,兵贵精不贵多,李大队长是心里有数的。

        这也是李久在县大队里上的一堂军事课,让高伟平听出滋味来了。

        面临着县大队的急剧扩张,最缺少的就是基层干部,严格意义上说也就是缺少老兵。怎么办?李久知道等不来也要不来。军事技术可以去练,体力可以去练,可是这军事指导思想是练不出来的,得上课,得跟他们掰扯掰扯。

        李久是这样说的:我们简单的用几个数字做做比较,然后再告诉大家该如何去寻思如何打仗,我尽可能的说的简单点,通俗点。

        首先,我们比较一下我们县大队与鬼子之间在人的体能数据,我们这些北方大汉,平均要比鬼子高出10公分,体重也要重上十来斤。我们的战士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能力,夜战近战的能力都要比鬼子高。那么凭什么鬼子一个要打我们几个?这是个普遍的误区……啊,所谓误区就是认识上的一个错误区域。

        针对一般装备的游击队,鬼子在武器方面是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几个人打他们一个都很困难的原因,另外,基本战场上的战术动作训练,我们不系统,不全面,所以,游击队的战斗力上不去。

        如果我们加强了训练,比如,游击队可以进山去独立团轮训,训练好了再出来,这个效果会怎么样?我想肯定会比没去训练的好。

        其次,我们在整体上的装备和后勤补给与日军有差距,这是事实。可如果我们集中一些战斗能力强的人,集中一些好的装备,比如七排,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在某一个局部的点占据上风?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局部的优势分别吃掉对手零散的部队?从而依靠缴获的武装不断的壮大自己。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论持久战》里的理论,也是我们七排在近2年的战斗中逐步摸索出来的经验。

        大家都知道,七排这些年打仗不少,牺牲却不多,一是战斗意志顽强,战斗技能过硬。二是灵活运用局部强势的特点,七排在战斗装备上从来不搞平均主义,生活上大家一起吃苦是对的,可是在打仗上不行。小红旗的枪法好,炮也打得准,要是按照平均主义,就给他五发子弹,你们认为合适吗?要是那样,他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而子弹却是白白的给那些刚学会拿枪的新兵浪费了。所以,在我们的队伍里,能者要多劳,也要多得,这里的得是多得装备,多得子弹。

        你们要记住,不管你们今后带多少兵,哪怕是只有一个班,也要在班里选出最厉害的几个人形成一个拳头,没有拳头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只要你们能够在某一个局部取得战斗力上的优势,这个胜利就是你们的。另外要注意时间差、空间差,同时,要牢牢的记住,每个单兵出任何任务,要自备2天的干粮,这也许就是你们在关键时刻的救命粮,我认为炒面就很不错,携带方便,只要有水就能充饥,大家只要想的细了,想得周全,那么,每个人都会成为无坚不摧的战士!

        李久没有那么多大道理,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你想多要子弹,行,你得练出好枪法,宝贵的子弹不可能平均分配。同样,你想进步,行,你就得好好的吃透如何带兵,如何练兵,就得勤学多琢磨,琢磨如何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否则,谁愿意把命交给你?

        李久带着七排前出,体现的就是一个精兵的原则,哈喇子升任三中队长,空下来的一班长由当初一连送到这里培训学习使用掷弹筒的李拴柱担任。本来李拴柱已经回到一连,那也是杠杠的排长,可是当郝三喜走的时候,李拴柱找到郝三喜,坚决要求去当时的七连,李拴柱没别的意思,就是感觉在七连打仗顺手,他宁可不当排长也想去七连当战士。当然,这样的兵李久哪里敢放到其他排里去?直接就进七排了。就是在七连,七排也是个特殊的存在,七排的兵那是见兵大一级,在战斗中,如果其他排的干部牺牲了,七排随便派一个过去就是指挥员。

