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1928:巨商崛起 > 第639章 卖得比谁都快

第639章 卖得比谁都快


不顾那些质疑和不解的视线,叶洛以最快的速度和军政部达成了共识。

        他留在闸北的那些工业园区,所有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和最新设备等直接撤离,由叶氏安保和叶氏体育负责护送,暂时移动到嘉城郊区的税警总团总部安放。

        剩下的老旧设备、厂房以及土地等,一并打包出售给了汪某人派系。

        就算叶洛不愿意把技术人员和最新设备留在这儿,汪某人还是觉得自己赚大了,喜笑颜开,各种庆贺。

        叶洛是公认的亲校长派系商人之一,从他手里掠夺了大量工业园区,等于直接给了校长一个下马威。

        这事在汪某人眼里,引起的哄动效果甚至高于这些工业园区的价值。

        他终于在正面不断让不可一世的校长吃瘪了。

        他终于证明自己在国党内部,是可以和校长平起平坐的大佬。

        其他人,譬如孙科等,还没一个能做到这种地步呢。

        几番商定后,军政部开出了2762万大洋的价格,算是看在叶洛“识相”的情况下,给了他不少利润。

        叶洛欣然同意。

        最重要的技术人员和新设备撤离后,剩下的那堆破铜烂铁其实不怎么值钱。

        只要给他几块一样大的地,他分分钟就能重塑出好几个这样的工业园区。

        叶洛的心里最低价位是1200万大洋,汪某人倒是很大方,直接翻了个倍还多。

        不得不说这些政客确实捞钱,近3000万大洋的支票开出来,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1月15日,新上任的军政部长笑着跑来上海滩和叶洛签合同,还带来了汪主席真切的问候。

        汪某人也试探着想拉拢叶洛。

        此前他已经说动了以虞洽卿为首的江浙财团,让他们成了自己的钱袋子。

        现在要是再能拿下叶洛,等于是把校长的经济来源断了一半。

        叶洛哪里敢和这种大汉奸扯上关系,直接笑着婉拒,心里顺带为虞洽卿等人默哀了几分钟。

        难怪后来校长复出,一边打抗战,一边还筹备着“国进民退”运动。

        他是恨透了这群两面三刀的商人啊。

        被拒绝后,汪某人也不气馁,反正有的是机会。

        校长都下野了,再收拾你们这堆烂鱼臭虾不就是时间问题?

        他心里这么想着,又连夜颁布了几道新政令。

        其中一条就是撤职张群,将他调往鄂省,担任军政界一把手。

        这是明调暗降,鄂省现在经济不发达,匪患横行,军阀四起,还多次遭逢战火,不是一个好经营的地方。

        无论从哪点看,都不如待在上海滩安逸。

        而且去了那边,等于间接离开了以金陵为首的“首都圈”,相当于被调离了权力中心。

        张群也很无奈,谁让他是铁板钉钉的校长派系死忠呢?

        汪某人没逼着他和校长一起滚蛋就很给面子了。

        同样遭殃的还有雄心壮志,满脑子都是升官的白雄起。

        他也被撸了下来,转任嘉城军政部部长,官职被腰斩。

        也就是看他有叶洛这个亲妹夫,汪某人在保留收编叶洛的一丝可能下,不能压白雄起太狠,才没把他整死。

        嘉城是税警总团的驻扎地,约等于叶洛的地盘,派他去那里,总比像张群那样去鄂省好。

        <div  class="contentadv">        一系列人事调动政令下达后,校长在金陵的派系成员被整得七零八落。

        汪某人还算不蠢,知道这个时间点不能随意动军界人物,因此放过了戴戟。

        也是这个决定,才让一二八事变没走向最极端的坏结局。

        同样和叶洛关系密切的马永贞继续担任淞沪警察厅一把手,毕竟和白雄起他们比,他就是个弟弟。

        而且这几年来,马永贞已经把淞沪警察厅建设成了自己家,就算他被撤职,新来的长官也招呼不动这批下属。

        饶是如此,叶氏投资和叶家被唱衰的声音还是慢慢起来了。

        叶家往下走,沙逊洋行等对手自然就顺杆往上爬了。

        爱德华上次去北方“大展拳脚”,差点连人都没回来,自此再也不敢相信妹妹罗斯玛丽的话,直接订了船票,准备月底离开上海滩。

        罗斯玛丽很是无奈,虽然爱德华没本事和自己抢继承者之位了,但留着当枪使还挺好。

        没想到这愣头青这样几下就怕了,让她十分不爽。

        不过还好,虽说在北方吃瘪了,但她的目标还是达成了。

        和她猜想的一样,叶洛看起来总会做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但深究其中,必有原因。

        叶氏投资撤离北方时,基本没人能忍住这个诱惑,罗斯玛丽也几次想去争夺地盘,但还是按捺住了自己这骚动的心。

        从海外来华前,她反复研究过叶洛的人生经历。

        自从他十二岁时跟着经瑞山崭露头角后,人生就和开了挂似的,文武双全,样样精通。

        六年留洋,罗斯玛丽也通过家族关系调来了一些叶洛在剑桥和哈佛的资料,看完后,同为哈佛毕业的她,对这个学长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难怪这个沙雕哥哥玩不过叶洛。

        就人家1928年回上海滩,短短一年就经营起叶氏汽车这手笔,就是爱德华一辈子都学不来的东西了。

        越是了解叶洛,罗斯玛丽越是惊讶。

        因此叶氏投资离开北方时,她的第一反应不是跟着其他人去夺地盘,抢产业,而是静观其变。

        只忽悠了爱德华过去试试。

        果然,去北方的人都血本无归了。

        运气差的几个,连小命都丢了。

        从表面因素看,是因为突然爆发的奉天事变,连带着北方陷入战火,商人自然成了鱼肉。

        但若是只靠这种运气来做生意,叶洛能把叶氏投资做到几十亿大洋规模?

        她可不信。

        这里面一定有深层次的原因在。

        罗斯玛丽越想越兴奋,坐在老板桌上,悠闲荡着两条小短腿,哼着歌。

        总之今晚她在百乐门约了叶洛吃饭,一切谜题说不定会在这次饭局里解开。

        叶洛的大胆和气量也让她十分佩服。

        沙逊洋行和叶氏投资近乎死敌,自己这个死对头女儿约饭,他居然敢来吃!

        有趣!


  (https://www.xqianqian.cc/1796/1796586/11439431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