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511兴化府局势
有人说,官僚资本,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形态。
官僚资本危害很大,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用权力实行垄断交易,以此获取超额暴力。
在权力的保护下,没有市场竞争一说,一切竞争对手在权力面前都将灰飞烟灭。
虽然这种形式对经济发展不利,但不得不说,在资本积累的初期,这就是壮大资本最便捷的方式。
不过,这一切,现在还只能停留在魏广德的脑海中。
毕竟,现在他并没有掌握足以支持一个庞大资本的权利。
对于大明朝的认识,后世虽然许多人都认为因为内阁制度的形成,皇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再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因为皇权的稳固,需要以内阁为首的官僚集团的支持,所以似乎皇权和官僚集团是一个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官僚集团掌握封驳圣旨的权利以后,许多人认为明朝的皇帝已经成为了一个摆设,官僚集团事实上已经架空皇权。
对于现在的魏广德来说,他只能呵呵。
或许明末最后那个皇帝的时候,是那个样子,但是就现在他看到的,听到的,皇权依旧是至高无上的。
所谓圣旨不出皇宫,绝不存在于他所处的这个时代。
在这里,最大的权利依旧来源于皇帝。
所以,魏广德为了实现自己的期望,那是必须得到裕王支持的。
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他还是打算就这么混着,毕竟在他手上可以打出的牌太多了,不管怎么看,自己都不可能得到重用。
或许,这也是他和张居正一起,被嘉靖皇帝派去校录《永乐大典》的原因。
“志辅,以你看来,集你我两军之力,能否打下五党山,攻占许厝倭巢,直面平海卫城。”
刘显此时眼露热切之色看着俞大猷问道。
“刘都督,虽然我手下六千人马已经赶到,可是集我军全力也不过刚八千余人,对战有准备的倭寇,实在有些欠缺。”
俞大猷远眺对面已经逐步完善防御的倭寇军营,俞大猷有些担忧的答道。
倭寇撤出兴化府城后,伏击平海卫官军,随后攻占平海卫城。
即便刘显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出兵救援,却已然不及。
倭寇有六千余,那是刘显手中不过有兵力千余人,眼见救援无望,未避免遭到倭寇打击,不得不撤回军营。
而倭寇在占领平海卫城后,又在许厝前设立营寨,以为屏蔽,不让明军直抵平海卫城下。
面对有绝对优势的倭寇,明军也不敢骚扰,只能眼睁睁看着倭寇构筑营寨。
俞大猷率领的南赣兵马已经抵达数日,已经修整完成,刘显也趁这段时间收拢平海卫城逃出明军,手上兵力也扩充至二千余人。
八千对六千,明军依旧不具备绝对优势,面对穷凶极恶的倭寇,俞大猷并不看好单凭此手段就能取胜。
“刘都督,以卑职所见,还是等元敬的兵马到位后再发动进攻为佳,想来浙兵应该也快到了。”
看刘显面色难看,俞大猷只得又说道。
吃了太多的亏,他也担心自己刚才哪句话说错了,被人攻讦为胆小怯战。
“元敬,浙兵可有消息传来?”
刘显虽然脸色不虞,可他心里也清楚,现在出战,获胜把握属实不大。
俞大猷的担忧,其实并非杞人忧天。
于是,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戚继光问道。
“刘都督,前几天传来的消息,我想浙兵应该已经到了福宁州吧。”
福宁州,位于福建北面,和建宁府一起与浙江接壤。
戚继光虽然知道自己这么说出来,肯定会引起刘显的不满,可他也没办法。
对于这样的军国大事,他也不敢隐瞒。
果然,听到戚继光给出的答案,刘显的脸色就更加难看了。
戚继光到此都一个多月了,他麾下的浙兵居然才刚出浙江,简直就是乌龟速度。
一边的俞大猷也是有些吃惊的看向戚继光,他也没想到浙兵行动会如此拖拉,可完全和他印象中的戚继光不符。
俗话说,兵是将的胆,将是兵的魂。
对于他们这些领兵的将领来说,都是很认同此话的。
也是因此,俞大猷和戚继光共事期间,虽然有些看不得他凡事必动用自练之兵,但从心里也能理解他的做法。
不过这次,戚继光带出来的兵,但说行军速度这一项,就颠覆了他对戚继光的认识。
有什么样的将,就有什么样的兵。
现在俞大猷有些怀疑,过去的那个戚继光怕是已经因为连续的胜利和巨额的奖赏,开始逐渐堕落了。
“为何如此缓慢?”
