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第1795章 乌斯季诺夫和费德洛夫到了

第1795章 乌斯季诺夫和费德洛夫到了


  “对!的确非常的快。”按捺不住激动,捷格加廖夫失礼地插嘴:“领袖同志,请容我说一句。别列科夫的所谓突击步枪,我对他有着怀疑。难道他们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图纸绘制、工厂生产,甚至是安排在靶场实验?即便他们完成了这一切,枪械的质量我实在有所怀疑。”

  斯大林顺势补充:“他们研发了两种枪械。捷格加廖夫同志,我实话告诉您,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发来的电报,对别列科夫研发的第二款武器,一种轻型机枪有着高度的评价。您看看这份报告吧!”说着,斯大林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交到面前的三人手中。

  这一刻,捷格加廖夫苍老的满是皱纹的脸上充满着震惊。

  此文件出自于西伯利亚军区司令之手,绝非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那个男人虽然只是中将,而今却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征兵任务,苏军现役部队里,有近三分之一就出自于西伯利亚军区,未来,该军区走出的军队会更为庞大。

  那个男人也五十多岁了,都是军人出身,他的报告里吹嘘的成分恐怕很小,报告里的绝大部分内容,恐怕就是一种令认不安的事实。

  有道是内行看门道,捷格加廖夫看到了几项特别描述与数据。

  第一,他们是基于西蒙诺夫设计局研发的所谓中间威力步枪弹,研发出的突击步枪。突击步枪安装可拆卸弹匣,全重仅有六公斤。

  第二,别列科夫提出一种枪族的概念,所以针对步枪进行改造,研发出所谓班用轻型机枪,安装载弹量高达75发的弹鼓后,全重仅有九公斤。

  第三,两种枪械的核心零部件可以互换。有30发弹匣,50发弹股和75发弹股可供选择,并完全通用。

  第四,使用中间威力弹不意味着子弹缺乏威力,竟有靶场实验,子弹依旧能穿透四百米外的一毫米厚薄钢板。而别列科夫声称,激烈枪战几乎都发生在四百米距离内,而二百米左右的作战最为频繁。

  如果仅从军区司令的描述来看,这几项核心描述过于让人惊喜,让人难以置信。

  三人中当属捷格加廖夫最为敏感,毕竟他的研发成果的轻机枪,正作为苏军的制式轻机枪,装备量数以十万计,如今可是步兵班的火力中坚。可它的弊端捷格加廖夫何尝不明白——太重。

    47发的大弹盘,给其装子弹比较麻烦,携带也不怎么方便,不过备弹量确实很高,这对战斗持续性非常关键。

  现在呢?如果别列科夫的所谓班用轻机枪的关键性参数真如军区司令所言,自己的成果就可以抛弃掉了。

  弹鼓多达75发备弹,可以持续射击三千发,全重仅有九公斤,四百米的距离还能打破薄钢板。

  再好好琢磨一下,这些数据的背后还有许多细思恐极的东西!

  西蒙诺夫、捷格加廖夫还有托卡列夫,他们三人都在致力于研究自动化的武器。

  一款优秀的自动枪械该是怎样的呢?

  它应该更轻,减少士兵的负重。精度要高,射速要适当,备弹量要大。材料要结实耐用还便于维护。

  这几种需求居然被别列科夫搞出来了?报告文件中还有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描述,突击步枪居然有半自动、全自动两种模式不说,模式的调整由一个外置小扳手控制,扳到最下,就是枪机锁死的保险,扳到最上就是全自动模式。

  仅靠一个扳手,就能调控三种模式?如此精巧的射击是如何做到的?!

