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 > 七十年代奇葩一家亲 > 第61章 第 61 章

第61章 第 61 章


卫子英急着去城里,  双手齐用,抱着门槛翻进了屋,然后动手自己收拾东西,  准备去市里找爸爸妈妈商量读书的事。

        卫家的门槛是真高,  卫子英二月份就已经满六岁了,但小腿还是没办法正常迈过门槛,  目测得再长长才能跨得过去。

        再有三天就要开学了,她得让妈妈回镇上给她报名,还有……她听玉华姐的语气,她要直接去上二年级。

        玉华姐是统统的标杆,  比她这个穿越来的系统,  更熟悉后面几十年的发展,她得跟紧玉华姐的脚步,  不能落伍。玉华姐要读二年级,那她也要跟着上二年级。

        周桂看着兴冲冲收拾东西准备进城的孙女,  眼睛往左河湾沟里瞅了瞅,然后放下手里的东西,拍了拍身上的灰,迈脚,  往沟子里走了去。

        她得去潘家问问,  玉华那闺女是不是真的要去上学了,还有,潘家打算让孩子在哪边上学。良山大队没有学校,  孩子上学,要嘛就去浑山,要嘛就去镇上,两个方向路程都得个把小时,  去浑山读书,那就得爬山,去镇上读书,虽然不爬浑山那种大山,但也有好多小山坡。

        还有就是,若楠以前有提过,想等英子七岁再读书,到时候直接跟志勇两兄弟一起去城里读,大的两个上初中,小的这个上一年级,刚刚好。

        周桂去了潘家,问了一下潘家的意思,却不想,竟听到潘玉华要直接上二年级的消息。

        周桂有丢丢懵:“……??”

        这是打算跳级读书啊?

        玉华跳级,以英子和玉华那整天黏在一起的劲,英子肯定也要跳级。

        不成,得去市里和若楠商量商量。

        周桂问到准确消息,忙不迭回了家。这会儿卫子英已经自己换好了衣服,肩上还斜挎起了一个帆布包,一看就要准备走了的样子。

        “奶,赶紧的哦,现在出发,还能坐下午去城头那班车,要是晚了,咱们就得明天才能去了,玉华姐说,她后天就要去镇上报名还有入学测试了,咱们得快点。”收拾好的卫子英,见她奶回来了,忙不迭催促道。

        玉华姐要直接读二年级,潘叔有找学校校长问过,说得先经过学校的测试才行。

        考得好才能读二年级,考不好,那就只能上一年级了。她得搞快点,等玉华姐测试的时候,她和她一起去测试。

        “来得及,来得及,我去换衣服,你去后面老赵家给你爷说一声,我们进城了,后天回来。”周桂跨进堂屋,一边说着一边进屋换衣服。

        卫子英嗳了一声,小跑去赵家,通知她爷。

        卫良峰没问她和她奶进城干啥,说了一声知道了,就又和人唠嗑了起来。

        回到家,周桂已经收拾好,祖孙俩把门关上,便往镇上赶了去。她们到镇上的时间刚刚好,一坐上车,下午这趟去市里的车就奔上了马路。

        坐了一两个小时的车,一老一少在傍晚前,抵达了南山和平路。

        南山和平路距离南山这边的市中心很近,这儿有小学、中学、还有一个市一中,上学特别方便。

        苏若楠心心念念买房子,想把一家老小都接到城里来,这想法,终于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实现了。这是一个老式平房,是一位曾经下放过的老教师的房子。这老教师回城后,她儿子来接她,然后她便把这大平房子卖了。

        如今这年头,城里还没啥高楼,都是些平房院子。苏若楠买的就是一个大平房,带了一个院子。如今房子也是可以交易的了,不像前些年,买房还得偷偷摸摸交易。

        房子加院子,总共七百块。

        也是赶巧,那会儿苏若楠身上正好攒了点钱,看这地段,觉得很方便以后孩子上学,就将这大平房给买了下来。

        买下来后,两口子就搬到了平房这边,所以,卫子英和她奶进城,也不用去家具厂那边了,直接来和平路这边的大平房。

        “妈妈,我来了。”