刘显失望的开口问道。
浙兵远道而来,就算抵达战场,也要留足数日时间给他们修整,否则也上不得战场。
但是,就现在的行军速度来说,是真的太慢了。
而这时候的戚继光只是张了张嘴,但是却没有发出声音。
一旁的俞大猷脸色微变,随即想到了什么。
“唉。”
轻叹一声,俞大猷低下头去。
他的轻叹声,立时就吸引了刘显的注意,不由得看过来。
不过当他看到俞大猷的动作后,虽心中有了些猜测,可终归还是不敢确定,只得试探着问道:“志辅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他没有直接问戚继光,而是问起俞大猷来。
或许是因为俞大猷现在身在局外的关系,所以他还能用比较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此事,所以也能看得更多一些。
听到刘显的询问,俞大猷抬头苦笑道:“元敬应该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是,就比如都督如此急于求战。”
“唉。”
这次叹气的换成了刘显,“这几日,我已经收到三封张总督的书信,既重申兵部要求,此战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不得走漏一个贼人,还要求尽快歼灭倭寇。
可是你看看,就这么些能打的兵,我怎么速战速决。”
说着,刘显回身指着身后明军大营。
在他们身后,是两处明军大营,左边的营寨规模稍小,那是刘显本部和收拢的败兵,而右边的营寨要大得多,那是俞大猷从南赣带来的人马。
三个人都默契的没有说出从周边府县调兵增援,实际上他们一路到此,早已见过现在福建各地的明军是个什么情况。
这也是当初刘显没有从周边调兵,宁愿从逃难百姓中挑选精壮补充的原因。
至于刘显一直想闽粤总督张臬申请调动的狼兵,此时全部都分配在广东沿海府县。
用张臬的话说,兴化府已经如此,若闽粤再被倭寇偷袭,哪怕丢失一座县城,他们必然要承受朝廷的雷霆怒火。
“浙江也不愿调动精锐陆师南下福建剿灭倭寇。”
刘显没来由的说话道,也不知道这是对俞大猷问的还是戚继光。
话音落下后,久久无人应答,到这个时候,他就知道答案了。
张臬都不愿意调动精锐北上福建,而是守卫广东,又怎么奢望浙江方面会调动什么大军前来。
怕是能叫戚继光领兵,也是因为兵部点将的缘故,否则绝无可能让他南下到此。
念头及此,刘显转头对戚继光问道:“元敬,你老实告诉我,这次随你南下的浙兵,到底还有几成战力?”
若是之前,刘显还对消灭这股倭寇保持很高的信心的话,那么现在,他心底已经有些发虚。
毫无疑问,若是让这股攻占兴化府城的倭寇逃走,他是铁定无法承受住皇帝的怒火,朝廷里那些文官也必然拿他出来祭旗,做替罪羊。
戚继光知道,到这个时候他已经不能不说出实情了,看了眼刘显和俞大猷,开口说道:“有两千人是我之前操练的新军,也有过剿倭战场的经验,还有两千人是新招募的新兵,并无操练。”
“这么说,此次剿倭,实际战力也只有志辅手上的六千兵马和我手上不足千人,还有就是那两千上过战场的浙兵了。”
刘显这个时候,说话的语气已经很是低沉,也暴露出他心底深深的失望。
“我前来此处时,也考虑到了此次剿倭的麻烦,所以对那些新兵并未采用过去的训练方式,而是只训练他们列阵和释放火器,到时应该可以一战。”
戚继光这时候却是开口说道。
听到戚继光的话,俞大猷来了兴趣,盯着他问道:“你带的那帮兵,是一路走一路练?”
