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序 无中万般有
日本文学大家渡边淳一的去世,令日本以及全世界喜爱渡边文学的读者深感惋惜。当此之际,磨铁图书重新推出新版《失乐园》,也是对渡边先生在天之灵的最好告慰!
中文全译本《失乐园》(2009年)出版五年来,一直高居渡边文学销售榜首。实践证明,只有在当今这样包容的中国,才可能实现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从而摆脱被删节的尴尬命运。也只有一部完整的《失乐园》,才能全面地呈现渡边淳一的文学诉求。
此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新版《失乐园》,我感到有必要重新写一篇译序,梳理一下对这部作品新的读解。
一
《失乐园》塑造了一对因无爱的婚姻而互相吸引的中年男女,逐渐沉溺于激情荡漾的性爱而无法自拔,最终一起走上了不归路。女主人公凛子是一位书法教师,气质优雅端庄,丈夫是一家医院的主任医师,在人们眼里他们是令人羡慕的夫妻。但事实上,他们的夫妻关系一直处于疏离状态,凛子从没有感受过性生活的快感,直到偶然邂逅有妇之夫的久木,才品尝到了性爱三昧。风情万种的凛子给久木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活力,同时也让他对妻子和女儿深感愧疚。虽然他自我辩解“和相爱的人在一起没有错”,但是,他人的冷眼,妻子冷冰冰地要求离婚,尤其是凛子丈夫的匿名信导致自己被降职,令久木感到失落无助,只有沉溺在和凛子疯狂的做爱里,暂时忘却种种烦恼。而出轨给凛子带来的是众叛亲离,连母亲也与她断绝了母女关系。二人在情欲中越陷越深,对婚姻的绝望,对于永恒爱情的企盼,使得凛子想到,要使所爱的人永远属于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对方一起结束生命。对人生失望的久木欣然接受了凛子提出的一起殉情的建议,“他们在快乐的巅峰饮毒自尽时,紧紧相拥,微笑着迎接死亡。”
《失乐园》日文版上下册的封面是熊熊燃烧的火焰,封底是盛开的樱花,含有很深的寓意。火焰象征燃烧般热烈的情欲,将一切化为乌有,而樱花则以其盛开时的美艳,凋落时的决然,让人联想世事无常,爱的短暂。
在描写手法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不仅描写细腻,哀婉伤感,还采用了隐喻、借喻手法,仅从小标题便可窥见一斑。简洁的两个字,昭示了一年间主人公情感世界随着四季变化,步步深化的过程。
落日,暗示主人公久木和凛子“夕阳无限好”迟来的恋情,以及悲剧的命运。
秋天,清爽宜人的秋日既寓意两人恋情顺风顺水,也暗指瓜熟蒂落的收获时节。
冬瀑,二人毅然搬出各自的家,租房子同居之后,去著名的自杀之处华严瀑布游玩。预示着恋情即将走向危险之境。
春阴,是樱花满枝时,天空阴沉的时令词。二人因各自配偶分别提出离婚和绝不离婚,而倍感压力。
落花,借樱花七日凋落的自然规律,暗喻恋情的美好和短暂。
小满,初夏的节令。经过樱花时节的一喜一忧之后,迎来百花争艳,象征二人躲进爱巢,贪婪地享受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萌生情死之念。
半夏,七月流火的“半夏”,寓意即将投身燃烧的情爱之火。二人去轻井泽,看到有岛五郎和情人自杀之所,坚定了赴死决心。
空蝉,即蝉蜕,引申为没有了灵魂的虚脱之身。此处寓意二人对尘世已不再留恋。
至福,又到了肃杀寂寥的秋天。和所爱的人共同赴死便是最高的幸福。
各章题目含义隽永,与内容丝丝入扣,将自然流变与人生衍变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作者对于每个词语的选择、每个场景的渲染、每个细节的描绘都力求精致、剔透,每一章节,都是一幅幅令人眩晕的浮世绘。体现了作者对日本民族独特审美意识的承袭。
除了描写的功力,《失乐园》的最大成就在于作者以外科医生般精湛的笔触,庖丁解牛般一刀切入了人们最为困惑的感情世界——婚外情,揭示了越是契合的性爱,越是会给男女双方带来深邃的愉悦与极大的罪恶感,深陷爱的泥沼不能自拔,最终将两个主人公引向了毁灭之途。这一悲剧命运,也使《失乐园》摆脱了通俗小说的境遇。
