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三国之银狐 > 第336章 阵前辩论

第336章 阵前辩论


澧水北岸,南阳军营帐。

        营寨连绵十余里,偌大的营垒除了各处营盘以外,还有一些军营内部的校场。

        但此时校场里却颇为奇怪,居然摆放了诸多船只。

        傍晚时分,沈晨巡视了各营,工匠们认真按照他的命令,继续建造木船,放置在各营校场。

        这几日连番攻城,虽然自己损失不多,仅仅耗费了无数箭支石块而已,但将士们也颇为疲惫,因此除了用于警戒的守卫,士兵们都大多早早睡下。

        巡视了各营之后,沈晨就回到了自己的中军主营主将帐篷内,帐篷里周不疑和蔡笃带着邓艾、谢晖、张黎、胡沔、李求等弟子做文书。

        是沈晨的弟子有从武的也有从文的,整只军队从下到上有不少学生控制了关键职位,跟着师父打仗,总归能学到很多新东西。

        沈晨也能够通过他们把控住军队基层,从而让五万大军如臂使指,运筹自如,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情。

        见到沈晨进来,周不疑起身说道:“师兄,这些日子箭矢耗费很大呀,已经用了四百三十多万支箭了,存储几近用了一半,但现在我们却还没有攻下曹军一处营垒。”

        “无妨。”

        沈晨摆摆手:“器具本就是用来杀敌的,能在减少我军伤亡的情况下,损耗再多的弓弩,即便只杀了几千人,那也是值得的。”

        蔡笃说道:“将军,今日大王又传来消息,卤城被曹操攻破了,他只能退守祁山,曹操遣夏侯渊急攻,各营寨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因而大王希望主公能尽快有所行动。”

        “嗯。”

        沈晨点点头:“主公心中焦急我也明白,一旦退出祁山,武都就无险可守,只能退往阳平关。阳平关是最后一道防线,一旦阳平关危在旦夕,那汉中也就保不住了,主公需要汉中。”

        藏兵的代价就是前线精锐主力严重不足,再加上粮草补给、兵马数量本就远远少于曹军,在整体战局走势上刘备会处于严重劣势。

        这些劣势被放大之后,就有可能产生连锁反应,从而最后弄得连汉中这块战略要地都丢掉。

        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刘备也决不能失去汉中。

        所以他心里肯定很急。

        但沈晨却知道打仗急不得,他依旧耐心地等待时机。

        “报!”

        就在这个时候,帐篷外斥候进来,单膝下跪道:“将军,曹洪来信。”

        “哦?”

        沈晨接过信看了眼,笑了起来。

        周不疑纳闷道:“师兄,曹洪信里写什么?”

        “曹洪下来战书,约我等明日决战。”

        沈晨笑道:“他说北方大儒王朗,要与我在阵前辩经。”

        “辩经?”

        周不疑想起了当初自己的师君宋仲子大儒都被驳得不能说话的样子,嗤笑道:“好像是十年前开始,南方就已经没人再愿意与师兄辩经了吧。北方也常有士人来南方,却都是来南阳拜师的,没想到还有人来上门挑衅。”

        “大抵也是欺我自掘水渠,以为攻城器械不得过,将士们也没办法完整列队铺开,才以为可以出城与我一战。”

        沈晨笑了笑道:“明日出城,正好再败曹军士气,届时我要生擒曹洪。”

        自己在南阳枯坐了十余年。

        天下人以为自己终日教书育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教书先生。

        却终究是忘了,当年自己一人战荆州无数大儒名士,口绽莲花,何等威风。

        那时不管是诗歌经义,还是古今时文,都样样精通,几近文压南州。

        王朗若是以为南方经义文风不如北方,那就大错特错了。

        “将军威武。”

        众人齐齐拱手行礼。

        沈晨摆摆手,坐回席上开始处理公文。

        五万大军加上四五万民夫辅兵的吃喝拉撒,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也亏得荆州因双季稻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生产力,且南阳离得近,否则要是像刘备在陇右那样运粮,那真是耗费国力,几近穷兵黩武了。

        所以每逢战事,上到全军武器粮食铠甲装备,下到将士们的军心和心理健康,都要他来处理。

        每日公务还是十分繁忙。

        到了第二日,将士们食时初刻吃早餐,食时末刻出营列阵,到了隅中初至隅中三刻的时候,大军就已经排列成阵型。

        此时南阳军和曹军的营帐外跟之前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纵横交错的壕沟水渠足有上百条之多,犹如很多武将身上纵横交错的刀疤一样狰狞,连绵三四里,一路延伸至曹军营外。