        平房外,卫子英甩着小马尾,眉头扬着笑,蹦蹦跳跳跑进了院子里。

        这会儿苏若楠和卫永华两个,正在一个长方形的木架床中间拉床绷。

        “今儿怎么下来了,快进来,院子里乱,去屋子里面。”苏若楠正忙手上的活,听到卫子英的喊声,她抬头,朝卫子英和周桂笑了笑,让他们赶紧进屋。

        卫永华和苏若楠做的这个东西,正是这几年,城里特别流行的绷子床。

        绷子床是用四根床架子和棕绳绷拉出来的床,就如卫永华想的那样,这种床,比木板子床的市场大很多,特别好卖。

        他和苏若楠两个,如今白天在家具厂上班,下了班后,就在家做绷子床。

        这绷子床的床架很简单,材料够,他一天就能打出二十几套床架子,这种床难度全在棕绳成绷这一道工序上,还有便是织床所需要的大量棕绳。

        不过,这也难不倒卫永华。

        农村里会搓棕绳的人不少,家家户户用的蓑衣,就是用棕绳和棕树皮做出来的。甘华镇那边的山里,别的不说,棕树特别多,剥了棕树皮,然后用铁爪把棕树皮抓散成棕丝,再将棕丝搓成绳就成。不过织棕绷的绳子有要求,不能粗,也不能细,得大小像电线那样才成。

        做绷子床和做蓑衣不同,要的棕绳特别多。一张床就得百来根棕绳,这要靠手搓,怕是一个月都搓不了一张床所需要的绳子。为此,卫永华还钻研了几天,给专门弄了个做棕绳的手摇木车。

        这木车约一人高,是由两个十字形木架组装出来的。

        车子横着的两根木棒上,左右各装了两个能滚动的铁钩子,而中间十字交叉点那儿,竖夹着一个大圆盘,下方则是一个能让手摇木车立起来的底座。

        这大圆盘上和两个钩子间绷了一根耐用的麻绳,只要有人抓住车子的手柄轻轻一转,大圆盘和铁钩就滚动起来,而牵棕绳的人,只需要把弄好的棕丝挂到铁钩子上,往后一退,就能牵出一条均匀的棕绳。

        卫永华做了两个这种手摇车,这两个车子是配套的,一个上面有两个滚动的钩子,另一个上面只有一处铁钩。因为做床的棕绳得结实,得两条棕绳各成一条才结实,这两台木车,前后一摇摆,就能绞成一股。

        卫永华把做棕绳的事交给了村里的卫永治和周大红,他做好车,就抽空回了一趟老家,教他们怎么牵棕绳,教会后告诉他们,棕绳长度得有三丈,五十根棕绳为一捆,一捆棕绳,他给他们一块钱。

        有了这种专门做棕绳的木车,卫永治两口子效率特别快,五十根三丈长的棕绳,竟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做出来。

        目前,卫永华只在休息的时候做床,一个月下来,顶天了也就十张床,这十张床的棕绳目前都是卫永治两口子提供的,因为这,周大红可高兴了。

        她家成了村里第二个不进城,就能在家挣钱的了,她能不高兴吗。第一个则就在周柄贵家,因为周大柱如今已经能靠手艺,打东西去镇上卖了。

        卫永华和苏若楠做的这种床,在市面上能卖到三十四块钱一张,现在两口子私下里挣的钱,比他们加起来的工资还高。

        这两年,国家已经在逐步开放了,上头鼓励个体户做生意,好多人都在张望,不敢做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苏若楠却在得知上头竟公派了几百个人出国深造,学习他国经济后,有了更大胆的想法。

        她眼下正在盘算着,要不要把厂里的活给辞了,开一家小型家具厂,家具厂就主做绷子床,先挣一点快钱。至于以后,到时候跟着市场走就成,反正永华有手艺在身,不怕家具厂弄不出新产品。