作品开篇便是女主人公在欢悦的高潮,发出的那句“好可怕……”。
这三个字一语道破爱到深处的可怕。
“那种极致的感觉,非当事人不能体会的。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作者如是说。
最后,当两人即将走向死亡时,凛子竟然说出“好好活下去”“活着太好了”的话来。因为“爱情使我变得美丽,每日每时都在了解生活的意义。当然,也有许多烦恼,然而却有几十倍的欢欣。死去活来的爱,使我全身变得敏感起来,看到什么都会激动不已,懂得了任何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美好回忆已经足够了,再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摘自《失乐园》)
渡边淳一借用18世纪弥尔顿的《失乐园》,创作出这部惊世骇俗的作品,跨越二百年时间与之遥相呼应,表现了人类因理性而被逐出乐园的文学母题。
对于渡边笔下的这对“爱的精英”而言,比起现世,彼岸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乐园。他们要回归爱的乐园。这样的追求让男女主人公义无反顾地将人生终结在幸福的顶点,也给虚无而极致的纯爱物语添加了回味无穷的魅力。
二
《失乐园》以荡气回肠的不伦之恋,震撼人心的“情死”结局,让国人见识了日本人凄美决绝的樱花情,也让中国读者知道了渡边淳一。各层次读者从中各取所需,寻求慰藉、共鸣,以及某些“宣泄”。
毋庸置疑,渡边文学对于人性的探索,性爱描写的唯美,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中国人对于性爱文学的渴求。
《失乐园》从医学角度深入探讨了“男人的性”、“女人的性”,以及其相互关联等等,都是少有作家愿意涉足的禁地,却又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渡边淳一六十年来,矢志不渝地在这片性爱荒野,开辟着渡边式的“人道”乐土。
渡边的作品尽管题材不尽相同,但都贯穿了对人的心理、生理,性心理的深入观察和解剖。可以说,在充分体现医生这一职业特点的作家方面,他是第一人。
佳作《失乐园》的诞生。无疑是作者多年来不懈探索的结果。比起作者的其他同类作品,《失乐园》放大了陷入婚外情男女的情欲作用,充分体现了渡边情爱文学的特色。
作者试图通过反复多次的充满激情、纯真而唯美的性爱描写,使人物的情感脉络更具有层次感、立体感和透视感,激情澎湃地讴歌了人性中永恒不变的爱欲。一起殉情的结局,更加成就了《失乐园》的代表作地位。
各种形式的爱欲之中,不伦之爱最能够体现欢悦与罪恶感并存的极致的心理冲突,当这种冲突达到极点时,相爱的人便可能想到死。因而《失乐园》的情死结局,与井原西鹤、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有着本质的不同。江户文学的好色小说以男女殉情来表现对江户时代对爱与性的压抑的反抗,而在《失乐园》里,则是两人爱到不能分离,又怕结婚后爱情冷却,于是主动选择了一起去死,以求爱的升华与永恒。
既然是惊世骇俗,就难免会有些误读。对于情死结局,有人认为作者是在推崇情死,以极端的方式颂扬爱情,或是认为主人公被世俗逼得无路可走而寻死,或是认为他们是以死向家人谢罪,等等。不能否认两位主人公因相爱而反抗世俗的“偏见”,毅然弃世而去,但世俗的看法并不是他们情死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他们完全可以重新组成家庭,好好活下去的。
因此,可以说渡边想要探求的是,人内心深处的本能,潜在的非伦理欲念,有可能使人跨越种种世俗障碍,去追求极致的爱,最终共同赴死的境界。
愿意选择情死这种极端方式的人毕竟少之又少,也是无法效仿的。渡边曾坦言自己有过追求极致之爱的欲望,却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所以要在小说里写出来。可见《失乐园》既是作者对未尽愿望的一种补偿,也说明了人生本身就是个悖论。人们追求的东西与他们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鸿沟,是遥不可及的。作品为人们描述的只是一种愿景,是让世人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的海市蜃楼。