        沟渠的挖建工作不仅给民夫和辅兵带来极大负担,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攻城器械出营。

        很多南阳军士兵甚至中高级将领都完全不理解沈晨为什么这么做。

        不过如果是个普通将领,也许早有质疑。

        如夷陵之战前的陆逊以及诸葛亮北伐时遇到的司马懿,大抵要被吴军和曹军讥讽他们畏蜀如鼠。

        但沈晨却无人质疑。

        因为他早就已经不是陆逊司马懿那样刚刚接任的新都督,而是十多岁就纵横沙场多年的宿将。

        因此纵有不解,也无人质疑。

        没有了攻城器械,沈晨军依旧列队至了战场中央。

        那边曹军也同时闻风而动,整兵出阵。

        双方迅速相接。

        至敌我百步外,曹军几人纵马而出,来到中央。

        这已经是箭矢范围之内,若是沈晨下令万箭齐发,这几个人必死无疑。

        然而沈晨却并未下令射箭。

        秦汉时期游侠之风盛行,虽然有大量向曹魏卑躬屈膝的“汉奸”,但也有吉本、魏讽这样心存汉室的义士。

        如果在战场上当着几万人的面下令射箭,不择手段,会令自己这边的士兵感到蒙羞,也会让曹军那边义愤填膺,增加对方的士气。

        所以有的时候该堂堂正正还是应该堂堂正正。

        更何况沈晨也不惧。

        他穿着将领铠甲,腰间悬虎胆刀,胯下玉雒马,身边仅有弟子单彝陪伴,大摇大摆地向那边走过去。

        双方聚集在了两边士兵正中央,隔了五六米对峙。

        沈晨看到曹军来的有三名将领,以及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为首的将领面容苍老,看着十分眼熟,试探道:“曹洪?”

        “某家在此!”

        曹洪持刀而立,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但沈晨只是笑笑道:“没想到你都这么老了,上次见你还是在十年前,我围困昆阳的时候吧。”

        虽然双方常年对峙,可也仅仅只是对峙,两边将领都在营中,如何能见面?

        所以如今五十多岁的曹洪陡然出现在他面前,确实没想到时光变迁得那么快,当年威风凛凛的曹将军,如今已是渐生白发。

        曹洪冷声道:“竖子,某家可不是来与你叙旧的,若你识相乖乖退兵回去,若是不识相,某家必要你血债血偿。”

        “死公!”

        单彝大怒道:“你再猖狂?”

        “嗯?”

        曹洪亦大怒提刀喝道:“小贼,你想死?”

        “懿德。”

        沈晨叫住了单彝,又扭过头对曹洪笑道:“年纪越大,脾气反而越燥。”

        “这算客气的了。”

        曹洪哼了声把刀收了回来。

        历史上曹操晚年和刘备互骂的时候可比一口一个竖子厉害得多。

        只是曹洪想到昨天晚上王朗说可以说降沈晨,才抑制住冲动的脾气,否则早就开始骂娘了。

        倒是沈晨今年三十三岁,许是学儒有成,愈发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即便曹洪出言不逊,他也只是笑了笑没有在意。

        跟死人没必要在意。

        沈晨扭过头看向那老者,问道:“这位莫非便是约我今日辩经的王祭酒?”

        他此时还不是司徒,历史上要到八年后,曹叡继位,才代华歆为司徒,最终于太和二年,也就是九年后病逝。

        根据珍贵史料记载,他死时七十有六,所以这个时候刚好六十七岁。

        王朗双手作揖,拱手一礼道:“东海王景兴。”

        “东海沈晓卿。”

        沈晨回了一礼。

        二人还是同乡,都是东海人。

        不过沈晨是东海襄贲县,王朗是东海郯县,两县是邻县,就是隔了一条沂水。

        见礼之后,王朗起身肃然说道:“久闻沈仲子大名,今日有幸相会。然汝著经义,老朽有一些不明之处,还望解惑。”

        “请。”

        沈晨伸手示意。

        王朗便道:“《诸子言》中徐子曾问沈子,高祖代秦,可为受命?你说是受命,民弗为使而归汉,汉便是天命。”

        “不错。”

        沈晨点点头,这样的正统之论本身就不需要辩说。

        王朗就道:“既是如此,刘玄德又为何抗命而不尊诏邪?你又为何叛逆不道邪?几番攻至天子都城,惊扰陛下,此非逆臣贼子乎?”