  三人围在一起,灯光的照耀下,他们额头渗出的汗水为斯大林所察觉。

  “呵呵,看起来你们也为之震惊。”

  这时,捷格加廖夫才缓过神:“是的,斯大林同志。我现在有着怀疑,也充满了期待。真是感谢您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真是太想看看新枪了。”

  “对!”西蒙诺夫补充道,“我很想知晓他们的新枪是怎样的神奇设计。”

  托卡列夫亦是发言:“即便枪械存在一些瑕疵,他的一些设计结构也有无与伦比的借鉴价值。如果我们获得了他们的设计蓝图,我们能快速研发出更为优良的枪械。”

  斯大林满意的点点头,作为一个格鲁吉亚人,如今的他早已经把自己看做是俄国人。苏联即是俄国,一个比沙俄还要强大的俄国,是有着伟大理想的新俄国。那么这样的伟大国家,必须把他国的人才与技术吸收过来,化作自己的力量。现在看来,这几位为了苏联奋斗二十年的专家们,他们有迅速消化掉别列科夫研发成果的能力。

  这时候,斯大林也非常庆幸自己是如此的重视这件事,为此不惜着急许多联盟的人才齐聚莫斯科,这番一天前还被伏罗希洛夫批评了一下的举动,如今看来真是正确无比。

  长久以来,伏罗希洛夫一直是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在大清洗时的亲密合作加深了这层关系。

  不过,伏罗希洛夫从不是斯大林的下属,两人真的“战友关系”,所以,基于一些问题伏罗希洛夫不必看斯大林脸色行事。

  伏罗希洛夫本质上是一位赳赳武夫,这类人说话办事总是非常直率的。

  战争爆发前,关于军械生产的一些列会议上已经制定了军队全面换装半自动步枪的计划,并开始落实。

  结果,计划刚开始落实战争就爆发了。

  关于这一问题上,伏罗希洛夫的态度一度表现得有些异见,不过因为是和平时期,他没必要太关心这件事。

  然而战争爆发后的惨痛失败,苏军丧失大量军地,新组建的部队短时间内又面临着缺少枪支弹药的窘境。戎马一生的伏罗希洛夫自知不能置之不理,原本制动的半自动步枪换装计划,非常明显已经赶不上时局变化了。

  还是这一问题,伏罗希洛夫一直有些保守,难道莫辛纳甘已经过时了?不!它的精确性不可思议,一枪就能击毙敌人,那么何必费尽心思搞连发步枪呢?与其在枪械上做文章,还不如加强军队的训练。

  伏罗希洛夫以这样非常务实又传统的态度支持莫辛纳甘恢复地位,国防人民委员会里的其他重要人士,则根据联盟目前的实际情况,认定只有莫辛纳甘才是当前的最优性价比枪械。

  当然,冲锋枪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在城市战中的表现有着不可思议的惊艳表现,对此,伏罗希洛夫则是完全支持的。

  只不过,冲锋枪归根结底是冲锋枪,城市战也不是主流战场。大军团的作战,士兵还是要用步枪作战。

  所以在会议上,斯大林的坚持遭遇到其他人的反对。

  结果现在呢?美国大力援助苏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美国军工业的消息。

  斯大林的视野很开阔,他了解到美军全面装备了一种半自动步枪,使得他们的军队占有很强的火力优势。

  人比人气死人呐,如果苏联也如美国那般财大气粗、本土又未被袭击,换装半自动步枪的计划怎么可能被一个伏罗希洛夫的“莽汉”理由所否决?!

  但斯大林从不缺乏支持者。

  有些支持者是为了得到好处,竭尽所能的奉迎领袖,也有些人,则是认同斯大林的决策。

  三位武器专家离开了克里姆林宫,到了第二天,一个年长者以及一位颇为年轻的男人走进克里姆林宫,站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

  这两位可以称得上重要人物。

  老者就是年逾古稀的费德洛夫,他出生于沙俄时代的自动步枪先驱人杰,他的研究成果给予很多后进者巨大帮助,昨日的那三位优秀人才简直就是他的学生。

  早在1925年,费德洛夫、托卡列夫、杰格佳廖夫研制的三种步枪通过了国家靶场试验,但都没有满足红军简单、坚固、可靠的三个原则性要求。

    这件事算是老爷子的遗憾,好在他的设计思路被后继者充分学习参考。

  他的学生西蒙诺夫的成果最终成了苏军制式半自动步枪,虽然现在几乎停产。

  老爷子已经退休,然而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中,本着一位“苏联劳动英雄”的一腔热忱,他觉得自己有理由奉献力量,只恐现在已经年老力衰。他一直得到苏联当局的高待遇安度晚年,为了面包和肉汤吃得心安理得,他还在书写一本书籍,以求能帮助后辈的科研工作者。

  写书的工作不可能搞的沸沸扬扬,他口述由副手纸笔,主要探讨的则是火炮的理论。

  突然收到来自斯大林本人的邀请令他受宠若惊。难道要颁发一枚金星勋章?不可能啊?!