还有人认为,作者在推崇婚外恋,是漠视社会道德。对此,渡边多次表示过,他关心的是爱的转变,不能简单地理解婚外恋。婚外恋只是爱的一种形式。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爱也在不断地变化,没有永久的爱。他要写的是人的本性,以及真实的感情变化。我想,正是因为作者注意到社会道德与人的本性的冲突,才意图通过描绘这样一种极端的生存方式,唤起人们的反思。
有人说他的创作题材未免太狭隘了,太局限于性爱了,但唯其狭窄,才见深度。“写情爱”的作家虽然不胜枚举,但如此孜孜不倦地描述中年男女灵与肉的挣扎的作家,当代恐怕无出其右者。将人从社会角色中剥离出来,还原为赤裸裸的男人女人的渡边文学,与谷崎润一郎的恶魔之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失乐园”到底寓意了什么?许多读者想要从中寻找关于爱的答案,然而,渡边淳一说过,我的小说“不是爱情教科书”。他在许多作品中探索对于爱的情感困惑,但无论哪一篇作品,都是在表现各种爱的方式及其结局,最终也未给人们明确的答案。恐怕也很难给出终极答案吧。
对于乐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既有安身立命之乐,也有孤独求败之乐;既有风花雪月,醉生梦死之乐,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之乐;既有及时行乐,也有以苦为乐。大千世界,人各有志,出世入世均各有其乐。各人自有自己的活法。乐园就在每个人不同的感受之中。渡边淳一所描绘的乐园,则是那些“不愿意受压抑而愿意燃烧自己的,这样非常美丽的火焰般的主人公”,是一种极其不易获得的极致体验。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可以有多种方式去感受幸福。渡边写了随笔《幸福达人》告诉人们,如何去发现幸福就在自己身边。《复乐园》也是希望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提高幸福的指数,寻求属于自己的乐园。渡边的许多随笔都反复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总之一句话,渡边文学的本质绝非要人们去寻死,而是如何活得更快乐。
三
透过《失乐园》,可将渡边情爱文学的特色概括如下。
第一,渡边的作品继承了日本的“好色”美学传统,通过对爱与性的探索,得出顺理成章的结论:性爱与婚姻的完美统一是难以企及的,即便达到也很难持久。主人公最终选择了情死则是可以使真爱定格的唯一方法。
第二,许多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来自他的一些亲身体验,具有日本私小说的特点。他曾说“如果没有自己的经历,不可能写得出这么刻骨铭心的东西”。而且,渡边的作品总是能够与他的年龄同步,与时代的脉搏相通。
第三,渡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反道德、反传统、超世俗的特点。以《失乐园》为代表作的渡边文学,是对两性之爱真髓的探究,是对人性的关怀。他期待在21世纪里,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接受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回到了幸福的伊甸园。
第四,这种注重官能享乐的文学表现,不可避免地会渲染一种淫靡的氛围,但渡边总是能够写得充满诗意。他通过唯美浪漫的表现和种种象征手法描绘了性爱的美好,具有描写性爱而不觉龌龊,沉溺情欲而不觉颓废的审美特性。
综上所述,无论从继承日本文学传统的角度,还是对于现实人生的思考角度看,《失乐园》在渡边文学中独领风骚,都是当之无愧的。