        沈晨说道:“我奉诏讨贼,又岂是不尊诏?难道陛下亲笔血书的衣带诏不尊,尊曹贼挟持天子写的伪诏吗?”

        王朗向北方拱拱手道:“陛下在陈都,天子居此,便是以王命四方。既为诏令,便该受之。”

        沈晨笑道:“夫桀、纣荒乱,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为君,汤、武为臣,莫非桀、纣之令,汤、武尊之,岂有商汤?高祖若受李斯赵高之令,如何有今汉?”

        王朗说道:“魏王奉皇命以讨四方,岂是一概论之?难道你觉得天子是桀、纣吗?”

        “非也,天子为君,曹操为文公惠王。”

        沈晨说道:“昔年晋文公时,为称霸天下,于城濮之战击败了楚国。之后又请周襄王来,封其为侯伯。《春秋》说,周王巡狩河阳。但孔子曾经怒而抨击晋文公,称“诸侯无权召唤天子”,可见天子乃是晋文公胁迫所致。”

        “秦惠王时,因在攻打蜀国与韩国之间犹豫,张仪就曾经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至战国时,天子威严就已经不复存在。虽是天命,然子曰无道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便是如此。”

        “当年齐桓公夹辅周室,尊王襄夷,乃令楚成王向天子纳贡,太公望兵至牧野而有成康。受命于天子,亦要上尊礼仪而不能逾矩。”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曹操背离了白马之盟,擅自称王。在内残杀皇后、国舅、大臣。在外屠戮四方黎民、世家、诸侯。非桓公尊王,乃为文公惠王挟天子也。”

        “我主刘玄德以仁义而行事,此为民心归尔。外如桓公,奉衣带诏讨伐曹贼,本就是受命于天。岂能因曹贼假天行事而畏惧于曹贼乎?因而我们攻打天子都城,并非是惊扰陛下,而是救援陛下,以令天子归于正统!”

        一番言语,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王朗却丝毫没有反驳的意思,反而赞同地点点头道:“嗯,既然如此,那刘备自立为王,又该如何解释?且魏王所至之处,民心归附,你说民心既天命,难道这不应该如高祖代秦,以得神器?”

        他说话已经非常大胆,主要是如今刘协的用处已经越来越小。满朝公卿都已经是魏臣而非汉臣,北方的百姓也都是魏国子民而非大汉子民,世家大族也拥戴曹魏而非刘汉。

        特别是刘备在南方打击世家豪族,以至于北方世家豪族都纷纷向曹操靠拢,作为话语权掌控者,他们自然也早就已经不在乎汉天子的威严是否还存在。

        因此王朗今日几乎是当着两军将士们面前说,曹操已经占据了整个北方,北方民心归附,那么他也应该代汉成为新的皇帝。

        然而沈晨却立马回怼道:“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

        王朗问道:“何解?”

        “唐、虞尚仁,天下之民从而帝之,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

        沈晨说道:“魏尚权,驱赤子于利刃之下,争寸土于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

        王朗笑道:“刘玄德自言以仁义行事,此番不也自立为王,行刀兵争寸土之间吗?你说魏王取天下以民命,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天命尚在汉而非归魏,我主治下百姓衣食富足,人人安居乐业,岂非王道乎?”

        沈晨反问道:“据我所知,如今曹魏治下百姓多有死伤,民间屯田十不留三,六七成收谷要交予魏国。又做士家制,征生人妇,士兵前线在打仗,妻却已经被强配给他人,此等恶行,何称有德之人?”

        “额”

        王朗一时语塞,因为曹操确实干了这事,屯田制到如今剥削已经愈发严重,以前是四六或者五五,现在都涨到七三了。还有人家前线士兵在打仗,后方媳妇就被配给他人,做得确实不地道。

        沈晨又道:“我曾屡次入河南,所见所闻,一路沿途尽白骨森森。沃野千里无有壮丁,官府强征百姓从军,以致田地荒废,饥饿横行,听闻去岁青州又有叛乱?”

        “些许小患,岂能动摇国本?”