        不过,目前她也只能想想。

        办厂太复杂,前期选址、人手、还有棕绳的提供,都得想办法弄。

        特别是棕绳的来源,这可是做绷子床最主要的东西,到时候办厂了,他们的棕绳绝对会很多很多,这可就不是卫永治一家就能提供的了的。

        这其实说起来,已经是一个产业了。棕树皮,打散棕树皮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棕绳和制绳的木车……每一样,都是一道工序,这些工序,不可能由家具厂里来完成,得去乡下找人收才行。

        怎么做,怎么收,都是个考验,她得一步一步慢慢来才行。

        想到办厂,苏若楠不由得又想到了上头公派人出国的消息,这消息,无疑证明了国家开发经济的决心,她只要跟着国家政策走,一定能让自己的小家越来越好。不定以后老了,还能留下一份家当给几个孩子。

        说起公派出国这消息,苏若楠其实还是通过潘玉华亲妈知道的。

        谁能想到,潘家那被捡来的闺女,竟有一个这么厉害的妈妈。

        在苏若楠眼里,她姐姐已经算是很厉害的女性了,但这位赵女士,在事业上竟不输她姐分毫,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她姐更优秀。

        两年前,潘家托她爹帮忙打听潘玉华亲妈的消息,这一打听,竟打听到赵叶兰被上头选中,成了几百个公派留学生中的一个。

        那会儿赵叶兰正在首都党校学习,她爹打听到她的消息,却联系不上人。还是她学习完,出国前夕,她爹拜托的人才把潘玉华的消息送到了她手上。

        但是来不及了,因为她当天就要坐飞机出国了。

        匆忙之下,赵叶兰只拿了一张她的相片,和四百多块钱加一封信,让人转交给潘家。

        这封信是通过她爹的手,送到潘家的。

        信上的内容挺感人的,但也明确表达出一个意思,就是她现在有任务在身,没办法亲自来潘家详细谈这些事,并说,让潘玉华就呆在潘家,等到她完成任务,她一定会来看她,还着重提了一点,让潘家别让潘玉华去接触她亲生父亲那一边,一切事情,等她回国后,亲自来处理。

        当初给赵叶兰带话的人,是苏步青曾经的战友,这个战友是老党员,如今在首都任职,也因为这,赵叶兰完全没有怀疑带话人的话。

        潘家这边接了信,心里面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一家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其乐融融。

        “妈妈,妈妈,你后天有空吗,可以和我一起回趟镇上吗?玉华姐姐后天要去学校报名上学了,我也想上学,妈妈,你后天回去给我报名好不好。”

        卫子英进院子,把身上背的帆布包,挂到墙上钉子上,小嘴一张,一连串的妈妈从她嘴里喊了出来。

        正在忙着拉绷床的苏若楠,听到女儿嘴里的话,动作一顿,停了下来:“你想上学?你才六岁,咱家不管是去镇上,还是去浑山都得走上一个小时,太远了,等明年再上学吧,到时候跟你哥他们一起来城里读。”

        卫子英上学的事,是她和卫永华早就商量好的。

        村里读书路太远,还得爬坡上坎,过两次桥,她要是和她哥他们那样,大一点她还放心,可她现在才六岁多一点,这路上万一出个什么事,怎么办。

        “妈妈,让我去嘛,哥哥们上学了,玉华姐姐也上学了,就我一个没上学……”卫子英听到她妈说要明年才能上学,小嘴一瘪,两只手抓住苏若楠的胳膊,撒娇地摇啊摇。

        摇得时候,她整个小身板也跟着晃了起来。

        “真想上学?”

