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大藤峡
浔州,潭水入郁水前之大藤峡,峡内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巨浪翻滚,涛声若雷,峡口岸上,巡视自此的宇文维乾,用千里镜观察着峡谷,试图找到那传说中的大藤。
大藤峡名字的由来,是相传峡谷里有大藤,藤粗如斗,横跨峡谷东西两岸,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而得名大藤峡。
以宇文维乾看来,峡谷的宽度不小,若真有这种粗藤,那么这藤首先就会被自重压断,根本就无法横跨峡谷两岸,所以峡谷以藤取名,应该是峡谷草木丰盛,多有古藤的缘故。
收起千里镜,宇文维乾立定,笑眯眯的摆出剪刀手,以便让画师以他身后的大藤峡为背景画素描。
作为岭南西道观察使,宇文维乾从关中出发,经武关道入荆州,走水路入长江,然后进入洞庭湖区的潭州总管府,沿着湘水逆流而上,经由灵渠入桂州。
在桂州州治临桂待了大半月,接见各地酋帅,视察临桂诸般事务。
宇文维乾按照“家规”,在城南漓水和桃花水交汇处的漓山“留影”,那漓山有贯通大洞,宛若大象于江边吸水,故而又称“象鼻山”,是父亲指定的“留影”之地。
然后乘船经由漓水(桂水在临桂一段的别称)南下,观赏了风景如画的两岸山水,之后抵达梧州苍梧。
苍梧位于三江交汇之处,百业兴旺,航运异常繁忙,在那里,他接见各地酋帅,考察航务、港务,然后乘船西进,沿着郁水来到浔州州治桂平。
按“家规”,他每到一处,都要留下“留影”,而这大藤峡,是潭水航道咽喉之地,据说是岭南西道的“小三峡”,用来“留影”再合适不过。
与此同时,浔州州治桂平,也是要紧之处,为萧梁时所设,位于潭水于郁水交汇之处,地势十分重要。
桂平的郁水上游,是邕州,桂平的潭水上游是严州,严州境内有潭水支流融水,其上游便是柳州,而从柳州经陆路往北走,五六百里距离外就是桂州。
宇文维乾接下来的行程,是过桂平去邕州,然后折回来,走大藤峡去严州、柳州,再从柳州走陆路北返,经由桂州入潭州。
所以,今日他在大藤峡口盘桓,虽然不需要入峡谷,但日后还得乘船经过这里,如今先来探探路,见着如此壮观的景象,只叹当初官军平叛不易。
岭南西道,为汉时郁林郡故地,浔州所在位置,为汉时布山县、阿林县地界,随着中原变乱,南北对峙,南朝在郁林郡故地设桂州辖之。
桂州地域广阔,其间有无数俚、僚、侗部族,这些部族不通筑城,聚居山中洞窟为寨,故称其聚落为“峒”。
虽然南朝历代都有桂州建制,但出了州城、郡城,都是各地峒主的地盘,所以桂州之地虽广,各郡县大多只是名义上的建制,浔州所处之地亦是如此,
而当皇朝分桂管为桂、容、邕三管之后,开始加强管辖,许多峒主就不乐意了,加上官府组织大量百姓入三管之地开荒种地,矛盾激化,叛乱此起彼伏,时称“峒乱”。
其中,尤以潭水、郁水交汇之处的浔州大藤峡为甚。
大藤峡地势险要,行船不易,便有峒兵盘踞峡谷,拦截过往官船、商船,又聚众围攻郡县城池,气焰十分嚣张。
那时,岭南未有火轮船,所以船只穿梭大藤峡十分危险,而各地峒乱宛若燎原野火,让平叛官军疲于奔命。
所幸,这样的局势没有持续多久,大量携带火器的援军,还有许多“义兵”(捕奴队)的加入,使得官军接连击败乱军,化解对方的攻势。
然后官军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许以切切实实的好处(供应食盐、手工业制品),拉拢摇摆不定的一些峒主,然后集中兵力攻打冥顽不灵之辈,很快便平定峒乱。
陪同宇文维乾的浔州刺史陈龙树,说起当年的战事,依旧感慨不已:“那时还未有火轮船,船只通行峡谷异常艰难,为了剿灭盘踞大藤峡的峒兵,可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为了说服一些峒主和官府合作,下官等花大力气从广州运来食盐、布帛,以及各类手工制品,才分化了许多峒主,再以其为马前卒,翻山越岭包抄,最后将元凶及其党羽剿灭干净。”
“官军平乱辛苦,但此为守土之职,再辛苦也得做。”宇文维乾说着,维持着剪刀手的姿势,一动不动。
“陈使君,如今三管之地的官员依旧要辛苦些,毕竟蔗糖的订单源源不断,如何尽可能多的开荒种甘蔗、种粮食,使君可要多上心。”
“縠下说得是,下官等必定狠抓糖业生产....”
