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带着医院回80年 > 第889章 开药不能毛估估

第889章 开药不能毛估估


  年纪大的人,一定是守旧的人,尤其是这些老中医,

  他们这代人不像那些经过现在大学教育批量培养出来的中医生,所以他们对于“老祖宗”的一套非常守遵守。

  “祖宗之法不可变”,这是老辈子人的共同信念,当然是错是对,自有公论。

  老中医们理解的中医中药,肯定是以方剂的样子出现,压根就没想过做成药片胶囊之类的,更没有想过拿着中药去西药实验室研究。

  在他们看来,这是中医低西医一等的表现,不少人肯定是反对的。

  越老,越固执,越不肯改变。

  不是人人都像那位老先生,提出“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唐老爷子有点担忧地提到:

  “小陈,如果你们采用西药的那一套方式,统一剂量和规格,这样不是很合适,毕竟病人的病情不同,轻重不一,男女老小体格相差很多啊。”

  中医的方子,原则是一人一方,中医师要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的数量、种类和剂量。

  而西药的剂量则是固定的,比如阿莫西林胶囊,0.5g一粒,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是女人还是男人,是瘦猴还是胖子,反正都是一人一粒,一天三次。

  这让中医师看来,是非常“不科学”的,觉得这样太笼统,太不负责了。

  但反过了,西医看中医,也觉得中医太不靠谱了,什么一味草药几钱,你这个几钱是怎么算出来的?

  几钱才是治疗剂量?少几钱有没有作用?多几钱会不会中毒?你有没有实验室数据支持?

  你什么都没有,就全靠医生自己“毛估估”,万一碰到个“蒙古大夫”,乱抓药乱开方子,是很容易引起肝肾毒性的,这中医太不科学了。

  瞧瞧,中医、西医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互骂对方“不科学”,这就是中西医最简单的矛盾所在。

  一听唐旭冬老爷子的担忧,其他的老中医也都冷静了下来,一想也是。

  中药如果采用西药的研究和制作方式,先不说疗效怎样,就说做出来的药物,是算中药还是西药?

  王因麟老爷子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小陈啊,我觉得大家说得有道理,咱们中医,最好还是用传统的方式出现在病人面前,不要轻易去改变,改得好还好,改得不好,良药也会变成毒药呀。”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中药最好还是要有咱们中医医生把关呀,咱们要对病人负责不是?”

  “小陈老板,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

  一时间,会议室里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但大多数中医师们还是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方式发扬中医。

  陈夏笑了笑,对着王因麟老先生和众人说道:

  “大家的担忧有一定的道理,辩证下方,因人而治,这是每一位中医师都应该掌握的原则,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不是每一位中医师都有在座诸位的高水平的。”

  陈夏是重生者,见过太多“三角猫”中医医生了。

  这些医生都是从学校批量生产出来的,没有经过传统的拜师学艺,基础并不是很扎实,所学所用完全就是“教条主义”。

  所以嘴上说着辩证,其实开出来的方子,就是一些四平八稳,毫无特色的药方。

谷</span>  书上怎么教的,他们就怎么开,至于什么辨别,什么剂量改变,他们连一张方子多一味药少一味药都不敢。

  宁可治了没效果,也不要改变了以后吃出毛病来,那就有得官司打了。

  这也是陈夏让这些名中医们,用传统的帮教方式,自己带徒弟的原因所在。

  古代学中医,你进去,先是3年打杂,比如到药房去搬药切药,或者跟着一起去野外采药。

  这3年内,师傅没给他书看。

  但会观察他们,有时会说一下药加工炮制的方法与辩药好坏的经验。在干粗活的过程中,让学徒自己认识了一些中药与基本的炮制方法。

  学习中医,肯定要先认识与学习众多药材吧?

  3年后师傅会拿来一些如《伤寒论》《金匮》《黄帝内经》书给他们看。

  开始没讲解,只是每天按要求背诵书中的一些内容。

  一般情况师傅给病人看病,他们只能在一边听,帮拿药,晚上看白天抄下来师傅给病人看病的医案等等。

  这个过程,短则3年,长则5年。

  你经过这6到8年的学徒生涯,师傅看你天资不错,心性上佳,接下来才是教你真本事的时候。

  会讲解一下书中内容,及辩病看病的一些方法,讲些药理汤头与脉理。个别内门弟子,师傅还会教你一些独门秘方。

  而这个正式拜师学医的过程,又要个7年左右,经师傅考核合格,方才允许你独立行医。

  这整个“学医”到出师,起码要14年左右,可以说,培养一位中医师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反过头来看看现在中医药大学,5年时间,就将一批毫无中医中药基础的高考生,批量化生产出来成为中医生,有真本领的又有几人呢?

  绝大多数恐怕连中药材有多少品种,长什么样,什么性能什么作用都说不清楚。

  更有一些“中西医专业”,这纯粹就是挂羊头卖狗肉,说是学的中医,最后工作时在临床上用的都是西医的一套。

  就这,还是好的,

  还有一些“蒙古大夫”,不知道哪里还了点皮毛,用多少剂量心里根本就没底,胆子又特别大,敢下虎狼之药,这就导致了副作用一大堆。

  这就是后世的中医乱象。

  名中医有医术、有医德、有底线、有水平,所以他们开出来的方子,那真是千人千方,疗效非常好。

  但这样的名中医在未来越来越少了,“大国手”几乎就存在少数几个顶级医疗机构和学校。

  而且这批人只为少数人服务,一般的病人是遇不到的。

  要结束这种乱象,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采用西药的一套理论和检验提炼方法,把剂量固定下来。

  在一个合理的用药范围内,不要多也不要少,更不要乱用。

  这跟中医原则有冲突,但陈夏看来,这是必由之路。


  (https://www.xqianqian.cc/2268/2268603/69783928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