        卫永华搓了搓手,有些扛不住小女儿的撒娇,虽然卫子英撒娇的对象不是他。

        卫子英眼睛一转,看她爸爸,然后果断丢开妈妈,跑到爸爸身边:“嗯嗯,我要和玉华姐一起上学。”

        她是想上学,但是得和玉华一起上。她得紧跟着玉华姐的脚步,一起走……

        至于妈妈说的来城里上学,嗯嗯嗯,统统没听见。

        卫永华抬起眼,看了眼苏若楠,商量道:“若楠,英子一直都没啥小伙伴,这玉华上学去,村里就她就一个人了。不然,让她去吧,明年志勇他们就要来城里读初中了,到时候,把她一起转进城里就成。”

        卫子英小脑袋猛点:“对,对,一个人,可孤单了,都没小伙伴了。”

        转进城啥的,统统没听见。

        “不是还有三柱和冯勇吗,我看你和他们也玩得挺好的。”苏若楠好笑地看着闺女,心里却在考虑着要不要让闺女先在公社上一年学。

        卫子英嘟着小嘴:“他们也要读书了,柄贵叔和冯叔听说玉华姐要上学,也在商量着把三柱和冯勇一起送去学校,而且,大家学校都选好了,他们全去镇上读。”

        苏若楠听到三柱和冯勇也要去读书了,想了想,道:“算了,一起去读吧,后天咱们回镇上去报名。”

        既然差不多大的都要去学校,那就一起去吧。

        反正也只在镇上读一年,志勇和志辉也在镇上读五年级,来回路上有他们看着,应该也不会有啥危险。

        “妈妈最好了,谢谢妈妈。”卫子英一听妈妈松口,眉头一扬,嘴边登时荡起了两个小梨涡。

        对于孩子读书的事,周桂没发表任何意见,听苏若楠同意了,她道:“既然要去上学,那我带英子去买几只笔吧。”

        “嗳,好。我们这儿也快收工了。”卫永华点了点头,又忙起了手里的活。

        周桂向卫子英招了招手,转身,又带着她去了街上的文具店。

        天色逐渐暗下,祖孙俩买完文具回来,苏若楠和卫永华已经收了工,夫妻两这会儿一个在扫院子,一个在厨房里煮饭。周桂一回来,就拿起两口子换下来的脏衣服,走到院子边的水槽,帮他们洗起了衣服。

        而卫子英这个闲人,则在地上抓起了石子玩。

        到了报名这日,苏若楠向厂里请了一天假,跟着周桂和卫子英一起回了镇上。

        今儿是镇上小学报名的日子,学校门口人来人往,全是带孩子来报名的。

        甘华社旗下各生产队没几所学校,且,就算有学校,也不是每年都招新生,大多都像浑山那样,隔一年招一次学生,这也导致公社小学这边,每年接收的学生都比较多。

        卫子英他们是中午十二点左右下的车,刚走到学校门口时,一家三口就遇上了潘宏军父女。

        “英子,你来了。”潘玉华看到卫子英,笑眯眯向她招手。

        “玉华姐,我有没有来晚?你测试了吗,有没有通过,我要找哪个老师测试?”卫子英瞅着没进学校的潘玉华,以为自己来晚了,小脸一耷,一瞬间就沮丧了。

        统统还想蹭一蹭,跟着玉华姐一起上二年级呢,现在玉华姐都测试完了,她怎么办?

        “还没呢,刚才我爸去问了,说得再等一会儿,还在出题。”潘玉华道。

        “报名还要测试吗?潘大哥,这找哪个老师测试,我带英子也去测试一下?”来给英子报名的苏若楠,到这会儿还不知道,自己闺女想直接上二年级的事。

        她还以为学校有学前测试呢,毕竟他们乡下没有幼儿园,孩子上学前可能要考一考,以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

        关于测试,苏若楠是一点都不担心。

        因为卫子英在暑假时,就已经把四年级的语文和数学都学完了,甚至数学这方面,她两个哥哥都有些比不上她。

        这小丫头聪明的很,她问为什么没有学过的也会,她睁着双无辜的眼睛回答她,看过就会了呀,并解释道,她只要仔细看过书上的例题,找到运算规律,然后……就会了。

        听到她奶声奶气地说找规律,苏若楠自己都被打击了一下。

        所以这会儿谈到要测试,她不但没一点发怵,还想赶紧带闺女去测。

        卫子英:“妈妈,学校你有认识的老师吗,我想上二年级,和玉华姐姐一样。”

        苏若楠有点没反应得过来:“……二年级?”

