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重生之动力时代 > 第208章 国内的机床制造能力不差啊!

第208章 国内的机床制造能力不差啊!


“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过去的一年多的全国大辩论中,后者取得了压倒性的全面胜利。

  在一号首长出访美国的时候,杨卫平的这番讲话,无疑是旗帜鲜明的为一号首长提出的改革开放国策大唱颂歌。

  此时的会议室里,包括吴汉忠在内,所有国防工业办的领导和科员都在认真地拿出记事本,记录杨副主任的讲话内容。

  杨卫平在第三轮热烈的掌声爆发过后,继续侃侃而谈:

  “面对新时期新局面的新需要,身为一名党的干部,身为一名华夏*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

  纵观我党过去的五十多年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我们的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的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华夏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代表着华夏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华夏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论在我党的哪段历史时期,总会有一小撮人,他们为了实现升官发财的个人私欲,抱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和野心,一次又一次让我们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对于这类人,我的观点是,坚决打倒,绝不手软,也绝不留情!

  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是执政之基!是力量之源!

  身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绝对不能容许官僚作风猖狂横行,也绝对不能为官僚主义提供滋生的土壤和空间!

  实干方能兴邦,身为党员干部,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胸怀*的崇高理想。坚定不移地争当一名*远大理想和华夏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哗哗哗哗……”热烈的掌声再一次震彻着国防工业办所在这座小院的天空。

  所有人都站起来,人人都眼显兴奋之色,激动地猛拍着手掌。

  会议室门口,郭尚毅和孟守正同样也在猛烈鼓掌,双手都拍红了也不觉得。

  没有人能想到。这么一位年轻的干部。能说出如此深刻,如此富有内涵的讲话。

  当天中午,国防工业办就有人将这次会议的全部内容,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送到了国务院办公厅主任唐为民的手中。

  唐为民在认真细读了这份会议纪要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后,当晚,原文不动一字没改地用传真传给了远在大洋彼岸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一号首长。

  一号首长上午刚刚在美国国会大宴进行过演讲,接到这份传真后。他对华夏接下来的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更坚定的思路和想法。

  这是华夏驻美国大使馆的一间小会议室。

  一号首长让人把随同一起出访的副总理何浩然请了过来。

  “浩然同志,这里有份刚从国内发来的传真,你看一下。”一号首长将手里的传真文件,递给了何浩然。

  何浩然接过来认真地细细品读。

  一号首长点了支香烟,坐在沙发上,老眼中显得格外的神彩奕奕。

  每当想到那个还未曾谋过面的小家伙的名字,他就有种莫名的欣慰。

  卫平,可以理解为保卫和平。但同样也可以理解为保卫小平。

  想起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老杨,一号首长心中总会有种深深的伤感。要是老杨能有幸看到他拥有如此出色的孙儿,他会多么的高兴,多么的开心,多么的自豪。

  小家伙在科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在商业运营方面更是辉煌无比。没想到他在政治方面也能拥有如此深的造诣。

  “说的好啊!真是说的太好了!老首长,这是我党哪位老同志的讲话?”何浩然看完手里的文件后,禁不住眼中满是钦佩神情地击节赞道。

  “他可不是什么老同志,而是一位刚刚走马上任才一天的小家伙。”一号首长欣然笑道。

  何浩然怔了怔。随即眼显难以置信神情地怔然问道:“这是卫平的讲话?”

  “是的,这是他在国防工业办召开第一次会议时的全部讲话内容。”一号首长笑眯眯地点头说道:“小家伙的政治觉悟很高啊!华夏梦说得好。那三个代表,更是总结得精辟到位。”

  “没想到啊!我是真没想到啊!”何浩然喃喃自语道:“我现在真的是越来越看不懂他了。他在科技领域有所建树,可以说他是遗传了他父母的优良基因,可是以他这么点年纪,怎么可能将我党的历史和发展,以及现阶段的发展观,总结得如此透彻,如此的发人深省?”

  “这才叫做有志不在年高,无能痴长百岁。”一号首长同样深有感慨地说道:“我认为,有必要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展开一场学习‘杨卫平同志华夏梦和三个代表思想’的活动。要让我们的每一个党员和干部,面对新时期新局面的新需要,人人都扪心自问,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我看行!”何浩然深为赞同地点头说道:“老首长,我们的党员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坚定不移地争当一名*远大理想和华夏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

  1978年2月1日,华夏《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标题为《党员干部,都应该人人争当一名*远大理想和华夏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的评论文章。

  大标题下面还标注了一行小字:本文内容为华夏人民解放军军事科技委员会常委副主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常委副主任杨卫平同志在国防工业办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的底下还有一号首长的亲笔批示:华夏梦说得好,三个代表总结得更加精辟到位。

  《新华日报》这么一发表,全国各地的省报市报,全部进行了转载。

  中央电视台新闻连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在同一天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论。