        王朗摆摆手道:“那按照你的意思,如今天子失了民心,北方百姓尽已不做汉民,魏王代汉,便为天命。尔倒行逆施,便是逆天而为。说魏王以力假仁者霸,难道刘备没有在假仁者篡国吗?”

        沈晨向北方拱手道:“陛下在一日,我主玄德公便会匡扶一日。假使曹操篡汉,夺取社稷神器,为天下苍生,我主亦要从曹操手里夺回来,这才是天命!”

        “呵呵。”

        王朗冷笑一声道:“你张开百姓闭口天下,魏王已尽得北方,治下百姓何止千万?若非你们负隅王命,魏王早已一统华夏,令百姓安居。”

        沈晨亦是冷笑道:“你说你看过我的书,但我却觉得你好像根本没看过。你的嘴里我只听到了为曹贼张目,告诉我既然曹操得了北方,我就应该臣服于他。却没有看到我在书中提的万民百姓,也看不到我说过的曹操屠了多少城池。”

        “既是为了天下,纵有死伤,亦是难免。”王朗沉声道:“杀十万能救千万,这难道不是应该做的事情吗?”

        “但我却并没有看到曹操救了千万!”

        沈晨斩钉截铁地说道:“北方的黎民百姓过的生活并不是自己耕田养活自己,而是被曹操屯田所奴役,被世家大族所奴役。我主在南方得税十之有一,民得其九,百姓便会愈加富足,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然曹操在北方奴役百姓,田出十,曹操得有十之七八,世家更是得其八九,仅给操劳了一辈子的百姓一口吃食,勉强活着。这样的生活又怎么能算过得好?君不见自南北相持以来,多少北方百姓逃至南方,多少黎民隐遁山林,不愿为魏民。归根到底,王祭酒也是世家大族出身,治下奴役了不知道多少百姓,因曹操庇护了尔等,尔等才为其为爪牙,汝等犬儒,也配与我谈万民,也配与我谈天下?”

        这就是矛盾所在。

        王朗自己就是东海王氏家族,有田有民有产业,属于世家大族地主庄园的既得利益者,隐户隐产能够帮助他们得到大量的粮食和财产,他们自然不会站在百姓这一边。

        所以王朗不会来跟沈晨谈百姓,只会来跟他谈关于汉朝是否受命于天,汉朝的气数已尽,曹魏要代汉是否成为天命的问题。

        而沈晨却一直坚持得民心者才是天命,因此才一直强调刘备得民心而曹操的民心是强取来的。

        世界虽然并非善恶对立,黑白之间总有那么一道精致的灰。

        但如果统治阶级不能够无限地向着正义靠拢,为百姓谋利的话,那么黎民百姓就会一直受苦。

        曹魏的统治崇尚权力以及法制,对于百姓属于奴役政策,比如强征壮丁、迁民屯田、士家制度、生人妇等等,百姓受剥削和压迫居多,往往活者就很艰难,更别说什么尊严。

        而刘备治下属于正常的王道政策,采取的募兵制,发军饷,收十分之一的田税,禁止世家大族对人口和田地形成垄断,百姓更加富足。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是刘备集团的生产力大大增加,不然也很难养得起那么庞大的军队。

        但光是如此,双方制度就已经产生了本质区别。

        曹魏建立之后,由于和世家联合,所以得到世家的支持,世家掌握大量人口和土地,基层会被迫支持曹魏,从而让曹操一直有强大的军队,可百姓会极度受苦。

        蜀汉是以打压世家为主,世家不会配合蜀汉,就得想办法调高民众的积极性,如此才能勉强维持,但至少百姓会过得好很多。

        如果曹魏一统天下的话,就如同晋朝一样,世家掌握话语权,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如牛马一样被奴役。

        要是蜀汉一统天下,就如同后来的很多朝代刚刚开国时候,由于天下大乱破坏了原本的固有阶级,土地重新得到分配,民众的生活自然也会恢复。

        哪怕之后再过个一两百年,像明末一样出现士绅集团取代世家大族集团,变成新的地主阶级,那也比现有地主阶级直接掌权强。

        至少西晋就存在了五十多年,明朝还存在了二百多年呢。何况沈晨将来肯定会做出新的政策来防止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蜀汉现在在做的就是如我军一样,维护的百姓利益。

        而曹魏维护的是世家利益,那么双方冲突不可避免。


  (https://www.xqianqian.cc/1741/1741400/116524586.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