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大明1805 > 第311章 新天府外城第二零二农庄

第311章 新天府外城第二零二农庄


第311章  新天府外城第二零二农庄

        郑复光在马拉开波湖钻出油的时候,新天府农机厂才终于调试完了新组装的拖拉机。

        这时候已经是四月下旬了,新天府周围秋收已经到了尾声了。

        城外大部分农田,都已经完成了收割,进入了翻耕和播种小麦的阶段。

        朱靖垣为了找地方展示新机器,让卫兵骑马出去跑了一大圈。

        最终在新天府外城护城河方块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小片尚未收完的玉米田。

        这块田归“新天府外城第二零二农庄”耕种。

        于是朱靖垣决定去这个农庄“帮忙干活”。

        朱靖垣叫上两个幕僚,带上八个卫兵,还有负责管理这片区域的皇庄掌柜赵有德。

        全都换上适合干活的迷彩服,把收获机、铧式犁、耙地机、播种机放上四轮拖斗。

        一群人开了两辆六十四马力的拖拉机,用拖斗拖着工具和人一起去了二零二农庄。

        在一个小十字路口周围,四个方向都有一个大院子,院子门口都挂着牌子。

        分别是二零一、二零二、二零三、二零四这四个农庄。

        朱靖垣把拖拉机停在二零二农庄门前,和皇庄掌柜赵有德一起进了大院。

        进院就是一条直路,左边是一个大型仓库,右边是个大马房,里面养着十几匹马。

        再往前就是每边五个总共十个小院子,就是这个农庄的十户人家自己的房子。

        说是小院子,那也是相对于整个农庄的大院而言的。

        实际每个院子的面积也都不算小,看上去至少也一千平方米以上的水平。

        正房都是两层,每层横向开间都有四间以上,进深也都比较大。

        至少都有东西两个房,也都至少有两间。

        十个院子的尽头,正对着进门的路,又有一座大房子。

        那是举办各种庆典的地方,还有农庄的集体食堂。

        农忙的时间在农庄里面吃食堂饭,农闲的时候就各家自己做饭。

        食堂的花销算农庄经营成本,从最终收获的粮食和利润里面扣除。

        在自己家做饭的花销需要自己承担,所以其实庄户其实喜欢吃食堂。

        朱靖垣要来给农庄帮忙干活,农庄的庄户都提前收到消息了。

        只是朱靖垣不想动静太大,所以要求他们不要出门去迎接,就在农庄院子里面就行。

        今天吃过早饭之后,男女老少就都出来了,在大院进门的地方等着。

        朱靖垣跟着掌柜的进来,庄户们就马上乱糟糟的拱手行礼:

        “见过殿下……”

        “诸位好,不用客气……”

        朱靖垣随手回礼,同时稍微观察了一下这些人。

        总共十户人家,眼前的男女老幼加起来,估计有将近八十个人。

        平均下来每个家都有四到五个孩子。

        实际上这十户人家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比较年轻的,没有到停止生育的年龄。

        四十多岁以上的那些夫妻,周围全都站着六七个孩子。

        而且看气色都很不错,成年人都比较壮实,小孩子都比较水灵。

        一看就不缺油,超过一半人都属于微胖的水平,膀大腰圆的也不在少数。

        现在是农忙时节,穿的衣服都明显是适合干活的短衣,但一眼看上去没找到打补丁的。

        说就说明现在这些普通农民的吃穿方面都是颇为富裕的。

        他们的房子足够给每个孩子单独的,马厩里面养的也不只是挽马,有适合骑乘的马。

        最后,让朱靖垣稍微有些意外的是,这一大群人里面出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泰西女人。

        朱靖垣顿时就有些好奇的多看了几眼。

        身边跟着的皇庄掌柜赵有德也看到了,马上去问这个农庄的主任,五十多岁的刘老汉。

        刘老汉马上把那个女人和他身边的男人叫了过来,同时给朱靖垣介绍说:

        “殿下,这后生是老李家的大儿子,名叫李青松。

        “在咱皇庄的队伍里当兵,按照规矩是暂时不分户出去。

        “他去年去哪个……叫东夷国的地方当差,当到了当地的旗总了。

        “这个西夷的女娃儿叫艾丽卡,是那个东夷国的翻译,非要跟着他。

        “于是他就带着女娃儿回来见爹娘和媳妇了。

        “前几天在庄上办酒席,耽搁了两天的农活,就让我们庄收玉米的时间慢了两天。”

        “他们再过几天就回东夷国去了。”

        这俩人就是从东夷国请假回来的李青松和艾丽卡。

        李青松好不容易摆平了家里的事情,准备过几天就回去。

        结果没想到,就在家这几天,正好遇到了朱靖垣来“帮忙”。

        来到朱靖垣面前就赶紧再次拱手行礼。

        艾丽卡就更加紧张了,万万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大食亲王!

