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 17.大红龙(十)

17.大红龙(十)


  只有小孩子才在别人给的选项里做选择。

  正常情况下确实是这样,只要出题和答题的两边都是正常成年人,他们总会避免照别人设定的路线行动。

  但出题的如果是个疯子,是那种不把人命、财产、道德、合理性放在眼里的纯粹反社会份子、恐怖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人最擅长或者说最常干的事情就是让别人做电车难题,试图以此让政府和民众承受不了压力,屈从他们的要求。

  而在这之上,还有一种更危险更疯狂的家伙,那就是压根没什么要求和计划。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血腥的游戏,一个用人命为试剂、以社会为器材的试验。制造爆炸是为了寻开心,杀人是过程中的一环,制造恐怖不过是为了观察反应,以验证他那套理论。

  沃尔格雷沃就是这种疯子。纯粹、冷静、大胆、缜密、疯狂,宛如一个会走路的毒药,会说话和思考的炸弹,只要灵光一现,他就会让整个世界燃烧起来。

  现在他站在舞台正中央,沐浴着全部聚光灯和眼球,让观众们表演并欣赏所有一切崩塌的样子。

  每个人都知道电车难题,知道不管怎么选择都不可能救下所有人,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不可能突破伦理道德的悖论困境。可如果把这个难题稍微变一下,把选择权交给绑在两条铁轨上的两群人,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毫无疑问,那将成为对人性最恶劣且直接的考验。

  “选择吧,诸位,是要牺牲自己还是牺牲别人?是要让多数的一般人为少数挑战现实的勇士开辟前进的道路?还是少数不知是愚是狂的勇者为保障多数人的生存,放弃改变世界的契机和自己的生命?你们有五分钟时间思考,五分钟后我会掷硬币决定,这是我为无法做出选择的你们准备的最公平的方法。”

  一枚硬币,正反两面,只要不做手脚,在外界干扰因素被降到最低,一切都交由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去解决,这的确是最公平的解决方法。可这也只是加速两群人做出选择的催化剂罢了。

  掷硬币固然绝对公平,但谁也无法保证百分之五十的概率是否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而抢先主动做出选择,得救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百。

  每掷一次硬币,直面生与死的压力就被放大一次,伦理道德的约束力就会被大幅度削弱。求生的欲望最终会压垮道德伦理的束缚,人性、尊严、信任轰然倒塌。

  “小少爷,你觉得你的部下,还有你相信的民众,面对这个问题会怎么选?当然,我知道,不管是你还是参与游戏的诸位,大家都会选‘打死出题的那个混蛋’!换做是我也会这么想。但是,你们做不到。你们没有能够阻止我的手段,没有任何可以威胁我的东西。你们的力气、毅力、信念,一点用都没用。你们只能把这个游戏进行到底,直到做出选择,做出选择……意味着什么,你应该很清楚了。”

  沃尔格雷沃笑了起来,捧着肚子,笑了又笑,七双细长的瞳孔映出形单影只的白色机甲。

  沃尔格雷沃说的每一句话都没错,特别是最后一句。

  罗兰十分清楚做出选择意味着什么。

  不光是拯救谁,舍弃谁。更重要的是选择的那一刻起,罗兰就放弃了原则。

  这正是沃尔格雷沃想要的。

  李林想要获得的英雄,本质上是处于与他对立又相似的微妙存在。一直以来罗兰确实按照着这个方向成长,并且眼看着就要忠实实现李林的构想。

  现在罗兰放弃原则,意味着他已经成为和李林同样以结果为唯一判断标准的存在,李林此前付出的所有能力都成为泡影,他对罗兰的期望,他在罗兰身上的投资和赌注全部输了个干干净净,他彻底败给了沃尔格雷沃。

  这是必赢的赌局,看不到任何失败的可能性。

  这同时也是必死的赌局,不管结果如何,李林事后绝不会放过沃尔格雷沃。

  沃尔格雷沃不在乎这些,什么忠诚,什么道德,什么责任,什么逻辑,什么事后处罚,全都见鬼去吧。他只想赢李林一次,只要能赢一次就行,哪怕之后永不超生也无所谓。

  所以——

  “选择吧,诸位。我期待你们的选择。”