        一旁,潘宏军插话,道:“弟妹,我前儿就找过学校的校长了,校长说读二年级可以,但是得测一下,看看孩子目前所学的知识能不能跟得上,要是语文数学都能测到八十五,就能直接读二年级。”

        潘宏军说到这儿,也觉得挺神奇的。

        他一直以为闺女说要上学,只是从一年级开始,谁知道,闺女却给他说,她要上二年级。并且还说,她一年级的知识已经学会了。

        潘宏军就想知道,她闺女的脑袋怎么长的。

        咋就这么聪明呢,要是他没记错,她也就一个多月前,才在村里读过书的孩子那儿借的书吧。

        一个月,没人教的情况下,她竟把一年级的书学会了。

        “英子,你想读二年级?”苏若楠眉心轻轻揪了揪。

        英子今年六岁,若是跳级读的话……那就是四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到时候她十六岁就会上大学……

        “玉华姐读二年级,我就读二年级。”卫子英揣着小手,抬脸认真道。

        苏若楠看着闺女,犹豫了一下,道:“成,那就从二年级读着走吧。”

        罢了,十六岁上大学,小是小了点,但也差不多。

        “谢谢妈妈。”卫子英眉头一展,高兴道。

        潘宏军看着三言两语就决定读二年级的母女,觉得有必要提醒了一下她们:“那啥,弟妹,这是要考的,没考过,还是得从一年级读着走。”

        跳级可不是容易的事。

        他家玉华还不知道能不能跳上去,英子……据她所知,英子好像就没有读过书吧,等会测试要是考了个零蛋,那校长还不得以为他们是在耍他啊。

        “没事,咱英子考的上,潘大哥,麻烦你带我去找一下校长,我和校长谈谈,让学校多出张测试卷子。”苏若楠镇定自若,那副卫子英百分百能读上的模样,楞是看懵了潘宏军。

        潘宏军楞了楞,道:“成,那我带你去找校长。”

        甘华镇镇上小学的校长,是张荷花的堂哥,两人很熟,过年过节,都会在老丈人家遇上,所以,这会儿他才敢说带苏若楠去找校长。

        “妈,你和英子在这儿等我一会儿,我去找找校长。”苏若楠点点头,回头给一起来的周桂说了一句,便跟着潘宏军进了学校。

        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办公室里,一个脸色有些憔悴的女老师正埋头忙着出题。

        办公室外喧闹的声音,透过门窗传进来,埋头出题的女老师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一丝被打扰到的不悦。

        砰——

        开门声突然响起。

        一个三十出头,推了个小平头的男老师,抱着厚厚一叠书,从外面走出了进来。

        这男老师走进办公室,看了眼认真出着测试题的女老师,微显不满的道:“刘晴,我看你还是别费那么多功夫了,随便弄几道题给她做就成。”

        “要我说,就是多此一举,一个乡下闺女,幼儿园都没上过,还想跳级,那家长就没点自知之明吗。”

        进了办公室,这男老师砰地一下,把要发给学生的书重重搁到桌上,嘴里还嘀咕了一句:“这学校,都快成张贵荣的私有地盘了,什么学生都收,去年就收了两个十岁的进三班。”

        “这么大了还读什么书,要是聪明点也算,偏还笨得要死,学了一年了,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都还不会,简直是浪费学校资源。”男老师口无遮拦,一边整理着等会要发下去的书,一边恼道。

        刘晴抬头,看了眼说话的男老师道:“戚老师,咱们是教书育人的老师,只要有人想学,别说十岁,就十五岁我们也得教,还有,这跳级的孩子,她家长既然向学校申请了跳级,那咱们就得认真对待。”

        说到这儿,刘晴放下笔,捏了捏有些发疼的额头:“刚才校长有安排你出数学测试题,你出好了吗?”