        而艾丽卡又是个天生大胆的性格,在格外激动的行礼的同时本能的喊了句废话:

        “见过殿下……殿下您竟然来了殷洲!”

        朱靖垣对这俩人的经历也有些意外。

        没想到二零二农庄剩下这点玉米,正好是因为他们两个的原因才剩下的。

        朱靖垣心情很不错,就笑着开了个玩笑:

        “我现在是大明的殷洲总督,理论上你们所在的东夷国也归我管,所以你们小两口实际上也都算是我的属下了……”

        艾丽卡反应过来之后,马上再次躬身说:

        “能够为您效劳,这是我们的荣幸……”

        朱靖垣笑着摆手:

        “我是正好设计了新的农业机械,看你们庄上还有点玉米没收完,准备用伱们这点地,来试试我的机器,你们俩也跟着一起去看看吧。”

        朱靖垣没有继续陪他们闲聊,招呼庄上的一起出去田里。

        成年人去牵了马,套大车,准备下地去干活。

        孩子们就跟着凑热闹,一群人乱哄哄的出了门。

        每个庄子的大院背后的农田,就是各个农庄负责耕种的土地。

        所以要下田那是出门就到,但是想要干完活却不容易。

        新天府外城区域是个边长二十七公里正方形,内部划分成了九个边长九公里的方块。

        每一方块又划分成九个边长三公里的小方块,每个小方块划成九个边长一公里的农庄。

        为了提高每个居民点的人口,每四个农庄的庄子放在一个十字路口四个方向,

        每个农庄通常都是十户人家左右,负责长宽都是一公里,面积一平方公里的土地。

        一平方公里是一千五百亩,平均每个家庭要耕种一百五十亩地。

        不过实际上土地没有细分到家庭,农庄的所有人都要一起干活,最后一起分收益。

        因为农庄耕种的土地名义上属于皇帝,农庄的所有家庭都只是庄户——皇庄员工。

        但皇帝这个过于遥远的庄主,实际上根本不参与具体经营。

        这些员工们分的拿的也不是工钱,而是利润的“分红”。

        皇庄收益的三成归皇帝,四成归员工,三成用于修路、修水渠等基础设施。

        皇帝获得了农庄收益的三成,这个比例乍一看似乎很高了。

        但这不是古代王朝那样要“收入”的几成,而是要最终“利润”的三成。

        皇帝要的不是税,同样也是利润分红,当然要按照利润来算。

        既然是利润,那就要扣成本之后再算。

        包括养马、制作农具、购买种子、农忙时间食堂花销、成年人每年的两套工装等。

        如果和以前的王朝那样,按照实际收获的比例来算税收,可能只有半成甚至更低。

        如果遇到灾年,如果种地没赚钱,那就一分钱都不用上缴,皇帝得掏钱来救援。

        再加上大面积使用马耕,大面积使用各种辅助机械,能耕种的土地规模非常大。

        平均一家能耕种一百五十亩地,这非常接近他们能够完成的极限了。

        新天府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以迅速开发成良田或者牧场,但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干。

        现在新天府农民的生活物资的富足程度,非常逼近农业时代自耕农的极限了。

        在机械化之前,分给他们更多的地,他们也真的种不了。

        朱靖垣带来的两辆拖拉机停在田边,工人和士兵们一起上手,把拖斗上的机器搬下来。

        将玉米收获机装在拖拉机上,玉米输出口对准后面的拖斗。

        农庄的大人小孩都在旁边看着。

        小孩子更多的是好奇,而大人就带着审视的目光了。

        机器他们不是没见过,只是以前的机器大多不好用,否则早就不用马匹了。

        蒸汽机太过沉重,效率低还要烧煤,补给加料很困难,不好控制功率。

        汽油机那是没劲,虽然跑的快,但是干不了重活。

        朱靖垣带来的两个拖拉机,看着不比原来的汽油机庞大。

        而玉米收获机这个东西,整个架在拖拉机顶上,看上去颇为沉重。、

        关键是,他们似乎准备让拖拉机拖着拖斗下地,这车上带的东西实在太沉了。

        现场的农民都没有太多的期待,担心这机器运转不起来。

        这边的机器终于准备完毕,用空包弹再次点火启动。

        装备了玉米收获机的拖拉机马上下了地。

        前面机器收玉米,同时将秸秆直接打碎,玉米输出到拖拉机后面拖着的拖斗上。

        下地之后,机器基本没有任何停顿,非常稳定的持续往前走。

        这套机器直接开过去,四排玉米直接收完,同时还把秸秆处理了。

        与此同时,第二辆拖拉机摘下拖斗,换上悬挂四铧犁。

        跟在收玉米的机器后面,直接把打完秸秆地也翻了。

        一群准备干活的成年人,看着这两台机器轰鸣着往前走,全都有点手足无措。

        “俺娘哎,这些机器看着也不大啊,这走起来完全不卡壳啊!”