  结果就是斯大林的邀请,只因为有一个传奇的将军,研发出一款不可思议的枪械。

  如此年迈的费德洛夫,从安全又舒适的搬迁到乌拉尔地区的工作地,坐着火车抵达莫斯科。斯大林在邀请函上简述了一下别列科夫的事,当然,《真理报》早就针对这样以为传奇将军做出长篇报道。

  邀请函上有一句话可是令费德洛夫惊讶不已,所谓两种样枪都属于一个家族。斯大林也是看了报告才了解“枪族”的概念,于是就把相关段落照搬进邀请函,到了费德洛夫这里,瞬间点燃了老者火热的灵魂。

  枪族概念?这可是比“标准化”更有建设性的思想!

  费德洛夫震惊了!早在几年前,苏联才全面普及军队的7.62毫米全威力弹的列装,从步枪到重机枪,用得是一种尺寸的子弹,战争中必将有着巨大战术优势。

  费德洛夫一直在积极倡导这件事,战争爆发前这项工作能够完成,一直令这位68岁高龄的老人倍感欣慰。

  别列科夫将军有着更大的目标,“枪械”和“家族”两个词联系到一起,这个意思不就是说,军队的所用枪械都是“一个家族”,稍稍发散思维,不同的枪械,许多零件怕是可以通用。只有如此,它们才配得上“家族”的概念。

  就这样,费德洛夫就兴冲冲的来了,比别列科夫将军早到一天,让这位老人有些遗憾。

  至于另一位极其年轻的人。

  他就是另一位传奇人物,一位苏联最年轻的部长——乌斯季诺夫。

    1942年,他才34岁啊!比杨明志仅仅年长四岁,就已经负责管理苏联的各类武器生产。

  乌斯季诺夫,他是现任苏联武器装备人民委员,也是国防人民委员会的一位委员。

  当九月上旬德军使用新式远程火箭弹奇袭莫斯科时,乌斯季诺夫还在乌拉尔地区组织武器生产。当莫斯科遭遇特种袭击的消息通过秘密电话传到他的耳朵里,乌斯季诺夫简直不敢相信,那可是二百公里的距离!

  虽然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很强大,射程就是小巫见大巫。白俄罗斯有一位神奇的年轻将军,据说叫做别列科夫,他声称研发了一种四十公里的火箭炮,并造成了七月份远距离袭击切尔尼戈夫这件事。

  一开始乌斯季诺夫觉得事情有些离奇,再加上工作非常繁忙,他对远方的事不怎么在意,还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才是对得起国家。

  他是没心思关注,虽然被提拔的别列科夫就是RPG的研发者,就算那人是天才,和自己的关系恐怕不大。

  这一次,领袖直接打来电话召集他去莫斯科。

  是怎样的大事让领袖如此召集?乌斯季诺夫万万没想到,一切的原因就是别列科夫将军突然从新西伯利亚前往莫斯科。

  乌斯季诺夫可是懵了,一会儿白俄罗斯,一会儿西伯利亚,难道还有两个别列科夫?仔细询问一下领袖,别列科夫确实只有一人。虽然如此,别列科夫是不得不在国境内进行远距离移动,任何的舟车劳顿都不必上研发的新式武器重要。

  一老一少两人进入斯大林的办公室,并心安理得的坐在椅子上。

  费德洛夫给予苏联军工业重大帮助,而乌斯季诺夫则是自己重点提拔的对象。斯大林把那些文件材料的复印件发给二人,期待聆听他们的意见。

  费德洛夫是昨日三人的老师,而乌斯季诺夫就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且说斯大林最初意识到别列科夫有着巨大的潜力时,他就想到了一样年轻的乌斯季诺夫。

  一个34岁的年轻人做了部长,那么一个30岁的人提拔成集团军司令为何不可以么?斯大林知道自己曾提拔了一些废物点心,也有一些人,经过提拔后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巨大的能力。


  (https://www.xqianqian.cc/16/16455/46523209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