  而此时的杨副主任,正在对京城第一机床厂进行实地视察,对外面发生的事,一点也不知道。

  通过在国防工业办的了解,杨卫平第一次知道了。国内的机床制造和精密机床制造及加工,远比他心中所想的好多了。

  京城第一机床厂,大联第一机床厂,沪海第一机床厂,奉天第一机床厂。不仅有能力制造五轴联动加工车铣加工中心。而且一直都在批量生产各类型数控机床。

  只不过,这四家机床厂生产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程序方面只有三余度,距欧美和日本现在的五余度、七余度、九余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所谓的九轴五联动精密加工中心。确切的说应该是九余度五轴联动车床或者九余度五轴联动铣床。

  因为所有的多轴精密机床,最多只有上、中、下、左、右五个轴。不存在七个轴或者九个轴。

  但余度,却可以有多种,只不过,在多轴精密加工的余度设计中。目前最大为九个余度。

  余度,英名为redundancy,简单来说,余度是为了确保安全而考虑的一种设计手段。

  美军标mil-f-9490d对余度(redundancy)有如下定义:余度是需要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故障,而不是一个单独故障,才引起既定不希望发生工作状态的一种设计方法。此设计方法多用于机载设备的调节与控制中。

  余度设计的关键点,是容错能力、余度配置和余度的管理方式。

  在国防工业办的史志记载中,杨卫平知道了我国早在1959年九月,就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数控铣床。

  文革之前。数控铣床常常是国外领导人或友人来校参观的一个项目。周总理、陈.毅元帅曾多次陪同外宾来京城机床厂参观。

  有这么好的基础和底子,杨卫平当然是欣喜若狂。

  凭他的手段,从联邦德国和瑞士搞到五余度、七余度、九余度的数控程序,那是非常简单的事。

  只要有了数控程序的蓝本,京城机床厂完全有能力设计并制造出七余度五轴联动、九余度五轴联动精密机床!

  京城第一机床厂。位于建国门外大街四号,占地面积436346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9平方米,职工人数4815人。主要生产设备1058台,年产各种铣床2454台。第一次超过了2400台的设计能力,重型铣床的生产能力提高到100台,工业总产值4754万元。

  该厂拥有39800平方米的重型车间。该车间共有6跨,主跨36米,副跨为24米、18米,长246米,宽158米,单台吊车起重能力为100吨,能加工、装配重600吨的超重型龙门铣床。

  早在1962年2月,该厂就拥有了年产万能铣床985台的产能,并于同年开始对外出口铣床。

  从1970年开始,京城第一机床厂研制铣床的技术日趋成熟,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xkd2012/13型三座标数控龙门移动式铣床、我国第一台xk4860型五坐标数控螺旋桨铣床、我国第一台x9721型转子槽铣床和x2150型龙门镗铣床等。

  该厂完成了龙门铣床产品系列的更新设计,先后发展了工作台宽800~3200毫米全系列龙门铣床产品,并开始大批生产数控铣床。

  杨卫平来视察的时候,该厂正在对生产了20多年的升降台铣床进行了结构及性能改进,以求设计出更先进的“a”系列新型铣床。

  在对京城第一机床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后,杨卫平对于国内现有的机床制造行业,基本有底了。

  京城第一机床厂制造出来的数控铣床,目前基本接近了瑞士和德国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期的水平。

  杨卫平能在《自然》杂志发表《论精密机床床身结构参数的优化和设计》这篇论文,他在精密机床的设计方面当然是行家理手。

  上一世在国外呆了二十年,几乎所有的最先进精密机床他都有过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

  唯一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搞到九余度车铣加工中心的数控程序,只是在美国通用公司搞到了一份七余度的重型龙门铣床数控程序。

  严格的来说,京城第一机床厂属京城机械工业局主管,再上一层则是第一机械部。与国防工业办并没有直接从属关系。

  不过,国防工业办的职能,往大了说,是全国所有国防工业企业和单位的主管领导部门,特别是机械制造业,随便哪家都能管。往小了说,国防工业办可以随时将任何一家重工业企业纳入国防工业体系。

  因此,京城第一机床厂的厂长史文博,党委书记张为民,总工程师林健光,没有哪个敢对国防工业办主任吴汉忠和年轻有为的杨副主任有所怠慢。

  吴汉忠是机械专业出身,拥有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在机械制造方面也可以称得上是一名专家。

  他原本以为杨卫平来视察京城第一机床厂只是走走过程,哪知道这位杨副主任对该厂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摸了一遍。

  从上午八点,一直到晚上八点,杨卫平压根就没有走人的打算。

  杨副主任不走,吴汉忠当然不能走。

  吴主任不走,厂长史文博、书记张为民、总工程师林健光也只能舍命陪君子。

  五位领导此时都在该厂最大的重型车间里呆着,都不知道《新华日报》《新闻连播》正在用最华美的词汇,对国防工业办副主任杨卫平进行高度的赞扬和肯定。

  重型车间,正在对一台升降台重型龙门铣床进行技术革新。七名技术革新攻关小组的工程师和技师,明显准备通宵奋战。

  熟知后世重型龙门铣床发展方向的杨副主任,当然不可能再让这个攻关组走弯路,浪费宝贵的时间。


  (https://www.xqianqian.cc/2267/2267583/11110935.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