        “前面那收割机,这带了这么多东西,这还能走得动?”

        “这是四铧犁,两匹马最多拉两个犁头,还犁地比这浅,走得还慢……”

        “关键是,按理说,这些都是机器,机器不坏就能一直干啊,马可是得休息。”

        “还得小心控制两匹马的节奏,让两匹马均匀分担出力,否则马可能受伤。”

        “这车……人开着走就行了,这太省心了……”

        “这终于有好用的农用机了!”

        大明人对机器不感觉惊异,惊异的是这机器竟然真的好用。

        大明农民和农场主,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因为现在田真的是多的种不完。

        所以看到朱靖垣带来的拖拉机能用,而且好用,热情迅速就上来了。

        艾丽卡前面那些机器,抓着李青松的胳膊,表情颇为惊愕的说:

        “这收割的机器,一趟干好几趟的活儿啊,这算起来得比马和人能快好几倍。”

        李青松也是非常惊讶的怔怔的念叨:

        “关键是,一个人开车就行了,不需要小心控制马匹……”

        最后皇庄的掌柜赵有德看着这些人念叨:

        “最关键的事情,是不用养马了啊!这得省了多少人力和粮食啊!”

        二零二农庄的主任刘老汉,对身边的掌柜说:

        “掌柜的,如果以后咱们庄上都用这种机器,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多种一倍的田!”

        赵有德却是算的更仔细:

        “怕不只是一倍,我估计啊,以前十户人家一个农庄的田,以后估计三家就够了。

        “不过殿下的想法,似乎不准备让大家去种更多的田,殿下有另外的安排……”

        朱靖垣的展示可以算是大获成功的,两台拖拉机干了一上午的活儿,没有出任何故障。

        看来这半个月里面,工匠们是真的用心仔细调试了。

        下午朱靖垣尝试了使用了播种机,两台拖拉机干了一下午,也没有出现明显故障。

        当天傍晚的时候,朱靖垣带着农民们返回农庄,一起进了他们的食堂。

        在正式晚饭开始之前,农庄的男女老少都看着朱靖垣,等着他说点什么。

        朱靖垣考虑了一会儿,整理了自己的思路:

        “大家都看到了今天这些机器干活的效果,它们显然是非常适合作为农用机械的。

        “有了这些机器之后,各种农活的速度至少提升三四倍,关键是不用在闲时养马了。

        “以后也许只需要两三户人家,就能干完以前十户人家的一个农庄上的活儿。

        “所以大家现在应该都想知道,能不能把一个农庄拆成两个甚至三个。

        “让多出来的这些人,去另外开更多的田地和农庄,每个农庄都只有三户人家。

        “这样,以前要十户人家分享的农庄收益,以后就只有三户人家来分了。

        “这相当于让自己收益直接翻三倍了!”

        一群老实巴交的农民连连点头,这是他们最在意的问题。

        因为新天府农民的收获是按比例分红,而不是定量的工钱,所以他们对干更多活儿的热情很高。

        朱靖垣看着农民们的反应,颇为严肃的继续说明想法:

        “由于机器刚刚开始应用,还没有经过长期的检验和准确的核算。

        “所以出于谨慎和保险起见,我们暂时不能贸然将一个农庄人口缩减到三户。

        “可以首先尝试着只留下五户人家,让这五户人家分原来十户的收益。

        “另外的五户人家,也不是另外开荒出一个新的农庄,而是跟我进城去当工人。

        “现在皇庄正在大规模建设新的工厂,最重要的就是生产这些农用机器的工厂。

        “进城当工人,生产更多的机器,给其他的农庄使用。

        “让其他农庄也分出一半的人口进城去当工人。”

        一群农民开始思考,有些已经开始点头和期待了,但是也有人还没有完全理解。

        二零二农庄的主任刘老汉就有了疑问:

        “殿下,所有农庄都分出一半人进城,都去生产农用机械,那应该用不完吧!”

        朱靖垣听了这问题就直接笑了:

        “当然不是,生产农用机械式最重要的,是最优先的,但不是全部。

        “农用机械能够满足需求之后,其他人就可以去生产其他东西了。

        “包括衣服、鞋帽、电风扇、洗衣机、自行车、汽车、游艇等等——

        “总而言之,如果满足了安全和衣食住行这种基本需求之后,我们仍然还有更多力量。

        “那么就去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事情。”


  (https://www.xqianqian.cc/1741/1741388/11680306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