1997年在日本出版《失乐园》时,渡边先生写下了一番话:“我是一边写这部小说一边在谈恋爱。是完全沉浸在恋爱状态中写出来的,我从未如此深深地化作主人公来写作。我不是用头脑和知识写小说,是以全副身心为创作而搏斗的。”
2009年中文全译本《失乐园》出版时,渡边给中国读者写下了“这是一部描写成熟的男人和女人追求终极之爱的最高杰作。”
这些自述都很好地诠释了这本书的真髓。
渡边文学之所以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一方面有赖于其卓越的描写功力,也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作品对于人的个性张扬、多元价值、爱与性的探索,等等,提供了很有现实意义的思考空间,绝非一句单纯的情爱小说可以概括。
虽然《失乐园》作为渡边淳一情爱文学的最高代表作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长销不衰,几乎成了渡边文学的代名词,却没有为他带来任何文学奖。中日学界对他的文学特色、意义等少有研究和评价。
长期以来,渡边文学一直备受毁誉褒贬。即便是在他去世后,依旧有不少人持反感、轻蔑或排斥态度。好评酷评林林总总,这也印证了给渡边文学定义之难。
对于这样一位挑战禁忌,置疑婚姻的作家,有不同看法非常自然。正是因为人们很关注他的作品,才会产生各种看法。也正因为有争议,才说明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庸俗文学。还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间。即便在渡边去世后,也很难盖棺定论。一个作家离开这个世界后,依然为世人关注本身,已经说明了很多。
渡边对于反对的声音一向不以为然,他认为不同的眼睛和心理会读出不同的境界,表现的是其自身的水准。说:“我写性是为了写人生。”“从医学的角度,我看到了人最肉体的东西;从作家的角度,我看到了人最本质的东西。当然,两者都需要对人的爱,都必须对人具有深刻的关怀。”
渡边怀抱文学家的使命感,从纯文学起步,后转向大众文学,中期以后专注于男女情爱的探索。为世人奉献了以《失乐园》为代表作的一百五十多篇小说、随笔,以其特立独行的文学与人生,对人性最隐秘层面进行了最直接、最淋漓尽致的揭示,表现那些无法用知性去处理的情爱妙味,以极端的例子促使人们去反思。
无论如何评价,渡边文学都占据了日本当代文学的一席之地。与“物哀”一脉相承的好色美意识,已深深扎根在日本人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从而产生了颂扬男女情爱的渡边文学。渡边淳一于2003年获得紫绶带奖章(日本天皇和政府授予学术或艺术上功勋卓著者的奖章,因绶带为紫色得名),便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肯定。
2008年胡锦涛主席到访日本的时候,渡边淳一应邀参加了午餐会。获得这样的礼遇也说明了他在日本人和中国人心中的位置。
对任何一位作家的评价,都需要历史的检验。渡边文学的文学性有待今后去深入探讨。
千百年来,无数作家对两性关系的本质进行了探索,有些甚至被禁,值得庆幸的是,渡边文学获得了世人中肯的评价,为自己的文学生涯画上了完满的休止符。
日本文化研究家唐月梅先生在一次和渡边淳一的交谈中指出:渡边先生所要表达的是这样一种生死观和美学观——死亡是绝对的、无限大的“无”。这种“无”不是西方式的虚无主义,而是东方式的虚无,所谓“无中万般有”,蕴藏着丰富的东方文化的内含。
渡边淳一非常认同“无中万般有”的评价,表示《失乐园》的死亡结局,是超越了“无”的“有”。
应该说,“无中万般有”是对渡边淳一文学精髓的最中肯的评价。
有人说,渡边淳一的逝世带走了一个时代。日本著名女作家林真理子说:“小说界王者之尊的渡边的逝世给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令人倍感寂寞。”
这句话或许也表达了喜爱渡边淳一的中国读者的心声。
竺家荣
2014年5月18日于北京
(https://www.xqianqian.cc/2269/2269070/637289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