        戚东树被刘晴给怼了一下,心里面有点不爽,推了推脸上的眼镜,道:“不用出,上学期一年级期末卷子还剩了几张,我等会儿直接让她做就成。”

        刘晴闻言,没再说什么。

        她是教语文的,带了三个班的语文,上学期她这儿没有剩的卷子,所以现在只能自己出题。

        戚东树看了眼埋下头又写起来的刘晴,起身往教室外走了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刚才被刘晴怼了,他心里不爽,出教室时,砰的一下,重重把门给摔了上。也就这会儿所有老师都在忙着学生报名的事,没其他老师在办公室,不然这戚东树绝对要被人说。

        刘晴听到关门声,抬头看了一眼,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真不知道主任当初,怎么就把戚东树这心高气傲,没有耐心的给招进了学校。

        他们是老师,老师除了教孩子们读书认字,还得教他们品德,这戚东树知识文化不错,但品德上却着实有些不大好。

        私底下,总会说班上孩子的坏话,甚至还借机体罚数学成绩不好的孩子。

        去年他带的三个班,数学成绩都不理想,因为这,他生气地把学校发下来,奖励给班里前三名孩子的文具盒给扣了。

        真真是,她教了十来年书,就没见过这种老师。

        “刘老师,测试卷子出好了吗?”就在刘晴出完卷子,正准备收笔时,办公室门被小学校长张贵荣从外面推开。

        张贵荣四十出头,穿着一件中山服,头发虽然梳得一丝不苟,但却透着读书人的书卷气,看着极为文雅。

        “出好了,现在可以让孩子来测试了。”刘晴起身,朝张贵荣点了点头。

        张贵荣:“那麻烦你再抄一份,今儿还有个刚入学的孩子,申请了跳级,让她也一起试试,这两个孩子若都测试过了,就直接安排到你们班。”

        刘晴:“好,那我再抄一份,让家长先把孩子带过来吧,等会儿就让孩子们在办公室测试,测试完了,我批了就成。”

        张贵荣点点头:“戚老师呢,他的数学测试题有弄好吗?”

        刘晴:“戚老师说,直接用上学期的卷子。”

        “也成。”张贵荣微微蹙眉,然后转回身,朝潘宏军道:“宏军,把孩子带上来吧,等会就在这儿测试,要是能达到上二年级的标准,那你们把孩子交给刘老师就行。”

        “嗳,麻烦三哥了。”潘宏军感激地朝张贵荣笑了笑。

        张贵荣:“今儿开学,我还有事,就不招呼你们了。”

        潘宏军:“你忙,你忙。”

        张贵荣朝潘宏军和苏若楠颔首一笑,便去忙自己的事了。

        潘宏军和苏若楠对望了一眼,然后去校门口接孩子。

        校门口处,卫子英睁着水灵灵的眼睛,好奇地打望着学校,望了一会儿,她就把整个学校看完了。

        公社小学占地其实蛮大的,教学楼甚至是整个公社唯一的高层楼房。楼房有三层,每层都有六间教室,下面两层是小学,上面一层是初中。

        学校还有食堂,在学校小溪的操场旁边。食堂是专门为那些上学远的孩子开的,家庭条件稍好点,离学校又远的人家,就会让孩子直接在学校食堂里吃饭。食堂只有中午一顿,饭由自家背粮食来学校换饭票,菜则由食堂提供,一顿五分钱。

        没钱的孩子,中午一般不会打菜,就用粮食换的饭票打碗饭,然后用食堂蒸饭留下的米汤泡饭吃,而有的孩子家里给了菜钱,就会打菜吃。

        卫志勇两兄弟读书,中午,就一直是在学校食堂吃饭。

        除了这个食堂和教学楼,在学校左侧还有一排两层楼的房子,那儿则是教师办公室和教师宿舍。

        “吕柳和吕丹姐姐,你们也来报名吗?”卫子英眼尖,刚打量完学校,就瞧见了那边结伴走过来的四丫和五丫。

        四丫和五丫果真在吕秀的努力下,进了学校。

        说起来,四丫和五丫能入学,潘宏军也出了不少力,因为她们去年入学那会儿都十岁了,为了让这两个丫头读书,潘宏军找了好几次张贵荣。

        张贵荣本来不想收的,但在听了这两闺女前些年的不幸后,考虑了一下,便也答应了。

        她们入学那会,被分到了一年级三班,很不巧,刚才戚东树埋汰的,就是她们姐妹俩。

        四丫和五丫能上学,真的要感谢她的三个姐姐。

        上头三个姐姐,没一个不希望她们上学的。大丫在江省照顾人,工钱已涨到了十块,每个月她自己只留五块,多的钱就攒着,然后等每年暑假,苏步青来左河湾时,让苏步青给三丫带回来,二丫也在当了两年学徒之后出师了。