        在七排,李久是要求每个战士要想指挥员那样的思考问题,所以,在战场上,七排的战士几乎不需要怎么去指挥,只有哈喇子那小子喜欢咋咋呼呼的,结果是打了一场“败仗”,没错,那次赵各庄的战斗,李久给哈喇子定义为“败仗”。不是没有战士想到哈喇子那个打法回去会挨批,可是在战斗中,要求令行禁止,任何人有意见也得打完了再说,现场是不可以乱令的。一旦指挥员出现偏差,战士的配合就会出问题,这也是李久让哈喇子好好总结的,同时,也是把他从七排调出来的原因,李久对这小子太不放心了,调出去搞基层部队应该凑合。

        按照苏方的意思,部队出征应该搞个仪式,不说敲锣打鼓戴红花,至少要组织人员“十里相送”一下吧,好歹也有战友情,同志谊吧!李久实在是无法对苏方如何解释“兵行诡道”的意思,实在不好意思说他是“乱弹琴”,可是苏方在根据地分区机关里待过几天,每每伤员归队,训练班结业啥的都是有个仪式的,咋在这里就不能搞?苏方不理解,比李久还不理解。

        李久没理苏方的那个“意思”,连临行前的送行酒都拒绝了,半夜里,带着七排悄悄的出发了……苏方早上起来还想“慰问”一下出行的七排,可是早已人去屋空了。这让苏方感觉很是不舒服,甚至有些尴尬。

        苏方这种领导,总会有一些迎合他的人跟在身边,县委社会股的股长海轩涛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看到苏方脸色不好,就在旁边给我们的李大队长上眼药了。

        “我们李大队长对县委历来是听调不听宣啊,走了也不打个招呼!”

        “海股长,说话可是得讲良心啊,李大队长把三个中队留下来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听你说的这个怪话?作为干部,觉悟要高!”高伟平不乐意了。

        “你!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难道说县大队不是在县委的领导之下吗?”

        “县委领导县大队是政治上的,策略上的,在军事行动上有自主权,何况这次执行的是分区命令,你那么说可是有挑拨离间之嫌哟!起到的作用可是敌人都无法做到的!我这样说就是提醒你,干自己该干的,别有的没的乱说。”

        高伟平可是不怕海轩涛的挑拨,他可是亲身经历过的,像海轩涛这样的干部,遇到事情恐怕连自己还不如,李久把他留下来,就是担心苏方在一些外行的鼓捣下乱来,安县那边的娄子其实从本质上就是苏方捅出来的。

        安县,由于汉奸、恶霸、伪军和鬼子四位一体的对百姓盘剥,这里的天灾不如人祸多,因此,大批的老百姓流离失所无依无靠,八路军去了之后,这样的环境是最容易发动群众起来抗争的。可是,片面的扩大队伍,鼓动老百姓拿着大刀片子和红缨枪甚至镰刀锄头去跟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硬打,结果就是伤亡惨重,而敌人却是越来越嚣张,那个花长海利用自己的武学宗师的身份,让自己的一些弟子到处打探消息,还设计诱使安县县大队去攻打表面上很弱的据点,给安县县大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否则,以钱屸的性格如何会向李久求援?

        疙庄,铁路边上的一个百十户人口的庄子,前明时期有一户姓葛的军户在此落草,可是经过几百年也没有怎么发展起来,清明大修铁路的时候,这里也不过20几户葛姓的后人,当时这里叫葛庄。据说是某个神仙道人到这里说风水,说道葛姓的长短,就认为庄名不好用姓氏,用个同音字避讳就可以否极泰来,于是庄子里的长老们共议决定改,第二年,平汉铁路就要通过这里了,短短的几十年,这里发展到了上百户人家。无他,铁路给疙庄带来了很多好处。

        钱屸是怎么也没想到李久要她到疙庄会面,这简直是跑到了鬼子的眼皮底下了,她知道李久是个贼大胆,可是也不能大到没边吧……


  (https://www.xqianqian.cc/2270/2270667/4714068.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