“朝廷有旨意,那是必须奉旨而为的,所以也只能采取这个办法了。”
戚继光依旧是苦着脸答道。
俞大猷和刘显这个时候对视一眼,也就知道了为什么浙兵南下速度如此缓慢的缘故。
按照明军行军的规矩,每天走半天,到达一地,然后休息,还要练兵,连续走几日应该就会在某地修整一日,之后再继续出发,这速度不是就下来了。
不过,此时俞大猷和刘显心中,其实最担心的还是这么练出来的兵,到底能发挥出多大的战力来。
他是宁愿要一百个精兵,也不想要一千个老百姓。
对抗穷凶极恶的倭寇,他们都是什么人?
都是手上见过血的凶狠之辈,对于这时代百姓来说,很多人看到血腥的战场就会双脚战抖,浑身无力,就更别说拿着刀枪和敌人拼杀了。
而且,军阵的羊群效应也很强。
在冷兵器时代,整齐的战阵,只要出现一处溃散,往往就会很快传染其他部队,导致全局崩盘。
这些道理,刘、俞、戚三将虽然不知道,但是多年的战阵经验还是有的,知道当兵的有盲从心理。
古之所谓斩将夺旗,其实就是为了以局部的突破获取全局的胜利,而那个点,就是军旗。
在战阵之上,军旗可谓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它身上不仅承载着军队的士气,更是生与死的代表。
这或许也是军人对荣耀天生的追逐心,将士用力挥动军旗,就是燃气士兵的熊熊斗志,只要军旗在,他们就在;可一旦军旗倒下,精神支柱也会随之消失。
若军旗被夺,不仅代表着主将安危,也代表着他们难测的未来。
不过到这个时候,没有亲眼看到北来的浙兵,刘显和戚继光还是心里没底。
两千老百姓,参军数月,行进千里,这样的队伍还能有什么战力?
别自己一触即溃,还带动他们的本部人马军心涣散,那可就糟糕了。
俞大猷知道现在三人之间的气氛很不好,想要打破这种沉闷,于是笑道:“不管怎么说,元敬操练新兵还是有一套的,而且他手下的兵马善施火器,届时可为中军,我料倭寇难敌这样的大军。”
俞大猷也只能顺着戚继光的话说下去,既然他都说南下前已有安排,专门操练这些新兵使用火器,那么貌似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现在江南的明军,在俞大猷印象中,貌似也就是戚继光比较重视火器的使用了。
其实,自己当初也是不怎么看得起火器的,不过现在嘛,观点变化就很大了,特别是靠着步卒用火器打垮俺答部骑兵以后。
火器集中使用所能爆发出的巨大威力,他已经见识过了。
而刘显,以俞大猷这段时间的观察来看,貌似还完全没有重视,依旧是按照明军标准操典在进行训练。
“等浙兵到了再说怎么排兵布阵吧。”
俞大猷的话并没有打消刘显的顾虑,他只是淡淡开口说道。
不过,他随即就语重心长的对俞大猷说道:“志辅,此战关系重大呀。”
俞大猷微微点头,默认了刘显的话。
魏广德之前给他的来信,俞大猷已经收到,也知悉他会被委任为福建总兵官一职。
不仅如此,他的官衔甚至还兼着南赣总兵的职位,为镇守福建和南赣总兵官。
虽然总兵是虚职,是临时官职,可毕竟当初他就是从浙江总兵官职上被撸下去的,现在终于又升回来了。
刘显如此,自然也是因为不看好戚继光带来的那些人马,而选择依靠和俞大猷通力协作,剿灭当前这股倭寇。
两人私下里的这些互动,戚继光看在眼里,却没有多说什么。
在这里,官职,自然是以刘显最高,他其次,而俞大猷最低。
即便,俞大猷曾经是他的顶头上司。
想到这里,戚继光心中也有了计较。
他当然不愿意被人轻忽,所以他选择回营后就给新任福建巡抚谭纶写信,请他亲自到兴化府督战。
(https://www.xqianqian.cc/1741/1741247/116360297.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