  自李林之后,罗兰头一次面对到真正意义上令他无可奈何的对手。

  法律、伦理、逻辑、暴力、利益……作用于世界的各种力量没有一样可以影响到沃尔格雷沃,更不要说战胜他,彻底破解眼前的困局。唯一可以制止这一切的只有李林,如果是李林的话,应该不会坐视自己不败的记录被沃尔格雷沃填上不光彩的一笔。可李林不可能插手,因为这等于他承认罗兰无法通过这场试炼,自己的计划和教育完全失败。罗兰也是一样的,如果李林出手解决了问题,实际上也等于他、共和国、“自由军团”都默认了“共和制度有其局限性和无力之处,遇到困难,人们只能依靠帝国和皇帝”。这将造成共和制度的信仰崩塌,其结果是毁灭性的。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罗兰他们不可能接受李林的介入,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试炼。

  罗兰不得不承认,这一次沃尔格雷沃干得真的非常出色,他完全被困住了,根本动弹不得。

  除了弃子认输,他没有出路了。

  “还有三分钟……不过我想胜负已分,再过多少时间,结论也是一样的。”

  赢不了就是赢不了。

  不管怎么思考对策,如何挑战都对事态毫无助益。

  结果早已注定。

  赢了。

  赢了!

  赢了!!!!

  一直以来不断失败的战争,第一次赢了!

  从不拿正眼瞧自己的造物主,总是只差一步就能战胜的对手,眼睛里除了皇帝和英雄,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众生。

  在这一刻全都向自己低头了!

  这种全能的陶醉,每一个细胞都在尖叫的高亢。

  这就是胜利的滋味——

  “结论就是‘打倒你,所有人得救’。对吧。”

  第三个人的声音响起,同一时间,无数爆炸的轰鸣响彻天际。

  #########

  沃尔格雷沃没有指望自己的行为能瞒住李林。

  不管距离再远,措施再隐秘,对创造自己的造物主都形同虚设。

  既然如此,索性大大方方展现出来,让造物主亲眼目睹失败的那一刻,为自己的粗心大意懊悔不已,捶胸顿足。

  李林看见了一切,从头到尾,每一个细节都没错漏。

  然后——

  “终究只有这种程度。”

  不变的笑容吐出了结论,没有懊悔和愤怒,也没有故作姿态与轻蔑。

  只有这种程度。

  一句话就总结了沃尔格雷沃迄今为止的全部努力和人生意义,没有任何辩解反驳的余地。

  作为部下缺乏忠诚,作为叛徒缺少霸气,作为兵器不够纯粹,作为生命无法认清自我。到头来,沃尔格雷沃虽然拥有杰出的才干和手腕,不管是作为杀手还是摆弄阴谋的野心家都是一流的,进入军政领域发展也能打出一片天下。但他终究缺乏成为皇帝的气度和能力,一直到最后,他也只是一个永远不满的反对者罢了。

  能做出这样的难题把罗兰、共和国、“自由军团”压制的动弹不得,可谓是沃尔格雷沃一生的巅峰杰作。不论动机和手段,这确实是一个近乎完美的陷阱。

  可在李林看来,也就只当得起“这种程度”的评价。

  这不是偏袒或偏心。

  李林的评价标准或许有点苛刻,但绝对公正。

  “莫扎特和萨列里是同一个时代的两位音乐天才,他们的才气和成果同样优秀,但人们记住前者的无数传世佳作,记住后者的只有一桩并不存在的谋杀案。可怜的萨列里,他是贝多芬、李斯特、舒伯特的老师,是维也纳第一所音乐学院的院长,是古典音乐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却因为一个无中生有的谣言,经过俄国人普希金和里姆斯基.科萨柯夫的艺术加工,成了一个因为嫉妒毒杀莫扎特的小人。其实让沃尔格雷沃承担这一角色,才是当之无愧。”

  被神宠爱的天才,以及深深嫉妒天才并下毒谋杀的庸才。

  用这样的典故来定义沃尔格雷沃,公正、客观、残酷。

  罗兰固然不是被神宠爱的天选之子,但眼睛里只盯着罗兰,只想着赢过李林,将自己的全部人生凝缩成一枚筹码,扔进不管胜利还是失败都毫无意义的赌局之中的沃尔格雷沃——终究只是这种程度的庸才。

  他本也可以成为蒙受神眷的天才的。

  如果他能够稍稍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能够摆脱无畏的偏执,以更具大局观的视点看待问题,他应该能想到一个疑问。

  李林对罗兰抱有期望是事实,投入大量精力甚至调整一些作战计划来促成罗兰的成长也是事实。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干?他究竟想要从罗兰身上获得什么?到底是什么能让李林如此投入?

  未能弄清这一点,理解这一切背后所蕴藏的意义与危险,沃尔格雷沃与他的赌局,必然迎来最凄惨的失败。

  


  (https://www.xqianqian.cc/16/16028/51911932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