        她没另外找工作,就在她师傅的裁缝店里干,出师后,师傅也开了她十块钱一个月,包吃包住,两姐妹现在都能挣钱了。不过二丫的工资没花,全让她大姐攒着。说是等攒够了,在江省弄个小点的房子,把老家的三个妹妹都接出去。

        而三丫则更不用说了,好歹也是活过一辈子的人,虽然上辈子到死都没什么见识,但在潘玉华的指点下,也有了自己的谋生之道。

        潘玉华知道她在古董商店卖了一个东西,手上有钱,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在农村收家畜进城里去卖。

        重生后的三丫,知道七八年一过就能做生意,到时候就算是干倒卖也不会再出事,于是,便真的干了起来。

        她走乡串巷收鸡鸭,收上几天,就进城一趟,卖给城里一些开饭店的个体经营户,而她,就在这中间赚一个差价。

        一开始,她也只是倒卖鸡鸭,但后来她发现,乡下能倒卖的东西,好像还有别的,如今,她是连辣椒花椒这些调味的东西也开始收了。

        这活累虽是累了点,但挣的钱,却比两个在江省的姐姐还要多。

        有钱了,自然要弥补上辈子的一些遗憾。

        上辈子,她们五姐妹都没能读上书,这辈子有这个能力,当然得让妹妹们读书。所以,她就找潘宏军,把两个大龄妹妹送进了小学,读一年级。

        不过,这两姐妹好像不大喜欢读书,成绩着实差,语文还好,能死记硬背,但数学……这才刚开始呢,就有些跟不上了。

        但甭管成绩怎么样,至少这辈子,她们不会再是文盲了。

        “英子,你和玉华今年也要上学了吗?”吕柳看着学校门口的两个小姑娘,问。

        卫子英点头:“嗯,上学了,姐姐们快去报名吧,等会儿咱们一起回家。”

        “嗳,好,那等会儿我们在学校门口见。”吕柳应了一声,牵着五妹吕丹进了学校。

        而吕丹则自始至终都埋着头,吱都没吱上一声,甚至一直躲在吕柳后面。

        不过卫子英已经习惯她这样了。现在吕家三姐妹就住在她家旁边,她几乎天天和她们见面,但每次碰见,说话打招呼的都是吕柳,吕丹几乎不说话。

        “吕丹姐姐话好少,我和她做了两年邻居了,听她说话的次数,两只手都数得过来。”卫子英看着离开的吕家姐妹,揪着小眉头,朝潘玉华道。

        潘玉华看着吕丹的背影,道:“她情况不大一样,她被她妈疏忽得太厉害,也是被吕和平欺负最多的一个,性子比较弱,也怕生,大一些,应该会好。”

        吕丹只比吕和平大一岁,吕家五姐妹就属这个小姑娘被欺负得最惨。

        大丫,三丫和四丫是大房的女儿,刘芳再怎么横,有些时候也管不到她们头上,但二丫和五丫却不同,二丫大一些,没怎么被吕和平欺负到,但五丫却是实实在在被吕和平欺压了好几年。一直到大丫能扛事,把她从刘芳那屋抱到姐妹们住的房间,她才从吕和平的魔爪下逃了出来。

        这也导致她性子特别弱。

        说起来,上辈子只有五丫是熬不住,跳江自杀的。

        “可是秀姐姐不是已经带着她搬出来了吗,去年吕家那边还能找事,今年吕家都已经被秀姐姐完全压住,都不敢跑来滩子这边找麻烦了,吕丹姐姐干啥还这么怕生啊?”