“必须抓紧,使君是知道的,如今蔗糖多少都不够,不要说中原各地的需求,突厥的大小可汗,如今也习惯了蔗糖,你们不多种甘蔗多榨糖,订单都要排到后年了!”
“是,下官明白!!”
縠下,是地方官对朝廷使者的称呼,宇文维乾作为观察使,陈龙树如此称呼倒也贴切。
陈龙树为陈佛智之子,作为泷州陈氏新生代中的代表人物,为朝廷任用,任浔州刺史,曾经随父亲到长安觐见天子,所以是见过皇子宇文维乾的。
陈龙树说话带着浓重的岭南口音,宇文维乾说话带着关中口音,两人勉强听得懂对方所说,所以交谈不需要通事。
这十几年来,岭南有了巨大的变化,陈龙树对此感受颇深,泷州陈氏先前的处境有些微妙,虽然是西江流域的豪族,但想要发展却受限颇多,周围都是山区,唯有向东南发展会比较好。
但东南方向是冯氏、冼氏的地盘,所以即便陈龙树之父陈佛智和冯氏的当家之一冯暄关系不错,但私交弥补不了两个(三个)家族之间的利益冲突。
矛盾迟早会激化,然后翻脸。
先前,有冼太夫人在,加上广州总管府盯得紧,两家(三家)的矛盾还能勉强协调,后来冼太夫人去世,总管府又公事公办,不好偏袒哪边过多,所以泷州陈氏的发展愈发举步维艰。
族中子弟众多,都想置下家业,虽说可以参与各种贸易,同样能赚大钱,但泷州那地方已经人满为患,总得有新地皮给众多子弟们置业。
所幸,朝廷经营岭南的力度大大加强,分岭南为东西二道,又从桂管分出容管、邕管,特许岭南东道的各地豪强、酋帅到三管开荒种地、安家落户,泷州陈氏便是其一。
陈龙树任浔州刺史,陈氏子弟不畏艰险来到岭南西道,用火器“开荒”,保卫定居点,随后开始大规模开垦荒地,种植甘蔗、水稻,在新天地干得有声有色。
族人们先前因为发展受限产生的种种不满,都已烟消云散。
面对峒乱,陈氏子弟冲在平乱第一线,用鲜血保卫着自己开垦出来的庄园、种植园,然后有更多的人赶来,继续开荒种地、安家落户。
族里的叔伯子侄,都在新天地有了自己的大庄园,靠着蔗糖、食盐等买卖赚得盆满钵满,一个个的脸色,可比以前好看得多。
陈氏是这样,冯冼氏也是如此,冯家得了吕州刺史一职,冯冼氏子弟除了做海贸,大多赶往涨海东面大岛的吕州,在那里开荒、定居。
而钦州宁氏也有了自己的新天地,那就是邕管所在的西原地区,宁氏子弟和陈氏子弟一样,赶往邕管地区,用火器“开荒”,然后经营起种植园。
因为有了火轮船这一航运利器,又得朝廷恩准可以持有火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岭南西道,各主要水系沿岸地区,有越来越多的种植园和定居点出现,食盐、蔗糖、生口以及香药买卖,越来越红火。
前景如此美好,于公于私,陈龙树都要努力表现。
谁要敢在岭南西道搞事,就是和朝廷过不去,和泷州陈氏过不去!
(https://www.xqianqian.cc/14/14788/442535952.html)
1秒记住千千小说:www.xqianqian.cc。手机版阅读网址:m.xqianqian.cc