        卫子英揪着小眉心,有点不明白。

        说起来,脱离了吕家的几个姐姐,秀姐姐和吕柳姐姐变化是最大的。秀姐姐脱去了以前的阴郁,焕发新生,性子越发爽利,且,还隐隐有几分泼辣感。而吕柳姐姐则在往钱二表婶靠拢,有啥说啥,偏……偏说话有点气人。

        但这也是好的变化,至少不吃亏,唯独吕丹姐姐,没一丝改变。

        潘玉华:“从小就养出的性子,哪能说变就变得过来,慢慢来吧。”

        “你们俩在说啥,快来,去老师办公室测试了。”就在两小姑娘说着吕家姐妹的时候,苏若楠和潘宏军从教师楼那边出来了,一过来,苏若楠就赶紧朝两个姑娘招了招手。

        “没说啥,刚才看到吕柳和吕丹姐姐了,她们也来报名。”卫子英听到妈妈的声音,甩着胳膊跑了过去,而潘玉华落在她身后,也跑了过去。

        “嗯,走吧,先去测试。”苏若楠嗯了一声,牵上闺女,便往教师办公室走了去。

        这会儿有些班已报名完,教师办公室已陆续有老师回来了。

        一回来,各班老师就交流起了班上有哪些同学欠了学费,又有哪些同学开学没来。

        如今这年头,学费虽然只有几块钱,但对农村人来说,也最一笔很大的开销。有的家里条件不好,又想送孩子来上学,便会先欠着学费,等有钱了再来交,而有的家庭,则不愿意再承担这笔学费,直接不让孩子读了。

        每学期开学,各个班总会有一两个不能再继续读书的孩子,也有一大批交不起学费,先打欠条的家长。

        “这就是今天申请跳级读书的小同学啊,两位同学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啊?”

        刘晴看着规规矩矩站自己跟前的孩子,大的那个,年纪看着差不多,可小的这个……怎么看着,好像有些太小了?

        卫子英盯着面前这个说话温温柔柔的老师,笑眯眯道:“老师好,我叫卫子英,今年六岁了。”

        “六岁,是可以上学了。”刘晴听到卫子英六岁了,点头笑了笑。

        这小同学看着跟糯米团子一样,乌黑眼睛与幼嫩小脸,比一般孩子更天真几分,她还以为她只有四五岁呢。

        “老师,我叫潘玉华,今年七岁。”潘玉华等卫子英说完,大大方方做了个自我介绍。

        刘晴:“嗯,你们想读二年级,那能告诉老师,你们有学完一年级的课本吗,都是谁教的?”

        潘玉华:“我自己在家学的,已经学完一年级的书了。”

        卫子英听到潘玉华的话,一转头,很诚实的道:“哥哥教的,教到四年级了,我学完四年级的书了。”

        “没,没,没,她就看完四年级的书,读不了四年级,上二年级就成。”一旁,苏若楠听到卫子英说四年级,想也没想,立即开口道。

        她生怕英子一个不小心,就直接跃过前面四年级,去了五年级,和她两个哥哥一样……

        她才六岁,要按这样子读的话,那岂不是七岁就要去读初中了。

        “不会只拿着书翻几下就叫读吧,成了,先测试吧,先说好,进我的班,数学若不能测上九十八分,我这儿是不收的。”一旁,戚东树看着净说些废话的几个人,神情不满地出声。

        又捡垃圾了。

        去年他就捡了两个脑袋笨得跟猪一样的女学生,今年,又来两个会说大话的……

        “戚老师,张校长刚才来说,只要两个孩子测试能过八十五,便都收下,你若有意见,可以找校长谈一下。”刘晴看着突然把分数提到九十八分的戚东树,眼底升起了恼意。

        这人真是越来越没边了,他去年带了两个一年级的班,和一个三年级的班,这三个班一共才只有四个学生数学考了九十八,他现在定这么高的分数,是什么意思。

        若是不想收这两学生,直接去给张校长说就成,在这儿阴阳怪气做什么。


  (https://www.xqianqian.cc/15/15570/4221299.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